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熱點與前沿:青年文藝論壇2018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3969683
- 條形碼:9787503969683 ; 978-7-5039-6968-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熱點與前沿:青年文藝論壇2018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本論文集,結集于中國藝術研究院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所舉辦的青年文藝論壇,對文化藝術領域的多方面議題進行了探討。
熱點與前沿:青年文藝論壇2018 目錄
第七十九期:《芳華》——七八十年代的情感結構及其當代呈現
第八十期:“亞文化”正在“主流化”?——網絡亞文化的當代形態和未來影響
第八十一期:“娘炮”“泛娛樂”之爭與主流文化治理的當代挑戰
第八十二期:表達與呈現——社會底層如何通過移動互聯網賦權、賦能
附錄 “青年文藝論壇”各期主題
熱點與前沿:青年文藝論壇2018 節選
《熱點與前沿(青年文藝論壇2018)》: 首先應該提到,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議題。研究產品投放后的受眾反響進而根據反響來調整規劃,這在普通消費市場是常規操作,但電影消費市場是近一兩年才開始這樣。2017年,關于《前任3:再見前任》(以下簡稱《前任3》)為什么那么火,業界和學界都有過很多解析。概括起來,基本都化約到小鎮青年這一議題上。但我覺得這是一個偽命題,談論爆款產生的原因為時尚早。《前任3》是一個偶然事件,包括被學者們更廣泛研究過的《戰狼2》,它的火爆也是一個偶然事件。為什么之后跟風而來的同款類型片都啞掉了,比如《空天獵》。無論是從市場的細分,或是從受眾和社群心理的接受類型等方面進行分析,這實際上都是一個滯后的、為了闡釋而闡釋的行為。我怎么去解釋《前任3》的票房,現有能用的概念只有小鎮青年,所以我就在這個概念上重復闡釋。在這一點上,學界的理論大幅度滯后于業界的實踐,而業界自發的、基于商業邏輯的數據分析,仍然缺乏底層工具。學界的理論分析與業界的實踐之間并沒有形成有機關聯。 而《芳華》引起的話題爆發又是不一樣的,它把深潛于這個社會公共話語當中很多年沒有一個點可以去引發的大量的民眾表達欲給引爆了。在這個表達欲當中,有懷舊情緒,有群體跟風,有尋找身份認同,也有去溯源時代大結構之下的真相訴求。這些訴求在心理層面其實一直沒有斷過,而它們集中地被《芳華》這部片子引爆了。這才是《芳華》輿論發酵背后的支撐。至于這個電影到底好看不好看、導演的手法是高級還是普通,目前這類討論是沒有意義的事情。 我采訪過一位93歲的老太太,她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內戰結束以后又去朝鮮戰場,*后還上了越戰戰場,她是文工團的人;我也采訪過為了參軍和父親脫離父子關系的郁鈞劍的戰友,以及唐國強在工宣隊的隊友;甚至采訪過總政、空政、海政、前線歌舞團,戰前、二炮、軍艦文工團,從高到低都有。從總政這樣的中央級別到地方每一個連隊下屬的,有的人有部隊編制的軍人身份,有的人在一些階段因為政策原因又不是軍人身份的,大概一共聯系到40多個人,他們可以被籠統地稱為文工團的文藝老兵;這些人有的現在過得很好,有的也混得非常差。其中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是,提到《芳華》,他們沒有人主動表示這部電影是在演他們的故事。《芳華》一部分的取景就是在總政,但凡總政去看的人都對這部影片嗤之以鼻。他們有的人看了、有的沒有看,但是大家都認為,我沒有必要去看,我對它產生不了興趣。這就跟我們在媒體上看到的所謂引起大面積共情,有很大的區別了。觀眾當中有一些人是50后、60后,有的是普通人,有的是士兵不是文藝兵,當然也會有正好就是文藝兵的人,但《芳華》顯然并沒有在它著力塑造的文藝老兵群體里收獲看似理所當然的受眾。 ……
- >
山海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推拿
- >
莉莉和章魚
- >
朝聞道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