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穿越邊界---科學社交視域下的科學傳播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0881947
- 條形碼:9787510881947 ; 978-7-5108-8194-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穿越邊界---科學社交視域下的科學傳播研究 內容簡介
《穿越邊界:科學社交視域下的科學傳播研究/學者文庫》以“科學社交”作為研究的切入點,借助哈貝馬斯“交往行動”理論厘清“科學社交”的概念,依據史料挖掘過往歷史中已有的科學社交方式,如饗宴社交、廣場社交、官邸私密社交、風尚社交、政治社交、公共社交等,通過生動有趣的例證展現了科學人士或科學共同體以不同形式的科學社會交往方式,推動了科學發展的進程,從而勾勒出了科學社交傳播形態的歷史變遷。該研究進一步表明,不同時期社會各個階層精英在與科學人士的交往過程中,都曾給予科學發展極大的幫助,成為非常有力的科學傳播輿論領袖。 在此基礎上,《穿越邊界:科學社交視域下的科學傳播研究/學者文庫》綜合運用布爾迪厄“場域”理論,分析了科學社交的邊界地圖、流動資本對科學傳播的作用。 《穿越邊界:科學社交視域下的科學傳播研究/學者文庫》注重例證,強調了不同時期、不同國家的科學社交邊界的傳播和控制程度對科學社交的傳播模式和互動機制產生的影響,并為新時期中國的科學傳播提出了相關建議。
穿越邊界---科學社交視域下的科學傳播研究 目錄
1.1 選題的緣起
1.1.1 “科學社交”的研究背景
1.1.2 “科學社交”研究動因與意義
1.2 國內外的科學傳播學術研究現狀
1.2.1 科學傳播的學科基礎
1.2.2 國外科學傳播的研究進程
1.2.3 國內科學傳播的研究格局與流派
1.3 本書的創新點與研究關鍵
1.3.1 本書的創新
1.3.2 研究價值
1.3.3 本書的研究關鍵
1.4 問題的提出
1.4.1 “科學社交”概念的厘清
1.4.2 “科學社交”的時空范疇
1.5 研究目標與突破點
1.5.1 研究目標
1.5.2 研究進路及重要問題
1.6 研究方法
第2章 科學社交的傳播形態變遷
2.1 古代科學社交的起源
2.1.1 科學“廣場式社交”
2.1.2 科學“饗宴”社交
2.2 15-17世紀私人家宅性科學社交
2.2.1 伽利略等學者流連往返于“官邸科學社交”
2.2.2 切西公爵、美第奇家族私宅庇護下的科學社交
2.3 17-18世紀的科學風尚社交
2.3.1 英國皇家學會的時尚社交
2.3.2 沙龍派對式的科學社交
2.4 18-21世紀科學權力的政治社交
2.4.1 共濟會、宇宙俱樂部、波西米亞俱樂部
2.4.2 科學的旋轉門機制
2.5 21世紀數字媒體的科學公共社交
2.5.1 ResearGhate:跨越時空的科學社交網站
2.5.2 StarWalk:科學移動社交App
第3章 科學社交“輿論領袖”的傳播推動
3.1 科學政治家
3.1.1 國王的科學供給
3.1.2 紅衣主教、貴族的科學初期支持
3.1.3 拿破侖、富蘭克林的科學推動
3.2 科學贊助者
3.2.1 美第奇、羅斯柴爾德、洛克菲勒大家族的經濟支持
3.2.2 貴族、鄉紳
3.2.3 科學商人
3.3 科學代言人、科學外交家
3.3.1 萬尼瓦爾·布什
3.3.2 卡爾·愛德華·薩根
3.3.3 伊西多·艾薩克·拉比——科學外交家
第4章 科學社交的傳播結構:邊界交融
4.1 科學社交的邊界形成
4.1.1 科學社交的邊界
4.1.2 邊界構成:時間、空間
4.2 科學社交邊界的交融:創新力
4.2.1 科學社交邊界跨越
4.2.2 科學社交邊界的混合體:創新力
4.3 科學社交邊界的傳播結構
4.3.1 科學社交的邊界思想
4.3.2 科學社交的邊界傳播結構
第5章 科學社交邊界的傳播資本:場域的貿易兌換
5.1 科學社交邊界的場域資本兌換
5.1.1 科學社交邊界形成的場域
5.1.2 科學社交場域中的貿易兌換
5.2 國家元資本
5.2.1 國家元資本至高無上的權力
5.2.2 賦予科學的合法性權力
5.3 經濟資本
5.3.1 科學運營
5.3.2 科學半商業化體制
5.4 社會資本
5.4.1 科學社交中的社會網絡
5.4.2 萬尼爾·布什的社會資本運用
第6章 科學社交邊界的傳播控制研究
6.1 科學意識形態與科學距離
6.1.1 科學社交的意識形態傳播
6.1.2 科學與政治社交的邊界力
6.1.3 科學的邊界距離
6.2 黨派競爭下的科學控制
6.2.1 小布什總統對科學家的控制
6.2.2 奧巴馬、小布什政府的執政輪換競爭:科學淪為戰利品
6.3 科學社交的數據邊界與數據控制
6.3.1 科學社交數據邊界
6.3.2 數據控制
第7章 中國現當代科學社交傳播個案及問題研究
7.1 錢學森的科學軍事社交
7.1.1 錢學森參與美國軍事研究
7.1.2 錢學森受到中國國防部領導熱情接見
7.2 羅沛霖的紅色科學社交
7.2.1 羅沛霖的科學社交統戰工作
7.2.2 羅沛霖上書黨中央建立“中國工程學院”
7.2.3 羅沛霖推動科學傳播:電子應與文化產業結合
7.3 李政道與政界偉人、藝術名流的科學社交
7.3.1 向毛主席、周總理提出科學建議
7.3.2 鄧小平采納其博士后、自然科學基金會制度的設想
7.3.3 李政道與藝術家的交往:科學與藝術的結合
7.4 路甬祥的科學思想庫社交
7.4.1 知識創新工程得到江澤民的支持
7.4.2 倡導科學思想庫社交
7.5 果殼網的科學生活公共社交
7.5.1 科學公共娛樂消費
7.5.2 科學公共文化
7.5.3 科學公共創業
7.6 當前中國科學社交存在的問題
7.6.1 局限于同類小圈子的交往
7.6.2 缺乏自由流通的社會交往機制
第8章 科學社交邊界傳播模式及中國科學傳播建議
8.1 科學社交邊界線性傳播模式
8.1.1 科學社交邊界求實效益的線性模式
8.1.2 戈斯頓委托代理機制
8.1.3 中國科學傳播建議:科學共同體在政治中的傳播角色定位
8.2 科學社交國際邊界模式
8.2.1 二軌制下的國際科學社交
8.2.2 科學國際邊界的超組織
8.2.3 中國科學社交的國際傳播建議
8.3 科學社交邊界生態系統傳播模式
8.3.1 科學邊界生態系統的循環開放模式
8.3.2 科學邊界的生態流通
8.3.3 建立中國科學生態圈的傳播機制
8.4 科學社交邊界的生活傳播模式
8.4.1 科學社交邊界的生活傳播
8.4.2 孕育中國科學社交生活廣場的傳播氛圍
第9章 結語
9.1 本書結論
9.2 創新成果
9.3 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后記
穿越邊界---科學社交視域下的科學傳播研究 作者簡介
侯蓉英,碩士生導師,博士后,2017年-2020年由中國科普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戰略咨詢研究院聯合培養,從事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領域)的博士后科研工作;2016年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專業方向為科學傳播;華北科技學院教師。曾發表《科學的社交傳播形態的變遷研究》《中國科學地域傳播研究》《國外科學傳播與科普產業研究》《疫情下的中國應急科普建設與發展》《疫情下的國際科普文化建設》等論文幾十篇,出版編著一部。主持“科技傳播視野下的公眾科普路徑研究”“新時期的應急科普產業研究”等多項科研課題。主要研究領域為科學傳播、科技政策、應急科普、科普產業、負責任研究與創新以及科學文化。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莉莉和章魚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朝聞道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