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學與研究系列叢書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與實踐問題研究/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學與研究系列叢書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5231766
- 條形碼:9787305231766 ; 978-7-305-23176-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學與研究系列叢書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與實踐問題研究/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學與研究系列叢書 本書特色
這本文集是近年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教研室老師們公開發表的一小部分論文的匯集。出版這樣的文集是有意義的。一方面,它提供了老師們對過往學術成果進行系統回顧總結的良好契機;另一方面,也在一定意義上集中展示了老師們在教書育人之余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與實踐問題的深入思考和學理探究。
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學與研究系列叢書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與實踐問題研究/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學與研究系列叢書 內容簡介
《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與實踐問題研究》一書包括四個單元。從意識、存在、生產、實踐等基本概念入手,思考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范式轉換構成了本書的開篇內容。馬克思主義是開放的理論體系,介紹德國“新馬克思閱讀”等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熱點問題是第二單元探討的內容。紛繁復雜的生活世界構成了馬克思主義需要研究的主題,也是要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回答的問題,由此構成了本書的第三單元。以學術彰顯思政課的魅力,本書很后一部分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與課程建設的研究。
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學與研究系列叢書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與實踐問題研究/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學與研究系列叢書 目錄
市民社會批判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范式的轉換
實踐與生產:分立還是統一
舒爾茨的《生產的運動》:青年馬克思生產范疇形成的重要坐標
階級范疇與歷史唯物主義的“物”概念
馬克思的存在概念與存在論的革命
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范疇
法的本源、發展邏輯及其意識形態性
恩格斯“合力論”再探討
資本邏輯的三重向度與人類解放的現實依據
全球化視野中的東方社會理論
西方馬克思主義熱點述評
西方馬克思主義的三個維度
西方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的歷史邏輯
價值形式批判、否定性革命主體與后共產主義研究
國外生態馬克思主義文明觀的基本路徑
資本主義的空間性批判與日常生活的總體性革命
德國“新馬克思閱讀”的興起、基本理論及理論成就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大眾化、時代化問題探索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特色探析
論國有企業改制中勞動關系的調適
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問題研究
對群體性事件的群眾觀點分析
法治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新構成
市民社會:社會主義法治的元素與取向
就業保障的難點與政府作為
論我國現階段再生資源法規政策的缺位與對策
反腐進程中民眾參與的制度建構
推進馬克思主義時代化需具備九種意識
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與課程建設研究
國外馬克思主義學科化研究的三大路徑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之比較
對“原理”課教學中若干問題的認識和思考
高校“思政課”大學生主體陛“偽在場”及喚醒
基于通識理念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愿景及其實現
后記
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學與研究系列叢書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與實踐問題研究/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學與研究系列叢書 節選
《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與實踐問題研究/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學與研究系列叢書》: 在這里,不是理論不愿意走出課堂的問題,而是大街已經拒斥了理論的問題。法國思想家們的理論行動,在某種意義上,再度回應了其法蘭克福學派同仁這一代人的行動,這種行動的總結已經在阿多諾的《否定辯證法》中得到總結:除了面對自身,理論在現代性的同一性暴力(無論是奧斯維辛這一象征,還是文化工業這一日常)面前已經無能為力。一種關于知識的否定主義姿態一直糾纏著戰后的歐洲,在這些氛圍中,旨在打開僵局的馬克思主義或其他激進知識立場,所能夠做的便是在每一種確定的知識(或真理)路徑上樹起“此路不通”的標牌,在總體上,這些道路便簡約為歐洲近代理性(或古典知識型)。我們看到,至少在形式上,福柯的《知識考古學》(1966)、巴爾特的 從西方的路徑來看,馬克思主義至20世紀60年代已經走到了這樣的境地:馬克思仍然走在時代的前面,但馬克思直接定義的馬克思主義卻落在時代的后面。正是這種境地才產生了政治意義上的“馬克思之后的馬克思主義”論題,或更準確地講,產生了后馬克思時代的馬克思主義需求。70年代以來,西方馬克思主義的主流便是由此需求推動的,其結果便是“邊走邊唱”式的街頭藝術。甚至90年代共產主義的挫敗并不對其產生實質性影響,而只是給其擴散增加了一些重要的機會。多樣性、多變性、生動性、娛樂性、自由性、散漫性等是其典型的外在特征,并且正是這些特征對包括我國在內的學院知識分子產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也就是說,其脫離了傳統馬克思主義的語境而表現為當代學院派理論。 同時,值得進一步強調的是,后馬克思語境的形成,盡管是一種不可抗拒的歷史條件作用的結果,但是對于西方馬克思主義整體發展路徑來說,仍然需要我們關注兩類事實:作為一種馬克思主義式的對時代條件的反應,西方馬克思主義道路的形成和發展,一方面受到以蘇聯為代表的主流馬克思主義的外部強化,另一方面亦受理論發展路徑依賴作用不斷把外在條件內化,后馬克思意識便是如此一步步強烈地表達出來的。例如,在前一個方面,從盧卡奇這個起點開始,西方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確定的理論路線的形成與共產國際對其采取的打壓策略直接相關;在后一個方面,從20世紀30年代法蘭克福學派把工人階級主體的衰落作為自己“革命”理論的前提,到后來高茲直接提出的“告別無產階級”的問題,再到20世紀80年代之后尋求從少數、差異進行突破,一種不同于馬克思時代的反資本主義斗爭與多元化理論動向之間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簡單地說,西方馬克思主義之后馬克思的底蘊,其本身表現為社會歷史物質條件與思想動向的復雜互動。從這一點出發,究竟什么時候西方馬克思主義者對馬克思的《資本論》或者歷史唯物主義提出公開而直接的批評,這個問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從盧卡奇以來,西方馬克思主義者對當代資本主義的判斷,并且于此對歷史唯物主義綱領的批評和替代,是否識別了那一綱領的漏洞(如鮑德里亞對馬克思的“生產邏輯”的批判是否成立),新的“升級”或替代方案是否有助于實現馬克思主義改造世界的內在目標(例如哈維的“歷史地理唯物主義”是否能夠為其實現當代多元斗爭提供團結的紐帶這個目標,又如拉克勞和墨菲的“徹底民主”是否為一種可行的社會主義方案,等等)。 就這類問題而言,整個西方馬克思主義在20世紀的邏輯發展,多少具有悲壯的特點:在發達資本主義條件下,通過對資本主義的理論批判,拓寬了人們理解馬克思主義的視野和挖掘了深度,但這只是通過壓抑馬克思主義基本歷史使命——即改造世界——來進行的。 ……
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學與研究系列叢書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與實踐問題研究/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學與研究系列叢書 作者簡介
王鎖明,男,南京大學思想政治理論教研部副教授,馬列原理教研室主任。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方面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論;中國傳統哲學與現代社會。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