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花園動植物指南
-
>
世界鳥類百科圖鑒:亞洲鳥類/歐洲鳥類/非洲鳥類/澳洲鳥類(全五冊)
-
>
科壇趣話:科學、科學家與科學家精神
-
>
愛因斯坦在路上:科學偶像的旅行日記
-
>
不可思議的科學史
-
>
動物生活史
-
>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全新修訂版)
環境的科學(全彩插圖第6版)(精裝)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3699523
- 條形碼:9787553699523 ; 978-7-5536-9952-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環境的科學(全彩插圖第6版)(精裝) 本書特色
l 全面了解現代環境危機,豐富具體的案例傳達著環境與人類千絲萬縷的聯系。 l 精準的數據、積極且公正的觀點、全面更新的科學探索和延伸觀察專欄。 l 從單一物種到世界資源,以全球視野包羅重要環境議題。 l 人類在自然界的適當位置是什么?我們該如何保護賴以生存的環境?這本書都會告訴你。 l 世界前途由你塑造,本書將有助于你成長為一位合格的環境公民,保護地球資源。
環境的科學(全彩插圖第6版)(精裝) 內容簡介
生命離不開環境,而我們現在卻面臨越來越多的環境危機。人類又該如何挑起拯救環境的重任?本書共15章,每一章的主題都明確獨立,又相互聯系。第1章讓我們了解了地球環境,認識環境科學;第2至6章從生物群落、人口和自然方面描述了地球的生態系統與問題;第7至14章,主要講述人類活動與生產需要對環境資源的影響;*后的第15章,介紹現存的環境政策,并提出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和可行性方法。
環境的科學(全彩插圖第6版)(精裝) 目錄
第1章 了解我們的環境
第2章 環境系統:聯系、循環、環流與反饋環路
第3章 進化、物種相互作用與生物群落
第4章 人口
第5章 生物群系與生物多樣性
第6章 環境保護:森林、草原、公園和自然保護區
第7章 糧食與農業
第8章 環境健康與毒理學
第9章 空氣:氣候與污染
第10章 水資源與水污染
第11章 環境地質學與地球資源
第12章 能量
第13章 固體垃圾與危險廢物
第14章 經濟與城鎮化
第15章 環境政策與可持續性
環境的科學(全彩插圖第6版)(精裝) 節選
拯救阿坡島的珊瑚礁 在清早的捕魚活動之后,村民們乘著帶支架的獨木舟優雅地滑過阿坡島(Apo Island)海灘,他們相互詢問所獲如何。得到的回答是:“Tunay mabuti!(非常好!)”幾乎每條獨木舟上都有一籃子魚,足夠一家人幾天之需,而且還有富余可以供應市場。島上的生活曾經如此美好。30年前,這個島和菲律賓的其他許多島嶼一樣,作為居民食物和生計支柱的漁業遭遇了災難性的衰退。急劇增長的人口,加上使用毀滅性的捕魚方法,諸如使用炸藥或氰化物、小網眼刺網、深海拖網和敲震法(muroami ①,用重物敲擊珊瑚礁把魚趕進漁網的捕魚技術)等,損害了珊瑚礁生境,耗盡了魚類資源。 1979年,附近內格羅島上的西里曼大學(Silliman University,Negros Island)的科學家訪問了阿坡島,并向島民解釋如果建立海洋避難所就可能扭轉這種衰退局面。散布海島四周的珊瑚礁對漁民捕捉的許多海洋物種起著食物來源和孵化場的作用。他們提出,保護這些繁殖場是維持健康漁業的關鍵(圖1.1)。科學家們把村民從阿坡島帶到無人居住的蘇米龍島(Sumilon Island),那里的禁漁保留區里魚蝦成群。 幾經商討之后,有若干家庭決定沿一段海岸建立一個海洋庇護所。*初該海域有高質量的珊瑚礁,但沒多少魚。參與者的家庭輪番看守,以確保無他人侵入該禁漁區。幾年之后,庇護區內魚的數量和大小都增加、增大了很多,魚群多得“向外流”,漁獲量超過了周圍海域。到1985年,阿坡島的村民通過投票,決定在島的四周建立一個寬達500米的海洋庇護所。 現在該保護區內已允許捕魚,但僅限于使用影響小的捕魚方法,例如手持魚竿、竹羅網、大眼網、手拋網和不帶水下呼吸裝置的捕魚叉等。禁止使用會破壞珊瑚礁的方法,例如炸藥、氰化物、拖網和敲震法等。村民們通過保護珊瑚礁,守護著作為整個海洋生態系統基礎的孵化場。魚苗在珊瑚礁庇護所長大后,擴散到相鄰水域,形成種類豐富的水產品。漁民反映,他們省卻去遠處捕魚的時間,在小島周圍就能大獲豐收。 阿坡島庇護所取得了極大的成功。受此啟發,不僅是菲律賓,世界各地共建立了400多處海洋庇護所。并非所有庇護所都發揮了應有的作用,不過有許多庇護所像阿坡島一樣,在恢復附近水域的魚類種群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進展。 全世界對魚類產卵場重要性的認識亦在增長。來自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的報告稱,世界上75%的漁場已處于或超過*大可捕撈量的水平。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鼓勵世界各國建立海洋保護區,以保障各自可持續發展的漁業。 現在阿坡島上豐富的海洋資源和澄清透明的海水中美麗的珊瑚礁吸引著國際游客。兩家小旅店和一家潛水店為島民提供了就業崗位。其他村民向游客提供住宿、出售食物、推銷T恤。海島政府收取潛水費,用于建立學校、改善海島供水和為145戶家庭供電。男人們大多依然以捕魚為主業,但事實上他們無須遠航或辛勞地工作就能捕獲所需的魚,這就意味著他們有時間從事其他活動,例如指導潛水或完成家務。 家庭收入的增加使大多數少年能到內格羅上中學。許多孩子繼續進入大學或修習技術課程。有些學生還在菲律賓其他地方找到工作,他們寄回家的錢能使阿坡島家庭保持富足。其他學生回到故鄉,擔任教師、開設餐館或潛水用品商店。由于他們能夠做一些更為積極的事來改善環境和生活狀況,村民們就有可能參加提升個人技能的項目,這是他們在過去不可能奢求的。 尋求以有限的可利用資源為基礎的可持續生活方式,而不損害生態系統為我們提供的生命支持系統,是對環境科學提出的不尋常的挑戰。應對這些挑戰,如果要想取得長遠的成功,必須是生態上健康的、經濟上可持續的并能為社會所接受的。有時候,如同本案例所示,基于生態學知識的行動和局部行動會在全球范圍內得到推廣,取得積極的效果。在人類與環境問題上,經濟部門、政策部門、規劃部門和社會機構都起著重要作用。本書后面將會討論上述規則,不過作為了解地球環境的基礎,我們得首先從生態學的基本原理著手。
環境的科學(全彩插圖第6版)(精裝) 作者簡介
威廉·坎寧安(William Cunningham),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名譽教授,他在植物學、遺傳學、細胞生物學以及生物保護計劃方面持續了36年的教學工作。1963年,他獲得得克薩斯州植物學博士學位,并在普渡大學擔任博士后研究員兩年。他曾多次在瑞典、挪威、印度尼西亞和中國做訪問學者。坎寧安博士致力于生物學的本科階段的教育和教學發展。他從結構生物學開始了他的教學生涯,他還長期專注于環境科學和教學課程,并獲得了明尼蘇達大學授予的兩項最高榮譽——杰出教學獎和“Amoco”校友獎。 瑪麗·安·坎寧安(Mary Ann Cunningham),一直致力于地理和地理信息系統(GIS)以及瓦薩學院的環境研究。她的研究包括使用GIS來評估保護和生物多樣性的景觀級問題。她對了解草地環境破壞的本質和對鳥類群落構成的影響感興趣。她研究的農業景觀涉及工作景觀、資源使用、遺跡野生動物棲息地和景觀美學。瑪麗·安獲得了明尼蘇達大學、俄勒岡大學的地理學博士學位,還有卡爾頓學院的地質學學士學位。 黃潤華,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教授,地理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委員。長期從事土壤地理學、自然地理學、環境科學教學和研究,曾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主要譯有《重新發現地理學》《當代地理學要義——概念、思維與方法》《美國環境科學百科全書》和《地理學與生活》等。 孫穎,1998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系,獲得人文地理學碩士學位。現任職于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城市科學系,任講師。曾參與翻譯《當代地理學要義——概念、思維與方法》和《地理學與生活》等著作。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史學評論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我與地壇
- >
唐代進士錄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