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美的真諦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52314
- 條形碼:9787520352314 ; 978-7-5203-5231-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美的真諦 本書特色
《美的真諦(套裝上下冊)》深刻思考了“人(包括生命體)在審美時的狀態是什么”這一問題,認為: 1、當生命與外界環境達成穩定協調時,生命體就處于美的狀態。這是美的客觀性基礎。 2、人在美的狀態,會表現出特殊的動態結構,我們將其稱為生命的活性本征狀態。美的狀態是若干美的元素處于興奮時的綜合表現。 3、活性本征在生命達到與環境的穩定協調中發揮關鍵作用。使活性本征處于興奮狀態,意味著引導人進入到美的狀態。 4、在美的狀態,與生命達到穩定協調的外界客觀成為引導人進入到美的狀態的基本模式。如果客觀事物是人創作出來的,就被稱為藝術品。 5、在資源有限的基礎上,生命會特化出對美追求的力量,稱這種力為M力。 6、表現活性本征會使人生成差異化構建基礎上的優化。這種模式也成為人的本質力量。 7、生命的進化,會使人在美的狀態下能夠有力和有效率的表達活性本征。正是由此,生命才會表達出對美的追求。 8、在意識中能夠更加自如地表達活性本征和更加廣泛深刻的信息加工。只有在人的意識中,才能將美突顯,并在人的日常行為中發揮重要作用。 基于以上觀點,該書力求構建一個全新的、科學的美學理論。
美的真諦 內容簡介
本書將生命與外界環境達成協調穩定關系時所處的狀態界定為美的狀態,進一步指出,美的狀態由若干處于較高興奮狀態的生命本征綜合組成。在資源有限的限定中,生命體表現活性本征會進化出對美追求的力量——M 力,更會在差異構建的基礎上生成優化模式。在美的狀態能夠很有力和很地表達生命的活性本征,使活性本征處于較高興奮狀態時,即意味著引導人進入了美的狀態。本書還揭示了理想與期望的本質,研究了美的價值等問題。
美的真諦 目錄
**章 緒論
第二章 美的生命基礎
第三章 美是生命與環境穩定協調的狀態
第四章 美的關鍵性特征——對美追求的M力
第五章 生物進化就是在不斷優化
第六章 人的意識的力量
下冊
第七章 賦予相關特征以美的標準
第八章 期望以及對美的追求
第九章 用其他特征指導美的追求
第十章 美的經驗
第十一章 美與藝術的價值
第十二章 美與藝術的創作
主要參考文獻
美的真諦 節選
四 生命的活性與進化 生命的活性本能與其生存及發展資源有限性之間的矛盾,使生命的活性本能表現尤為突出。在群體中基于資源有限性而生成了個體之間的相互作用與競爭本能,這種競爭性模式的固化又反過來從生物學的層面推動著生命體的變異與選擇,進一步地強化著生命體發散性本能與收斂性本能模式同時發揮作用,也更進一步地推動著發散與收斂本能的有效增長。 外界環境的不斷變化,生命就在不斷地適應環境中逐步進化。生命體通過“刺激→不協調→協調”過程而將外界(外界環境)作用進行分類。在某個時期生命體與外界環境構成協調關系,但在新的環境下這種關系就會發生變化,生命體也隨之而表現出新的運動狀態。如果有某種外界的信息作用使其回到原來的穩定協調狀態,那么,這個因素就被稱為是對生命體有利的因素,反之就被稱為不利的因素。生命體在與環境達成穩定協調狀態時,會形成諸多特有的行為特征,快樂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表現。因此,有利因素作用在生命體上所產生的感受就稱為快樂。生命體的進化過程將外界刺激對生命體的正常運動、變化與發展的作用效果進行分類,從而使不同的信息分別與不同的審美心理模式結合在一起。 (一)新的外界環境會促使生命體發生變化 生命體就是在外界環境的刺激作用下保持自身的穩定與進化。當新的外部環境保持相對穩定狀態時,生命體通過將活性發散與收斂的有機結合而探索形成新的結構,以差異化構建的方式選擇出與環境更加適應的生命體,并保持其相對的穩定性。隨著環境的變化,生命體將再一次通過探索活性本征的恰當表達方式而產生新的變化。在此過程中,由于環境促成生命體內各組織器官變化的程度和速度會有所不同,所以會在促進生命體變化的過程中,在生命體內部形成不協調的關系,生命體也會通過這種內在不協調關系的相互作用,保持著生命體的持續變化。 (二)生命體就是在由不協調達到協調的過程中不斷地適應外部環境 當生命體達成了與外界環境相適應的狀態,我們便稱生命體達到了與外部環境的相互協調,此時的外界環境就被我們稱之為“*佳協調環境”。此時,外界環境對生命體的刺激達到了使生命體維持正常穩定的耗散結構的“*佳值”。即使是在生命體的其他狀態中,當這種“*佳協調環境”出現時,也能夠驅使生命體重新回復到原來的穩定協調狀態。 (三)在穩定狀態下,生命體通過形成活性本征狀態與外界環境形成確定的對應關系 在生命體的進化、發展和變化過程中,生命體既要維持其穩定性以保證其內部各個組織、器官、系統之間的相互協調,又要保持生命體維持一定的變化發展過程。在新的環境作用下,生命體會通過表現生命一定強度的活性本征以構建新的結構,其結果會間接地使外界環境對生命體的刺激力量發生變化。生命體在表達生命活性而形成差異化個體的基礎上,競爭進化將選擇出能夠與外界環境達成“*佳協調”的個體,其原因就在于:這些個體能夠*有力且*有效率地表達生命的活性本征和由此而生成更強的宏觀競爭力。此時的外界環境只能維持生命體保持其穩定的耗散結構狀態,而不再推動生命體的變化。只要生命體不能與外界環境達成穩定協調狀態,外界環境就會對生命體產生超出原來穩定協調狀態下所要求的刺激量值。 從更完整的層次來看,生命是通過“由不協調達到協調”狀態而完成適應過程的。在生物進化過程中,外界信息作用到生命體上,成為生命體生長、發育、進化的基本支持因素和必要條件,而生命體也通過其特有的生物適應活性,形成與外界環境作用相適應的自組織動態穩定的耗散結構。生命體的自組織活性,在外界因素作用下,會由對環境由不適應到適應而得到進化。不適應到適應的過程完成后,當同樣的外界作用重復出現時,生命體就會產生一種感受,即美,生命體也因這種作用的感受而賦予原來外界事物以美的意義。因此,外界事物所具有的美的特征、潛質等,是人們通過自身所形成的穩定協調關系而從心理上賦予它的。 ……
美的真諦 作者簡介
徐春玉,男,1963年3月出生,1984年畢業于蘭州大學。空軍工程大學副教授,空軍高層次科技人才。主要研究復雜性理論(協同學、突變論、混沌動力學、分形理論、人工生命、自組織理論等),并將其用于研究審美過程。曾公開出版個人專著4部:《幽默審美心理學》(1999年)、《創造力與幽默感》(2002年)、《好奇心理學》(2008年)、《好奇心與想象力》(2010年),與他人合著3部,出版教材(含參編)5部。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自卑與超越
- >
月亮虎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