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山片蟠桃實學思想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65659
- 條形碼:9787520365659 ; 978-7-5203-6565-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山片蟠桃實學思想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以山片蟠桃的實學思想為研究對象, 從思想史的角度, 通過對《夢之代》的解讀, 分析山片蟠桃實學思想的內涵, 闡明山片蟠桃實學思想所具有的合理主義精神和近代因素的特質。通過對山片蟠桃思想的個案研究闡析日本近世實學思想的近代性, 從一個側面揭示日本近世實學思想對于日本由封建社會向近代轉型的思想影響及推動作用。
山片蟠桃實學思想研究 目錄
**節 研究課題的確立及意義
一 問題的提出
二 本課題的研究意義
第二節 先行研究概略與評論
一 日本學者的有關研究
二 中國及西方學者的有關研究
三 先行研究的遺留問題與評論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基本結構
一 本課題的關鍵概念界定及研究理論與方法
二 結構與內容
**章 山片蟠桃其人及其思想形成的文化語境
**節 山片蟠桃其人及其學問淵源
一 山片蟠桃其人
二 山片蟠桃與升屋之關系及其商業實踐
三 山片蟠桃與懷德堂及麻田剛立
第二節 山片蟠桃實學思想形成的思想史背景
一 江戶時代儒學的實學化
二 儒學之外的其他實學思想
第三節 山片蟠桃生活時代的社會背景
一 享保改革時的日本社會
二 田沼政治與寬政改革
小結
第二章 山片蟠桃的自然科學觀
**節 山片蟠桃的天文觀
一 山片蟠桃對“天”的解釋
二 山片蟠桃對迷信的批判
三 山片蟠桃的“太陽歷”認識
四 山片蟠桃對“日心說”的認識及主張
五 山片蟠桃的“大宇宙論”
第二節 山片蟠桃的地理觀
一 山片蟠桃的世界認識
二 山片蟠桃的西洋觀
小結
第三章 山片蟠桃的宗教論與歷史觀
**節 山片蟠桃的宗教論
一 山片蟠桃的無鬼論
二 山片蟠桃對宗教的批判
第二節 山片蟠桃的歷史觀
一 山片蟠桃對神代歷史觀的批判
二 山片蟠桃對國學者的批判
三 山片蟠桃對古代史的批判
小結
第四章 山片蟠桃的經世論
**節 山片蟠桃的政治論
一 “實行王道”論
二 “厲行儉約”論
三 “勸農退商”論
第二節 山片蟠桃的經濟論
一 肯定利益競爭、主張“金錢有德”論
二“自由物價”論
三 對外貿易論
小結
結論 山片蟠桃實學思想的特質及其歷史定位
一 山片蟠桃實學思想的特質
二 山片蟠桃實學思想的歷史定位以及今后的研究課題
附錄1 山片蟠桃著作解題
附錄2 山片蟠桃年譜
參考文獻
山片蟠桃實學思想研究 節選
《山片蟠桃實學思想研究》: 山片蟠桃生活在江戶時代中后期,經歷了寶歷、明和、安永、天明、寬政、享和、文化、文政等各時期,見證了日本近世中期實學思想的興盛,其實學思想是在近世日本的思想史背景下形成的。本節主要考察江戶時期實學思想的興起以及儒學、蘭學對實學思想的影響,并考察和論述這種思想史背景對山片蟠桃實學思想的形成所產生的影響。 一江戶時代儒學的實學化 江戶時代初期,德川幕府將林羅山之后的正統朱子學派定為官學,并堅決鎮壓自己認為是異端的其他思想流派。正統朱子學派在幕府的支持下成為高高在上的學術權威而統治思想界,與朱子學派信奉的理念“道”無關的經驗性學術知識被當作無用的東西而受到排斥。與作為中世世界觀支柱的彼岸主義宗教——佛教相比,朱子學者認為自己的學問才是對現實有用的學問,它們擺脫了對世俗思想的束縛,將人的思維拉回到現實的世界。可以說,此時的儒學在一定程度上發揮了作為“實學”的作用。到了江戶時代中期,各儒學思想流派中的經驗合理主義傾向逐步取代了初期的限于空談理論的風氣,并開始形成強大的主導性潮流。不僅山鹿素行、伊藤仁齋、東涯等古學派如此,貝原益軒、新井白石、西川如見等朱子學派的思想家們也不例外。正因如此,有學者曾明確指出“他們盡管追求人的真實的實踐實學、道德的實學,但也形成了具有經驗合理主義傾向的思想”①。 (一)朱子學派的實學化 在江戶時代初期,實學便已在日本悄然興起,以經驗和實證為旗幟倡導獨自的實學傾向蔚然成風,這一思想史現象與當時繁榮的經驗學術——科學技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朱子學者將自己的學問稱作實學,是基于朱子以來的傳統,如林羅山也認為佛虛、儒實。其中更有很多朱子學者把佛教教理指責為空洞理論,并從具有“現實主義”“合理主義”的新興實學的立場積極展開排佛論。朱子學派的始祖林羅山,是一位在經驗學術方面留下諸多業績的朱子學者,在史學和本草學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詣。遺憾的是,林家在其后再未出現類似林羅山這樣廣泛精通諸學術的學者。此外,當時還有注重經驗科學的實學家貝原益軒和新井白石。 貝原益軒畢生鉆研朱子學,但早時就對其產生了懷疑,并對朱子學采取批判、修正的立場。貝原益軒重視窮理,主張“儒者之學也,以知道為要,知道僅于窮理而達世”①。其見解是深切關心自然,因受自然研究發展程度所限而較少“窮理盡性”的道學要素。這反而加強了其思想中經驗性、實證性的特質。貝原益軒發展了朱熹的“一草一木均可窮理”這一“格物致知”的精神主旨,將本草、農、醫、天文、地理、歷史、國語等元祿時期先后發展起來的一切學問均付諸經驗實踐,取得巨大的成績,被譽為百科全書式的博學者。貝原益軒于實學中投入較多精力的是本草學,在這一領域成果頗豐,其主要著作《大和本草》,“被評價為本草學史上‘邁出從實用科學向純正科學**步’的劃時代的名著”②。貝原益軒的“實學”可以概括為真正重視民眾日常生活的實用和實證,并謀求進取向上及福利的實學。 新井白石是當時聞名遐邇的朱子學者,他在道學方面的研究并不深入,但因其“實學”傾向,在歷史、古典、語言、地理、經濟、兵法等主要人文科學實證研究方面卻留下了卓越的業績。新井白石以如此豐富之教養和見識服務于幕府,充分發揮了作為一個政治家的才能。新井白石的研究領域較今天的人文科學雖有其落后性與局限性,但在當時的背景下,他能夠秉持科學求知的學風,實在難能可貴,是非常杰出的實學家。 ……
山片蟠桃實學思想研究 作者簡介
李曉東,2013年獲北京大學日語語言文學專業博士學位。現就職于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副教授。主要從事日本思想史、日本文化研究。已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
- >
自卑與超越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推拿
- >
史學評論
- >
煙與鏡
- >
回憶愛瑪儂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