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网(原中国图书网):网上书店,尾货特色书店,30万种特价书低至2折!

歡迎光臨中圖網 請 | 注冊
> >>
競逐富強:公元1000年以來的技術.軍事與社會/見識叢書48

包郵 競逐富強:公元1000年以來的技術.軍事與社會/見識叢書48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出版時間:2020-12-01
開本: 16開 頁數: 452
本類榜單:歷史銷量榜
中 圖 價:¥59.8(6.1折) 定價  ¥98.0 登錄后可看到會員價
加入購物車 收藏
開年大促, 全場包郵
?新疆、西藏除外
本類五星書更多>

競逐富強:公元1000年以來的技術.軍事與社會/見識叢書48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720891
  • 條形碼:9787521720891 ; 978-7-5217-2089-1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競逐富強:公元1000年以來的技術.軍事與社會/見識叢書48 本書特色

1. 20世紀史學大師、全球史奠基人、美國著名歷史學家威廉·麥克尼爾的重要代表作,《瘟疫與人》姊妹篇。《瘟疫與人》主要講述人類與微寄生物互動過程中的重要事件,而本書的講述對象則是人類自身,研究人類之間盛行的巨寄生現象,即武力組織,尤其是不同時代的技術、軍事和社會力量。麥克尼爾在這兩部作品中正式提出人類社會組織及其運行中的“微寄生”和“巨寄生”現象,實現了人類歷史研究的巨大飛躍。 2. 巨寄生無處不在,它是權力與欲望、征服與統治的代名詞,是揭秘人類歷史運轉演變的萬能鑰匙。本書主要圍繞戰爭的工業化進程展開,而植根于此的武力組織即軍隊,不直接從事生產,卻又嚴重附著于社會之上,獲得社會剩余物資的分配權。無論是中世紀的封建領主,還是現代的民主國家,都力圖獲得軍事優勢。追逐軍事優勢的過程也就是權力與欲望、征服與統治的過程,社會隨之發生深刻的改變。麥克尼爾在書中梳理了從冷兵器發展到原子彈的劇烈變化過程,其間伴隨武器變革、科技進步、政府管理、社會秩序演變、暴力官僚化、經濟模式轉變等多個維度的深刻變革,無不與巨寄生現象密切相關。 3. 一部跨越1000年、演化論視角的國家發展史和世界競強史。過去的1000年是一個異常動蕩的年代,充滿不顧一切地彼此對立和永無休止的創造力。本書主要圍繞技術與政治力量之間的關系展開,從軍事史和經濟史看國家崛起,也正是經濟政治化和軍事工業化推動了國家崛起。戰爭工業化的歷史雖不過一個多世紀,但由此迸發的巨大力量卻一舉蕩滌往昔全部的勇武之道。這是一種極其危險的不穩定的變局,由此生發了我們這個時代一個亟待拷問的大問題:武裝力量、軍事技術和人類社會如何能夠繼續共存? 4. 一部厚重、富有開拓性的軍事經濟社會史。本書以大量豐富細節突顯軍事對社會變革的深刻影響,從軍事到社會的變革模式在歷史中一再出現。麥克尼爾廣泛地引用不同時代的案例,展示出軍事對社會的深刻作用。在每個案例中,他都深入到了足夠的技術細節,比如鉆孔式大炮的工藝、蒸汽船的早期演化過程等。這些技術細節,并非單純的史料挖掘,通過這些工藝的敘述,說明了社會為這些新軍事技術付出的物資、經濟和組織代價。 5. 一部直通未來的警示之作。何時及是否會實現國家體系向全球帝國的轉變,是我們人類面臨的一個極其嚴肅的大問題。未來世界如何發展是個未知數,但我們如何行動和信仰什么在尋常年代更為重要。無論未來如何,都需要清晰的大腦和果敢的行動,本書無疑對現代中國尤其具有借鑒價值。

競逐富強:公元1000年以來的技術.軍事與社會/見識叢書48 內容簡介

威廉·麥克尼爾在《競逐富強》這部集軍事、技術和社會于一體的歷史巨著中,致力于探索人類在上一個千年的跌宕起伏,并追溯我們其來有自的發展路徑,讓我們看清世人是如何一步步走到當今不得不面對的可怕窘境。本書首先從約公元前3500年人類開始在美索不達米亞使用青銅武器和盔甲說起,談到前1800年武器變革,前1000年出現職業軍隊。然后分十章重點敘述了在公元1000年后世界東西方主要國家工業進步、武器制造、政府管理、社會秩序演變,歐洲人戰爭業務、戰爭技藝的提高,暴力官僚化帶來的壓力,法國政治革命和英國工業革命對軍事的影響,簡述了20世紀的世界大戰特別是1945年以來的美蘇軍備競賽和計劃經濟,包括民族國家政治權力的較量,人口因素的影響,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技術發展對武器創新發明的促進,冷戰期間兩個不錯大國核武器競賽及太空爭奪,等等。本書的核心論點是:自11世紀出現的世界范圍的商業轉型導致了軍事行動日益屈從于市場力量的調遣和統治者的指令。麥克尼爾認為,只是到了我們這個時代,計劃經濟才開始取代市場力量對大規模人力活動的操縱。本書直面公元1000年來當今世界面臨的重大問題,其中的發現、假說和廣博的學識足以令讀者重新審視我們這個時代,為我們未來更明智的決策提供堅實的理據。---------------見識叢書(見識城邦出品)科學 歷史 思想第yi輯(1-10冊)01《時間地圖:大歷史,130億年前至今》[美]大衛·克里斯蒂安02《太陽底下的新鮮事:20世紀人與環境的優選互動》[美]約翰·R. 麥克尼爾03《革命的年代:1789—1848》[英]艾瑞克·霍布斯鮑姆04《資本的年代:1848—1875》[英]艾瑞克·霍布斯鮑姆05《帝國的年代:1875—1914》[英]艾瑞克·霍布斯鮑姆06《ji端的年代:1914—1991》[英]艾瑞克·霍布斯鮑姆07《守夜人的鐘聲:我們時代的危機和出路》[美]麗貝卡·D. 科斯塔08《1913,一戰前的世界》[英]查爾斯·埃默森09《文明史:人類五千年文明的傳承與交流》[法]費爾南·布羅代爾10《基因傳:眾生之源》(平裝+精裝)[美]悉達多·穆克吉---------------第二輯(11-20冊)11《一萬年的爆發:文明如何加速人類進化》[美]格雷戈里·柯克倫?[美]亨利·哈本丁12《審問歐洲:二戰時期的合作、抵抗與報復》[美]伊斯特萬·迪克13《哥倫布大交換: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響和文化沖擊》[美]艾爾弗雷德·W. 克羅斯比14《從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1500年至今》(平裝+精裝)[美]雅克·巴爾贊15《瘟疫與人》 [美]威廉·麥克尼爾16《西方的興起:人類共同體史》[美]威廉·麥克尼爾17《奧斯曼帝國的終結:戰爭、革命以及現代中東的誕生,1908—1923》[美]西恩·麥克米金18《科學的誕生:科學革命新史》(平裝)[美]戴維·伍頓19《內戰:觀念中的歷史》[美]大衛·阿米蒂奇20《第五次開始:600萬年的人類歷史如何預示我們的未來》[美]羅伯特·L. 凱利 ---------------第三輯(21-30冊)21《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平裝+精裝)[以色列]尤瓦爾·赫拉利22《黑暗大陸:20世紀的歐洲》[英]馬克·馬佐爾23《現實主義者的烏托邦:如何建構一個理想世界》[荷]魯特格爾·布雷格曼24《民粹主義大爆炸:經濟大衰退如何改變美國和歐洲政治》[美]約翰·朱迪斯25《自私的基因(40周年增訂版)》(平裝+精裝)[英]理查德·道金斯26《權力與文化:日美戰爭1941—1945》[美]入江昭27《猶太文明:比較視野下的猶太歷史》[以] S. N. 艾森斯塔特28《技術壟斷:文化向技術投降》[美]尼爾·波斯曼29《從丹藥到槍炮:世界目前的中國軍事格局》[美]歐陽泰30《起源:萬物大歷史》[美]大衛·克里斯蒂安---------------第四輯(31-40冊) 31《為什么不平等至關重要》 [美]托馬斯·斯坎倫32《科學的隱憂》 [英] 杰里米·鮑伯戈33《簡明大歷史》 [美]大衛·克里斯蒂安 主編34《專家之死:反智主義的盛行及其影響》 [美]托馬斯·M. 尼科爾斯35《大歷史與人類的未來(修訂版)》 [荷]弗雷德·斯皮爾36《人性中的善良天使: 暴力為什么會減少》(平裝) [美]斯蒂芬·平克37《歷史性的體制:當下主義與時間經驗》 [法]弗朗索瓦·阿赫托戈38《希羅多德的鏡子》 [法]弗朗索瓦·阿赫托戈39《出發去希臘》 [法]弗朗索瓦·阿赫托戈40《燈塔工的值班室》 [法]弗朗索瓦·阿赫托戈---------------第五輯(41-50冊)41《從航海圖到世界史:海上道路改變歷史》 [日]宮崎正勝42《人類的旅程:基因的奧德賽之旅》 [美]斯賓塞·韋爾斯43《西方的困局:歐洲與美國的當下危機》 [德]海因里希·奧古斯特·溫克勒44《沒有思想的世界:科技巨頭對獨立思考的威脅》 [美]富蘭克林·福爾45《錐形帳篷的起源:思想如何進化》 [英]喬尼·休斯46《后基因組時代:后基因組時代的倫理、正義和知識》 [美] 珍妮·瑞爾丹47《世界環境史》[美]?威廉·H.麥克尼爾 [美]約翰·R.?麥克尼爾 等?編著 ?48《競逐富強:公元1000年以來的技術、軍事與社會》[美]威廉·麥克尼爾49《大加速:1945年以來人類世的環境史》[美] 約翰·R.麥克尼爾50《不可思議的旅程:我們的星球與我們自己的大歷史》[美] 沃爾特·阿爾瓦雷茲……后續新品,敬請關注……

競逐富強:公元1000年以來的技術.軍事與社會/見識叢書48 目錄

序言

**章 古代的武器與社會

第二章 中國稱雄的時代(1000-1500年)

中世紀中國的市場和指令

中國境外的市場動員

第三章 歐洲人的戰爭業務(1000-1600年)

在意大利北部開辟戰爭業務

火藥革命與大西洋歐洲的崛起

市場奪取了控制權

第四章 歐洲人戰爭技藝的提高(1600-1750年)

地區性傳播

軍隊控制的改進

歐洲武裝部隊的正規化和半穩定化

第五章 歐洲暴力官僚化帶來的壓力(1700-1789年)

邊境擴張引發的不平衡

審慎重組帶來的挑戰

第六章 法國政治革命和英國工業革命對軍事的影響(1789-1840年)

法國緩解人口壓力的措施

英國的不同情況

戰后協議(1815-1840年)

第七章 *初的戰爭工業化進程(1840-1884年)

商業組織與國家軍備的競爭關系

普魯士戰法:戰爭的新范式

全球性影響

第八章 加劇的軍工互動(1884-1914年)

英國戰略地位的下降

英國軍工聯合體的出現

海軍軍備與經濟的政治化

理性設計與管理的限度

國際反響

第九章 二十世紀的世界大戰

兩次世界大戰中的均勢與人口因素

**次世界大戰中管理觀念上的轉變:**階段(1914-1916年)

**次世界大戰中管理觀念上的轉變:第二階段(1916-1918年)

兩次大戰之間的反動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向管理經濟體制的回歸

第十章1945年以來的軍備競賽和計劃經濟


結論

譯后記


展開全部

競逐富強:公元1000年以來的技術.軍事與社會/見識叢書48 節選

**次世界大戰中管理觀念上的轉變: **階段(1914-1916年) 沒有哪一個國家預料到**次世界大戰竟然會持續那么長的時間,故此,戰爭的長期性迫使每一個交戰國不斷重組自己的后方以提高效率并擴大戰爭投入的幅度和力度。結果舊式的管理格局發生了影響深遠的變革。尤為突出的是,先前市場關系背景下大大小小基本上各自為政的官僚機構漸漸融合成惟一的國家戰爭部門。工商業公司可謂是其中*重要的,但工會、政府部委及陸海軍管理機構同時也在國家事務的新式運作中發揮重要作用。 厚重的傳統習俗和歷史悠久的體制到了技術精英們的手里變得輕柔可塑,他們把數以百萬計的公民塑造成士兵,同時把其他數百萬人改造成戰時的工人。家庭生活、產權、消費品的享用、鄰里和階級關系——所有這一切都發生了巨大變化。總體而言,人們日常行為的種種改變造成了整個社會的轉變,其神奇(可能也很自然)程度絲毫不亞于昆蟲的蛻變。 這一切究竟是如何發生的呢? 起初,大家都覺得戰爭用不了幾周便會結束。在歐洲大陸,競爭對手的動員計劃都近乎完美,所以一旦戰爭爆發,日常生活便立即停止了。只有在英國,人們才可以享受一段“一如往日”的生活。在法國,工廠、農場里的所有男性都一掃而空。在其他國家,戰爭的震蕩好像不那么劇烈,畢竟不是所有的男人都接受過軍事訓練。在所有交戰國,政治論爭“在整個戰爭期間”都銷聲匿跡。除了極少數理論家之外,社會主義分子也紛紛背叛其往日的革命豪言、停止了階級斗爭,以把共同的敵人趕出國門。 在*初36天的時間里,人們對戰爭將很快結束的預感似乎即將變成現實。施里芬計劃正如總參部設想的那樣一步步展開。德國分別在洛林(Lorraine)和東普魯士(East Prussia)擊退了法軍和俄國的先頭部隊,而其主力在戰勝英國及比利時軍隊之后跨過荷、比、盧三個低地國家(Low Countries),對法國形成包圍之勢。但連日的行軍征戰致使人困馬乏,似乎到達了身體的極限;這時候法國軍隊突然停止進攻,抽調力量發起了在馬恩河(Marne)的一次大反攻(1914年9月6-12日)。德軍遂于9月9日開始撤退。三天之后,勞累不堪的雙方軍隊陷入僵持局面,躲在各自倉促挖掘的塹壕里。雙方彈藥都出現了嚴重短缺,其他的補給也跟不上。更糟糕的是,在此后的數周里,本是暫時的戰術僵持竟然演變成戰爭的總體特征,雙方都反復試圖從側翼包抄對方,結果塹壕越挖越長,一直從法瑞邊界線延伸到比利時北部的一個小角落,橫跨整個法國。此后雙方雖都曾努力打破僵局,但整個西線幾乎就是這樣一動不動地持續了令人乏味的四年。 這一不幸的結局使交戰各國都需面對許多預想不到的問題。要打下去非常困難;而要放棄又是不可能的。所以,交戰各方不得不臨時想辦法使軍隊能夠維持下去,挨過了一月又一月,要吃飯、裝備、補給、訓練、療傷直至掩埋數以百萬計的尸體。這樣的事情歷史上從未發生過。不用問,一切的傳統和舊俗在這里迅速消亡,而代之以新的方法、新的準則。 在主要的交戰國中,法國在戰爭*初的幾周受害*深。一方面傷亡慘重,24另一方面整個經濟幾乎陷于停頓。更為不幸的是,戰線穩定之后,主要的煤、鋼產地都落在了德占區,而煤炭和鋼材是武器生產不可或缺的資源。而在法國安全區內的武器生產廠家又嚴重缺乏人手,因為身體強壯的勞力都去參軍打仗了。戰爭期間需要用大量的火炮不斷轟擊敵軍的壕溝陣地,法國政府很早就認清了這一點,早在1914年9月20日,法戰爭部長便做出決定:必須從部隊復員一部分兵士去生產亟需的軍火。*初是一片混亂。工廠主被授權從鐵路車站及其他任何可能的地方搜羅熟練的技術工人。 從戰爭一開始,法國政府就已經看出,必須做好臨時應變的準備,因為戰前大批的冶金工廠落到了敵人的手里。因此,政府呼吁全國各類廠家生產戰爭物資,各式各樣的新生產線紛紛上馬,原有的機器設備改作他用,不同地區根據當地的條件及可能性創造新的生產方式方法。當時的人們還清晰地記得1793年法國人的顯赫和輝煌,加上當年的巴黎尚有大量的生產車間,使得大規模的臨時改造工作進展順利。政府官員很爽快地把技術細節交由基層的工業管理委員會全權處理,后者根據軍方的總體要求分配合同和生產任務,雙方在相關內閣部長的協調下經常開會溝通、協商。 在*初幾周的喧囂聲中,生產成本根本不在話下。全國約有兩萬五千個次承包商開始生產各種各樣的軍需物資,差不多每一部機器都被派上了用場。后來,生產成本過高的企業漸次被排擠出去,采取的手段主要是不再為其分配原材料和燃料。完全新興的大型武器生產廠家采用裝配線作業,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廠家的重要性變得愈來愈明顯;不過截至1918年戰爭結束,其中哪怕是規模*大的、*雄心勃勃的廠家也還沒來得及裝備流水生產線。 在上述情況下,大型工商企業如魚得水。業界人士操控當地的管委會,而后者負責分配當時稀缺的各種資源——生產原料、燃料和勞力。為使處于邊緣的小公司也能維持下去,大型公司的定價必須偏高一些,所以利潤極大。對那些政治上有門路、資金充裕而又富于創新的企業而言,規模生產非常劃算。比如路易斯。雷諾(Louis Renault)就是在戰爭期間建立起其工業帝國的。截至1918年,在其公司注冊的就達兩萬兩千五百名員工,其產品計有炮彈、卡車、拖拉機、坦克、飛機、武器配件等。身為巴黎地區工業管理委員會主席,他對競標的內情了如指掌;同時,他放手讓一批年輕的工程師施展才華,設計出非常有效的企業生產新模式,從而為自己和公司都帶來了豐厚的報酬。 法國企業成功改組的另一個因素在其勞動力的構成。大型的工礦企業1914年在法國還很少見,而且大多數落入了德占區。因此,對法國戰時開設的武器生產企業來說,根本就不存在傳統的就業模式。在崗的工人中間,婦女、兒童、外國人、戰俘及傷殘復員軍人的數量遠遠超過普通男性工人的數量。這樣一支勞動力隊伍有極強的適應能力,而不像德、英的工人中間有各式各樣的社會主義傳統、歷史悠久的行業規范及傳統技術,后者反倒阻礙勞動程序的大規模改造,而法國在這一方面得天獨厚。 此外還有兩個因素。從政治方面講,首任軍需部長艾伯特。托馬斯(Albert Thomas)是一位社會主義政治家,畢業于巴黎高等師范學院。他大量任用師院畢業的同學,這些人既是技術權威又有社會主義傾向,所以很容易使企業家和工人就范,而不像那些趾高氣揚的軍官,后者的作用堪與德國軍官相比。 *重要的,法國的戰時經濟不完全依賴自身的資源。由于煤鐵產地大都落入了敵占區,所以法國必須從英國進口大量的煤炭和金屬資源。其他的重要原料短缺也可以從英國或美國買到,至少一開始是這樣。但后來先是英國(1915),后是美國(1917),都出現了訂單泛濫的現象,故而訂貨不能按期交付的事情越來越多。這時就有了盟國內部協調軍需生產的必要。企業的重組*終導致了勞動力的國際分工,先由盟國間的聯席會議商議確定,后交國際行政機構予以實施,其中*重要的機構就是盟國海上運輸理事會。 法國在燃料、原材料、甚至后來越來越多地在食品方面仰賴英美的進口造成了巨大的戰爭債務,這對戰后的國際關系產生了很不好的影響。但在戰爭期間,法國從國外的大量進口使其能夠集中資源致力于軍需生產和前線的斗爭。例如,法國在1915年已基本實現75毫米炮彈的自給,其*高日產量甚至達到20萬發——是平時產量的20倍。其后來生產的新式武器——155毫米口徑重炮、飛機、坦克等——也變得異常重要。法國的武器生產等于、甚至超過其他幾個武器大國的生產能力之和,以至后來美國的遠征軍抵法時,根據約定,所有的重型武器都由法國的兵工廠提供。在武器生產方面,法國超過了英國,更遠勝于美國,成了**次世界大戰期間民主事業的兵工廠。 德國面對的是性質完全不同的問題。其工業資源遠勝于法國,及至1914年,德國男性勞力差不多有一半根本未受軍事動員的影響,也沒有接受任何形式的軍事訓練。37因此,在由現有人力及資源決定的絕對生產限度與日漸攀升的對炮彈的需求之間有一個巨大的緩沖,而這種需求在1914年10月政府武器庫*初的庫存漸趨枯竭之時便立即開始顯現出來。結果,德國戰爭部的官員只得向民用經濟伸手訂貨;而且在數月間,訂貨量持續上升,但卻不像法國那樣從一開始便只能臨時拼湊并重新分配勞動力。 另一方面,德國在1914年以前便從國外進口了一批戰爭的必需品。銅是從智利進口的,主要用來生產彈殼和電力設備;也許是出于巧合,用于生產火藥和化肥的硝酸鉀也是從智利進口的。戰爭一開始,英國皇家海軍便封鎖了德國的海岸,使后者的海外補給日趨困難。很顯然,如果德國找不到可替代的彈殼生產原料、火藥供應突然中斷,則必須精打細算地使用現存的銅與硝酸鉀儲備。戰爭開始僅幾天,德國通用電氣公司的法定繼承人沃爾特·拉特瑙(Walther Rathenau)就意識到了這個問題。1914年8月8日,拉特瑙和戰爭部長談到這一問題,一周后便接受委任,全權監管銅與硝酸鉀及其他軍工必需的稀有資源的分配和使用。由此誕生了戰爭部原材料特遣隊,正是由此核心三年后生發出德國經濟軍事管理的一個全權機構。 拉特瑙確實是一個出色的企業家,為實現重要原料的合理分配,他特別成立了專門的機構。事實上,這種專門的機構就是國家卡特爾(national cartel),或稱國家企業聯合體,它負責在用戶之間分配所有稀缺資源。如同在法國一樣,這種卡特爾由業界主管負責,在宏觀政策方面接受戰爭部官員的指導。從此,英、德之間經濟貿易戰一場貓捉老鼠的游戲開始了。不管在哪兒發現必需的原材料,德國人總試圖把它買下來并通過中立公司和港口輸送到德國,而英國則試圖攔截并把所有與德國有貿易往來的公司都列入黑名單。漸漸地,英國的攔截網越收越緊,德國的海外進口則越來越少,幾近于無。 不過英國的攔截作用在當時及后來都被嚴重夸大了。事實上,許多原料都可以找到替代品。例如,制造彈殼就可以用其他金屬而不用銅;而當銅無法替代之時,通過合金及電鍍等降低成色的辦法也可制造為數不少的原料。此外,工業慣例上也可以做出無數調整,既節省原料又保證生產的持續進行。但火藥制作中使用的硝酸鉀卻無可替代。雖然化學家們早就具備了從空氣中提煉硝酸鉀的技術,但由于造價昂貴,卻從未應用到大規模生產之中。德國在1914年10月便用盡了庫存的火藥,但卻能通過新建廠礦維持硝酸鉀的供應和戰爭之需。要不是憑借這種自給的供應,戰爭可能很快就結束了,由于英國的嚴密封鎖從智利進口硝酸鉀幾乎是不可能的。 因此之故,德國的戰爭部在*初交戰的兩年根據每月的火藥供應對作戰計劃和戰爭規模進行了嚴格調控。1914年,每月*多能夠生產1000噸火藥,而要滿足戰場上隨意發炮的需求則每月必須7000噸火藥。1914年秋,戰爭部*初把火藥產量定為每月3500噸,到了12月份,眼看速勝的希望破滅,遂又將每月的產量提高到4500噸。1915年2月,目標產量再次攀升到每月6000噸。火藥生產的實際產量要低于這些目標,但也差不了多少,因為1915年7月的實際產量的確達到了6000噸。德國戰爭部及其軍工企業完全有理由為這一成果而感到自豪,雖然這一產量還趕不上日漸上升的火藥需求。 德國的工業生產同時還大致滿足了軍方對其他眾多物品的需求。工業上一旦出現短缺,便通過客戶的輕重緩急進行合理安排并同時尋找替代品。雖然不斷要從民間招募新的士兵以補充前方兵力的損失,但此時人力資源還尚未到達使用的極限。糟糕的是食品不斷發生短缺,為此于1916年5月成立了專門的食品委員會。該委員會由民間人士充任,不負責軍方的食品采購,但卻從未制定出真正有效的食品供給體系。 只要前方的戰事喜報不斷,后方出現一點兒問題也算不了什么。雖然火藥短缺,但在1915年整個戰局卻還是有利于德國一方。東部的勝利使俄國人不得靠近德國邊界;德國還侵占了塞爾維亞,土耳其人也在達達尼爾海峽成功擊退了敵人的水陸兩棲進攻。與此同時,國內的火藥產量逐步提高,使德軍的炮火變得更加猛烈。 德軍1916年的戰略方針,是憑借其優勢的重炮火力拿下凡爾登。1914年德軍在馬恩河受挫后上任的總參部部長埃里克.馮.弗爾肯海因(Erich von Falkenhayn)決心重創法軍,在英國的援軍進入陣地之前迫使法國的共和政府投降求和。但凡爾登戰役從1915年2月持續到6月,卻始終未能實現其既定的戰略目標,雙方的死傷還非常慘重。 這一失利,再加上其后遭受的兩次打擊,使德國人漸漸地失去了自信。英法聯軍在索姆河的大舉反攻(1916年7-9月)表明英國在戰爭資源的投入上確實不遺余力了。而在東線的反攻中,俄軍大勝奧地利軍隊,這一勝利還令羅馬尼亞加入到盟軍的一方。原本猶疑不定的巴爾干國家羅馬尼亞選擇加入盟軍,至少在羅馬尼亞人看來,預示著戰爭將以盟軍的勝利而告終。為阻止這一結局的出現,顯然德國國內需要更為強有力的軍事動員。德國遂加大了戰爭的賭注,在戰爭動員上要趕上、甚至超過英法。陸軍元帥保羅.馮.興登堡(Paul von Hindenburg)及軍需總長埃里克.魯登道夫(Erich Ludendorf)于1916年8月28日的上任則標志著一個新階段的開始。但在詳細討論這一新階段之前,我們先簡要回顧一下英、美、俄在戰爭之初的反應。 與其他的參戰國不同,英國從一開始就進行了長時間的準備工作。若不是公眾輿論的強烈反對,英國即使參戰也不過只是小股部隊的卷入罷了,如1914年*初參戰的英軍不過四個師。但公眾不滿足英國只發揮邊緣作用;新上任的軍事大臣基奇納(Kitchener)勛爵在招募志愿者時便得到英國公眾的熱烈響應。整個管理工作亂作一團,主管當局如同例行公事一般,根本沒有考慮到此次戰爭的規模。大量的訂單投向私營武器生產商及伍爾維奇兵工廠,但與此同時,各個武器生產商還接受了法國、俄國的訂單,以及來自海軍的訂單。結果一下子便超負荷了。交貨變得異常遲緩,而公眾輿論卻心急如焚地號召人人參戰,不論有否技術、從事何種行業、或兵民與否。大約有20%的軍需工人苦于工作壓力應征入伍,結果反倒延誤了本來就嚴重短缺的槍支彈藥補給生產。 毫不奇怪,時隔不久已經身在法國的英國遠征軍便遭受了彈藥短缺之苦。以至于1915年5月,前線指揮約翰.弗倫奇(John French)爵士竟然向公眾發出呼吁,要其上司的項上人頭。這一丑聞曾經引發內閣危機,并促成軍需部的成立,由勞埃德.喬治親任部長。勞埃德·喬治立即著手動員,態度強硬地要求整個英國的工業資源為戰爭服務。他親自制定生產指標,其數額大大超過戰爭部以往設定的指標,高到以前連想都不敢想的程度。 軍需部工作的特點就是志愿加強迫。例如,其中的一項措施是向軍需部所了解到的每一個廠家發放問卷,清點其機器設備的情況,并主動申報能夠生產何種軍需品。同樣本著志愿精神,工會組織同意暫停傳統的勞動規則并保證不再組織罷工。這是一個重大讓步,如同法國一樣,各式各樣的新機器旋即組成了為數眾多的生產線,懂不懂技術的人開始從事此前只有熟練技術工人才能做的工作。另一方面則通過法律規定,利潤一律不準超過戰前均值的20%,尖厲刺耳的戰爭宣傳發出反對“偷懶兒”號召,被招募的志愿服務人員哪敢不從,“基奇納的軍需大軍”(Kitchener army)1916年一度達到246.6萬人。 勞埃德.喬治的軍需部有一大批充滿活力的官員,主要來自商業界和職業界。其松散的自由主義偏見和成見完全不同于法國軍需部所特有的社會主義技術權威的情調,與德國的軍事企業管理模式相比更是大相徑庭。不過其實際結果在各國卻表現得大同小異。例如,英國的炮彈產量在**年就提高了十多倍,基本上緩解了軍需部成立之前彈藥短缺的狀況。1916年7月,志愿大軍整裝出發,把一門門威猛的大炮運抵索姆河戰場,其火力令德軍震撼、膽寒,遂不得不中止凡爾登的德法戰役,轉過頭來對付英國人。但這卻是英軍在索姆河戰役中惟一的一次成功。大量的傷亡,如同法國在戰爭之初的大量損傷一樣,使戰爭的光環在英國公眾的想象中漸漸退卻;隨著塹壕戰永無休止的延長,英國內閣不再情愿向法國派遣軍隊,深恐會有更多的將士白白犧牲。 而此時大西洋彼岸的美國卻因戰爭促發的大量需求而大賺其錢。原來由英法兩國公司主導的出口市場現在卻向美國人頻頻招手,尤其是拉美各國。美國因此在出口方面出現了異常繁榮的局面。在戰爭初期,美國對德國的出口幾乎陷于零。雖然在戰爭開始時,國際法對遠距離的封鎖不予認可,但美國還是不愿置英國的封鎖措施于不顧。不管怎樣,只要盟國從美國購買足夠的產品,使其農場、工廠和采礦業能夠飽和運轉,美國便無僭越英國貿易規則的動力。 因此,隨著時間的推移,美國越來越多地卷入到盟國的軍事補給供應之中。起先,英國尚有能力正常付款,雖然有時不得不向美方出售其在美的資本投資。后來現金用完了,美國的銀行便采取向盟國賒賬的方式繼續維持其出口的繁榮。恰如美國的人民黨后來所指出的那樣,這種舉措使紐約的銀行家在1917年便把大量的資本賭注押在了盟軍的*終勝利上,美國的經濟資源也越來越多地跟英法的戰爭付出鏈在了一起。 美國以外的世界市場也同樣對英法開放。事實上,由于這兩國在非洲、亞洲和大洋洲都有著長久的帝國根基,所以很容易率先開發全球資源以濟自己的戰爭之需。這也就是說其國內生產的計劃和管理并不需完全持平,不足的部分完全可以從國外購買。拖延交貨確實令人惱火,但在德國潛艇1917年危及盟軍的生命線之前卻還可以容忍。在此之前,國內實行的指令性經濟與老式的海外市場動員,再加上美國銀行的貸款支持,一切都運轉自如。 德國也從鄰國購買一些產品作為對國內資源的補充,比如瑞典、荷蘭、瑞士等。德國的占領區如比利時、法國北部和俄國的波蘭各省也被迫提供諸如食品、煤炭之類的戰爭必需品。但被占領土的人民不情愿與德國軍方合作,而中立國對德的貿易輸出亦因英國的海上封鎖而非常有限。 因此,德國主要依靠本土的資源,同時輔之以哈布斯堡王朝的屬地或保加利亞、土耳其及德占區所出產的資源。在這樣一個區域里,由于陸路運輸的費用高昂,德國從本土以外搞到的資源實在有限。在農民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地區只能實施松散的行政管理,這一點也降低了德國的資源利用率。另外,德國沒有大量的外匯能夠助其從盟友及被占區人口那里購得食品和其他軍需補給。相反,隨著戰爭的繼續,德國的霸權行為進一步加劇,漸漸失信于哈布斯堡王朝、保加利亞和土耳其等盟友,后者也慢慢地不愿再與德國人合作。 沉重的壓力*終使德國的行政管理趨于崩潰。在沒有大量外在輔助工具的情況下,要實現對整個國民經濟的管理,這簡直是不可想象的。重要的統計數據——比如對未來食品生產和消費的可靠預測——根本就沒有,而即使有,德國軍方也毫不在意,一有爭執,總是這些人說了算。 隨著戰爭壓力的不斷加劇,俄國國內的管理也出現了越來越多的麻煩。要為沙皇龐大的軍隊提供食品和補給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但俄國統治者堅定地把扶助戰爭作為**要務,所以在產量上可謂創造了奇跡,絲毫不亞于同期的德國、法國和英國。俄國的產量甚至超過了哈布斯堡王朝歷史記錄上的*好水平,后者國內的民族沖突不斷,在那里負責管理的“糊涂蟲”(Schlamperei)只會因循守舊,稍有偏離便橫加阻礙。 如同法、德一樣,俄國人也是把軍需合同的分配交給業界委員會辦理。他們成功地把炮彈的月產量由1915年初的45萬發提高到1916年9月的450萬發;其他軍需品的產量也有大致相當的增加。但與此同時,利潤比生產增長的還要快,1916年便發生了通貨膨脹的失控,表明戰爭驅動的國民經濟業已超負荷。1916年1-12月,整個物價水平幾乎翻了兩番;工資收入嚴重滯后物價水平的上漲;*具災難性的是,農民們不愿再把糧食拿到市場上去賣,因為消費品變得極為稀缺,幾乎根本買不到。 在這種情況下,幾乎不足以維持生計的農村生活格局再次呈現。1917年發生了農業歉收,且其中只有15%的收成運抵市場,而1913年的相應比例還能達到25%。軍方優先搶購了上市的糧食,而城鎮則面臨災難性的饑荒。結果,1917年的工業產量銳減,軍隊的士氣也驟然低落。當然前線軍需品的短缺也產生了很大的負面作用;但無視軍紀亂開火、炮兵與步兵缺乏協調而造成彈藥的巨大浪費可能是俄軍武庫短缺更主要的原因,只不過當時的軍方不愿承認罷了。 僅僅對付哈布斯堡王朝的軍隊,俄國軍隊還能夠取勝;1916年的加利西亞(Galician)攻勢即是一例。但德軍1914—1915年在東線一系列戰役中的連續獲勝表明,俄軍光憑人數眾多還是不足以抵御德國人的先進技術。但在1916年,當德軍轉向西線進攻凡爾登、在索姆河躲避盟軍的炮擊之時,俄國人又恢復了進攻。顯然,若要避免這種不利局面的出現,德軍必須學會同時在兩線作戰。1916年8月,興登堡升任德軍主帥,他想做的正是兩線出擊。

競逐富強:公元1000年以來的技術.軍事與社會/見識叢書48 作者簡介

威廉.麥克尼爾(William H. McNeill,1917—2016), 當世知名歷史學家、全球史研究奠基人、世界歷史學科的“現代開創者”、芝加哥大學榮譽退休教授,曾擔任美國歷史學會主席、美國世界史學會主席。在全球史方面的研究卓然有成,德高望重,與斯賓格勒、湯因比齊名,被譽為“20世紀對歷史進行世界性解釋的巨人”,開辟了一個西方世界史學的新時代。 1963年,他以一部《西方的興起》(The Rise of the West)一舉成名,并因此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此后,他筆耕不輟,迄今已出版30多部作品。1996年,威廉·麥克尼爾因“在歐洲文化、社會和社會科學領域做出的杰出貢獻”榮獲伊拉斯謨獎。2010年,美國總統奧巴馬為威廉·麥克尼爾頒授國家人文勛章,以表彰其在人文科學研究方面做出的重要貢獻。 1964年,麥克尼爾在芝加哥大學開設世界歷史課程,為此他為“學生和一般讀者”精編簡化了《西方的興起》,于1967年出版《世界簡史》作為該課程的教材。自1967年問世至今,《世界簡史》經過四次修訂再版,半個世紀以來在英語世界中暢銷不衰,既是美國大專院校世界史課程的bi讀著作,也是普通讀者了解世界歷史的初選入門讀物,甚至成為美國空軍學院的指定教材。 麥克尼爾的貢獻和獨特之處在于:他認為世界史只有文明間的互動才有意義,他不斷書寫文明間的沖擊與反沖擊、征服與反征服。麥克尼爾的《世界簡史》以文明為單位,書寫全球文明的互動,讓之前隔離、孤立的世界史,變成動態、交互的世界史,繪制了一幅人類文明的交互網絡圖。這被認為是世界歷史研究的開始。 其他主要作品有《瘟疫與人》(Plagues and Peoples)、《競逐富強:公元1000年以來的技術、軍事和社會》(The Pursuit of Power)、《人類之網》(The Human Web,與其子J. R.麥克尼爾合著)、《追尋真理》(The Pursuit of Truth)等。

商品評論(0條)
暫無評論……
書友推薦
本類暢銷
返回頂部
中圖網
在線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外整合营销-独立站营销-社交媒体运营_广州甲壳虫跨境网络服务 焊管生产线_焊管机组_轧辊模具_焊管设备_焊管设备厂家_石家庄翔昱机械 | 双齿辊破碎机-大型狼牙破碎机视频-对辊破碎机价格/型号图片-金联机械设备生产厂家 | 根系分析仪,大米外观品质检测仪,考种仪,藻类鉴定计数仪,叶面积仪,菌落计数仪,抑菌圈测量仪,抗生素效价测定仪,植物表型仪,冠层分析仪-杭州万深检测仪器网 | 蓝莓施肥机,智能施肥机,自动施肥机,水肥一体化项目,水肥一体机厂家,小型施肥机,圣大节水,滴灌施工方案,山东圣大节水科技有限公司官网17864474793 | 济南拼接屏_山东液晶拼接屏_济南LED显示屏—维康国际官网 | 上海APP开发-APP制作-APP定制开发-上海APP开发制作公司-咏熠科技 | 螺钉式热电偶_便携式温度传感器_压簧式热电偶|无锡联泰仪表有限公司|首页 | 刺绳_刀片刺网_刺丝滚笼_不锈钢刺绳生产厂家_安平县浩荣金属丝网制品有限公司-安平县浩荣金属丝网制品有限公司 | 珠海冷却塔降噪维修_冷却塔改造报价_凉水塔风机维修厂家- 广东康明节能空调有限公司 | 交通信号灯生产厂家_红绿灯厂家_电子警察监控杆_标志杆厂家-沃霖电子科技 | 量子管通环-自清洗过滤器-全自动反冲洗过滤器-北京罗伦过滤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 制氮设备_PSA制氮机_激光切割制氮机_氮气机生产厂家-苏州西斯气体设备有限公司 | 翰墨AI智能写作助手官网_人工智能问答在线AI写作免费一键生成 | 工程管道/塑料管材/pvc排水管/ppr给水管/pe双壁波纹管等品牌管材批发厂家-河南洁尔康建材 | 天津次氯酸钠酸钙溶液-天津氢氧化钠厂家-天津市辅仁化工有限公司 | 干粉砂浆设备_干混砂浆生产线_腻子粉加工设备_石膏抹灰砂浆生产成套设备厂家_干粉混合设备_砂子烘干机--郑州铭将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多米诺-多米诺世界纪录团队-多米诺世界-多米诺团队培训-多米诺公关活动-多米诺创意广告-多米诺大型表演-多米诺专业赛事 | 乐考网-银行从业_基金从业资格考试_初级/中级会计报名时间_中级经济师 | 单级/双级旋片式真空泵厂家,2xz旋片真空泵-浙江台州求精真空泵有限公司 | 小型高低温循环试验箱-可程式高低温湿热交变试验箱-东莞市拓德环境测试设备有限公司 | 钢格板|镀锌钢格板|热镀锌钢格板|格栅板|钢格板|钢格栅板|热浸锌钢格板|平台钢格板|镀锌钢格栅板|热镀锌钢格栅板|平台钢格栅板|不锈钢钢格栅板 - 专业钢格板厂家 | 罗茨真空机组,立式无油往复真空泵,2BV水环真空泵-力侨真空科技 | 周口风机|周风风机|河南省周口通用风机厂 | 贵州水玻璃_-贵阳花溪闽兴水玻璃厂 | 中红外QCL激光器-其他连续-半导体连续激光器-筱晓光子 | FFU_空气初效|中效|高效过滤器_空调过滤网-广州梓净净化设备有限公司 | 【灵硕展览集团】展台展会设计_展览会展台搭建_展览展示设计一站式服务公司 | 天津热油泵_管道泵_天津高温热油泵-天津市金丰泰机械泵业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 球磨机,节能球磨机价格,水泥球磨机厂家,粉煤灰球磨机-吉宏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微型实验室真空泵-无油干式真空泵-微型涡旋耐腐蚀压缩机-思科涡旋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 土壤水分自动监测站-SM150便携式土壤水分仪-铭奥仪器 | 压缩空气冷冻式干燥机_吸附式干燥机_吸干机_沪盛冷干机 | 冰晶石|碱性嫩黄闪蒸干燥机-有机垃圾烘干设备-草酸钙盘式干燥机-常州市宝康干燥 | (中山|佛山|江门)环氧地坪漆,停车场地板漆,车库地板漆,聚氨酯地板漆-中山永旺地坪漆厂家 | bng防爆挠性连接管-定做金属防爆挠性管-依客思防爆科技 | 北京翻译公司-专业合同翻译-医学标书翻译收费标准-慕迪灵 | 2-羟基泽兰内酯-乙酰蒲公英萜醇-甘草查尔酮A-上海纯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置顶式搅拌器-优莱博化学防爆冰箱-磁驱搅拌器-天津市布鲁克科技有限公司 | 气弹簧定制-气动杆-可控气弹簧-不锈钢阻尼器-工业气弹簧-可调节气弹簧厂家-常州巨腾气弹簧供应商 | 周口风机|周风风机|河南省周口通用风机厂| 时代北利离心机,实验室离心机,医用离心机,低速离心机DT5-2,美国SKC采样泵-上海京工实业有限公司 工业电炉,台车式电炉_厂家-淄博申华工业电炉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