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顆粒分散科學與技術(第二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122373816
- 條形碼:9787122373816 ; 978-7-122-37381-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顆粒分散科學與技術(第二版) 本書特色
本書作者為國內粉體領域公認的專家,多年來一直從事相關領域的科研工作,取得了豐碩成果,并且出版多部技術專著。本書是顆粒分散關鍵技術以及典型應用方面的技術專著,涉及交叉領域,技術先進,在化學化工、石油、材料、醫藥、能源等諸多領域都有廣泛應用。反映了國內外顆粒分散領域的前沿技術與進展。
顆粒分散科學與技術(第二版)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系統論述顆粒分散基本原理、關鍵技術及其實際應用的專著。顆粒分散研究及其應用具有跨學科、多行業的特點,涉及諸多交叉學科的研究和系統工程技術的應用。著者從膠體化學、表面(界面)化學理論、材料學及顆粒技術出發,全面闡述了顆粒的性質,顆粒間相互作用,顆粒表面改性,顆粒在不同介質中的分散理論、分散行為、分散助劑、分散設備、評價方法以及分散技術在諸多行業領域中的應用。專著不僅展現了著者的研究成果和觀點,同時也反映了國內外顆粒分散科學技術的前沿領域和進展。 本書既可作為高等院校相關學科師生教學參考書,也可作為化學化工、石油、冶金、材料、醫藥、食品、能源、建筑、環境保護及農業等涉及粉體(納米顆粒)行業的科技工作者的參考書。
顆粒分散科學與技術(第二版) 目錄
1.1分散體系1
1.2分散穩定性4
1.3顆粒的分散6
參考文獻8
2顆粒的性質9
2.1顆粒的體相性質9
2.1.1顆粒的大小9
2.1.2顆粒的形狀12
2.1.3顆粒的表面積13
2.1.4顆粒的磁學性質16
2.1.5顆粒的光學性質18
2.1.6顆粒的帶電23
2.2顆粒的表面(界面)性質26
2.2.1顆粒表面的不飽和性27
2.2.2顆粒表面的非均質性27
2.2.3顆粒的表面能和表面自由能29
2.2.4顆粒的表面活性31
2.2.5顆粒表面能估算及測定32
2.3顆粒表面的潤濕性35
2.3.1潤濕的物理意義35
2.3.2表面接觸角與臨界表面張力的關系39
2.3.3顆粒的親液性與疏液性43
2.3.4表面潤濕性的測定46
2.4顆粒表面的動電學51
2.4.1顆粒表面電荷的起源51
2.4.2顆粒表面雙電層模型53
2.4.3雙電層中的電位56
2.4.4顆粒表面電位與潤濕性的關系59
2.4.5顆粒表面的化學反應63
參考文獻65
3顆粒間的相互作用68
3.1顆粒在液相中的相互作用68
3.1.1范德華作用68
3.1.2靜電作用75
3.1.3空間位阻作用81
3.1.4溶劑化作用88
3.1.5疏液作用92
3.1.6磁吸引作用94
3.1.7顆粒間相互作用制約的顆粒分散/團聚狀態97
3.2顆粒在空氣中的相互作用99
3.2.1范德華作用99
3.2.2靜電作用100
3.2.3液橋作用102
3.2.4空氣中靜電力、范德華力及液橋力的比較104
參考文獻105
4分散劑109
4.1無機電解質類分散劑109
4.2表面活性劑111
4.2.1表面活性劑的分類112
4.2.2表面活性劑的結構特征113
4.2.3表面活性劑分散劑的HLB值115
4.3偶聯劑118
4.3.1硅烷偶聯劑118
4.3.2鈦酸酯偶聯劑120
4.3.3鋁酸酯偶聯劑122
參考文獻124
5顆粒的表面改性125
5.1顆粒表面的物理改性125
5.1.1電磁波輻照改性125
5.1.2等離子體改性126
5.2顆粒表面的化學改性130
5.2.1顆粒表面對氣體(蒸氣)的吸附131
5.2.2顆粒在液體中的吸附模型132
5.2.3顆粒表面對分散劑的吸附133
5.2.4顆粒表面與分散劑的吸附特征149
5.3顆粒的機械力化學改性149
5.3.1機械力誘導顆粒晶體結構變化150
5.3.2機械力誘導顆粒表面物理化學性質的變化156
5.3.3機械力化學反應159
參考文獻162
6顆粒在液相中的分散與調控164
6.1顆粒在液相中的分散原理164
6.1.1顆粒的潤濕164
6.1.2顆粒懸浮體系的分散/團聚狀態165
6.1.3顆粒在水-氣界面的漂浮粒度與潤濕性的關系165
6.1.4懸浮液中顆粒分散的判據167
6.1.5顆粒分散的調控因素與其潤濕性的關系167
6.2顆粒在不同介質中的分散特征167
6.3顆粒在液相中分散的主要影響因素170
6.3.1在水中分散的主要影響因素170
6.3.2在非水介質中分散的主要調控因素180
6.3.3體系溫度188
6.4顆粒在液相中的分散與調控191
6.4.1介質調控191
6.4.2分散劑調控194
6.4.3機械攪拌分散203
6.4.4超聲分散206
參考文獻210
7顆粒在空氣中的分散與調控213
7.1顆粒的團聚行為213
7.2顆粒團聚的根源214
7.2.1顆粒的帶電214
7.2.2表面吸附對顆粒團聚的作用214
7.2.3粒間作用力與顆粒直徑的關系217
7.3顆粒在空氣中的分散與調控218
7.3.1干燥分散218
7.3.2機械分散220
7.3.3表面改性分散222
7.3.4靜電分散226
7.3.5復合分散231
參考文獻234
8液-液乳化分散236
8.1乳狀液236
8.2乳化分散的類型237
8.2.1混合方式237
8.2.2乳化劑的加入方式238
8.3乳化分散的穩定性及其主要影響因素239
8.3.1乳化分散的穩定性239
8.3.2乳化分散的主要影響因素243
8.4乳化分散的轉換246
8.4.1乳化分散的轉換機制246
8.4.2相對體積分數與乳化分散轉換的關系247
8.4.3對抗性乳化分散劑與乳化分散轉換的關系248
8.4.4乳化分散轉換的穩定效應248
8.5乳化分散的穩定方法252
8.5.1化學穩定252
8.5.2機械穩定253
8.5.3凍融穩定254
8.5.4貯藏穩定256
8.6微乳液257
參考文獻260
9氣-液分散261
9.1氣體在液體中分散的方法261
9.1.1機械攪拌分散261
9.1.2氣體通過多孔介質分散263
9.1.3從液體中自析分散263
9.1.4沸騰過程氣泡的生長與分散265
9.2氣泡的浮升速度272
9.3氣泡表面的電性273
9.4氣泡的相互兼并274
9.5氣泡的抗兼并途徑276
9.5.1添加起泡劑276
9.5.2提高機械攪拌強度278
9.6氣泡在液體中的分散程度279
9.6.1氣泡的Sauter平均直徑279
9.6.2比表面279
參考文獻281
10分散設備282
10.1濕式分散設備282
10.1.1超聲波分散機282
10.1.2機械攪拌分散機283
10.1.3磨機設備284
10.1.4萬能式混合分散機285
10.1.5Megatron混合分散機286
10.1.6Polytron籃式混合分散機287
10.1.7Beadless分散機287
10.2干式分散設備289
10.2.1攪拌型分散機289
10.2.2噴嘴式分散機289
10.2.3NMG高速攪拌混合機290
10.2.4CMW型混合機290
10.2.5氣流分散混合器291
參考文獻291
11顆粒分散的應用292
11.1在粉體工程中的應用292
11.1.1在超細粉碎分級中的應用292
11.1.2在超細顆粒制備中的應用294
11.1.3在顆粒粒度測試中的應用298
11.2顏料在工業中的應用300
11.2.1顏料的種類及用途300
11.2.2顏料粒徑與著色的關系300
11.2.3顏料的分散過程301
11.2.4顏料分散的界面調控302
11.2.5顏料的分散工藝306
11.3在磁性涂料中的應用308
11.3.1顆粒分散的操作條件308
11.3.2顆粒的表面改性及分散性能312
11.4在油田鉆井中的應用314
11.4.1鉆井液的分散穩定性315
11.4.2分散劑及其作用機理316
11.5在礦物工程中的應用316
11.6在農藥中的應用320
11.6.1農藥的分類320
11.6.2分散體系的穩定性321
11.6.3農藥的分散制劑321
11.7在混凝土工程中的應用322
11.7.1水泥的水化作用323
11.7.2水泥漿的流動性和分散穩定性324
11.7.3外加劑324
11.8在環保行業中的應用327
11.8.1在水處理中的應用327
11.8.2在土壤修復中的應用331
11.8.3在大氣污染控制中的應用332
11.9在水煤漿工業中的應用333
11.9.1CWM的成漿原理334
11.9.2CWM分散劑選擇336
11.9.3CWM的主要影響因素338
11.9.4CWM的穩定性346
11.9.5CWM的制備工藝346
11.10在納米碳酸鈣解聚中的應用348
11.10.1NCC顆粒的聚集行為和性質348
11.10.2NCC顆粒解聚及在水介質中分散350
11.10.3NCC解聚和在水介質中分散行為評判358
參考文獻360
12顆粒分散的評價方法362
12.1顆粒在液體中分散的評價方法362
12.1.1沉降法363
12.1.2濁度法363
12.1.3顯微鏡法364
12.1.4粒度分布測量法364
12.1.5流變法364
12.1.6測力法364
12.1.7分散穩定性指數法365
12.1.8紫外透光率法366
12.2顆粒在空氣中分散的評價方法367
12.2.1分散率法367
12.2.2黏著力法368
12.2.3圖像分析法369
12.2.4分散指數法369
12.2.5分散度法370
12.3液-液乳化分散的評價方法370
12.3.1乳狀液液珠直徑分布曲線法370
12.3.2液珠數目或液珠體積變化速率法370
12.3.3光度法371
12.3.4分相測定法371
12.4氣-液分散的評價方法373
12.4.1振蕩法373
12.4.2氣流法373
12.4.3攪動法373
12.5氣泡脫離直徑的測量374
參考文獻375
顆粒分散科學與技術(第二版) 作者簡介
任俊,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工學博士。先后畢業于東北大學和北京科技大學。中國顆粒學會理事,中國顆粒學會顆粒制備與處理專業委員會委員。曾在冶金工業部包頭稀土研究院工作,在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做博士后研究,現在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工作,研究員。主要從事物理化學、微細顆粒分散技術、功能復合材料及應用研究開發工作。著有《鈮》,參編《工業懸浮液》、《粉體技術手冊》和《超微粉體技術》等著作;在國內外核心刊物上發表研究論文近100余篇,擁有多項發明專利。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回憶愛瑪儂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我與地壇
- >
月亮虎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