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自然法名著譯叢使人成為有德之人:公民自由與公共道德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189347
- 條形碼:9787100189347 ; 978-7-100-18934-7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自然法名著譯叢使人成為有德之人:公民自由與公共道德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政治、法律、倫理學等相關專業本科及以上,或相關興趣人士羅伯特??喬治是普林斯頓大學政治學和法學教授,是新自然法學的代表人物,在自然法理論、政治哲學方面發表了大量的著述,《使人成為有德之人》就是一本討論法律道德主義的經典作品。
自然法名著譯叢使人成為有德之人:公民自由與公共道德 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是新自然法學的代表人物,本書是其討論法律道德主義的經典作品。當代思想家通常認為,法律對那些無害于他人的背德行為所進行的規制從根本上說是不公正的。羅伯特?喬治捍衛了一個與當下流行的觀點針鋒相對的主張,他認為“道德性立法”在維護文化環境的“道德生態”方面扮演著一個正當的角色。羅伯特?喬治向我們展示,一種對于道德立法的辯護和一種關于公民自由以及公共道德的“多元至善主義”的政治理論是接近相容的。
自然法名著譯叢使人成為有德之人:公民自由與公共道德 目錄
序言
導論
**章 核心傳統:價值與限度
一、 “至善主義”的核心傳統
二、 亞里士多德論城邦在使人成為有德之人方面的作用
三、 阿奎那論法律與政府的道德目標
四、 對亞里士多德和阿奎那的批判
五、 至善主義之法與政策的價值和限度
第二章 社會凝聚力及道德的法律強制:重思哈特與德弗林之爭
一、 哈特與德弗林之爭
二、 德弗林的法律道德主義
三、 哈特對德弗林的批評
四、 對崩潰命題的一種社群主義的再解釋
五、 核心傳統與德弗林主義的對決
第三章 個人權利與集體利益:德沃金論“平等的關懷與尊重”
一、 導論
二、 對德沃金關于個人權利和集體利益的批判
三、 德沃金的自由主義和美國政治辯論中的
“隱私權”
四、 從平等原則看德沃金的修正性論證
五、 德沃金近期對道德家長主義的批判
六、 結論
第四章 認真對待權利:沃爾德倫論“做錯事的權利”
一、 對與錯
二、 “權利”與不干涉做道德錯事之義務的基礎
三、 認真對待權利:道德權利與人類重要的選擇
第五章 反至善論與自治性:羅爾斯和理查茲論中立性與傷害原則
一、 兩種類型的自由主義
二、 羅爾斯式的反至善論
三、 反至善論與自治性
第六章 多元至善論與自治性:拉茲論“實施道德的正當方式”
一、 至善論的自由主義
二、 約瑟夫·拉茲的至善論
三、 自治性的價值
四、 至善論的自治性和傷害原則
第七章 邁向一種公民權利的多元至善論
一、 前言
二、 言論自由
三、 出版自由
四、 隱私
五、 集會自由
六、 信仰自由
七、 結論
參考文獻
索引
自然法名著譯叢使人成為有德之人:公民自由與公共道德 作者簡介
羅伯特??喬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憲法解釋、公民自由和法哲學。羅伯特??喬治被譽為美國“最有影響力的、保守的基督徒思想家”。出版著作十余部,代表性的著作主要有:《自然法理論:當代論文集》( 1992)、《使人成為有德之人一一公民自由與公共道德》( 1995 )、《為自然法理論辯護》(1999)、《法律的自主性:論法律實證主義》(1999)、《自然法與公共理性》( 2000)等。 譯者簡介: 孫海波,中國政法大學比較法學研究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法哲學與司法裁判理論。 彭寧,北京大學法學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法理學與法律方法。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唐代進士錄
- >
莉莉和章魚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煙與鏡
- >
隨園食單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