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楚辭.鑒:逸響偉辭,卓絕一世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0874959
- 條形碼:9787500874959 ; 978-7-5008-7495-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楚辭.鑒:逸響偉辭,卓絕一世 本書特色
本書圖文并茂,四色印刷,以兩百多幅精美館藏級古畫為引,以簡練的文字解讀《楚辭》,閱讀性、鑒賞性、收藏性兼具。 感受字里行間楚文化的奇異浪漫,傳承人類寶貴的文化遺產。 聆聽愛國詩人屈原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感悟古代名士忠貞高潔的品格。
楚辭.鑒:逸響偉辭,卓絕一世 內容簡介
本書通過解讀《楚辭》中具有代表性的篇章,使讀者了解兩千多年前屈原所在的戰國中晚期的楚國歷史、人文風俗與宗廟祭祀;熟悉《楚辭》中的人物、情感和歷史事件;講述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理解屈原的政治抱負與高潔品格;讓讀者感受字里行間楚文化的奇異浪漫,輕松讀懂《楚辭》,領略《楚辭》的藝術成就和文學魅力;感受兩千多年前的古詩人如何通過文字傳達豐富的思想,造就流傳千古的絢麗詩篇;品讀那些古老篇章所抒寫的家國情懷,傳承人類寶貴的文化遺產。
楚辭.鑒:逸響偉辭,卓絕一世 目錄
屈原 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
離騷 以情為里,以物為表,抑郁沉怨
《離騷》產生的歷史背景 014
《離騷》描繪的現實 018
《離騷》中呈現的幻境 026
九章 嘆《離騷》以揚意兮,猶未殫于《九章》
托物言志的《九章·橘頌》 036
悲憤的《九章·惜頌》 045
愁苦的《九章·抽思》 051
凄婉的《九章·哀郢》 056
悲愴的絕命詞《九章·懷沙》 062
九歌 奏《九歌》而舞《韶》兮,聊假日以媮樂
歡快的《九歌·東皇太一》 072
精美的《九歌·云中君》 079
神秘的《九歌·大司命》 086
溫婉的《九歌·少司命》 094
豪放的《九歌·東君》 101
絢麗的《九歌·河伯》 110
動人的《九歌·山鬼》 117
悲壯的《九歌·國殤》 125
莊重的《九歌·禮魂》 132
浪漫的《湘君》和《湘夫人》 139
天問 《招魂》哀吾生,《遠游》駕八龍
奇異的《招魂》 152
顛沛流離的《涉江》 164
控訴黑暗現實的《卜居》 172
充滿哲理的《漁父》 183
大氣磅礴的《天問》 192
富于想象力的《遠游》 213
楚辭.鑒:逸響偉辭,卓絕一世 節選
屈 原 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 屈原(約公元前339—公元前278年)是戰國時期楚國著名的詩人和政治家,他是《楚辭》*主要、*重要的作者。屈原被后人稱作“中華詩祖”,有著跌宕起伏的一生。 痛苦和挫折在某種程度上成就了屈原的偉大詩賦。他所遭遇的現實痛苦,他的所感所思和經歷,在他的詩作中都能一一找到對應。在后面的章節中,沿著戰國時期楚國的歷史變遷,隨著對屈原遭遇和經歷的逐漸了解,我們將看到他不同時期的作品。他傾注于那些詩篇和辭賦中的憤慨、吶喊、憂思與激情都將在字里行間展現。 在人生的不同階段,屈原寫下了《楚辭》中的重要詩篇。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跡,能更好地理解屈原的詩賦。雖然經過兩千多年的時光,追溯這位偉大詩人的歷史生平及創作年譜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歷代學者對相關的很多問題也存在爭議,但仍然可以就史料和公認的觀點,大致梳理出一些較為可信的線索,還原屈原這位大詩人、政治家的人生故事和創作軌跡。 了解屈原是走進《楚辭》的**步。屈原創作的詩篇與辭賦,伴隨著他的人生旅途。穿過歷史迷霧,結合屈原的生平事跡,在了解屈原曲折人生經歷的過程中,走進他的詩篇,貼近他的思想情感去體會、欣賞《楚辭》。 周顯王三十年(公元前339年)正月,屈原在楚國的丹陽出生。那時的楚國人,并不知道這個出生于楚國貴族家庭的孩子,將來會成為楚國那么有名的詩人和政治家,且因《楚辭》揚名后世。 屈原為羋(mǐ)姓,屈氏,他名叫“平”,字為“原”,因而被人們稱作屈原。屈原在他的長詩《離騷》中,提到自己的身世,說自己作為上古時期部落首領顓頊(zhuān xū)的后人,作為楚武王的兒子屈瑕的后裔,幸運地在正月這個充滿生機的美好季節出生在了楚國。 他在《離騷》中寫道: “帝高陽(五帝之一,顓頊的稱號)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攝提貞于孟陬(mèng zōu,指正月)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覽揆(lǎn kuí,指生辰,生日)余初度兮,肇(zhào,開始,初始)錫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 從這幾句詩中,可以了解到屈原是五帝之一顓頊的后裔,他的父親字為伯庸。屈原出生于一年之初的正月。他在詩中自稱名為“正則”,字為“靈均”。 幼時的屈原居住在樂平里(位于今湖北省秭歸縣樂平里),他聰明好學,喜歡讀書。對詩文和典籍的大量閱讀,豐富了屈原的學識,激發了他對文學的熱愛,為他將來寫下《楚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貴族出身的屈原對貧苦的百姓懷有同情心,他善待鄉鄰,關注國家大事,對美、對公義的事物十分感興趣。周顯王四十八年(公元前321年),秦國攻打楚國,年輕的屈原報國心切,他組織樂平里的年輕人一起抗擊秦軍,顯現出超群的機智和軍事才華。 周慎靚王元年(公元前320年),楚國的君主楚懷王召屈原進京,任命屈原在鄂渚(古地名,位于今湖北境內)當輔佐縣令的縣丞。縣丞這個官職,大約相當于如今的副縣長。官職雖不大,卻是屈原走出家鄉、入朝為官的重要起點。 周慎靚王二年(公元前319年),楚懷王升任屈原為左徒。左徒是楚國特有的一個官職,當上左徒的屈原開始參與楚國的內政外交事務。這年秋天,楚懷王派屈原**次出使齊國。 那時候的屈原,一心報效楚國。他躊躇滿志,對楚國的前景充滿信心,對自己的人生充滿美好的期待,正如他寫下的詩篇《橘頌》里所呈現的那樣,人生明媚,充滿芬芳。 屈原 屈原為楚國王室一族,出生于楚國丹陽(今河南西峽或湖北秭歸)。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他先后任三閭大夫、左徒等職,常與懷王商議國事,參與法律的制定。在屈原的努力下,楚國國力有所增強。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驕傲,加之他人的讒言與排擠,屈原逐漸被楚懷王疏遠。公元前305年,屈原反對楚懷王與秦國訂立黃棘之盟,但是楚國還是徹底投入了秦的懷抱。屈原憤而辭官自疏,離開郢都,流落到漢北。屈原在流放期間創作了大量文學作品。楚懷王死后,楚頃襄王聽信讒言,又將屈原流放。屈原*終投汨羅江而死。屈原創立了“楚辭”這種文體,被譽為“衣被詞人,非一代也”。傳世的作品有《離騷》《天問》《九歌》《九章》《招魂》等。其中,《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長的一首浪漫主義政治抒情詩!短靻枴芬詥栒Z一連向蒼天提出了一百多個問題,涉及天文、地理、文學、哲學等許多領域,表現了詩人對傳統觀念的大膽懷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峨x騷》與《詩經》中的“國風”并稱“風騷”,代表所有詩歌,也有人將詩人稱為“騷人”。后人都繪過《離騷》與《九歌》,其中以清代蕭云從所繪*為著名。 屈原像 選自《歷代帝王圣賢名臣大儒遺像》,推測繪制于清康熙年后,現藏于法國國家圖書館。在秦、楚、齊三國中,秦和楚是*有可能統一六國的國家,而且秦占優勢。所以,楚國只有和齊國聯合,才能和秦國相對抗。屈原*初在楚懷王的支持下,聯齊抗秦,積極改革。后來,楚懷王聽信讒言,漸漸疏遠了屈原。公元前313年,張儀蠱惑楚懷王,破壞楚齊聯盟。楚懷王興師伐秦,三戰皆敗。這時楚懷王才醒悟過來,“悔不用屈原之策”,于是復用屈原。但楚懷王很快又破壞楚齊之盟。屈原竭力反對,被楚懷王流放到漢北地區(今陜西安康一帶及漢水上游地區)。楚懷王死于秦國后,屈原寫《招魂》紀念楚懷王。楚頃襄王繼位后,屈原再次被流放。屈原眼看著楚國走向滅亡,卻無能為力。他過鄂渚(今湖北武昌),入洞庭,渡湘水,*后在今湖南長沙附近的汨羅江投江自盡。 屈原手執水仙像 紈扇。清代任熊繪。1944年9月,古典文學專家孫次舟教授在成都《中央日報》發表文章《屈原是『文學弄臣』的發疑(兼答屈原崇拜者)》,聲稱屈原是同性戀者,當時在文壇引起一片嘩然。作家朱自清同意孫次舟的觀點,并請出著名詩人、楚辭專家聞一多教授主持公道。聞一多對孫次舟的發疑表示支持,并認為“戰國時代盛行崇尚男風,人們并不以此為慚,所以屈原在詩歌中自稱‘美人’,對自己的儀表多有夸耀,在詩句中對同性愛情做大膽表白,并不出奇。”圖中屈原手捧水仙。屈原死后,被后人尊為“水仙王”之一。水仙王是中國海神之一,以貿易商人、船員、漁夫*為信奉。各地奉祀的水仙尊王各有不同,一般為伍子胥、屈三閭等人或其他英雄才子、忠臣烈士,與大禹合并供奉,稱為“諸水仙王”。 《讀〈離騷〉》 選自《雜劇新編》。清代鄒式金輯。順治年間刊本。《離騷》全詩共373句,2490字,訴說屈原的政治理想,批評群小的誹謗打擊與楚懷王的妄信讒言。設想上天下地,上叩帝閽(hūn),但天門不開,屈原陳志無路,于是有去國遠逝之想,又望見自己的故鄉,*后決定以身殉國!峨x騷》采用了“比興”手法,以生動的比喻,營造出一種幽遠的意境。詩人還大量利用神話傳說、歷史人物、日月風云、山川流沙等,構成一幅異常雄奇壯麗的圖畫。另外,民間流傳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都和屈原有關。賽龍舟相傳是為了打撈屈原的尸體,或以鼓聲嚇走吃屈原遺體的魚(一說是為了紀念越王勾踐操練水師,另說則是紀念伍子胥)。圖為屈原死后,楚人劃龍舟紀念他的情景。 《汨羅江》 選自《雜劇新編》。清代鄒式金輯。順治年間刊本。圖為屈原與漁父吟唱的情景。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于斯?”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漁父不以為然地說:“既然您覺得別人都是骯臟的,就不該自命清高;既然別人都喝醉了,那么您何必獨自清醒呢!”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葬于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漁父莞爾而笑,鼓枻(yì)而去。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復與言。 清代《緙絲龍舟競渡圖》 賽龍舟的活動可追溯至戰國時代,是中國端午節的傳統習俗之一,《荊楚歲時記》云:“五月五日競渡,俗為屈原投汨羅日,人傷其死,故命舟楫拯之!泵磕甓宋绻,楚地紛紛舉行龍舟競渡活動,以紀念屈原,后來逐漸演變成民間一項重要的端午節活動。此幅圖中可以看到五艘龍舟,龍舟個個裝飾華麗,每只龍頭上都站有一個扮相不同的童子,龍舟兩側彩旗飄飄,鑼鼓喧天,舟上的參賽選手跟隨鼓聲節奏,奮力劃槳。水中和岸上均有觀賽的百姓,他們或立或坐,場面喧囂熱鬧。
楚辭.鑒:逸響偉辭,卓絕一世 作者簡介
周玉潔,湖北房縣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湖北省作家協會簽約作家,曾發表文學作品上百萬字,獲二十余種文學賽事獎勵,著有《周姐姐講成語故事》《中國成語故事》《成語里的歷史故事》等圖書29本。作品曾入選《中國微型小說名家名作百年經典》《中國最好的小小說》《讀者·原創版典藏精選》《少年文藝·典藏精品叢書》《21世紀中國文學大系:2008年兒童文學》《2013年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精選集》《2015中國年度兒童文學》《2016中國年度兒童文學》《2019年中國兒童文學精選》等。散文作品多次出現在全國多個省份的高考模擬試卷和高中語文期中、期末試卷的閱讀分析題中,還作為課外閱讀教輔資料,在多省語文教學中廣泛應用。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隨園食單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回憶愛瑪儂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