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浙江綠色管理案例和經驗:第一輯:水污染治理篇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9675410
- 條形碼:9787509675410 ; 978-7-5096-7541-0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浙江綠色管理案例和經驗:第一輯:水污染治理篇 內容簡介
《浙江綠色管理案例和經驗:水污染治理篇》是一部關于浙江省水污染治理和綠色管理的案例與經驗選編,匯集了浙江省開展“五水共治”以來,水資源綠色管理各個方面的豐富實踐與經驗總結,向讀者展示了浙江省水資源綠色管理的現實樣本。 《浙江綠色管理案例和經驗:水污染治理篇》內容分為六篇(包含結論篇),共收錄了41個浙江省水資源綠色管理典型案例,系統地總結了政府、企業、民眾各界實施水資源綠色管理過程中所進行的探索與努力,以及取得的經驗和啟示。
浙江綠色管理案例和經驗:第一輯:水污染治理篇 目錄
一、臨安市:全民治水,治出心中的那片青山綠水
二、杭州市:畫境里邂逅綠色
三、嘉興市:“綠思維”激活一池春水
四、麗水市:治水興村富民百姓笑
五、浦江縣:治水成功后的文化突圍
六、浙江探索實行河長制調查
第二篇 政策推行與制度保障
一、浙江規范細化河(湖)長設置要求
二、治水不力區委書記公開自我問責
三、桐廬縣分階分級管理河道,每半年對水質評估一次
四、成立浙江河長學院打造河長教育界“黃埔軍校”
五、浙江出臺全國首個河長制專項法規合民心之舉當堅持深化之
六、溫州市獨創“三長共治”責任新體系
七、“河長制”讓木長橋港獲“新生”
八、推進綠色信貸支持“五水共治”
九、打通治水“*后一公里”
十、公益訴訟護住錢江源頭一江清水
第三篇 治水專項——排污、治污與節水
一、小餐飲店向雨水井偷排污水誰來管?杭州下城區店主當“井長”
二、嘉興市部署“污水零直排區”建設和“美麗河湖”創建
三、金華建生態洗衣房改變農村千年河塘洗衣習俗
四、一根白色PVC管引出一起污染案
五、80米長暗管偷排德爾化工被抓現行
六、截污納管保運河水質
七、低碳城市節水為先——嘉興創建國家節水型城市紀實
八、建設海綿城市
九、秀洲開創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新模式
十、杭州主城區老舊小區啟動雨污分流改造
……
第四篇 技術創新與產業轉型
第五篇 城鄉經驗
結論篇 浙江水資源綠色管理的經驗和啟示
參考文獻
附錄 水資源綠色管理的相關法律法規
浙江綠色管理案例和經驗:第一輯:水污染治理篇 節選
《浙江綠色管理案例和經驗:水污染治理篇》: 首先,要以三個“統一”穩固布局。根據浙江省農辦下達受益村90%,受益農戶70%,三年共治理4.1萬戶的任務,2015年秀洲區已完成20977戶治理任務。秀洲區對設計單位、主要管材、化糞池改造三項實現區級統一,為BOT模式招標打好基礎。 統一設計單位,對設計費率(3%以下)和單戶*高投資(1.2萬元)進行“雙限”招標,招標完成6家設計公司。秀洲區規劃納管集中處理率達到61%,大大降低了成本。統一主要管材,采用區級統一供應,各主體申領模式,招標前收集和明確管材限高價,招標中對管材主要指標提出要求,招標完成3家管材供應商。統一化糞池改造,根據農戶實際居住人口,統一核定化糞池容量,并實行統一改造,既確保了納污到位又避免了容量過大浪費。 “在嚴格統一,控制三項成本的前提下,BOT模式很大程度上緩解了鄉鎮建設資金壓力。”秀洲區農辦副主任沈海泉說。秀洲區三年總任務4.1萬戶,按戶均投資1.2萬元測算,三年總投入約5億元,鄉鎮的投入約占工程的總投資的40%,約2億元,資金壓力相當大。采用BOT模式后,分五年回購,資金回報率為五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上浮30%以下,有效緩解了鎮一級財政短期支付的壓力。 對政府而言,BOT模式不僅可促進項目早日開工,滿足社會與公眾需求,而且引進社會資本,保證政府其他融資渠道不被占用,也降低了政府對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設監管的難度及復雜性,秀洲區農村污水處理,開創了我國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的新模式。 “三個統一”的要求下,投標的企業同時須具備三項條件:具備相關資質,同時具有環保工程、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總承包以及環境污染治理設施運營等資質;具備建管經驗,相關工程建設和運維經驗;具備生產基地,有自己的終端設備生產企業,確保了中標單位具有一定的施工建設和后續運維管理能力。 其次,應當設門檻實行建管一體。嘉興市秀洲區采用的BOT模式治理農村生活污水項目,將使近2.5萬戶農戶直接受益。該項目由浙江愛迪曼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負責從農戶接戶工程-化糞池建設-廚房隔油池建設-管道收集建設-處理終端設備建設-后期運行維護的整體打包建設。 “只有把管網建設養護和終端運維管理統一由一家主體負責,才能避免推諉、扯皮,確保治污系統運行高效。”秀洲區農辦副主任沈海泉介紹道。傳統意義上講的運維管理模式多樣,有統一發包第三方運維、村級運維和施工方運維等,且大多停留在終端的運行管理,經過試點項目實際運行情況總結,運維是整個治污系統的正常運行的關鍵。 浙江愛迪曼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4月,注冊資本2000萬元,歷年來被評為“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等,在污水處理技術方面已獲得2項國家創新基金,開發了水技術處理省級產品10余項,擁有自主知識產權30余項,其中發明專利6項,是集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計、施工、運營維護為一體的綜合性服務商。 考慮到農村污水具有量多、面廣、較分散;單點污水水量規模小;水量和水質的波動大等特點,該項目采用分散處理與集中處理相結合的模式。對于農居相對密集的農戶,污水經化糞池停留后,經管網進入一體式處理終端就地處理,部分對于城鎮、工業噴水織機污水管網覆蓋500米范圍內采用集中收集接人污水管網處理,污水處理主要采取A20的工藝,該工藝占地面積小,運行費用低,適合本地農村環境。 項目后期運行維護將采用“互聯網+”的模式,利用物聯網、戶臺加人工的模式對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的處理站點進行實時監控,建立污水收集處理自動報信系統,將水量、電量、風機、水泵等運行情況發送至相關管理人員,做到全天候監控管網運行情況,及時發現和處理問題。提高維護效率,減少運維管理人員,及時對事故預警做出反應,有效減少運營成本。 *后,應強化監督多重保障成果。眾所周知,早些年王江涇鎮由于千家萬戶噴水織機廢水、居民生活污水和內河大包圍圈長年關閘等多種原因,河道水體遭受嚴重污染,黑河臭、河垃圾河比比皆是,當地居民生產生活深受影響,對此頗有怨言。王江涇鎮因為科學治水而入選2014“治水美鎮·浙江樣本”50強。 ……
浙江綠色管理案例和經驗:第一輯:水污染治理篇 作者簡介
馮娟(1981-),女,漢族,陜西米脂人,中共黨員,浙江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講師,同濟大學管理學博士,浙江財經大學應用經濟學博士后、英國考文垂大學訪問學者。主要從事城市商圈聲譽、網絡口碑營銷、綠色消費及相關政策研究。在《中國管理科學》及其專輯、《華東經濟管理》、Advances in Intelligent and Soft Computing (Business, Economics, Financial Sciences and Management)(EI、ISTP雙檢索)發表論文多篇;主持浙江省軟科學重點課題“舟山新區海洋產業生態化培育與升級的問題及對策研究”(2013C25078),并參與教育部、省級項目多項。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朝聞道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