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四千年農夫 中國、朝鮮和日本的永續農業
-
>
(精)中華古樹名木(全2冊)
-
>
線辣椒優質高產栽培
-
>
生命的藝術:動物解剖學的神秘歷史之旅
-
>
正確使用農藥知識問答
-
>
龍眼譜:外二種
-
>
迷你花園:打造你的玻璃生態瓶
2019國際農業科技動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649959
- 條形碼:9787511649959 ; 978-7-5116-4995-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2019國際農業科技動態 內容簡介
內容提要:跟蹤監測國外知名農業網站的近期新科技新聞報道,從海量資訊中挑選價值較大的資訊,經研究人員編譯、整理、歸類,集結成冊,以饗讀者。既包括了遺傳育種學、植物保護學、植物生理學等學科內容,也涵蓋了基因編輯、資源與環境、智慧農業等領域,以期為科技人員了解相關農業學科或領域的研究動態提供及時、有效的幫助。同時,該書的出版發行,也為靠前農業交流與合作提供了平臺和機遇,對推動中外農業融合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2019國際農業科技動態 目錄
植物生理
抗逆生物學
科學家發現動植物細胞間轉移能量的新方式
硫酸鹽有助于應對植物缺水
植物肽類激素能生成獨特的處理水流的細胞結構
美國研究揭示出植物感受溫度的方式
對植物調節水分平衡的信號通路研究有助于培育節水新品種
植物葉齡決定了其受自然災害和病蟲害侵襲時的響應分工
大麥中發現的新型復合糖有巨大的應用潛力
一種新型作物抗旱小分子“藥物”
日本科學家解碼植物的抗逆性
美國研究發現能夠幫助植物抵抗細菌感染的機制
利用植物的生物鐘推動精準農業發展
升溫或可在氣候變化時保護作物營養
光合作用
專家解鎖光合作用的關鍵,助力全球糧食安全
通過設計光呼吸捷徑可提高作物生長量(40%)
英國科學家利用計算機模型更好地預測作物產量和氣候變化效應
根際微生物
真菌可以減少作物對肥料的依賴
植物微生物抑制根系免疫反應促進植物生長
根部微生物可以保護植物免受感染
美國嘗試用微生物固氮種植玉米
科學家成功地在鹽漬化土壤中種植作物
植物營養
植物磷養分感知蛋白研究獲得突破
量化土壤有機質與作物產量關系
玉米雜交種的氮肥利用效率與產量同步提高
生物燃料
*新研究表明玉米的內部結構與之前的預想不同
植物遺傳
基因發現
研究人員解開控制玉米紅色色素的基因謎團
科學家揭開植物根系分支獲取水分的秘密
萬建民院士團隊揭示水稻粒型調控分子機制
植物基因的發現有助于減少肥料污染
科研人員發現小麥小花育性的遺傳基因
利用生物技術識別白銹病基因促進作物改良
科學家發現提高植物油產量的可持續方法
*新研究發現可將高粱產量提高1倍
基因組學
基因組學研究推動科技創新應對農業挑戰
西瓜基因組精細圖譜繪制和馴化歷史解析
甘蔗基因組測序是邁向更好品種的重要一步
國際研究小組解碼硬粒小麥基因組
花生基因組精確測序為花生改良提供基因組工具
科學家發現栽培草莓的遺傳路線圖
基因庫與生物信息學的融合——從種質收藏向生物數字資源中心的轉變
美國首次從單個昆蟲樣本中獲得斑衣蠟蟬基因組
科學家開展了果蠅的新陳代謝演化研究
蛋白質組學
美國甘薯蛋白質組學研究新發現
生物技術
基因編輯
美國調查基因編輯嬰兒事件之后的民意認識
基于CRISPR的精確遺傳控制害蟲新技術
美國研究人員提出保護CRISPR基因驅動試驗的有效策略
NPPC再次呼吁美國農業部對基因編輯進行監督
“等位基因驅動”使基因編輯具有選擇精確性和廣泛意義
CRISPR堿基編輯有助于創制抗除草劑小麥新種質
CIBUS發布植物基因編輯新專利
澳大利亞基因編輯的抗病毒番茄獲批在美國進行田間試驗
CRISPR-Cas9技術培育耐雨小麥品種
利用高保真Cas9變體優化實現高效敲除和堿基替換
新技術
從野生植物中快速獲取抗病基因的新方法將加速抗病育種
納米顆粒進入基因工程研究實現植物品種改良
利用量子點技術追蹤花粉以提高作物授粉效率
科學家研發出驗證基因調控網絡的新方法
普渡大學預測蛋白質復合物新技術
未來或可通過基因來控制有害雜草
生物育種
植物育種
分子玉米地圖集強化種質管理與品種選育
培育抗病、美味的有機番茄新品種
研究人員發現提高藜麥耐熱性的有效方法
普渡大學“橙色玉米”項目獲百萬美元資金支持
無褐變生菜正在走向市場
紫玉米可以幫助對抗肥胖和糖尿病
新老小麥品種化學物質依賴性比較
美國能源部出資將傳感技術從實驗室推向市場
新工具為不同氣候區選擇*佳玉米品種
植物新品種
Tozer種子公司首次推出英國雜交超級辣椒品種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發布草莓新品種
先正達的紫色番茄新品種受到市場關注
動物育種
奶牛基因組選擇育種10年成就與未來趨勢
基因研究有助于培育適應氣候變化的山羊品種
資源與環境
優化農業耕作模式可改善徑流水質
外來物種入侵是近期全球物種滅絕的首因
氣候變化促使植物改變自身生態系統
法國農林業應對氣候變化的主要措施
氣候變化加劇了全球經濟產出不平等
氣候變化為全球糧食生產帶來重要影響
美國利用生物炭研發新型緩釋肥
繪制世界磷流動地圖提高磷循環利用機會
土壤重金屬污染防治入選《2019全球工程前沿》
研究表明營養食品比不健康食品對環境的影響小
科學家繪制全球土地2040年實現碳中和的新路線圖
土壤微生物在植物抗病中起著關鍵作用
磷素的未來——減量化、再利用與再循環
美國農業部發布“2019農業資源與環境指標”
利用稻殼去除水中微囊藻毒素以對抗有害藻華的新方法
貿易或許是平衡水資源保護和糧食安全的關鍵
科學家發現有機物中天然磷釋放新機制
技術轉移案例:美國農業部專利助農作物廢料變廢為寶
堆肥有助于土壤碳固存
動物疾病防治
美國農業部公布畜禽養殖中抗生素使用數據
豬感染口蹄疫病毒24小時即具有高度傳染性
美國農業部提議修訂國家家禽改良計劃
美國ARS項目:預防豬群中的MRSAST5病毒
康奈爾大學等機構獲千萬美元撥款用于家禽研究
抗生素耐藥性激增威脅畜牧業
英國和阿根廷投入500萬英鎊研究抗生素耐藥性
基因分析提高雞馬立克氏病控制水平
植物保護
應用新技術實現植物病毒移動即時檢測
植物氣味探測系統研究成果有助于發現抗病蟲害的新方法
作物受病蟲害威脅時的防御機制及其影響
授粉昆蟲與害蟲互作對植物進化有影響
新的微針技術加速植物病害檢測
抗鐮刀菌枯萎病和根結線蟲的新型西瓜砧木
蘇格蘭科學家發現取代化學噴霧的新型植物保護方法
蜜蜂授粉提高了作物產量和獲利能力
農作物病毒家族首次在高分辨率下被揭示
美國科學家繪出了世界上首張斑衣蠟蟬的適生區地圖
新的DNA測序方法實現了小麥病害的早期和大范圍檢測
真菌受體研究為控制赤霉病提供了新路徑
蛔甙信息素可保護主要作物免受病蟲侵害
無毒害蟲防治技術取得新突破
國際研究團隊發明了一種移動實時植物疾病診斷方法
智慧農業
智能農業創新也需要農民和公眾的積極參與
研究人員找到環境友好、成本低廉的氮素管理方法
基于知識和數據的新一代農業決策支持系統
印度布局農業數字綠色革命
數字化農業:抓住機遇并掌控市場
機器學習用來預測作物產量
拜耳和極飛深化戰略合作布局日本智慧農業
劍橋大學開發蔬菜采摘機器人
科學家提議建立全球農作物病害監測系統
美國擬建立動物疾病識別追溯系統
XAG和拜耳通過無人機技術助日本應對農業人口的日益老齡化
印度農民利用人工智能防控棉花害蟲
科學家利用遙感技術對玉米病害進行監測分析
全球合作推出首個土壤健康和減緩氣候變化的開源技術系統
谷歌應用助力印度小農戶耕種
索尼發布作物管理的智能農業解決方案
可持續發展
作物種類單一為農業可持續發展帶來挑戰
生物炭研發需要加大政府支持以發揮*佳農業效益
僅靠農業技術進步不足于解決生物多樣性危機
土地集約化利用增加了產量但減少了生物多樣性
歐洲制定政策推進農業用水可持續發展
中國科學家使用核技術和同位素技術開展農業研究
減少耕作可以改善土壤、提高產量
《世界資源報告:創造可持續的糧食未來》:面臨的挑戰與解決方案
農業產業
英國種子的國際市場規模不斷增長
英國脫歐將對世界種業帶來多方面影響
英國脫歐會對愛爾蘭種業產生消極影響
美國對草莓產業進行綜合評估
轉基因產品:中美貿易談判關注焦點之一
全球CRISPR技術市場復合年增長率預計達25%
英國脫歐對英國牛肉和羊肉的整體影響
《2019年全球農業生產率報告》發布
中國新型緩控釋肥料市場現狀和應用情況
2017年美國農業普查數據新鮮出爐
歐盟牛奶供應減少導致價格走高
中美貿易戰對英國及他國的影響
兩億歐元將用于在歐盟內外推廣歐洲農產品
2019年美國肉類、乳制品及禽蛋展望
中國取消進口美國禽肉的禁令
玉米成為2019年美國種植面積*大的作物
拜耳公司2019年集團展望及2022年目標
大北農轉基因抗除草劑大豆產品獲阿根廷種植許可
隆平高科提前實現躋身世界種業八強目標
拜耳加快種子應用技術的創新
轉基因玉米在菲律賓推廣的成功經驗
拜耳Trendlines Ag創新基金投資新公司
DLF并購PGW將為全球牧草種業帶來重大影響
2019年全球農業企業并購展望
政策規劃
歐盟制定下一階段共同農業政策目標
美國農業部發布“2019年農業資源與環境指標”
法國應對氣候變化的主要政策
阻礙農業創新的公共政策引發饑荒
中歐雙邊協議將保護100個地理標志產品的權益
美國植物育種研究布局及對中國的啟示
美國動物育種規劃對中國的啟示
印度農業部門十大重要政府計劃
美國農業部投資1100萬美元用于支持特色作物研究
以色列公布果蔬農藥殘留報告
法國國家循環經濟路線圖——農業部分
新一輪農業革命為作物定向育種指明方向
美國科學家繪制合成生物學的未來路線圖
美國農業部投資農業生物安全領域
國際項目
2019國際農業、糧食、園藝與原始材料種子基金項目
德國開展促進植物性能的長期研究
FAO牽頭開展農業環境領域工作
都市農業推動鳳凰城可持續發展
磷供應鏈報告的缺失對全球糧食安全構成威脅
展開全部
2019國際農業科技動態 作者簡介
趙靜娟(1982-),副研究員,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農業信息與經濟研究所知識管理與情報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圖書館副館長。主要從事農業科技情報研究與服務工作。多年來承擔和參與了農業信息資源建設、農業信息標準研究、農業科技情報研究等各級項目。近年來組織團隊,利用情報學分析方法和工具,開展農業科技情報監測、學科領域發展態勢分析、農業科研評價等研究,形成一系列情報產品為科研決策、科研管理提供情報支撐。
書友推薦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二體千字文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巴金-再思錄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經典常談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