-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新基建:為中國經濟注入新活力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9607326
- 條形碼:9787519607326 ; 978-7-5196-0732-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基建:為中國經濟注入新活力 本書特色
自2018年以來,中央重要會議密集部署“新基建”,疫情以后,新發展格局、“十四五”規劃對“新基建”賦予新意義。 從短期來看,它發揮了穩投資、擴內需和增就業的作用;從長期來看,它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新基建:為中國經濟注入新活力 內容簡介
2020年以來,從中央密集部署,到資本市場熱捧,“新基建”正式站上全社會關注的風口。目前來看,“新基建”是后疫情時代刺激經濟復蘇的大規模投資計劃,是“十四五”期間重點任務,是應對優選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國家戰略。因此,對于企業和個人來講,“新基建”將是一個難得的歷史性機遇。未來,隨著“新基建”的大規模開展,我國經濟社會將實現新一輪的升級。新基建也將成為點亮中國經濟的一盞明燈。
新基建:為中國經濟注入新活力 目錄
前言/ V
序言一 “新基建”賦能數字中國/VI
序言二“新基建”為數字化時代增添了一抹亮色/VIII
**章 新時代新需求/ 1
**節未來經濟社會的“代際”飛躍/ 2
第二節為什么是“新基建”? / 4
第三節“以新帶舊”何以成為可能? / 6
第四節智能時代的路線圖/ 7
第二章 新基建新機遇/ 17
**節 5G:數據輸送的“高速公路”/ 18
第二節 衛星互聯網:空地通信的“新星座”/34
第三節 物聯網:萬物互聯的“新引擎”/39
第四節 工業互聯網:產業發展的“新平臺”/48
第五節 人工智能:數字經濟的“生產力”/59
第六節 區塊鏈:數字經濟的“生產關系”/74
第七節 云計算:數字經濟的“生產工具”/89
第八節 大數據中心:經濟社會的“新糧倉”/97
第九節 智能交通:快速通行的“新動脈” / 101
第十節 智慧能源:節能高效的“新動能” / 110
第三章 新圖景新未來
**節產業得以發展/ 122
第二節民生得以改善/ 135
第三節城市因之智能/ 150
第四節國家因之強盛/ 153
附錄 中央重要會議密集部署“新基建” 一覽表/ 158
參考文獻/ 160
后記/ 162
新基建:為中國經濟注入新活力 節選
傳統基礎設施建設,簡稱“老基建”。按照國家發展改革委2016年公布的《傳統基礎設施領域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工作導則》,明確礙基 礎設施包括能源、交通運輸、水利、環境保護、農業、林業 以及重大市政工程等領域。 與之相對應,所謂的“新 基建”主要包括5G、衛星互 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中心、 云計算、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區塊鏈、智能交通以及智慧能源等重點領域。在疫情全球大流行、全球第四次工業革命的背景下,“新基建”兼顧了穩增長 和促創新的雙重任務,無疑是未來經濟發展新增長點,具有很強的帶動效應、 放大效應和乘數效應。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盡管我國是基礎設施建設大國,但人均基礎設施存 量僅相當于發達國家的20%—30%,建設前景廣闊。以數字技術為代表的新科 技及其應用創新催生的“新基建”,開辟了基礎設施建設的新空間。 現代化強國建設需要以現代化產業體系、現代化創新體系和現代化基礎 設施體系為支撐,這也是新基建的直接使命。隨著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階段 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原有基礎設施體系的不適應性問題更加凸顯。基于新時代、新使命,基礎設施體系也必然要進行戰略性調整,這對“新基建”的 支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此同時,未來30年,現代化強國建設的目標 任務是明確的,在民生、新科技、新產業、區域發展、新能源、國家安全與 治理等方面,都存在大量的“新基建”投資需求,以拉動有效投資。“新基 建”也是帶動傳統基礎設施體系轉型升級、支撐未來數字經濟時代的關鍵基 礎設施,是具有質的“代際”飛躍特征的軟硬件基礎設施,是提高發展質量的重要支撐o 從生產要素、生產力、生產關系、生產工具等不同視角看,人類社會正在 從信息社會轉向智能社會,經濟形態正在發生巨大轉變,基礎設施體系也在 發生相應的變化。“新基建”將保障物質流、能量流、信息流的數字化、網絡 化、智能化,將使人類社會、信息空間、物理空間深度融合,釋放經濟活力,實現創新引領。
新基建:為中國經濟注入新活力 作者簡介
吳家富,沐盟集團創始人、董事長。清華大學全球供應鏈EMBA、北卡羅來納大學MBA、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碩士,現任絲路產業與金融國際聯盟副理事長,中國投資協會理事,全聯旅游業商會常務理事,中國科技體制改革研究會數字經濟發展研究小組副組長。沐盟主張的“產業+商業+金融”的投資理念得到企業與投資人的廣泛青睞。 王彥,沐盟集團常務副總裁,中青至誠董事、熙菱信息(300588)特別顧問、陜西省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導師。在華為工作十幾年,曾任戰略營銷總監、經營管理部長等職,是華為成長歷程的參與者和見證者,對產業鏈整合與生態建設有深刻的理解。是國內最早的KPI績效指標管理體系的設計者,其提出的“績效管理大小循環”理念得到著名企業的認同與應用。 王喜文,九三學社中央科技委委員、九三學社中央促進技術創新工作委員會委員、華夏工聯網智能技術研究院院長。曾在北京第一機床廠工作2年,為日本開發10年計算機軟件,在科技部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年,在北京市房山區任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1年,在國家工信部工作9年,歷任電子商務研究所所長、工業4.0研究所所長、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推拿
- >
回憶愛瑪儂
- >
月亮虎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