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刑法論叢(2019年第4卷 總第60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9749279
- 條形碼:9787519749279 ; 978-7-5197-4927-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刑法論叢(2019年第4卷 總第60卷) 內容簡介
《刑法論叢》第60卷共載文20篇,秉承本論叢業已形成的固定風格,所收錄的論文在相當程度上反映了近期我國刑法學界所取得的近期新研究成果。內容涵蓋中國刑法、外國刑法、靠前刑法、犯罪學與刑事政策等諸多學科領域。本卷特設“人工智能刑事責任專欄”,收錄了3篇人工智能刑事歸責方面的論文,專門探討了人工智能領域的刑事責任主體與歸責、人工智能體刑法保護路徑、人工智能時代刑法的解釋與適用等問題,其中既有對人工智能領域的應然刑事責任主體及綜合歸責路徑的分析,也有從被害者視角看刑法對人工智能體的保護與救濟路徑的探討,還有對如何合理解釋刑法規范以妥善處理人工智能犯罪問題的思索,研究視野開闊,研究深入、細致,信息量豐富,可讀性較強。此外,本卷其他欄目還收錄了如下很好成果:陳志軍的“逾越民法含義的刑法解釋現象研究”一文,提出了“逾越民法含義的刑法解釋現象”這一命題,認為這種現象的出現揭示了刑法和民法之間關系的演進歷程,其發展遵循“民刑不分”→“民刑分立”→“民刑交融”的趨勢,頗具啟發意義和參考價值。張健一的“容許構成要件錯誤的教義學困境及其破解”一文,分析了容許構成要件錯誤的教義學困境,認為在妥當解決容許構成要件錯誤是否阻卻故意、“回旋飛碟”現象、惡意參加人的處罰邊界以及整體不法構成要件理論面臨的質疑后,消極構成要件理論脫穎而出。這一核心觀點富有新穎性,對司法實踐亦有參考意義。楊超的“論歐洲購房投資移民法律制度與腐敗犯罪的聯系及防治”一文,針對貪腐人員利用投資移民政策漏洞外逃并轉移非法資產的案件,分析他國投資移民法律制度及與其他法律監管制度的銜接,提出了完善我國通過購買房產向外投資移民的監管建議。
刑法論叢(2019年第4卷 總第60卷) 目錄
〔人工智能刑事責任專欄〕
人工智能領域的刑事責任主體與歸責路徑
周振杰
被害者視角:刑法何以保護人工智能體
賈 健冉宇
人工智能時代刑法的解釋與適用 劉俊杰
〔中國刑法〕
逾越民法含義的刑法解釋現象研究 陳志軍
共同犯罪圈的刑法界定 高維儉高蘊嶙
論量刑情節競合時的適用 彭新林
對《關于常見犯罪的量刑指導意見》的反思——以敲詐勒索罪為例展開的分析 梁文彩
商事交易的刑法規制立場研究——從價值、規范到實證張耀軍
合同詐騙罪的認定:技術過程與行為類型 王安異
聚眾斗毆罪轉化犯問題研究 周明錢
網絡版權刑法保護的邏輯生成與歷史演進
楊加明楊小蘭
〔區際刑法〕
澳門特別行政區反恐刑法要論(上)
趙秉志
〔外國刑法〕
容許構成要件錯誤的教義學困境及其破解張健一
“機器可以被詐騙”的認識誤區及其匡正鄭洋
詐欺罪與承繼共犯:以送付型特殊詐欺中“收貨人”的罪責認定為中心
[日]松原芳博 著李立豐魯冰婉 譯
〔比較刑法〕
數罪并罰制度制約下罪數的認定——從“本體論”到“功能論”的模式轉向
蔡鶴
〔國際刑法〕
論歐洲購房投資移民法律制度與腐敗犯罪的
聯系及防治 楊超
〔刑事執行法〕
論假釋犯的家庭功能修復 吳宗憲白海娟
“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參與社區矯正模式的
法律機理及實踐路徑 田興洪尤金亮
〔犯罪學與刑事政策〕
互聯網集資犯罪被害人財產救濟的刑民沖突與消解 鄧小俊
- >
經典常談
- >
莉莉和章魚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自卑與超越
- >
回憶愛瑪儂
- >
姑媽的寶刀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