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肇慶兩廣總督故事(清朝卷)(端州歷史文化叢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6829597
- 條形碼:9787566829597 ; 978-7-5668-2959-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肇慶兩廣總督故事(清朝卷)(端州歷史文化叢書) 內容簡介
本書是“端州歷史文化叢書”的一種。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六月,兩廣總督府從廣西梧州遷往肇慶,直到清乾隆十一年(1746)兩廣總督府才由肇慶遷往廣州。兩廣總督府在肇慶182年,給肇慶留下了許多珍貴遺存。其駐兩廣要沖的肇慶,其軍事、政治作用得到更有效的發揮,促進了肇慶經濟、文化和教育等方面的發展,提高了肇慶的知名度和在嶺南的地位。本書主要內容為清朝兩廣總督故事,鉤沉歷史,深入研究,娓娓道來,具有較
肇慶兩廣總督故事(清朝卷)(端州歷史文化叢書) 目錄
引言
佟養甲**掌門 被脅迫歸附南明
佟養甲,1647奉旨擔任兩廣總督,也是清軍入關后,該官職的**任官員他以鐵腕治粵著稱,但殺身之禍并不起于城墻之外,而起于城墻之內——他的副手李成棟
李率泰重開督府 李定國攻打肇慶
李率泰,字壽疇,又字叔達,本名延齡(努爾哈赤賜名率泰),遼東鐵嶺人隨多爾袞入關后,在進攻李自成軍、打擊南明桂王政權的戰役中立下了赫赫戰功順治十年(1653),朝廷應大學士洪承疇的推薦,授任李率泰兩廣總督之職王國光安邦治民楊雍建成名高要
王國光,號燦斗,奉天開原(今遼寧鐵嶺)人。他先世本在滿洲,姓完顏氏,這是女真*古老的姓氏之一。清朝官員,大將軍,1656至1658年奉旨擔任兩廣總督
李棲鳳兵出肇慶 領舟師平定西海
李棲鳳,字瑞梧,廣寧(今遼寧北鎮)人。原為明諸生,后降清供職文館為官兩廣總督守肇慶,擊敗明將李定國于龍頂崗,后遣兵收復羅定州東安縣。順治帝手書“知方略”三字以賜
盧崇峻實施遷海 歸來日哀鴻遍地
盧崇峻,漢軍鑲黃旗人。初由官監生考授戶部理事官,康熙年間累擢廣東總督。輯錄有《清盧氏仿古兵陣圖》。1665年,在廣東省邊界的香山縣、廣海衛、大鵬所、海門所、平海所設出海口,以便官兵運糧
盧興祖治粵有方詐 賄案當替罪羊
盧興祖,漢軍鑲白旗人。先任廣東巡撫,后任兩廣總督,是較為著名的封疆大臣。“駐肇慶,城內有協、鎮將軍駐扎。”康熙六年( 1667)十一月,因詐賄案而死。他有一女盧雨蟬,為納蘭性德的原配夫人
周有德許慰斯民 嶺南地初見春光
周有德,字彝初,漢軍鑲紅旗人,康熙六年任兩廣總督。由于當地受到遷界令的影響,居民生活受到嚴重的打擊。于是他與廣東巡撫王來任上疏康熙帝,極力請求在廣東沿海邊界設兵防汛,俾民復業
……
金光祖蒼茫感慨 卷入了三藩之亂
吳興祚實干稱善 治兩廣天挺偉人
朱弘祚禁革夫役 做實事卻“不聽話”
石瑯公人稱石佛 得民心百姓哭街
郭世隆岳牧之任 御書碑立閱江樓
趙弘燦豹韜虎符 終一生甘于清貧
楊玉峰人盡其用 立圣碑重宴鹿鳴
孔毓殉安邊柔遠 擴崧臺倡教興學
郝玉麟一病驚帝 修通志天下奇作
張溥署任粵總督 實心秉公務實事
鄂彌達志秉忠貞 恤難民才優經濟
馬爾泰梅開二度 不愧為封疆之寄
王安國平生清謹 獨留得實心任事
慶復南下功名有 補授川陜賜自盡
那蘇圖公忠敬慎 定鹽務頗有政績
策楞不存心欲速 軍門府落幕肇慶
回首肇慶總督府 慨嘆滄桑二百年
后記
肇慶兩廣總督故事(清朝卷)(端州歷史文化叢書) 節選
《肇慶兩廣總督故事(清朝卷)/端州歷史文化叢書》:此時夏月如火,西江洪水發狂,封川受浸、德慶被淹、高要決堤。佟養甲彈壓廣東的戰略思想受到一定的影響。而此時西江、賀江上游,南明地方軍趁洪水迅猛之時揮師攻城略地。原本整個肇慶地區所有城府一度歸于清軍,一時間火海與洪水相映、風云與山川對抗,發生了激烈的攻城大戰。1647年十月,南明永歷軍的廣西參將管大勝首先在開建縣(今封開縣南豐鎮)發起攻城戰,戰況空前殘酷,他領軍與守城清軍大戰三天后,永歷軍似乎無力再打了。此時,清軍哈哈大笑,說:“大勝過來,我們每人吐口唾沫都能淹死你!”清軍守將下令先吃飯再睡覺,吃飽睡足了,明天好幾個打管大勝一個,不信打不死他!守將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其手下因此沒有見到第二天的太陽。是夜,月黑風高,管大勝可不是喊弟兄們先上的人,他一馬當先,帶領數千精銳率先偷襲,終于破了開建城。他沖進了清軍大營,大砍大殺起來。清軍守將覺也不睡了,紅羅錦背襠也不穿了,騎著馬先走,一口氣跳過龍吟河,剛收攏了一部分清軍,還沒來得及喘口氣,管大勝就到了。清軍霎時“龍吟河橫尸遍岸,賀江灣船沉戈落”,南明軍繳獲各類物資,取得了名副其實的“大勝”…肇慶府攻城戰以反清鄉民慘敗而告終。那時,在高要的明末舉人杜璜聯絡金利鄉民等,聚集了一千多人,再次仗著人多,一窩蜂地攻打,力圖收復肇慶城。這次倒是有計劃、有準備而來的,經過了周密的偵察。清軍守將張烈看著一群人不知死活,給他們上了一堂軍事教育課,手把手教他們怎么打仗,只是學費有點貴,學完后需要把人頭留下,其他自便。張烈是這樣當教員的,首先讓杜璜用土辦法攻城兩天,到第三天,張烈看見杜璜沒有新戰術,也消耗一半兵力了,就派遣一部分清軍斷其水運,然后張烈親自率領一千名步兵直接進攻杜璜的陣地——蕉園村。蕉園村的鄉民一看見帶頭騎馬的張烈,魂飛魄散,扭頭就跑。然而,杜璜依然力戰,張烈舉著大刀等得不耐煩了,就一刀斬下去。可惜反清鄉民千余人的性命,全成了蕉園村的悲劇。告捷文書上報到總督府后,佟養甲高興得睡不著覺。肇慶慘烈,廣州也一度慘戚。1647年十一月,佟養甲親自調兵兩千余名,備足糧資,決定平定廣州周邊的反清勢力。他率兵水陸夾擊,再戰廣東陳邦彥、陳子壯,奮力鎮壓州內的各處起義。佟養甲向部將下令:“打不贏,誰都別想再當官!”戰斗了一個月,清軍贏得“開門紅”,絕大部分起義軍要么被清軍砍掉吃飯的家伙,要么掉河里溺水而亡,戰利品也全部被帶回。陳邦彥受傷投水被擒,獄中絕食不肯投降,佟養甲將他押到廣州市越秀區惠愛坊、孝友坊、忠賢坊、貞烈坊的四牌樓處,“寸磔于市”,即把人的肢體一寸一寸地分裂,活剮了陳邦彥。陳子壯也被俘了。佟養甲為了使陳子壯屈服,讓他陪著看殺6個人的場面,陳子壯面無懼色,對著佟養甲且笑且罵。氣急敗壞的佟養甲決定對陳子壯處以鋸刑。在鋸刑當日,佟養甲集中了廣州諸多降臣到校場,坐觀陳子壯受刑。劊子手一時不知怎樣鋸下去,陳子壯大聲嘲諷:“蠢奴,鋸人用板也。”*終,陳子壯被碎解肢體。被尊為廣東南明軍主帥的張家玉誓師抗清之后,堅持戰斗了近半年。此時,他在東莞感覺到某種情況將要發生。清軍來進攻東莞莞城了。張家玉的主要對手是李成棟。張家玉二話不說,領著兵就沖了上去,抵抗清軍攻入,可以說上盡了家兵,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張家玉的祖母陳氏、母親黎氏及妹妹石寶投水自盡;妻子彭氏被抓,不屈而死,幾代人殉國。李成棟一氣之下,把張家玉的祖墳掘了,誓要滅盡張家玉的宗族。張家玉轉戰到增城之后,李成棟又集中大軍撲向張家玉的駐地.雙方大戰多天,結果張軍大敗,張家玉身中九箭,身負重傷而不愿做俘虜,投塘而死。戰爭就是這樣沒有人性,李成棟令人將張家玉的頭顱急送廣州,呈交佟養甲親自驗看。永歷帝朱由榔聞訊,向南明通報,封贈張家玉為太子少保、東閣大學士、吏部尚書,又加贈太保兼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學士、增城侯,謚“文烈”。平定廣州之后,佟養甲派出清軍沿西江而上,收復失去的縣城。就開建城這一場攻守大戰,永歷軍管大勝不再“大勝”了,他在開建城堅守了五個月,卻在1648年二月,面對清軍二十艘戰船圍城,在沒有南明援兵的情況下,勢單力薄,堅守城池七天,*終慘敗。如此,廣東的西江、南江、東江、北江和賀江等流域的縣城,全拱手給了佟養甲。……
肇慶兩廣總督故事(清朝卷)(端州歷史文化叢書) 作者簡介
謝健江,端州文史學者。2004年開始從事地方歷史研究和文藝活動。曾在《南方日報》《廣東法學》《西江日報》等報刊雜志發表作品百余篇。出版個人專著《端州百街掌故》《包拯在端州》《伍丁先師》《壯懷激烈》。主筆《人文端州》《廣府家風播古今》,合著《甲第開南粵》《辛亥黃花》,參寫、參編著作多部。現為肇慶名城與旅游發展研究會會長、肇慶端州區書法家協會主席。
- >
唐代進士錄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回憶愛瑪儂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莉莉和章魚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