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CAD 2019中文版機械設計標準實例教程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2556732
- 條形碼:9787302556732 ; 978-7-302-55673-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AutoCAD 2019中文版機械設計標準實例教程 本書特色
全書的重要指導思想是“邊學邊用、邊用邊學”。這種源自于學習語言的方法,經過實踐證明是學習CAD軟件*佳的方法。筆者曾先后培訓過數以萬計的學員,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還需要說明的是本書雖然是以AutoCAD 2019文版為平臺,但在編著過程中也兼顧了AutoCAD 2018/2017/2016/2015/2014的讀者(書中一一注明了不同版本開始新增的功能)。
案例豐富,標準使用規范,過程描述詳盡。
AutoCAD 2019中文版機械設計標準實例教程 內容簡介
全書共分15章,每章都是按實際教學的要求,圍繞一個主題,把AutoCAD 2019眾多的命令進行了分解,再以一個典型的機械應用實例為線索有機地串聯起來。既詳細介紹了各個命令有關選項、提示說明和操作步驟,又通過大量的“操作示例”給出了命令使用的方法。同時,根據編者們長期從事CAD教學和研究的體會,通過“注意”總結了許多關鍵點和技巧。
AutoCAD 2019中文版機械設計標準實例教程 目錄
目 錄
第1章 繪圖預備知識 1
1.1 啟動AutoCAD 2019的方法 1
1.2 AutoCAD 2019工作空間 1
1.3 AutoCAD 2019界面介紹 3
1.3.1 標題欄 3
1.3.2 經典菜單欄 3
1.3.3 菜單瀏覽器 4
1.3.4 工具欄 4
1.3.5 狀態行 7
1.3.6 命令行窗口 9
1.3.7 繪圖區 9
1.3.8 快速訪問工具欄 9
1.3.9 功能區 10
1.4 啟動命令的方法 11
1.4.1 從命令行啟動命令 11
1.4.2 從菜單啟動命令 11
1.4.3 從功能區或工具欄啟動命令 12
1.4.4 重復執行命令 12
1.5 響應命令的方法 12
1.5.1 在繪圖區操作 12
1.5.2 在命令行操作 13
1.6 點輸入的方法 13
1.6.1 用鼠標直接拾取點 13
1.6.2 用鍵盤輸入點坐標 13
1.7 基本操作 14
1.7.1 直線的繪制 14
1.7.2 圖線的刪除 15
1.7.3 命令的放棄 16
1.7.4 命令的重做 16
1.7.5 命令的中止 17
1.8 圖形文件的管理 17
1.8.1 新建圖形文件 17
1.8.2 打開圖形文件 17
1.8.3 關閉圖形文件 19
1.8.4 保存圖形文件 20
1.8.5 改名保存圖形文件 20
1.9 退出AutoCAD 2019的方法 21
1.10 上機操作實驗指導一:漏斗的繪制 21
1.11 上機操作常見問題解答 22
1.12 操作經驗和技巧 24
1.13 上機題 26
第2章 繪圖入門 27
2.1 動態輸入 27
2.1.1 指針輸入 28
2.1.2 標注輸入 28
2.1.3 動態提示 28
2.2 對象捕捉 29
2.2.1 自動對象捕捉 30
2.2.2 臨時對象捕捉 31
2.3 圓的繪制 35
2.3.1 指定圓心和半徑畫圓 35
2.3.2 指定圓心和直徑畫圓 36
2.3.3 指定直徑兩端點畫圓 37
2.3.4 指定三點畫圓 38
2.3.5 指定兩個相切對象和半徑畫圓 38
2.3.6 指定3個相切對象畫圓 39
2.4 矩形的繪制 40
2.4.1 指定兩點畫矩形 40
2.4.2 繪制帶圓角的矩形 41
2.4.3 繪制帶倒角的矩形 41
2.4.4 指定面積繪制矩形 42
2.5 偏移復制對象 43
2.5.1 指定距離偏移復制對象 43
2.5.2 指定通過點偏移復制對象 44
2.6 修剪對象 46
2.6.1 普通模式修剪對象 46
2.6.2 延伸模式修剪對象 47
2.6.3 互剪模式修剪對象 48
2.7 上機操作實驗指導二:墊圈的繪制 49
2.8 上機操作常見問題解答 51
2.9 操作經驗和技巧 51
2.10 上機題 52
第3章 繪圖環境設置 53
3.1 圖層的應用 53
3.1.1 圖層的操作 53
3.1.2 圖層控制與對象特性 62
3.2 作圖狀態的設置 63
3.2.1 捕捉 63
3.2.2 柵格 65
3.2.3 正交 67
3.3 圖形界限的設置 69
3.4 自動追蹤功能 69
3.4.1 極軸追蹤 69
3.4.2 對象捕捉追蹤 73
3.4.3 參考點捕捉追蹤 75
3.4.4 自動追蹤設置 78
3.5 功能鍵一覽表 79
3.6 上機操作實驗指導三:平面圖形的繪制 80
3.7 上機操作常見問題解答 83
3.8 操作經驗和技巧 85
3.9 上機題 85
第4章 繪圖輔助工具 87
4.1 顯示控制 87
4.1.1 全部縮放 87
4.1.2 范圍縮放 89
4.1.3 對象縮放 89
4.1.4 窗口縮放 90
4.1.5 比例縮放 91
4.1.6 實時縮放 92
4.2 實時平移 92
4.3 選擇對象 93
4.3.1 點選方式 93
4.3.2 窗口方式 93
4.3.3 窗交方式 94
4.3.4 欄選方式 94
4.3.5 全部方式 95
4.3.6 上一個方式 95
4.3.7 選擇類似對象方式 95
4.4 重生成圖形 96
4.5 對象特性編輯 96
4.6 快捷特性 98
4.7 特性匹配 99
4.8 分解對象 100
4.9 上機操作實驗指導四:螺釘的繪制 101
4.10 上機操作常見問題解答 103
4.11 操作經驗和技巧 104
4.12 上機題 105
第5章 簡單平面圖形繪制 107
5.1 圓環的繪制 107
5.2 正多邊形的繪制 108
5.2.1 內接于圓方式 108
5.2.2 外切于圓方式 109
5.2.3 邊長方式 109
5.3 橢圓和橢圓弧的繪制 110
5.3.1 指定兩端點和半軸長繪制橢圓 110
5.3.2 指定中心點、端點和半軸長繪制橢圓 111
5.3.3 指定兩端點和旋轉角度繪制橢圓 111
5.3.4 繪制橢圓弧 112
5.4 陣列對象 113
5.4.1 矩形陣列對象 113
5.4.2 環形陣列對象 114
5.4.3 路徑陣列對象 116
5.5 延伸對象 117
5.5.1 普通模式延伸對象 117
5.5.2 延伸模式延伸對象 118
5.6 打斷對象 119
5.6.1 選擇打斷對象指定第二個打斷點 119
5.6.2 選擇打斷對象指定兩個打斷點 120
5.6.3 打斷對象于點 120
5.7 比例縮放對象 121
5.7.1 指定比例因子縮放對象 121
5.7.2 指定參照方式縮放對象 122
5.8 上機操作實驗指導五:墊片的繪制 122
5.9 上機操作常見問題解答 124
5.10 操作經驗和技巧 125
5.11 上機題 126
第6章 復雜平面圖形繪制 129
6.1 圓弧的繪制 129
6.1.1 指定三點畫圓弧 129
6.1.2 指定起點、圓心和端點畫圓弧 130
6.1.3 指定起點、圓心和角度畫圓弧 131
6.1.4 指定起點、圓心和長度畫圓弧 131
6.1.5 指定起點、端點和半徑畫圓弧 132
6.1.6 指定起點、端點和方向畫圓弧 132
6.1.7 以連續方式畫圓弧 133
6.2 倒圓角 134
6.2.1 以修剪方式倒圓角 134
6.2.2 以不修剪方式倒圓角 135
6.3 倒角 137
6.3.1 指定兩邊距離倒角 137
6.3.2 指定距離和角度倒角 138
6.4 復制對象 139
6.4.1 指定基點和第二點復制對象 139
6.4.2 指定位移復制對象 140
6.5 移動對象 141
6.6 鏡像復制對象 142
6.7 拉伸對象 143
6.8 拉長對象 144
6.8.1 指定增量拉長或縮短對象 144
6.8.2 動態拉長或縮短對象 145
6.8.3 指定百分數拉長或縮短對象 145
6.8.4 全部拉長或縮短對象 146
6.9 上機操作實驗指導六:手柄的繪制 147
6.10 上機操作常見問題解答 150
6.11 操作經驗和技巧 150
6.12 上機題 151
第7章 三視圖的繪制與參數化繪圖 156
7.1 構造線的繪制 156
7.1.1 繪制水平或垂直構造線 157
7.1.2 繪制二等分角的構造線 157
7.1.3 指定角度和通過點繪制構造線 158
7.2 旋轉對象 160
7.2.1 指定角度旋轉對象 160
7.2.2 以參照方式旋轉對象 161
7.2.3 旋轉并復制對象 162
7.3 對齊對象 163
7.3.1 用一對點對齊對象 164
7.3.2 用兩對點對齊對象 164
7.4 夾點編輯功能 165
7.4.1 使用夾點拉伸對象 166
7.4.2 使用夾點功能進行其他編輯 167
7.5 繪制三視圖的方法 169
7.5.1 輔助線法 169
7.5.2 對象捕捉追蹤法 171
7.6 參數化繪圖 171
7.6.1 創建幾何約束 171
7.6.2 創建標注約束 180
7.6.3 約束的顯示 183
7.6.4 刪除約束 183
7.7 上機操作實驗指導七:組合體三視圖的繪制 183
7.8 上機操作常見問題解答 189
7.9 操作經驗和技巧 191
7.10 上機題 192
第8章 剖視圖的繪制 195
8.1 多段線的繪制 195
8.2 多段線的編輯 198
8.2.1 使用“編輯多段線”命令編輯多段線 198
8.2.2 使用多功能夾點編輯多段線 200
8.3 樣條曲線的繪制 202
8.3.1 使用擬合點方式繪制樣條曲線 203
8.3.2 使用控制點方式繪制樣條曲線 204
8.4 修訂云線的繪制 205
8.4.1 創建矩形修訂云線 205
8.4.2 創建多邊形修訂云線 205
8.4.3 創建徒手畫修訂云線 206
8.4.4 其他選項說明 206
8.5 創建圖案填充 209
8.5.1 定義填充圖案的外觀 210
8.5.2 指定填充方式 211
8.5.3 指定填充邊界 212
8.5.4 創建圖案填充邊界 213
8.5.5 設置圖案填充的關聯性 213
8.5.6 圖案的特性匹配 214
8.5.7 機械圖樣中剖面線的繪制 214
8.6 圖案填充的編輯 218
8.6.1 圖案填充編輯器和“圖案填充編輯”對話框編輯 218
8.6.2 利用對象“特性”選項板編輯填充圖案 220
8.6.3 編輯圖案填充范圍 222
8.6.4 利用圖案填充對象的控制夾點編輯圖案填充特性 223
8.6.5 利用“修剪”命令修剪填充圖案 223
8.7 剖視圖繪制的方法及步驟 223
8.8 上機操作實驗指導八:剖視圖的繪制 224
8.9 上機操作常見問題解答 228
8.10 操作經驗和技巧 229
8.11 上機題 230
第9章 工程文字的注寫 231
9.1 文字樣式的設置 231
9.2 文字的注寫 235
9.2.1 注寫單行文字 235
9.2.2 注寫多行文字 240
9.3 特殊字符的輸入 250
9.4 注釋性文字 251
9.4.1 創建注釋性文字樣式 251
9.4.2 創建注釋性文字 252
9.4.3 設置注釋性文字的注釋比例 253
9.4.4 注釋性文字的可見性 255
9.5 文字的編輯 255
9.5.1 利用“編輯文字”命令編輯文字 255
9.5.2 利用文字“特性”選項板編輯文字 256
9.6 上機操作實驗指導九:注寫表格文字與技術要求 257
9.7 上機操作常見問題解答 259
9.8 操作經驗和技巧 259
9.9 上機題 260
第10章 尺寸標注 262
10.1 尺寸標注的有關規定 262
10.1.1 尺寸標注的基本規則 262
10.1.2 尺寸的組成 262
10.2 尺寸標注樣式設置 263
10.2.1 新建尺寸標注樣式 264
10.2.2 設置機械尺寸標注樣式特性 266
10.2.3 設置機械尺寸標注樣式的子樣式 274
10.2.4 尺寸標注樣式的替代 275
10.3 尺寸標注詳解 276
10.3.1 線性標注與對齊標注 277
10.3.2 徑向標注 281
10.3.3 角度標注 282
10.3.4 基線標注 284
10.3.5 連續標注 286
10.3.6 弧長標注 287
10.3.7 折彎標注 288
10.4 智能標注 289
10.5 尺寸標注的編輯 292
10.5.1 編輯標注 292
10.5.2 編輯標注文字位置和角度 293
10.5.3 修改尺寸數值 294
10.5.4 標注更新 294
10.5.5 翻轉箭頭 294
10.5.6 利用快捷菜單編輯尺寸標注 295
10.5.7 利用對象“特性”選項板編輯尺寸標注 295
10.5.8 尺寸的關聯性與尺寸標注的編輯 297
10.5.9 打斷標注 299
10.5.10 調整標注間距 300
10.5.11 折彎線性標注 301
10.6 多重引線標注 302
10.6.1 創建多重引線樣式 302
10.6.2 多重引線標注 307
10.7 尺寸公差的標注 309
10.7.1 標注尺寸公差 309
10.7.2 尺寸公差的對齊 312
10.8 幾何公差的標注 312
10.8.1 “公差”標注命令 313
10.8.2 標注幾何公差的方法 314
10.9 上機操作實驗指導十:組合體的尺寸標注 316
10.10 上機操作常見問題解答 319
10.11 操作經驗和技巧 320
10.12 上機題 321
第11章 機械符號塊和標準件庫的創建 324
11.1 創建內部塊 324
11.2 插入塊 327
11.3 塊屬性 329
11.3.1 屬性定義 329
11.3.2 創建帶屬性的塊 330
11.3.3 修改屬性 332
11.4 塊的重新定義 336
11.5 動態塊 337
11.5.1 動態塊概述 337
11.5.2 動態塊的創建 337
11.6 工具選項板 348
11.6.1 基本組成及基本操作 348
11.6.2 創建工具選項板上的工具 349
11.7 設計中心概述 351
11.7.1 基本操作及基本環境 351
11.7.2 搜索功能的應用 354
11.7.3 在當前圖形中插入設計中心的內容 355
11.8 常用機械符號庫和機械標準件庫的創建和應用 356
11.8.1 利用設計中心管理和應用圖形符號庫 357
11.8.2 利用工具選項板管理和應用圖形符號庫 357
11.9 上機操作實驗指導十一:創建基準符號 359
11.10 上機操作常見問題解答 361
11.11 操作經驗和技巧 361
11.12 上機題 361
第12章 零件圖和裝配圖的繪制 364
12.1 外部塊的定義 364
12.2 插入基點 365
12.3 表格的繪制 366
12.3.1 表格樣式設置 366
12.3.2 插入表格 371
12.3.3 修改表格 373
12.3.4 插入公式 379
12.4 零件圖概述 381
12.4.1 零件圖的內容 381
12.4.2 零件圖繪制的一般步驟 381
12.5 裝配圖概述 384
12.5.1 裝配圖的內容 384
12.5.2 裝配圖繪制的方法 385
12.5.3 裝配圖繪制的一般步驟 385
12.6 上機操作實驗指導十二:千斤頂裝配圖的繪制 385
12.7 上機操作常見問題解答 389
12.8 操作經驗和技巧 389
12.9 上機題 390
第13章 機械樣板文件與查詢功能 394
13.1 機械樣板文件的建立 394
13.2 機械樣板文件的調用 402
13.3 點的繪制 404
13.3.1 點樣式設置 404
13.3.2 繪制點 404
13.4 定數等分對象 405
13.4.1 點定數等分對象 405
13.4.2 插入塊定數等分對象 405
13.5 定距等分對象 406
13.5.1 點定距等分對象 406
13.5.2 插入塊定距等分對象 406
13.6 查詢對象 407
13.6.1 查詢時間 407
13.6.2 查詢系統狀態 407
13.6.3 列表顯示特性參數 408
13.6.4 查詢點坐標 409
13.6.5 查詢距離和角度 410
13.6.6 查詢面積和周長 410
13.6.7 查詢質量特性 413
13.7 上機操作實驗指導十三:棘輪的繪制 414
13.8 上機操作常見問題解答 415
13.9 操作經驗和技巧 416
13.10 上機題 418
第14章 基本三維實體模型的創建 420
14.1 三維工作空間 420
14.2 三維模型的分類 421
14.3 三維觀察 422
14.3.1 常用標準視圖 422
14.3.2 三維導航立方體 423
14.3.3 動態觀察 425
14.3.4 控制盤 426
14.4 用戶坐標系 428
14.4.1 用戶坐標系的創建 428
14.4.2 動態UCS 430
14.4.3 坐標系圖標的顯示控制 431
14.5 視覺樣式 432
14.5.1 視覺樣式的種類 432
14.5.2 視覺樣式的切換 433
14.6 螺旋線的繪制 435
14.7 創建面域 436
14.8 創建基本幾何體 437
14.8.1 創建長方體 437
14.8.2 創建圓柱體 438
14.8.3 創建圓錐體 439
14.8.4 創建球體 441
14.8.5 創建棱錐體 441
14.8.6 創建楔體 442
14.8.7 創建圓環體 442
14.8.8 創建多段體 443
14.9 創建拉伸體 445
14.10 創建旋轉體 447
14.11 創建掃掠體 448
14.12 創建放樣體 449
14.13 上機操作實驗指導十四:創建組合體三維實體模型 451
14.14 上機操作常見問題解答 454
14.15 操作經驗和技巧 455
14.16 上機題 456
第15章 三維復雜實體模型的創建 461
15.1 布爾運算 461
15.1.1 并運算 461
15.1.2 交運算 462
15.1.3 差運算 463
15.2 三維圓角 464
15.3 三維倒角 465
15.4 三維對齊 466
15.5 三維鏡像 467
15.6 三維陣列 468
15.6.1 三維矩形陣列 468
15.6.2 三維環形陣列 468
15.7 三維旋轉 469
15.8 三維移動 470
15.9 三維實體的快速編輯 471
15.9.1 按住并拖動有限區域編輯實體 472
15.9.2 利用夾點和對象“特性”選項板編輯基本實體 474
15.10 利用“實體編輯”命令編輯三維實體 476
15.11 剖切 478
15.12 上機操作實驗指導十五:創建復雜零件三維實體模型 479
15.13 上機操作常見問題解答 487
15.14 操作經驗和技巧 487
15.15 上機題 488
展開全部
AutoCAD 2019中文版機械設計標準實例教程 作者簡介
蔣曉,江南大學 副教授。主要從事CAD/CAID的教學和研發以及用戶體驗、交互設計方向的研究。完成國家“國家重點科技攻關”子項目(排名第二)1項。主持完成橫向項目20余項。 公開發表論文7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30篇)。主編(譯)教材多部。指導學生獲40余項設計大賽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