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魯迅講魏晉風度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0038554
- 條形碼:9787550038554 ; 978-7-5500-3855-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魯迅講魏晉風度 內容簡介
民國時期風云變幻,學人輩出,學術名作紛紛涌現! 〈舜谓Y集百冊經典出版,欲為復興中華文化、助力全民閱讀貢獻力量! ◆斞福1881-1936),浙江紹興人,現代著名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 洞髱熤v堂學術經典:魯迅講魏晉風度》收錄了魯迅的諸多雜文、序跋和譯文附記等。這些文章理論見解深刻,在中國現代學術史、文學史上皆具有重要價值。
魯迅講魏晉風度 目錄
《唐宋傳奇集》序例
流氓的變遷
幫忙文學與幫閑文學
二丑藝術
《北平箋譜》片
選本
論“舊形式的采用”
算賬
隱士
六朝小說和唐代傳奇文有怎樣的區別?
從幫忙到扯淡
“題未定”草
儗播布美術意見書
對于批評家的希望
反對“含淚”的批評家
論睜了眼看
太平歌訣
文藝的大眾化
關于小說題材的通信
小品文的危機
“京派”與“海派”
文化偏至論
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
估《學衡》
“以震其艱深”
所謂“國學”
“一是之學說”
看鏡有感
忽然想到
春末閑談
十四年的“讀經”
這個與那個
學界的三魂s
四庫全書珍本
古書中尋活字匯
魯迅講魏晉風度 節選
《大師講堂學術經典:魯迅講魏晉風度》: **,孔融主張母親和兒子的關系是如瓶之盛物一樣,只要在瓶內把東西倒了出來,母親和兒子的關系便算完了。第二,假使有天下饑荒的一個時候,有點食物,給父親不給呢?孔融的答案是:倘若父親是不好的,寧可給別人!懿傧霘⑺悴幌б赃@種主張為他不忠不孝的根據,把他殺了。倘若曹操在世,我們可以問他,當初求才時就說不忠不孝也不要緊,為何又以不孝之名殺人呢?然而事實上縱使曹操再生,也沒人敢問他,我們倘若去問他,恐怕他把我們也殺了! 與孔融一同反對曹操的尚有一個禰衡,后來給黃祖殺掉的。禰衡的文章也不錯,而且他和孔融早是“以氣為主”來寫文章的了。故在此我們又可知道,漢文慢慢壯大起來,是時代使然,非?坎懿俑缸又Φ摹5A麗好看,卻是曹丕提倡的功勞。 這樣下去一直到明帝的時候,文章上起了個重大的變化,因為出了一個何晏! 『侮痰拿暫艽,位置也很高,他喜歡研究《老子》和《易經》。至于他是怎樣的一個人昵?那真相現在可很難知道,很難調查。因為他是曹氏一派的人,司馬氏很討厭他,所以他們的記載對何晏大不滿。因此產生許多傳說,有人說何晏的臉上是搽粉的,又有人說他本來生得白,不是搽粉的。但究竟何晏搽粉不搽粉呢?我也不知道! 〉侮逃袃杉挛覀兪侵赖。**,他喜歡空談,是空談的祖師;第二,他喜歡吃藥,是吃藥的祖師! 〈送猓蚕矚g談名理。他身子不好,因此不能不服藥。他吃的不是尋常的藥,是一種名叫“五石散”的藥! 拔迨ⅰ笔且环N毒藥,是何晏吃開頭的。漢時,大家還不敢吃,何晏或者將藥方略加改變,便吃開頭了。五石散的基本,大概是五樣藥:石鐘乳,石硫黃,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另外怕還配點別樣的藥。但現在也不必細細研究它,我想各位都是不想吃它的! 臅峡雌饋,這種藥是很好的,人吃了能轉弱為強。因此之故,何晏有錢,他吃起來了;大家也跟著吃。那時五石散的流毒就同清末的鴉片的流毒差不多,看吃藥與否以分闊氣與否的。現在由隋巢元方做的《諸病源候論》的里面可以看到一些。據此書,可知吃這藥是非常麻煩的,窮人不能吃,假使吃了之后,一不小心,就會毒死。先吃下去的時候,倒不怎樣的,后來藥的效驗既顯,名日“散發”。倘若沒有“散發”,就有弊而無利。因此吃了之后不能休息,非走路不可,因走路才能“散發”,所以走路名日“行散”。比方我們看六朝人的詩,有云“至城東行散”,就是此意。后來做詩的人不知其故,以為“行散”即步行之意,所以不服藥也以“行散”二字入詩,這是很笑話的。 走了之后,全身發燒,發燒之后又發冷。普通發冷宜多穿衣,吃熱的東西。但吃藥后的發冷剛剛要相反:衣少,冷食,以冷水澆身。倘穿衣多而食熱物,那就非死不可。因此五石散一名寒食散。只有一樣不必冷吃的,就是酒。 吃了散之后,衣服要脫掉,用冷水澆身;吃冷東西;飲熱酒。這樣看起來,五石散吃的人多,穿厚衣的人就少;比方在廣東提倡,一年以后,穿西裝的人就沒有了。因為皮肉發燒之故,不能穿窄衣。為豫防皮膚被衣服擦傷,就非穿寬大的衣服不可,F在有許多人以為晉人輕裘緩帶,寬衣,在當時是人們高逸的表現,其實不知他們是吃藥的緣故。一班名人都吃藥,穿的衣都寬大,于是不吃藥的也跟著名人,把衣服寬大起來了! 還有,吃藥之后,因皮膚易于磨破,穿鞋也不方便,故不穿鞋襪而穿屐。所以我們看晉人的畫像或那時的文章,見他衣服寬大,不鞋而屐,以為他一定是很舒服,很飄逸的了,其實他心里都是很苦的! 「蚱つw易破,不能穿新的而宜于穿舊的,衣服便不能常洗。因不洗,便多虱。所以在文章上,虱子的地位很高,“捫虱而談”,當時竟傳為美事。比方我今天在這里演講的時候,捫起虱來,那是不大好的。但在那時不要緊,因為習慣不同之故。這正如清朝是提倡抽大煙的,我們看見兩肩高聳的人,不覺得奇怪,F在就不行了,倘若多數學生,他的肩成為一字樣,我們就覺得很奇怪了!
魯迅講魏晉風度 作者簡介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曾用名周樟壽,后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后改為豫才。浙江紹興人,曾赴日本留學。中國現代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 魯迅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他以筆為武器,戰斗一生,被譽為“民族魂”,他的作品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其主要代表作有: 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詩集:《野草》; 雜文集:《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南腔北調集》《三閑集》《二心集》《而已集》《墳》等。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唐代進士錄
- >
煙與鏡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