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
>
神農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高性能高分子材料叢書“十三五”國家重點出版物出版規劃項目高分子流變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670397
- 條形碼:9787030670397 ; 978-7-03-067039-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高性能高分子材料叢書“十三五”國家重點出版物出版規劃項目高分子流變學 本書特色
本書是高分子流變學領域的權威著作,內容質量較好,可讀性強
高性能高分子材料叢書“十三五”國家重點出版物出版規劃項目高分子流變學 內容簡介
高分子流變學是研究高分子結構、分子運動特性和材料成形加工行為間相互關系的學科,對分子結構調控、凝聚態結構設計和制品成形加工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本書共六章,介紹流變學基本原理和高分子材料主要流變學知識,涉及流變學基礎、高分子流變行為分子量與分子結構效應、溶液與凝膠流變學、均相高分子體系流變學、非均相高分子體系流變學等。
高性能高分子材料叢書“十三五”國家重點出版物出版規劃項目高分子流變學 目錄
總序
前言
第1章 引言 1
1.1 流變學概述 2
1.1.1 流變學的基本定義 2
1.1.2 高分子流變特性及其特點 4
1.1.3 高分子流變學主要理論的產生和發展 6
1.2 流變學基礎 7
1.2.1 應力和壓力 7
1.2.2 應力張量 11
1.2.3 法向應力差 14
1.2.4 應變與應變速率 18
參考文獻 21
第2章 高分子流變學基礎 22
2.1 黏度與模量 22
2.1.1 黏度 22
2.1.2 模量 27
2.2 高分子的力學響應與黏彈性 30
2.2.1 力學響應特征 30
2.2.2 高分子黏彈行為 33
2.3 次級流動與不穩定流動 38
2.3.1 次級流動 38
2.3.2 不穩定流動與熔體破裂 39
2.4 穩態與動態流變行為 48
2.4.1 穩態流變行為 48
2.4.2 動態流變行為 50
2.4.3 動態流變行為與穩態流變行為的關聯 53
2.5 分子量效應 54
2.5.1 對黏性的影響 54
2.5.2 對力學性能的影響 56
2.5.3 對玻璃化轉變溫度的影響 57
2.5.4 對黏彈行為的影響 57
2.6 分子結構效應 57
2.6.1 對特性黏數的影響 57
2.6.2 對黏度的影響 59
2.6.3 對玻璃化轉變溫度的影響 61
2.6.4 對黏彈性的影響 62
參考文獻 63
第3章 高分子溶液與凝膠流變學 65
3.1 高分子溶液概述 65
3.2 稀溶液的流變行為 67
3.2.1 溶液的黏度 67
3.2.2 Rouse理論 69
3.2.3 稀溶液的線性流變行為 73
3.2.4 稀溶液的非線性流變行為 76
3.3 半稀溶液的流變行為 86
3.3.1 半稀溶液的熱力學 87
3.3.2 標度理論和半稀溶液 91
3.3.3 管狀模型和蛇行理論 100
3.4 聚電解質溶液的流變行為 104
3.4.1 聚電解質溶液的特性 104
3.4.2 聚電解質溶液中電荷的凝聚和屏蔽 105
3.4.3 鏈伸展和鹽效應 106
3.4.4 滲透壓 109
3.4.5 聚電解質溶液中的標度關系 111
3.4.6 聚電解質-表面活性劑的流變學 112
3.4.7 “聚電解質效應”的新解釋 118
3.5 高分子凝膠的流變行為 119
3.5.1 概述 119
3.5.2 凝膠理論 121
3.5.3 化學凝膠的流變學 123
3.5.4 物理凝膠的流變學 127
3.5.5 納米粒子懸浮體系凝膠 138
參考文獻 141
第4章 均相高分子體系流變學 146
4.1 本構方程 146
4.2 線性黏彈性 148
4.3 線性黏彈模型 148
4.3.1 Maxwell模型 149
4.3.2 Voigt模型 153
4.3.3 廣義Maxwell模型 155
4.3.4 Voigt-Kelvin模型 158
4.3.5 Jeffreys模型 159
4.3.6 動態線性黏彈模型 159
4.3.7 其他線性模型 161
4.3.8 松弛譜 162
4.3.9 時-溫等效原理 164
4.4 非線性黏彈模型 172
4.4.1 非線性形變 173
4.4.2 微分型本構方程 174
4.4.3 積分型本構方程 177
參考文獻 181
第5章 非均相高分子體系流變學 184
5.1 嵌段共聚物 184
5.1.1 嵌段共聚物的相行為 184
5.1.2 嵌段共聚物的線性流變行為 186
5.1.3 嵌段共聚物的非線性流變行為 189
5.1.4 嵌段共聚物的剪切取向 191
5.2 高分子共混物 197
5.2.1 高分子共混物的相容性和相分離 198
5.2.2 部分相容共混體系相分離溫度的確定 202
5.2.3 相分離機理對體系黏彈響應的影響 207
5.2.4 納米粒子填充高分子共混物復合體系的流變學 210
5.3 共混體系的相形態及流場對相形態的影響 213
5.4 不相容共混體系的流變動力學模型 217
5.4.1 小形變模型 218
5.4.2 細長體模型 221
5.4.3 橢球狀液滴形變模型 223
5.4.4 雙連續相體系常用流變模型 229
5.5 相反轉行為 231
5.5.1 黏度比模型 231
5.5.2 彈性比模型 232
5.5.3 黏彈性比模型 232
5.5.4 扭矩比模型 233
參考文獻 236
第6章 填充改性高分子材料流變學 244
6.1 補強機理 245
6.1.1 類液-類固轉變 245
6.1.2 “零切黏度”與“平衡模量” 246
6.1.3 流體動力學補強 247
6.1.4 非流體動力學補強 252
6.1.5 時間-濃度疊加原理 256
6.1.6 非Einstein行為 258
6.2 分子弛豫行為 259
6.2.1 結構雜化 259
6.2.2 鏈段松弛 261
6.3 線性流變行為 262
6.3.1 時間-濃度疊加原理 262
6.3.2 線性流變的TCS原理 264
6.3.3 “四相”流變模型 269
6.4 非線性流變行為 270
6.4.1 Payne效應 270
6.4.2 Payne效應的影響因素 270
6.4.3 Payne效應唯象模型 271
6.4.4 基體主導的非線性黏彈性 276
6.4.5 非線性黏彈性的“黏彈性”原理 278
6.4.6 非線性黏彈性的彈性應力和黏性應力分量 280
參考文獻 283
關鍵詞索引 300
高性能高分子材料叢書“十三五”國家重點出版物出版規劃項目高分子流變學 作者簡介
鄭強,浙江大學高分子科學與工程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1982年獲浙江大學理學學士學位,1988年獲四川大學工學碩士學位,1994年獲四川大學工學博士學位(師從徐僖院士),其間1992年10月~1994年10月留學日本京都大學,師從時任日本流變學會會長、國際聚合物加工學會主席T.Masuda教授。1995年在浙江大學創建了中國第一個高分子動態流變學研究團隊。2001年獲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2004年入選首批新世紀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005年獲“中國化學會高分子基礎研究王葆仁獎”,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曾任中國化學會一中國力學學會第八屆流變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2015~2020年)。 主要從事多項/多組分高分子材料結構、性能與流變學研究,提出了在國際流變學雜志上被稱為“two-phase model of Song and zheng”的流變學模型。先后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重點項目等國家級科研項目30余項。在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 Advanced Materials, ACS Nano, Angewandte Chemie, Macromolecules, Journal of Rheology等刊物上發表SCI收錄論文520余篇,獲國家授權專利38項。曾獲浙江省高等學校教學成果獎一等獎、浙江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貴州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浙江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等諸多獎項。
- >
巴金-再思錄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史學評論
- >
二體千字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自卑與超越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