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長三角一體化與高質量發展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7616086
- 條形碼:9787547616086 ; 978-7-5476-1608-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長三角一體化與高質量發展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中國經濟問題研究者作為中國經濟發展*活躍、開放程度蕞高、創新能力蕞強的區域之一,長三角三省一市政產學研各界緊扣“一體化”與“高質量”,從各自角度合力推動區域一體化發展。在上海市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的倡議下,上海國際智庫交流中心成員單位以“長三角一體化與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開展相關決策咨詢研究,并于2019年12月共同舉辦“2019年上海國際智庫高峰論壇”。本書為此次論壇上國際智庫相關決策咨詢報告及論壇實錄。
長三角一體化與高質量發展 內容簡介
在上海市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的倡議下,上海國際智庫交流中心成員單位以“長三角一體化與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開展相關決策咨詢研究,并于2019年12月共同舉辦“2019年上海國際智庫高峰論壇”。本書為此次論壇上國際智庫相關決策咨詢報告及論壇實錄。麥肯錫、畢馬威等國際智庫圍繞論壇主題,從國內外區域合作的有效途徑和體制機制等宏觀層面,以及交通、能源、創新、環保等產業層面,開展了系列專題研究;并聚焦“國際區域一體化建設經驗”“長三角城市群協同創新”“長三角未來產業機遇”“長三角一體化背景下的企業發展”與“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五個方面,探討了區域一體化國際經驗、長三角一體化進程中存在的問題和面臨的挑戰,提出了對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意見和建議。
長三角一體化與高質量發展 目錄
目錄
CONTENTS
國際智庫系列研究報告
Part 1 Research Papers of International Think Tanks
3國際區域一體化建設經驗 |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of the Global Rigional Integration Construction
4借鑒“新世代東京計劃”,促進多元化共治,構筑面向未來的超大城市治理能力
科爾尼企業咨詢公司
9 Enhance Megacity Cogovernance Capability—Lessons from the NexTokyo Project
A.T. Kearney
16東京都市圈與日本城市群建設的特點以及對長三角一體化的經驗借鑒
野村綜研
20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reater Tokyo Area and Japan Megalopolis—Lessons to be Learned by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Nomura Research Institute
27從世界級灣區一體化協同機制看長三角一體化合作的優化方向
普華永道
36 Improving the Coordinat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commendations Based on a Deep Dive into Institutionalized Governance and Economic Cooperation in Worldclass Bay Areas
PwC
49長三角城市群協同創新 | Synergistic Innova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City Cluster
50深化一體化進程,打造具有區域經濟韌性的全球城市群
波士頓咨詢
56 Deepening the Integration Process and Building a Global City Cluster with Regional Economic Resilience
Boston Consulting Group
66區域協同的深化更新:以長三角為例
麥肯錫咨詢
72 Deepening and Renewing Coordinated Regional Development: Taking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s an Example
McKinsey & Company
82優化生態,協同發展——秉持一體化視角推進長三角創新產業合作
德勤
88 Optimizing the Ecosystem for Coordinated Development——Promoting the Integrated Cooperation of Innovation Stakeholders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Deloitte
98從長三角產業協同新動向看未來著力點
戴德梁行
103 New Trends and Future Plans for Synergistic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Cushman & Wakefield
111長三角未來產業機遇 | Future Industrial Opportunities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112長三角一體化——超級產業集群正當時
羅蘭貝格管理咨詢
118 The Integrat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Super Cluster Rises on Time
Roland Berger
128新使命,新征程——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長三角一體化
仲量聯行
135 New Vision, New Journey——The Integration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Jones Lang LaSalle
145如何發揮上海在長三角一體化上的引領作用
高風咨詢
149 How Shanghai Municipality Can Play a Leading Role in Integrat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Gao Feng Advisory Company
155長三角一體化背景下的企業發展 | Enterprise Development in the Context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Integration
156機遇與期待——論長三角一體化進程中的跨國企業發展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
161 Opportunities for MNCs in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USChina Business Council
168對長三角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期待與建議
日本貿易振興機構
171 Expecta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Japan External Trade Organization
176在華印度企業的商業環境
印度工業聯合會
179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of Indian Companies in China
Confederation of Indian Industry
183長三角一體化背景下的企業數字化轉型與數字化人才戰略
凱捷咨詢
187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nd Digital Talent Strategy of Businesses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Integration
Capgemini
195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 | Higherquality Integra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196以自貿區聯動為引領,推動長三角一體化更高質量發展
畢馬威
202 Promoting Higherquality Development in the Integrat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Led by the Linkage of Free Trade Zones
KPMG
213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趨勢洞察
安永
216 Insights into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Integrat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Ernst& Young
2019年上海國際智庫高峰論壇實錄
Part 2 Record of the 2019 Shanghai International Think Tank Summit
225開幕致辭 | Opening Address
233主題演講 | Keynote Address
245主旨發言 | Keynote Speech
246打造具有區域經濟韌性的全球城市群的關鍵是一體化
朱暉
249 The Key to Build a Global City Cluster with Regional Economic Resilience is to Deepen the Integration Progress
Zhu hui
254構建長三角超級產業集群
許季剛
257 Building Super Clusters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lex Xu
261從一體化視角看長三角創新產業合作
劉明華
264 Promoting the Innovative Industry Coopera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gration
Dora Liu
269長三角一體化背景下的產業協同發展
黎慶文
271 The Synergistic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Integrat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Kelvin Li
275長三角區域協同的現狀與未來
張帆
278 The Status and Future of Regional Synergy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Derek Zhang
282加強戰略性新興產業在長三角的發展
吳允燊
284 Strengthening the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Eddie Ng
288跨國企業對長三角一體化的期待
歐文
290 Expectations from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in the Integrat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Owen Haacke
293自貿區在推動長三角一體化中的作用
劉明
296 The Role of Free Trade Zones in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Liu Ming
301中國特大城市群與國際城市群的管理經驗
梅柏杰
303 China’s Megaurban Regions and Lessons from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s for Their Management
Barjor Mehta
307互動討論 | Panel Discussion
308主題一:國際區域一體化經驗及其對長三角高質量發展的啟示
317 Panel Discussion 1: Experience from International Integrative Regions and Its Enlightenment for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330主題二:長三角一體化與營商環境共建
339 Panel Discussion 2: Integrat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Coconstruction of Doingbusiness Environment
355總結發言 | Concluding Speech
365會議綜述 | Conference Review
366科技賦能高質量發展,協同提升一體化水平——2019年上海國際智庫高峰論壇會議綜述
372 The Empowering Rol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and the Boosting Effect of Collaboration on the Integration Level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Summary of the 2019 Shanghai International Think Tank Summit
383附錄 | APPENDIX
384 2019年上海國際智庫高峰論壇辦會參會單位簡介
400 2019 Shanghai International Think Tank Summit Organizers and Participants
426后記 | POSTSCRIPT
長三角一體化與高質量發展 節選
科技賦能高質量發展,協同提升一體化水平 ——2019年上海國際智庫高峰論壇會議綜述 一、 論壇形成的主要觀點 (一) 上海要在標準制定、制度創新和統一的產業營商環境方面發揮引領作用 高風咨詢、波士頓咨詢強調,產業的集聚輻射主要是市場作用的結果,在當前不打破行政隸屬的情況下,上海要打破行政邊界發揮產業對外輻射作用,但更重要的是在標準制定、政策創新、政府服務等方面發揮“核心城市”的引領作用。一是牽頭制定統一的產業標準和產業政策。例如,牽頭數據管理一體化和降低區域物流成本,尤其是根據長三角地區不同產業的發展現狀,制定統一的產業營商環境標準。二是上海要在創新探索和技術測試等方面發揮先行先試的作用。比如,上海要對標美國加州無人駕駛路測開放政策,帶頭推進長三角跨省市道路“無人駕駛”路測權限開放。三是發揮好核心城市功能,有效配置長三角資源。上海要在長三角地區有效配置人才、科技、信息、資本等資源,讓科技與產業在長三角地區發揮有效互動。 (二) 通過科技創新拓展企業市場范圍,降低企業成本,實現高質量發展 德勤認為,要通過科技創新賦能企業,實現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一是通過核心節點城市的研發成果孵化等外溢作用,推動縮小其所在城市的經濟差距。二是借助大數據共享和科技創新券,為企業提供專業化、精準化服務,賦能各細分產業環節,實現要素的高效集聚與配置。三是通過技術創新拓展企業市場范圍,優化區域內的產業生態,推動人工智能、無人駕駛和先進制造等重點領域的科技創新成果快速商業化。四是利用現代技術手段優化制度環境,降低企業制度交易成本。 (三)長三角三省一市要以政府服務競爭,取代不同行政區域的市場同質競爭 專家們普遍認為,長三角一體化并非一樣化,長三角各地內部發展水平不一,公共服務需求差異較大,如果把一體化錯誤地理解為一樣化,不僅不利于高質量發展,反而會阻礙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降低市場效率。麥肯錫等專家提出,在交通互聯互通及公共服務便利化的基礎上,應該將產業協同作為核心動力,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特別是要以政府服務競爭取代不同行政區劃的市場同質競爭。 二、 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推進中應該注重的問題 國際智庫專家認為,長三角三省一市在體制、創新、產業和營商環境層面上,仍面臨著挑戰,需要重點探索。 (一) 注重形成跨省市協調的長效機制以及統一的市場體系 戴德梁行、羅蘭貝格提出,一方面,當前長三角一體化協調仍停留在專題層面,三省一市各單位、各部門分頭推進、單點支持,信息不一、資源分散,還有待建立覆蓋全域的立法、監管體系等頂層制度設計;另一方面,受經濟考核指標限制,長三角各地政府促進產業輸出轉移的意愿低,缺乏普惠性政策,要注重破除制度壁壘,打破行政邊界,促進統一大市場的建設。 (二) 注重數字技術在推進長三角一體化中的作用 凱捷和高風咨詢的專家認為,未來數字技術等新興科技在新舊動能轉換、促進一體化方面將發揮重要作用。目前,長三角各地對數據采集、數據開放和調取標準各異,上海要牽頭建立長三角數據管理中心,優化數字資源配置效率,深化重點領域的智慧應用和區域聯動。 (三) 注重從區域和產業兩個角度促進實現產業協同發展 麥肯錫專家指出,從區域層面看,當前長三角南北動能不一,區域分化明顯。比如,受產業類型和動能影響,南翼的輕工制造未能形成合力,城市間缺少互動。從產業層面看,仲量聯行等提出,長三角產業協同存在惡性競爭、重復建設、產業空間縱深度不足等現象,部分中小城市產業跟風發展、缺乏主線。羅蘭貝格認為,傳統的招商引資和產業園區發展模式不能承載長三角地區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戰略重任,未來長三角要注重從區域和產業兩個角度同時發力,破解產業間的惡性競爭,促進產業協同發展。 (四) 注重形成統一的長三角營商環境 畢馬威提出,不同產業對營商環境有不同需求,長三角一體化推進過程中,應根據不同產業發展規律,形成有特色的產業營商環境。戴德梁行反映,長三角各地政策法規各異,地方政府執法標準不一,甚至選擇性執法,不僅增加了企業成本,而且形成了人為的市場分割。 三、 值得長三角借鑒的國際經驗和做法 世界銀行、波士頓咨詢、畢馬威、普華永道和野村綜研結合國際經驗,為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提供了思路。 (一) 設立跨區域協調組織和專業管理機構,打破融合發展的機制壁壘 世界銀行、普華永道等專家提出,長三角可以參照里爾城市群經驗成立跨區域“大都市局”,或參照跨區域管理的紐約和新澤西以及阿姆斯特丹港務局的做法,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一是成立跨地區合作組織,突破傳統管控模式。里爾城市群設立跨區域的“大都市局”,由三方市長組成領導小組,一改傳統的“中央、行政省、行政市”管控模式,形成“歐盟、跨境合作區、都市區、鄰里社區”的城市群創新協同機制,由“大都市局”對市議會直接監管,監控城市群協同政策與舉措的落地效果。二是中央政府高度授權,成立專業領域的統一管理機構。紐約和新澤西港務局是具有法人資格的公共機構,管理大紐約地區的港務和運輸。在財務上自給自足,通過港口和機場設施服務收費,沒有地方財政稅收支持。港務局管理委員會負責規劃和運營,但兩州州長對委員會的決議有否決權,形成權力制衡。阿姆斯特丹港務局實行的是“港區合一,高度授權”機制,負責管理和協調阿姆斯特丹港及內部自由貿易區的整體事務,投資建設必要的基礎設施,并且有權審批項目立項特別是著眼于自由貿易區與城市功能的相互促進,在金融、保險、商貿、中介等第三產業發展上成效顯著。而跨市港口的管理由港務局下屬的中央航運管轄中心負責,并獲得中央政府和當地市政的統一授權,各個港口設立港務長辦公室,執行管轄中心的規定,負責港口暢通、安全、發展。。 (二)借鑒歐洲超級產業集群的成功經驗,促進長三角地區產業協同發展 歐洲通過超級產業集群,有效地促進了區域產業一體化,形成了區域產業核心競爭力。其打造的超級產業群有三種模式:一是龍頭企業協調模式。這是空客的航空產業發展的模式,以飛機機型為龍頭,拉動各國航空產業鏈上下游產業集群的協同發展,為整個產業生態帶來溢出效應,增強企業合作。二是聯盟協調模式。這是歐洲健康中軸線(Health Axis Europe)發展模式,由在生命健康領域*領先的比利時魯汶、德國海德堡、荷蘭馬斯特里赫特以及丹麥哥本哈根的生命產業集群組成戰略聯盟,成果進行跨地區轉化,拓展科技網絡。三是超國家協調模式。由歐盟設立創新與科技研究所,圍繞8大產業形成超級產業集群,提供合作的公共資源,以歐盟教育科研一體化項目和高科技戰略為核心形成地平線(Horizon 2020)研發共同體。 以空客的航空航天超級產業集群為例,歐洲形成了以空客法國總部圖盧茲為主的組裝產業,德國漢堡、慕尼黑和腓特烈港為主的航空內飾、直升機和航空葉片產業,英國的航空發動機產業,以及意大利和西班牙的航天相關產業,各大產業基地通過建立應用型研究中心、公共研發平臺、職業教育培訓中心,提高了區域研發能力和勞動者技能。以飛機機型為龍頭,空客項目拉動了歐洲各國航空產業鏈上下游產業集群的協同發展,為整個產業生態帶來溢出效應,增強企業合作。 (三) 在產業差異化的基礎上,以產學研協同組織和創新服務平臺為抓手,實現產業協同美國波士華即美國東北部城市群,北起波士頓、南至華盛頓,是美國人口密度*高的地區、美國*大的商業貿易中心、國際金融中心和創新中心。城市群產業梯級布局合理,各地區優勢差異明顯。單一產業內,通過組建跨區域產學研協同組織,破除區域行政壁壘,進行全產業鏈深入布局。以生物醫藥為例,麻省生物技術委員會是該區域生物技術企業成員的貿易聯合機構,它聯合包括政府、學校和藥企在內的多方參與主體,為區域84個產業園區評級,并為不同級別的園區制定差異化發展策略。同時,該委員會為生態圈搭建人才促進、資金對接、行業交流、技術服務和大數據共享平臺,實現產業要素的集聚和配置,形成了劍橋研發為主導,長木發展醫療服務,萊克星頓、沃爾瑟姆及其他區域負責產業化制造的梯級布局,使其建成為美國乃至世界*前沿、產值*大、*領先的生物醫藥集群。 (四) 借鑒東京都市圈“多心多核”空間布局經驗,促進區域協同發展 野村綜研和日本貿易振興協會指出,東京都市圈經歷六輪規劃,從“一極集中”向“多心多核”的空間發展格局轉變,實現區域內的“對流”。前期,政府規劃推動東京灣區區域間、城市間實現差異化發展,逐漸形成了以東京為“雁首”的“雁形模式”雁形模式指處于“雁首”地位的城市具備經濟和科學技術等方面的核心地位,其通過資金和技術供應、市場吸收及產業轉移等,帶動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城市分工體系。后期,東京都市圈在東京都內建設了多個副都心,在東京周邊還大力發展“業務核都市”,讓中小城市成為具有產業韌性的節點城市。例如,川崎成為產業創新節點,宇都宮市成為核心制造節點。通過平衡大都市圈中核心城市與周邊城市的“虹吸效應”與“分流效應”,讓周邊城市充分發展其“個性”,形成差異化錯位發展,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此消彼長的無效競爭,促進了區域協同發展。 四、 對長三角一體化與高質量發展的對策建議 與會智庫專家建議推進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應“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從以下三個方面切入。 (一) 在自貿區制度創新基礎上,推動區域港務管理創新,實現長三角港口群運營一體化安永、畢馬威、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等智庫提出,港口經濟是長三角的特色和優勢。當前長三角區域的港口一體化已經在進行探索,但相對零散,在高層級的管理機構和協調機制上沒有實質性突破,而江浙滬自貿區有*適合進行機制創新的土壤,可以學習借鑒紐約新澤西和阿姆斯特丹港務局的經驗,通過建立中央授權的統一管理機構,實現區域內港務運營的高度協調,推動港口一體化發展。同時,港口運營一體化也可以為長三角區域內其他的機制和管理創新提供范本。 (二) 促進“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深度融合,優化長三角產業協同布局 穆迪、德勤、羅蘭貝格等智庫表示,產業協同是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核心動力。一是要制定“長三角創新產業地圖”和“城市經濟地圖”,加強資源可視化。要盡早梳理出三省一市各自的資源稟賦、發展優勢與短板,形成體現差異化、梯度顯著的區域產業地圖,輔以案例資料,指導全域未來產業發展方向,形成縱深鏈狀協同。二是發起跨長三角的旗艦型科研項目,促進技術外溢。例如,圍繞跨界水系治理,制定龍頭研發項目,針對水質傳感器等開展科研攻關,同時拉動相關設備制造和人工智能初創企業發展,實現生態可持續。航空產業更是可以圍繞南京、上海的科研資源以及無錫、寧波的產業資源建立協同項目,同時拉動鄰省江西的航空產業資源。三是組建跨區產業協同組織和科創資源共享平臺,推動優勢產業的高質量發展落地。在關鍵領域,組建跨區域產學研協同組織,為業界搭建人才促進、資金對接、行業交流、技術服務和大數據共享平臺,增強產業要素集聚與互動,推動研發成果跨地區轉化。 (三)發揮長三角創新生態“合力”,形成自下而上和多元參與的良好科創環境 科爾尼、仲量聯行等建議,一是鼓勵區域內科創人才流動。積極探索并逐步放開科創人員居住證積分、專業技術職稱等關鍵領域的跨區互認機制,從根本上消除阻礙人才跨區域流動的障礙。二是降低上海科技創新的商務成本。進一步落實上海科創企業或跨國研發中心在用地、房租、人才公寓方面的優惠與補貼政策。三是建立自下而上、多元參與的智庫咨詢機制。長三角三省一市要注重建立包括企業、高校、研究院等更多社會主體參與的專家智庫委員會,為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產業導入和發展模式建言獻策;自上而下地充分聽取具有不同學科背景和專業知識認識的意見,以復合知識解答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中面臨的問題。
長三角一體化與高質量發展 作者簡介
上海市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前身是上海經濟研究中心)于1980年12月26日正式成立,于1995年12月22日根據市政府決定,更名為上海市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上海市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是為市政府決策服務,承擔本市決策咨詢的研究、組織、協調、管理、服務的市政府決策咨詢研究機構。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巴金-再思錄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自卑與超越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