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千歲蘭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342124
- 條形碼:9787513342124 ; 978-7-5133-4212-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千歲蘭 本書特色
本土哥特推理先鋒文澤爾 "自由意志市"系列第二部 文澤爾推理宇宙初見端倪 來自睡美人故鄉的幽暗童話 一曲畸變的黑色挽歌
千歲蘭 內容簡介
清晨闖入文澤爾偵探事務所的不速之客,封在刺鼻福爾馬林溶液中的人體五官,七扭八歪拼貼在一張復印紙上的死亡威脅……幾起命案引出早已長眠地下的連環殺手——令人聞風喪膽的剪刀手伊凡特。是伊凡特重新歸來,還是兇手另有其人?一時間,自由意志市再次陷入了恐慌……生活中的一切都是虛構的、假設的、存疑的,而小說中的一切,反而有可能是真實的。
千歲蘭 目錄
千歲蘭 節選
新版序 我在武漢市封城期間完成了本書的修訂工作,此時距離本書的初次出版,已過去十二年。為了回憶那些已然十分久遠的時光,我從滿是塵埃的儲物間里,翻出了當年書寫小說提綱時用過的筆記本,里面密密麻麻記滿了文字,宛似氣若游絲的青年熱忱已變成塵封許久的古物,因為一兩種靈光忽閃的迷思,又被創造者給發掘出土。 其中有一行文字是這樣的:要寫的應是不必擔心被泄底的故事。 這是很明確的初衷,我還記得在故事的斷續中,自己不僅沒有失掉這一初衷,反而是憑著某種近乎偏執的古怪倔強,堅持寫到了全書的*后一行字。如今已是二○二○年,曾經在遙遠當年讀過這本小說的不少讀者,或許早已忘光了其中內容,但還依稀記得可以用一兩句話"泄底"的核心詭計--或許如此,因為去年我曾以此為議題,在小范圍內進行了一次調查。口述的問題有兩個:其一,請問您還記得《千歲蘭》這本書的大致內容嗎?其二,請問您還記得《千歲蘭》這本書的核心詭計嗎?所謂的"小范圍",明確點說,是總計五位朋友,他們都是在二〇〇八年至二〇一〇年《荒野獵人》出版前,就已經讀過本書的、認識多年的舊友。 調查結果:對于問題二,五位朋友中有三位準確回答了出來,另有一位僅答對一半--因為她出乎意料地將《冷鋼》與本書的情節雜糅到了一起,創造出了一連串因為過于混亂而顯得異常精彩紛呈的、夢境般的故事。至于本書的謎詭,她的回答則是"連**"這三個字--然而,這卻是我另一篇科幻小說的主題:雖然與本書有些聯系,甚至可以說是很有聯系,但終究不是真正出現在本書中的設計,所以只能算半對。而對于問題一,僅有一位朋友答對了一半:正是上文中提到的"她"。 詭計被長久記住,但故事幾乎沒有被記住,這是否說明本書在讀者們那里*終達成的效果,終究還是與我在舊日筆記本上發現的那句我自己的箴言背道而馳了呢?在完成去年的小調查之后,我一度感到十分沮喪。怪不得誰,道理誰都懂。比方二十年前看過費里尼的《甜蜜的生活》,十五年前看過戈達爾的《蔑視》(順帶一提,這兩部電影是隨便列舉的,寫到此處,突然想起它們)。如今外面遍布病毒,孤身一人的夜晚時,再來想這些電影具體講的什么,也是丁點兒都想不起來了。光是在看電影這件事上,很多人就曾笑我太過貪婪,一個人看了五六千部電影,相當于過了五六千種不同的人生。在如此一系列龐大體量的加持下,縱使有哪種人生特別吸引人,特別使人沉醉,那也不過是巨碗當中特別晶亮的一粒細沙罷了--同樣的碗,如果只有幾百粒沙,哪粒晶亮,哪粒黯淡,是一兩眼間就能看到六七分明白的。現在,由于貪婪,五六千粒沙要共存,那么每一粒的存在感也就必然會被攤薄--這是我憑空想象出來的、企圖規勸我的朋友們隨口講出的主張。然而每粒沙絕不會是一樣大的。 然而每粒沙絕不會是一樣大的。《大路》和《地獄男爵》電影版能一樣大?好吧,或許在有些人眼里后者比前者大得多,但無論如何也不會是一樣大--也不會遵循"一粒晶亮但另一粒烏黑"這種荒謬的類比法。那天深夜,在情緒極為低落的兩三個小時里,我在某個長期訂閱的影視APP推薦列表里偶然見到了《甜蜜的生活》的推送,似乎被歸在"冷門影史經典"的分類當中。好吧,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重新看了一遍二十年前看過的電影。二十年前,我是在巴登符騰堡州帶小院子的郊區出租屋內,用新買的湯姆生牌電視機,拿著啤酒看ARTE臺的夜間節目時看到這部電影的。我的很多電影都是在ARTE看的:原始音軌,用一種很復雜的、用數字選擇進入文字菜單的方式外掛的德語字幕。《甜蜜的生活》是意大利語的,黑白但仿佛有色彩--多年以后,重新在手機上看它的時候,我想自己大概是將它跟《女人城》還有《羅馬風情畫》搞混了,誤以為《甜蜜的生活》也是一部彩色電影。所以,在見到全黑白色畫面時,真是吃了一驚。記憶本來就是會騙人的,這些也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每一幕都很熟悉,每一幀畫面都很熟悉。畢竟記憶里有這粒沙存在,縱使再如何隨漫長歲月攤薄了存在感,有過的都不會徹底消逝。
千歲蘭 作者簡介
文澤爾 作為小說家的學者和作為學者的小說家。旅居歐洲好多年,寫了六七本小說,去過數十個國家;在德國科學院里擺弄過巨型射電顯微鏡,也曾在西西里島探訪意大利黑手黨;讀罷數墻書,看完幾架碟,現在累了、乏了,于是在“自由意志市”里擇了個角落坐下來,想和讀到這些文字的您聊聊這些那些。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回憶愛瑪儂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自卑與超越
- >
史學評論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