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易憲容著作集金融市場基礎性制度的理論研究/易憲容著作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58316
- 條形碼:9787520358316 ; 978-7-5203-5831-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易憲容著作集金融市場基礎性制度的理論研究/易憲容著作集 內容簡介
本書從金融市場的基礎性制度入手討論金融市場行為,認為金融就是對信用的風險定價。由于任何金融交易都必須通過合約方式來完成,而合約就是一種組織、個人、企業或政府的承諾,承諾則是一種信用關系,因此,金融交易又是一種信用交易。而信用又可分為信用本身及信用擔保。對于信用本身來說,它是一種精神狀態,是非物質性的產品。信用擔保則可以是物的東西,也可是制度規則及之外的信用等。由于每一個人的生存環境、文化背景、認知水平、知識結構、心理素質、需求偏好等方面具有較大的差異性,每個人信用必然是千差萬別的。而這種千差萬別的信用又可分為人格化的信用及非人格化的信用。正因為信用的差別性、異質性,在金融交易過程中,不同的信用所具有的風險是不一樣的,因此,金融交易又可定義為對信用的風險定價。對不同信用的風險定價,由此生發出不同的金融市場及創造出無數的金融工具。可見,金融就是對信用的創造從而把精神性東西或非實質性產品轉換為交換價值或增加財富的工具。金融既是推動現代經濟發展與繁榮的動力,也是金融危機產生根源。本書創立了一種新理論來重建現代金融理論,并以此來解釋現實市場金融行為,同時該理論也成了現代金融制度確立的基礎。
易憲容著作集金融市場基礎性制度的理論研究/易憲容著作集 目錄
1.1 前言
1.2 金融的本源
1.3 金融的本質
1.4 中國金融的問題及化解
2 中國金融市場持續穩定發展何以可能?——基于制度經濟學的一般性分析
2.1 前言
2.2 金融服務如何才能回歸于實體經濟
2.3 如何來確立中國的金融發展模式
2.4 如何來確立健全的金融監管體系
2.5 小結
3 關于新金融政策的重大理論問題
3.1 前言
3.2 中國的“現代金融”如何得以實現
3.3 如何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3.4 金融服務如何來促進社會共同富裕及人的全面發展
3.5 如何讓“雙支柱”調控框架成為國家金融穩定的準則
4 重大金融體制改革的理論分析
4.1 導言
4.2 金融體制改革的理論意義
4.3 金融如何來服務于實體經濟
4.4 金融市場價格機制如何形成
4.5 中國股市如何向注冊制轉型
4.6 金融業有效的市場競爭如何形成
4.7 小結
5 論金融市場的基礎性制度
5.1 前言
5.2 金融市場基礎性制度的內涵
5.3 金融市場基礎性制度是有效市場資產定價的機制
5.4 金融市場基礎性制度是投資者利益保障的機制
5.5 金融市場基礎性制度的來源
5.6 中國金融市場基礎性制度缺陷及其原因
5.7 中國金融市場發展的建議
6 基礎性制度是金融生態的核心
6.1 金融生態的概念
6.2 基礎性制度的內涵
6.3 基礎性制度的生成
6.4 基礎性制度缺失的后果
6.5 我國金融生態基礎性制度的確立——一個案例
6.6 結論
7 金融政治經濟學的理論前沿
7.1 前言
7.2 金融政治經濟學是研究權利的相互關系
7.3 法律權利及實施等因素對金融發展的影響
7.4 金融發展的利益集團理論以及開放帶來的政治變化
7.5 不同的治理結構是其背后權力角逐的結果
7.6 對中國金融市場發展的意義
8 國有商業銀行改革制度分析
8.1 前言
8.2 國有商業銀行改革的成績及問題
8.3 國有商業銀行改革面臨困境的原因
8.4 國有商業銀行改革要從范式變革入手
9 國內銀行業改革機遇與困難
9.1 國內銀行業改革的新進展
9.2 如何評估國內銀行業改革新進展
9.3 建行香港上市的機會與挑戰
9.4 目前國內銀行控制風險能力不夠
9.5 從海南看國內銀行業的困境
10 中國股市基礎性制度的分析
10.1 導言
10.2 基礎性制度缺陷是股市根本癥結
10.3 金融交易與股市的基本特性
10.4 中國股市基礎性制度的內涵
10.5 中國股市基礎性制度沒有準備好
11 改革開放40年我國金融理論研究的創新與發展
11.1 前言
11.2 金融市場的發展特殊性及演進
11.3 以國有銀行為主導的金融體系
11.4 股權多元化的證券市場
11.5 金融市場價格機制是存貸款利率的延伸
11.6 建立現代金融產業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易憲容著作集金融市場基礎性制度的理論研究/易憲容著作集 作者簡介
易憲容,現任職務為青島財富管理研究院和青島互聯網金融研究院院長。主要研究方向為現代制度經濟學、現代金融理論、中國金融、國際金融、房地產金融理論、金融科技等。著有“現代合約經濟學導論》《交易行為與合約選擇》“現代金融理論前沿》《行為金融學》等30多本著作;譯著有“經濟解釋》《佃農理論》《現代合約理論》等。在“管理世界》《世界經濟》《金融研究》等海內外刊物發表學術論文200多篇,其中多篇論文被《新華文摘》全文轉載。在海內外財經媒體發表經濟評論萬多篇:主持和參與多次國家社科基金重大課題以及中國社會科學院、香港金融管理局、亞洲開發銀行、香港大學等多項重大研究課題:曾獲中國社科院優秀決策信息對策研究類一等獎等多項獎勵;曾為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多所大學EMBA導師。
- >
推拿
- >
姑媽的寶刀
- >
自卑與超越
- >
山海經
- >
巴金-再思錄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