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寫給年輕人的經濟學通識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5749481
- 條形碼:9787505749481 ; 978-7-5057-4948-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寫給年輕人的經濟學通識課 本書特色
★人人都需要的55個經濟學思維方式 ★一本書講透經濟、財富、生活的關鍵決策 ★教你讀懂社會趨勢、洞悉經濟本質、在復雜局勢中掌控主動權 ★知名經濟學家 康奈爾大學經濟學博士 臺灣中大終身榮譽教授 單驥 作品 ★全面好讀的經濟學通俗讀物,涵蓋絕大部分的經濟學基本點。 ★有諸多和當下息息相關的內容,包含如何在考研和工作中做選擇、工資差異是怎么制定的,具備現實參考價值。 ★設計年輕時尚,工藝講究,性價B高。
寫給年輕人的經濟學通識課 內容簡介
本書分基本觀念、微觀·個體、宏觀·總體、延伸應用。內容包括: 供給與需求 ; 彈性 ; 供需均衡是必然還是偶然? ; 納什均衡 ; 效用與邊際效用等。
寫給年輕人的經濟學通識課 目錄
一 基本觀念
1. 供給與需求
2. 彈性
3. 供需均衡是必然還是偶然?
4. 納什均衡
5. 薩伊定律
6. 效用與邊際效用
7.“微醺”經濟學
8. 消費者剩余
9. 奇妙的無差異概念
10. 無所不在的機會成本
11. 長期與短期 :時間的經濟學
12. 道德風險 :是無心或是故意之過?
13. 交易成本 :一個必要之惡
二 微觀·個體
14. 生產與消費
15. 航空公司的課題 :生產可能性曲線
16. 市場 :一只越來越看得見的手
17. 猴子的“援交”市場
18. 成本的故事
19. 人多、量大好辦事嗎?
20. 市場競爭
21. 尋尋覓覓談搜尋 :信息的不對稱性
22. 伯樂如何能識千里馬?
23. 信息對稱下的惡性循環
24. 管理與經濟之一 :工資決定的錦標賽理論
25. 管理與經濟之二 :遞延工資理論
26. 管理與經濟之三 :幸福久久方程式
三 宏觀·總體
27. 貨幣的故事
28. 貨幣的保衛戰
29. 國民所得的衡量
30. 貨幣的乘數效應
31. 經濟體檢指標
32. 經濟的蹺蹺板之一 :成長與失業
33. 經濟的蹺蹺板之二 :失業與物價
34. 經濟的蹺蹺板之三 :物價與利率
35. 經濟的蹺蹺板之四 :利率與股價
36. 經濟的蹺蹺板之五 :利率與匯率
37. 經濟的蹺蹺板之六 :匯率與貿易
38. 我的子彈會轉彎 :減稅與供給側經濟學
39. 公共物品
40. 市場失靈
41. 政府失靈
四 延伸應用
42. 神經元經濟學
43. 行為經濟學
44. 實驗經濟學
45. 外部性效應 :門前雪與瓦上霜
46. 比較優勢 :十項全能 vs 百米短跑
47. 人力素質與經濟成長
48. 人口與經濟成長
49. 勞動經濟學 :人力需求
50. 勞動經濟學 :人力供給
51. 法餐美食 :“物極必轉”的經濟原理
52. 教育經濟學
53. 幸福婚姻的經濟 ABC 方程式
54. 運動與經濟
55. 宗教與經濟
56. 經濟與科技文明
57. 技術進步與技術鎖定
58. 科技與幸福文明生活
59. 戰爭與國防經濟學
60. 規模經濟 PK 范圍經濟
61. 餓肚子的藝術家
62. 超級巨星經濟學
63. 老師父*后的絕學 :知識產權的困局與發展
64. 儒家思想、經濟理論及管理哲學
65. 企業家與企業家精神
66. 網絡經濟
67. 犯罪經濟學
68.“窩里反”經濟學
69. 醫療保險經濟學
70. 資源經濟
71. 農業經濟
72. 區域經濟學
73. 巫術經濟學
74. 政治與經濟 :干預再干預
75. 經濟失靈?數量與價格的抉擇
附錄 :國際經濟
致謝
寫給年輕人的經濟學通識課 節選
1. 供給與需求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題西林壁》,蘇軾(1037—1101) 在我演講的場合,有許多次,若時間允許,我會與在場聽眾做個小互動,用以說明供給與需求這兩個重要的經濟學概念。 我會邀請場中任何一位自認為身心健康的聽眾出列,做個小測試。在測試之前,我也會向場中的聽眾說明,只要是身心健全的人,在做這個小測試時,都一定會失敗。因此,失敗沒關系,也不丟臉,它只是再次確認,受測的你是個不折不扣的正常人。于是,終于有人勇敢地出列,接受考驗。 一只眼的“偏見” 測試其實很簡單,我只要求受測者把一只眼用手遮著,只用另一只眼來看兩三米外我的左、右手食指。受測者以口頭或手勢指揮我的左、右手食指,如何向上或向下移動,直到受測者認為我兩手的食指指尖已在同一水平線上,并可以相觸時,就指示我合起來。此時,我就忠實地依受測試者的指示,試著讓兩手食指指尖對接,但結果通常是,兩個指尖會彼此擦身而過,對接不到。當然,受測者沒有通過考驗,也證明他是個身心健全的正常人。 在大庭廣眾下進行前述測試時,除了受測者之外,在場的每個人都看得出來,受測者為何會做出錯誤判斷。 這是因為受測者遮住了一只眼。當我舉起雙手、伸出雙手食指,其中一根舉得較高,另一根舉得較低時,兩根食指除了有高低的落差,其實也有前后的落差,也就是一根食指在前,另一根食指相對略后些。受測者很容易看出兩根指頭上下高低間的差別,但由于人類的單眼視覺無法正確判斷“深度”,而無法輕易地看出兩根位于同一水平線上的食指在前后方的位置差距,因此必然產生視覺上的誤判。受測者在指揮我調好兩根手指上下間的高度后,常常就會告訴我可以了,然而,當我遵照指示,讓兩根手指試著彼此對接時,結果一定會發生兩個指尖彼此擦身而過的失誤。 上述測試或許說明,為何在我們所知的海陸空的生物世界里,只要是長著眼睛的動物(蚯蚓這類沒有眼睛的動物可以不論),一定有兩只眼睛(或是一對復眼),沒有任何動物是三只眼或只有一只眼的。即使有,我們現今也看不到,因為在自然界的競爭中,只有一只眼的動物終究會因無法正確判斷獵物的距離、位置及深度,而在捕獵時常常失誤,或是必須花許多時間以一只眼睛比對前后位置,而無法有效獵食,結果一定會被自然界淘汰出局。其實,這也是“物競天擇”的自然法則。 市場的供需猶如人的雙眼 同理,我們也可以把供給與需求視為人的兩只眼,分別讓我們以不同的角度看問題 :價格上漲時,站在需求面的消費者當然會少買些,反應也變得較保守 ;然而,從供給面觀察,市場的供應者對于價格上漲的反應卻較為熱情,想多供應,希望多賣些東西。因此,由上向下變動的消費者需求曲線,與由下向上變動的供應者供給曲線,兩者如同英文字母 X 般,有了一次交叉。這個交叉點代表市場出現一個均衡的交易價格與交易數量(如圖 1.1)。市場的這個均衡點能出現,是兩種不同方向與角度的力量匯集后的結果,它的運作其實與人類雙眼的運作相當類似。我們在思考經濟問題時,如果只從供給面,或是只從需求面來看,就好像只用一只眼睛看世界,可能會把問題看得太樂觀或太悲觀,看不到問題的深度,也找不到問題的焦點。就個人來說,我們會在問題的分析上失之偏頗 ;就企業而言,決策就會常常失誤,結果企業就如同只有一只眼的生物般,很快就會被市場淘汰。 當然,需求與供給這兩個不同方向的變動,到底是哪個力量較強、主導性較大 ;其空間的變動又是哪一方相對比較大,會因市場、時間、經濟條件不同而異。因此,沒有單一法則來做簡單的決斷 ;也因此,我們如能常保對市場的關注,多多留心市場的變化,對于未來的變化就能多一分掌握與較佳的判斷。畢竟,這可以經由平日的留心多加自我訓練。 我們也可在碰到一些經濟情形時自己做一些推論與猜測,日后再看看自己猜的是否與實際發生的一致。若是一致,可以再想想為何如此,是否有除了自己想到以外的其他因素出現,而讓自己“蒙”對了。相對地,若是日后實際出現的結果與自己的猜測不同時,那更是有趣了。我們更要想想,我們對于某一既存的供給或需求現象是否過于執著,而給了它不應有的注意與權重,讓我們不夠客觀。其實,市場,是*沒有色彩,也*沒有主觀與好惡之分的。市場,就如同墻頭草,不論是供給還是需求,哪邊的風比較強時,它就順著風倒向那一方。 既互斥,又相依 若說市場的供需如同人的兩只眼,我們也可再試著多看看市場可能的動態變化,試著多體會一下需求與供給這兩股重要力量,如何彼此相互影響與相互依存。 舉例來說,市場需求強勁可以帶動市場供給量,因為負責供給的廠商不會坐視商機而不采取行動。相對而言,市場供給不足導致價格上漲,需求量也會隨之下降。由此可知,市場上的供需猶如正負電極般,原本是互斥關系,但卻能彼此互依、互動,發展出動態關系。供需關系除了可用人的雙眼形容,彼此互依、互動的動態關系,又可以以太極圖中黑、白的兩股力量比擬。這兩股力量,彼此相斥卻相依,而且黑中有白、白中有黑,猶如供給面中有需求面的考慮,而需求面中也會有供給面的考慮。太極猶如馬達的軸承,運轉不息 ;同理,供需間原屬互斥的關系,卻也因彼此的互依互動而讓市場機制運行不墜。
寫給年輕人的經濟學通識課 作者簡介
單驥 中國臺灣經濟學家,臺灣政治大學經濟學學士,加拿大西蒙弗雷澤大學經濟學碩士,美國康奈爾大學經濟學博士。1983年取得博士學位后,受得諾貝爾經濟學獎提名的蔣碩杰院長邀請,返臺就職于臺灣中華經濟研究院。1991年轉任教職,任職于臺灣“中央大學”。單教授講究理論與實務兼顧的治學主張,也用同樣的理念寫作本書,呈現經濟學的本質與樣貌。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唐代進士錄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