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情系鄂南:咸寧老城紀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2431720
- 條形碼:9787512431720 ; 978-7-5124-3172-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情系鄂南:咸寧老城紀事 本書特色
《情系鄂南——咸寧老城紀事》是一部有溫度、有情懷、有深度、有靈魂,有力度、有分量的著作。這部作品的寫作繼承和發揚了地域散文的優良傳統,以及作者的責任感與擔當意識,體現了文學創作必須為地方文化、地方經濟服務的時代責任和要求。 《情系鄂南——咸寧老城紀事》建構了一個婉約多彩的世界。作者時常會帶著深深淺淺的心思,以馬不停蹄的姿態,以目不轉睛的目光,撿拾著稍縱即逝的靈感,用溫山軟水的旖旎之筆,雕刻著一段段咸寧時光。
情系鄂南:咸寧老城紀事 內容簡介
本書以湖北赤壁、嘉魚、咸安、江夏、鄂州、陽新等9個縣級的名山名水、名人名事為寫作對象,通過人物活動予以活靈活現的敘述,作者的議論、想象與抒情巧妙地融入其中,是部很好的敘事散文作品集。
情系鄂南:咸寧老城紀事 目錄
送你一個“情系鄂南——咸寧老城紀事”
一 月亮灣的破折號
1.香吾山
2.潛山
3.郭家灣
4.人民廣場
5.十六潭
6.溫泉馬拉松
二 在赤壁的路上
1.蒲圻街道
2.蒲首山
3.赤壁烈士陵園
4.赤壁鎮
5.陸水湖
6.羊樓洞
7.紡織城
三 在嘉魚的路上
1.魚躍鎮
2.南嘉**峰
3.陸溪口
4.官橋八組
5.四邑公堤
6.簰洲西流
四 在咸安的路上
1.桂花源
2.劉家橋
3.馬橋河
4.汀泗橋
5.向陽湖
6.賀勝橋
7.金城鄉
8.西河橋
五 在江夏的路上
1.金口閘
2.龍泉山
3.青山島
4.八分山
5.烏龍泉鎮
……
六 在鄂城的路上
七 在陽新的路上
八 在通城的路上
九 在崇陽的路上
十 在通山的路上
后記
功夫用得深,力作自然成
心向溫泉,念在咸寧
散文的地域敘說與作家的家園情結
情系鄂南:咸寧老城紀事 節選
《情系鄂南:咸寧老城紀事》: 地委辦公大樓總共五樓,地委宣傳部的所有同志都在五樓辦公。部長辦公室、圖書與檔案室、文書打印室、秘書科、宣傳科、干部科、理論科、黨員教育科、小會議室等,一共占用了10間房子。五樓余下的三間房,則是當時的咸寧報社。地委宣傳部的宣傳科,是部里*大的科室,時有六七人。科長叫周官甫,崇陽沙坪人,為人忠厚,工作勤奮,專長通訊報道、人物或事件的專訪。好像他有一篇短小的通訊,被選進了小學高年級的語文課本。當時,地委機關的科長,就是一名縣級領導。分管宣傳科的副部長李邦治,是個十四級干部,打過游擊,殺過鬼子,是后任咸寧地區第四屆地委書記徐曉春的老領導。部長馬夫一是地委核心領導的成員之一,他與王瑞生同是十三級干部。馬夫一的嘴唇上面一直留著戰爭年代的槍傷,使我不得不刮目相看,把他視為了不起的英雄。還有一個分管機關的副部長,雖很嚴厲,但讓我傾心。他叫彭珠,1927年出生,小時家境貧寒,曾在宋慶齡主辦的四川自貢保育院生活,后上了成都東北中山中學,新中國成立前夕畢業于華中師范大學中文系,畢業后進入李先念創辦的湖北人民革命大學當教員。在湖北革大的四年間,他負責組織教材的編寫工作,并被評為全國的“勞動模范”。咸寧地區成立后,他調任咸寧地委宣傳部的副部長。其理論與文學水平卓爾不群,曾先后參加編寫5部理論書籍,并牽頭創辦《潛山詩社》并任社長、名譽社長。李邦治同志常帶我出差,主要是到各個縣、區搞調查研究。我記得跑陽新是*多的。與他在一起,加上與地委大樓有些領導的接觸,我得知了許多關于王瑞生來咸寧地區以后的故事。 王瑞生把毛澤東的這句“水利是農業的命脈”真正地吃透了。他把西梁湖、梁子湖、網湖這三大湖系,統一規劃,密切結合,開新河,圍堤垸,盡可能地做到高水高排,逼水入江。對不能自排的地方,如武昌縣(今江夏區)的金水,嘉魚縣的余碼頭,則結合圍湖造田,相應興建了一些小型電排站。至于,經過咸寧縣延伸到武昌縣的陽武干渠,與經過嘉魚的“三湖連江”延伸到武昌縣的金口、法泗等地的另一半的金水河系,統一進行改造修理,予以完善提高。以上這些水利工程,為的是確保防澇排漬,自流灌溉,盡可能地奪取各地的糧棉油大豐收。此外,1980年以前,各縣陸續完成了428處大中型水庫的工程配套。同時不斷興建了245處小型水電排灌站,大大擴展了抗旱排澇的電力資源。 從1970年開始,湖北省和武漢市在咸寧地區先后興建了電機廠、煤機廠、自行車廠、碳素廠、液壓件廠、工具廠等中小型企業。1975年11月,武昌縣劃歸武漢管轄,王瑞生又風趣地對大伙說:“武昌縣走了,我們現在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看誰跑在*前面!”1971年11月,湖北省委又決定,將鄂城縣劃歸黃岡地區管轄。在這個問題上,王瑞生與省委發生了很大的不愉快。武昌縣劃歸武漢市,王瑞生沒有二話。因武昌縣地處咸寧與武漢的中間,既擴大了武漢市的郊區,又保持了武漢與咸寧,在水路、公路與電路的延續發展;對武昌縣來說,其利一定大于弊。而在鄂城劃歸黃岡地區的問題上,王瑞生則是無論如何沒想到,更是想不通。省委的負責人說:“黃岡沒有工業,而鄂城的工業發展得很好,可以用鄂城工業上的長處,來補充黃岡地區工業上的短處!”王瑞生反駁說:“黃岡沒有工業,那是他們的事情!鄂城的工業,是咸寧建設與發展的一粒好‘棋子’,怎么能把自己的‘棋子’輕而易舉地讓出去呢?”盡管省里派人多次做工作,連張體學也出面過。1979年6月,王瑞生批準并大力支持分管工業的地委、行署領導,先后從上海市10個局、22個專業公司、70家企業,聘請了205名技術人員與工人師傅,到全區紡織、一輕、二輕、冶金、機械、電子、醫藥、交通、建筑9個行業,63家企業,傳授技術知識與管理經驗。同時又派出2400多人,到外地參加學習與培訓。如此一進一出,很快使咸寧的工礦企業,在技術水平、管理經驗和產品質量上,出現了一個大的飛躍。 ……
情系鄂南:咸寧老城紀事 作者簡介
陳大泉,又名孔凡正,筆名白水。1966年初中畢業,1981年畢業于武漢師范學院成寧分院中文系,先后在中共咸寧地委宣傳部、成寧市新聞出版與版權局、成寧市文化與旅游局工作。曾在《人民日報》《中國鄉鎮企業報》《中國農民報》《湖北日報》《宣傳工作》以及《成寧日報》《南鄂晚報》《香城都市報》《成寧周刊》《九頭鳥》上發表散文、詩歌等作品,出版的著作有《月照桃蹊》、詩歌散文集《煙波江上盡挽歌》(主編)。退休后,仍在為宣傳成寧而不懈努力!
- >
隨園食單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姑媽的寶刀
- >
經典常談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