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環境哲學的實用主義進路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73388
- 條形碼:9787520373388 ; 978-7-5203-7338-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環境哲學的實用主義進路研究 本書特色
《環境哲學的實用主義進路研究》對環境哲學的這一實用主義進路進行了系統的梳理與分析,從而在錯綜復雜的各種不同環境實用主義進路中整合并展現出了一幅相對完整和一致的環境實用主義畫面,并主要就環境實用主義的現實實現方式進行了探析,試圖為人們提供一種看待和理解環境以及人與環境關系的新視角、一種提升和實現環境倫理和環境哲學實踐影響的工具、一種處理和應對環境議題和環境困境的方法。
環境哲學的實用主義進路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研究的是環境實用主義思想,從環境實用主義進路何以可能開始,到其致思理路、理論特征、核心旨趣、實現途徑,很后是對其的反思與批判,系統梳理了環境實用主義的思想體系。本書沒有為環境倫理與環境哲學中曠日持久的理論爭論及相關的困惑與難題徒增筆墨,而是勾勒出了環境倫理與環境哲學實踐轉向的路徑與方向。也就是說,本書首先不是把環境實用主義看作是一個邏輯嚴密、論證詳實的環境倫理學流派,而是將其理解為應對環境倫理學理論困境與現實路徑缺失一個方法,進而去探究這種方法的可能性及其具體的實現途徑。因此,本書很終呈現出來的是一種看待和理解環境的新視角、一種提升環境倫理學和環境哲學實踐影響的工具、一種鼓勵解決現實環境問題、鼓勵行動的態度。
環境哲學的實用主義進路研究 目錄
一 環境哲學的歷史沿革
二 實用主義轉向
三 理論與實踐的張力
**章 實用主義進路何以可能
**節 現實背景
一 環保共識:實用主義進路的原初推力
二 兩難困境:實用主義進路的現實動力
三 生態文明:實用主義進路的當代指向
第二節 理論淵源
一 實用主義哲學
二 馬克思主義實踐觀
三 大地倫理思想
四 生態經濟觀
第三節 環境實用主義的可能性
一 環境哲學的實用主義
二 實用主義的環境哲學
三 環境實用主義的建立
第二章 實用主義進路的致思理路
**節 倡導多元主義
一 多元主義:環境實用主義者的聚合劑
二 多元主義的科學依據:生態系統復雜性
三 多元主義的哲學基礎:實用主義經驗論
第二節 規避形而上學爭論
一 超越“人類”與“非人類”中心之爭
二 打破“個體”與“整體”主義區分
三 消融“工具”與“內在”價值對立
第三節 直面現實環境問題
一 應用哲學模式
二 實踐哲學模式
第三章 實用主義進路的理論特征
**節 求實主義的世界觀
一 人與環境的交互性
二 實踐的環境哲學觀
第二節 關系視角的價值觀
一 從價值到價值判斷
二 從需求關系到合作關系
第三節 實用探究的知識論
一 真理的實用探究
二 行動的方法指引
第四節 工具主義的道德觀
一 道德基石的破滅
二 道德的情景式探究
三 作為工具的環境倫理學
第四章 實用主義進路的核心旨趣
**節 可持續性:環境哲學的目標
一 可持續性的含義與度量
二 環境哲學的強弱可持續性范式
第二節 可持續性的實用主義圖景
一 層級模型:可持續性的概念重建
二 適應性管理:可持續性的中介橋梁
第三節 實現環境主義者的聯盟
一 代際倫理:可持續性的倫理基礎
二 公共話語:可持續性的溝通路徑
三 發展與保護:可持續性的現實規范
第五章 實用主義進路的實現途徑
**節 環境決策:環境哲學的實踐通道
一 環境決策的內涵及特征
二 環境決策的中介作用
第二節 環境決策的倫理向度
一 環境決策的基本倫理支撐
二 從人際倫理走向環境倫理
第三節 環境決策的調適策略
一 面向后常態科學
二 處理不確定性
三 關注語境敏感性
第四節 環境實用主義的決策框架
一 以共同體為導向
二 以問題解決為中心
三 以程序和結果為基準
第六章 實用主義進路的批判與反思
**節 實用主義進路的缺陷與不足
一 悲觀的理論態度
二 多余的哲學承諾
三 尷尬的中間路線
第二節 實用主義進路改進的可能方向
一 應用研究的強化
二 元倫理層次的深入
三 與其他進路的對話
四 中國傳統哲學的融合
五 馬克思主義的指引
結語 馬克思主義視域下中國環境哲學的本土化建構
參考文獻
后記
環境哲學的實用主義進路研究 節選
《環境哲學的實用主義進路研究》: 二 從需求關系到合作關系 本書前面講到,價值本質上是反映價值關系的,而價值關系主要體現在主客體的交互作用中,因此,進行價值判斷就是要考察主體和客體之間的相互關系。這里的相互關系有兩層含義。**,價值關系體現在客體的某種屬性對于主體需要的滿足、對于主體發展的幫助等,用杜威的話來說,在于“行為后果的享受”。從人的主體角度,本書簡單地把這一層次的關系稱作需求關系。當然,這種主體對客體的需求是有限度的,并不是所有的需求滿足都是一種價值關系。杜威區分了“可享受的”與“所享受的”,“可以令人滿意的”與“使人滿意的”,以及“可期望的”與“所期望的”。①說某物被人們所享受不過是在陳述一個事實,它正在發生或已經發生,而不是在判斷這一事實的價值,同樣,“可以令人滿意的東西”也只是在陳述某物有令人滿意的性質,但這并不代表它一定會變成“使人滿意的東西”,二者之間還存在著距離,這個距離就是從過去和現在到未來,從可能到事實的距離。因此,主客之間的需求價值關系要得以成立,或者說要成為正的價值關系,必須是那些正當合理的、有希望變成事實的需求! 〉诙瑑r值關系還體現在主體與主體的關系中。與主體和客體之間的需求關系不同,主體與主體之間的關系建立在人的社會性這一背景前提下。實踐活動中人的社會性是人類社會的本質特征,這個特征決定了人從自然性的存在轉變為社會性的個體。作為社會性的個體,人們在認識與實踐活動中進行著各種各樣的合作。這里的合作是廣義的,既可以是個體之間的直接聯系,又可以是遠距離的間接聯系,甚至也可以是以他人的勞動為生存前提這樣遙遠的聯系。因此,主體與主體之間的價值關系也可以看作是人類社會成員間的合作關系。比如,這種合作關系體現在家庭生活上則表現為家庭成員之間的互相承認、尊重與共同勞動等。這種承認與尊重不僅是對家庭成員勞動的肯定,也是對其人格的愛護與尊重。所以主體與主體之間的合作關系既有需求屬性的成分,又有人的道德成分。正如杜威所指出的,“也許每一個人的*深沉的愿望是感覺到他對別人來說是有價值的,并且從別人那里確認他們的確是有價值的”①! ∫庾R到價值關系中主客體之間的需求與合作關系這兩個層次對于環境議題的討論有很大的幫助。在環境價值評估中,需求關系是顯性的。我們呼吸新鮮空氣、飲用淡水、在草地上放牧、在海洋里捕撈……都是對外界環境需求的一種體現,多種多樣的生態自然環境的不同屬性正好滿足了人類的不同需求,自然的價值也體現于這種需求關系之中。環境惡化和生態失衡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因為人們肆意擴張這種需求而導致的,*初環境保護運動的興起也主要著眼于對這種肆意妄為的人類需求的控制。不過,我們還應當注意,在環境價值中同樣包含了合作關系這層含義。合作關系看起來不是那么容易讓人理解,因為我們通常都將人與環境的關系看作是主體與客體的關系,因此主體與客體的需求關系成為價值關系的首要。不過,如果我們再進一步,從實用主義對價值是行動后果的享受這一界定來看,既然價值是作為智慧行為后果的享受,那么影響到行為后果享受的各種因素就會影響到價值,而與環境相關的行為實踐,如飲水、放牧、捕撈、種地等,都離不開人的社會關系,也就是說,離不開社會成員之間各種各樣的合作關系。例如,一條小河流經了幾個不同的村落,上下游村落中村民的合作關系(廣義上的)是保持河流價值能持續地滿足人們需求的基礎。如果上游河流被過度使用或排污損壞,那么下游村民對河流的需求關系將受到影響和變化。在這個例子當中,保持河流價值持續供給給所有村民的基礎是村民間的合作關系,正義和不損害他人利益等道德原則在起作用。 ……
環境哲學的實用主義進路研究 作者簡介
杜紅,四川人,南京大學-昆士蘭大學聯合培養哲學博士,現為重慶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西南大學在站哲學博士后。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重慶市社會科學基金博士項目,重慶市博士后科研特別資助項目等,論文先后發表在《自然辯證法通訊》《自然辯證法研究》《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等核心期刊上。主要從事環境哲學、科學技術哲學研究。
- >
朝聞道
- >
姑媽的寶刀
- >
巴金-再思錄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莉莉和章魚
- >
推拿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