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你是我荒地上最后的玫瑰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5910176
- 條形碼:9787555910176 ; 978-7-5559-1017-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你是我荒地上最后的玫瑰 內容簡介
由著名外國文學專家柳鳴九主編并鑒評的這套“世界*佳情愛小說”叢書,共計6冊,選編了從文藝復興到20世紀外國文學中膾炙人口的經典愛情中短篇小說40余篇,上至薄伽丘、盧梭、司湯達、梅里美、左拉、莫泊桑,近如泰戈爾、歐·亨利、海爾曼·黑塞、川端康成、瑪格麗特·杜拉斯,大師筆下千姿百態(tài)、五彩紛呈的男女情愛盡在書中。而譯者則包括巴金、謝冰心、李健吾、柳鳴九、巫寧坤、董衡巽、汝龍、王道乾等名家,且鑒評者以灑脫、意趣的文筆,對美文作了精彩賞析,體現了鑒評者開闊的視野,獨到的眼光。這套書堪稱名篇、名譯、名評,值得讀者收藏。 本冊包括:屠格涅夫的《阿霞》,艾薩克??巴什維斯??辛格的《泰貝利與魔鬼》,伯納德??馬拉默德的《頭七年》,讓-雅克??盧梭的《巴西勒太太》,高特弗利特??凱勒的《鄉(xiāng)村里的羅密歐與朱麗葉》,莫泊桑的《莫蘭那只公豬》。
你是我荒地上最后的玫瑰 目錄
[俄國]屠格涅夫 磊然譯
阿霞
鑒評:愛意味著要善于凝視自己
[美國]艾薩克·巴什維斯·辛格 文美惠譯
泰貝利與魔鬼
鑒評:獨有的一支古老的歌曲
[美國]伯納德·馬拉默德 董衡巽譯
頭七年
鑒評:你想要的只是采下幾朵玫瑰
[法國]讓-雅克·盧梭 黎星譯
巴西勒太太
鑒評:清晨草葉上新鮮的露珠
[瑞士]高特弗利特·凱勒 田德望譯
鄉(xiāng)村里的羅密歐與朱麗葉
鑒評:就任你的笑聲自你的流星墜下
[法國]莫泊桑 邵小鷗譯
莫蘭那只公豬
鑒評:黃昏從遙遠處走來
你是我荒地上最后的玫瑰 節(jié)選
阿霞 那時我大約二十五歲,——H.H.開始說,——你們看,這是過去很久的事情了。我剛擺脫了一切羈絆,就到國外去了,這并不是照當時的說法,為了去“完成我的教育”,我只是想去看看廣大的世界。我健康,年輕,快樂,錢我有的是,操心的事還沒有——我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總之,樣樣事情順心如意。當時我根本沒有想過,人不是植物,不能長久茂盛。青年時代吃著金黃色的蜜糖餅干,還以為這就是粗茶淡飯;可是想不到有一天連一片面包都要去乞討啊。然而講這些是沒有用的。 我的旅行沒有任何目的地,沒有計劃。凡是我喜歡的地方,我就停留下來;只要我感到希望看見新的人臉——就是人臉——我立刻又動身再往前去。使我感興趣的只是人,我討厭奇異的古跡和著名的古物珍藏。一看到向導就使我心煩和惱怒。參觀德累斯頓的“綠色拱門”德國德累斯頓一座國王的城堡,收藏黃金和珠寶制品以及各種寶石。參觀這座城堡手續(xù)復雜,必須等待集合了整批的參觀者,還要等“講解人”(也是“監(jiān)視人”)到來,旅游者方可入內。時幾乎使我發(fā)瘋。大自然特別使我賞心悅目。但是我不喜歡所謂自然界的美景,不喜歡奇峰異嶺、峭壁和瀑布。我不喜歡它們老出現在我眼前,妨礙我。然而人臉,活人的臉,——人的言談,他們的舉動,笑聲,——這才是我不可缺少的東西。在人群中我總感到特別輕松愉快;別人去的地方,我去;別人大聲叫嚷的時候,我叫嚷,這都使我快活。同時我愛看別人怎樣叫嚷。觀察人使我得到樂趣……我甚至不是觀察他們——我是懷著一種喜悅和不會滿足的好奇研究他們。可是我的話又離題了。 就這樣,大約二十年前我居住在萊茵河左岸一個德國小城З城指濟津格城。。我在尋求孤獨;我的心靈*近受到一個年輕寡婦的傷害。我和她是在溫泉認識的。她長得十分俊俏,人又聰明,見了誰就跟誰——也跟我這個有罪的人——賣弄風情,開始她甚至挑逗我,可是后來卻狠心地傷害了我的感情,為了一個面頰紅潤的巴伐利亞中尉把我拋棄。老實說,我心頭的創(chuàng)傷并不太深,但是我認為理應有一段時間沉浸在悲痛和孤獨里——年輕人有什么排遣愁腸的辦法想不出來!于是我就在З城住下了。 我喜歡這個小城,因為它坐落在兩座高聳的小山的山麓,我喜歡它的斷垣殘壁、傾頹的塔樓、百年的椴樹、流入萊茵河的清澈小河上架的陡峭的小橋,*主要的是喜歡它的美酒。傍晚,太陽剛下山(這是在六月),立刻就有面目姣好的金發(fā)德國少女在城里的小街上散步,遇到外國人,就用悅耳的低聲說著:“Guten Abend!”德語:晚上好。甚至到月亮從古老屋宇的尖屋頂后面升起的時候,——在凝然不動的月光下,清晰地顯現出石子路上的碎石,——有些少女還沒有離去。那時我愛在城里漫步,月亮似乎從晴空中凝視著它,城市也感到這種凝視,敏感而寧靜地站立著,整個沐浴在月光里,這靜謐而又微微激動著靈魂的月光里。一座高聳的哥特式鐘樓上的風向標閃著黯淡的金光;光澤黝黑的河水也是金光閃閃;石板屋頂下的窄窗里點燃著光線微弱的細蠟燭(德國人是節(jié)儉的!);葡萄藤從石頭圍墻后面神秘地探出它的卷須;三角形廣場上一口古井附近的陰影里有什么東西跑過;突然傳來守夜人的懶洋洋的口哨聲,一只溫順的狗發(fā)出低低的吠聲,可是微風拂面是那樣的親切,椴樹散發(fā)出那樣的芬芳,使胸膛不由得愈來愈深地呼吸著,“格蕾辛”格蕾辛是歌德的《浮士德》中的女主人公,又指美麗的德國少女。一詞,——又像感嘆,又像疑問,——不禁就脫口而出。 З城離萊茵河大約兩俄里。我常常去看這條雄偉的河流,久久坐在一棵孤零零的大樹下的石凳上,心里多少有些緊張地想起那個狡猾的寡婦。從樹的枝葉叢中,一座小小的圣母像憂傷地向外瞧望。圣母有著幾乎像孩子的面容,胸口有一顆被劍刺穿的紅心。河對岸是小城Л指林茨城。,比我住的那個城略大一些。有一天黃昏,我坐在我喜愛的石凳上,時而俯視河水,時而仰望天空,時而看看葡萄園。有一條小船被拖到岸上,涂著樹脂的船身反扣著,我面前有幾個淺發(fā)的男孩在船身上攀爬。幾條微微鼓起風帆的小船靜靜地行駛,碧波在船旁滑過,微微向上涌起,發(fā)出咕嘟咕嘟的響聲。忽然耳邊飄來音樂的聲音,我凝神聽了一下。在Л城里演奏著華爾茲舞曲;低音提琴忽斷忽續(xù),小提琴酣暢的琴聲不很清晰,長笛聲悠揚活潑。 “這是什么?”我問一位朝我走近的老人,他穿著棉絨坎肩、藍色長襪和帶扣襻的皮鞋。 “這是,”他先把煙嘴從一邊嘴角移到另一邊,“Б城指波恩。來的大學生在舉行慶祝會指在德國大學里逐漸產生的大學生慶祝會,以代替中世紀大學生和工廠工人的斗毆和其他狂暴的娛樂。大學生慶祝會常常舉行出城郊游。。” “我倒要去觀光一下這個慶祝會,”我心里想,“恰好我沒有到過Л。”我找到一個擺渡的船夫,就到對岸去了。 二 也許,未必每個人都知道大學生的慶祝會是什么。這是一種特殊的盛大宴會,參加的是屬于同一個地方或是同鄉(xiāng)會里(Landsmannschafft)的大學生。參加慶祝會的人幾乎人人都穿著很久以前傳下來的德國大學生的服裝:輕騎兵的短外衣、大皮靴和鑲著某種顏色帽箍的小帽。這種大學生的宴會通常都由高年級的級長主持,通宵達旦地舉行,他們喝酒,唱歌,唱Landesvafter德語:大地的父親。和Gaudeamus德語:我們要行樂。,抽煙,罵庸夫俗子,他們有時還雇樂隊。 在Л城一所掛著“太陽”招牌的小旅館前的花園里,舉行的正是這樣的慶祝會。花園臨街,在旅館和花園上空都飄揚著旗子。大學生們坐在修剪整齊的椴樹下的桌旁,一張桌子下面趴著一條巨大的虎頭狗。旁邊一個常青藤盤繞的涼亭里,樂師們在賣力地演奏,不時喝點啤酒來提提精神。花園矮圍墻外面的街上麇集了好多人:Л城善良的公民們不愿錯過看看外地來客的機會。我也混在看熱鬧的人群里。瞧著大學生們的臉我很快活;他們的擁抱、歡呼、年輕人種種天真的愛嬌姿態(tài)、熱烈的目光、無緣無故的笑聲——世界上*美好的笑聲——這一切朝氣蓬勃的青春生活的歡樂的沸騰,這種一直向前的沖勁,——不管它沖往哪里,只要是前進,——這種溫厚的熱情奔放感動了我,鼓起了我的興致。“我要不要去參加?”我問自己…… “阿霞,你看夠了嗎?”忽然在我背后有一個男人的聲音說著俄語。 “再等一會兒。”一個女人的聲音也用俄語回答說。 我連忙轉過身去……我的視線落在一個漂亮的年輕人身上,他戴著制帽,身穿寬大的短上衣。他挽著一個身材不高的少女,她的草帽遮住了她的臉的整個上半部。 “你們是俄國人?”我不禁脫口而出。 年輕人笑了笑,說: “不錯,是俄國人。” “我再也沒有料到……在這樣偏僻的地方。”我開始說。 “我們也沒有料到。”他打斷我的話,“有什么關系呢?這反而更好。請容許我介紹自己:我叫迦庚,這是我的……”他遲疑了一下,“我的妹妹。我可以知道您的名字嗎?” 我說了自己的姓名,我們就交談起來。我知道了,迦庚和我一樣,是為了尋求樂趣出來旅行的,一星期前來到Л城,就在這里住下了。說老實話,我不愿意在國外結識俄國人。甚至隔得很遠,從他們走路的樣子,衣服的式樣,而主要是從他們的面部表情,我就可以認出他們。一副揚揚得意、瞧不起人的、常常是頤指氣使的神氣,突然之間會變成謹慎和畏葸……他們突然警惕起來,眼睛不安地轉動……“我的老天!我是不是說了錯話,人家是不是在笑話我?”——這匆促的目光似乎在說。過了片刻,又恢復了那副不可一世的面孔,間或出現呆鈍的傻相。是的,我避開俄國人,但是迦庚馬上就讓我喜歡。世上是有這樣令人喜歡的臉:人人都喜歡看它,仿佛它在給你溫暖或是愛撫似的。迦庚的臉正是這樣,可愛,親切,一雙目光柔和的大眼睛和一頭柔軟的鬈發(fā)。他說話時你即使不看他的臉,單聽他的聲調也能感到他是在微笑。 他稱作妹妹的那個少女,我**眼看去覺得她非常秀麗。她的淺褐色的圓臉,細小秀氣的鼻子,幾乎像孩子般的兩頰和一雙明亮的黑眼睛,在這張臉上有著她自己的,獨特的東西。她的體態(tài)優(yōu)美,不過好像還沒有發(fā)育完全。她跟她哥哥一點也不像。 “您愿意到我們家來嗎?”迦庚對我說,“我們看德國人似乎看夠了。要是我們的人,準會打碎玻璃,拆毀椅子,可是這些人實在太規(guī)矩了。阿霞,你想怎么樣,我們回家去吧?” 少女同意地點點頭。 “我們住在城外,”迦庚繼續(xù)說,“在葡萄園那兒一所單幢小屋里,地勢很高。我們那里挺不錯,您來看看吧。房東太太答應給我們做酸牛奶。現在天快黑了,您*好在月光下渡萊茵河。” 我們去了。穿過矮矮的城門(一道圓石砌的古老的城墻環(huán)抱著小城,連城墻上的望樓都沒有全部坍塌),來到田野里,再沿石頭圍墻走上一百來步,在一扇狹窄的小門前停下。迦庚開了門,領我們順著陡峭的小徑上山。兩旁的梯形斜坡上種滿了葡萄。太陽剛落山,一抹淡淡的紅光還照在綠色的藤蔓上、高高的木樁上和鋪滿大小石板的干燥的土地上,也照著我們攀登的山頂上那幢小屋的粉墻。那幢小屋有著傾斜的黑色橫梁和四扇明亮的小窗。 “這就是我們住的地方!”我們剛要走近小屋,迦庚大聲說,“看,房東太太拿著酸牛奶來了。Guten Abend,Madame!德語:夫人,晚安。……我們馬上就吃飯;不過,”他添了一句,“您是不是先看看……這里的景色?” 景色真是美妙。萊茵河躺在我們面前碧綠的兩岸之間,宛如一條銀白色的練帶;有一處,河水在紫紅色的晚霞下閃著金光。坐落在岸邊的小城里的房屋和街道盡收眼底。山丘和田野廣闊地展現著。下面的景色固然好,但是天上的更美:使我特別贊嘆的是天空的潔凈和深邃,空氣清澈透明。清新輕盈的空氣靜靜地蕩漾波動,仿佛它在高處更為無拘無束。 “你們選的住處真好。”我說。 “這是阿霞找到的,”迦庚回答說。“來吧,阿霞,”他接著說,“去關照一下。把東西都拿到這兒來。我們要在露天進晚餐。在這兒音樂可以聽得更清楚。您有沒有發(fā)現,”他又朝著我說,“在近處聽華爾茲舞曲根本不行——俗不可耐,可是在遠處聽就妙極了!它能撩撥你全部浪漫主義的心弦。” 阿霞(她原來的名字是安娜,可是迦庚叫她阿霞,請允許我也這樣叫她吧)到宅子里去了,很快跟房東太太一同回來。她們倆抬著一個大托盤,上面放著一個牛奶壺、碟子、湯勺、白糖、果子和面包。我們坐下來開始吃晚飯。阿霞脫掉帽子,她的剪短的、照男孩子那樣梳著的黑發(fā)披到頭頸上和耳朵上,頭發(fā)有著很大的波紋。起初她對我很靦腆,但是迦庚對她說: “阿霞,別那么怕羞!他又不咬人。” 她笑了笑,不多一會兒她就主動跟我談起來。我沒有見過比她更好動的人。她一刻也不能安安靜靜地坐著;一會兒站起來,跑到宅子里去,一會兒又跑來,小聲唱著歌,不時發(fā)出笑聲,而且笑得非常古怪:似乎她不是笑她聽到的話,而是笑她頭腦里想到的各種各樣的念頭。她的大眼睛發(fā)亮地、大膽地直望著人,但有時她的眼瞼微微瞇縫起來,這時她的目光就突然變得深沉而溫柔了。 我們隨便聊了大約兩小時。白天早已消逝,黃昏——起初是滿天火紅,繼而是晴朗鮮紅,然后變?yōu)榘档鼥V,——悄悄地消失,轉入夜晚,我們的談話像周圍的空氣那樣平靜溫和地繼續(xù)下去。迦庚叫人拿來一瓶萊茵酒,我們慢慢地把它喝完。音樂依然飄送過來,它的聲音似乎更柔和悅耳了。城里和河上都燃起燈火。阿霞猛然低下了頭,鬈發(fā)就落到她的眼睛上。她沉默起來,嘆息了一聲,后來對我們說,她困了,就回到宅子里去。可是我看見她并沒有點起蠟燭,在沒有打開的窗前站了好一會兒。*后,月亮升起,照在萊茵河上;一切都在變幻,忽明忽暗,連我們的刻花玻璃杯里的酒也閃耀著神秘的光輝。風住了,好像收攏翅膀靜止了。土地散發(fā)出夜間陣陣芬芳的暖氣。 “該走了!”我高聲說,“再不走,恐怕要找不到擺渡的船夫了。” “是該走了。”迦庚也跟著說。 我們順著小徑往下走。突然我們身后有石子滾落下來:是阿霞趕上來了。 “你沒有睡?”她哥哥問,可是她一言不答,跑了過去。 大學生們在旅館的花園里點燃了油盞,*后幾盞快要熄滅的燈光從山下照在樹葉上,使樹葉帶有節(jié)日的、奇幻的樣子。我們在岸邊找到阿霞,她在跟擺渡的船夫說話。我跳上小船,同我的新朋友告別。迦庚答應明天來看我。我握了他的手,又把手向阿霞伸過去,但她只是望了望我,搖搖頭。小船離了岸,順著湍急的河水漂去。擺渡的船夫是一個健壯的老人,他把槳浸入暗色的河水里,用力地劃著。 “您走進月光里,您把它打碎了。”阿霞向我喊起來。 我低下眼睛,黑的波浪在小船周圍輕輕地晃蕩。 “再見!”又傳來她的聲音。 “明天見。”迦庚跟著她說。 小船靠岸了。我下了船回頭一看,對岸已經不見人影。月光又宛如一道金橋架在整個河面。好像是作為告別,飄來熟悉的蘭納約瑟夫·弗朗士·蘭納(1801—1843),奧地利作曲家,他作的圓舞曲頗為流行。的華爾茲舞曲。迦庚說得對:我感到我全部的心弦都隨著它那迷人的曲調顫抖起來。我穿過黑的田野走回家去,一邊緩緩地吸著芬芳的空氣。我回到自己的房間里,渾身懶洋洋的,只感到由一種沒有對象、沒有止境的希望勾起甜美的惆悵。我感到自己是幸福的……但我為什么是幸福的呢?我什么都不希冀,我什么都不想……我是幸福的。 我滿心充溢著愉快輕松的感情,我?guī)缀跻Τ雎晛怼N乙活^倒在床上,已經閉上眼睛,我忽然想起來,今天晚上我一次也沒有想起我那狠心的美人兒……“這是什么意思?”我問我自己,“難道我不是迷戀著她嗎?”但是,我向自己提出這個問題之后,就像睡在搖籃里的孩子那樣,似乎馬上就睡著了。
你是我荒地上最后的玫瑰 作者簡介
主編介紹 柳鳴九,1934年生,湖南長沙人,畢業(yè)于北京大學西方語言文學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外國語言文學系教授、研究生導師,曾任中國法國文學研究會會長、名譽會長。在法國文學史研究、文學名著翻譯等領域,均有很高的建樹,并主持多種大型叢書、套書編選工作,是本學界公認的權威學者、領軍人物,以卓有學術膽識著稱,并享有“著作等身”之譽,對人文知識界有較大的影響。其論著與譯作已結集為《柳鳴九文集》(15卷),約600萬字。2006年,獲中國社會科學院高學術稱號:榮譽學部委員。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朝聞道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月亮與六便士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