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戲曲藝術:守正創新與融合發展/中國戲曲發展國際論壇暨2019中國戲曲文化周優秀青年學術論文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4050346
- 條形碼:9787104050346 ; 978-7-104-05034-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戲曲藝術:守正創新與融合發展/中國戲曲發展國際論壇暨2019中國戲曲文化周優秀青年學術論文集 內容簡介
本書為2019中國戲曲文化周學術活動的論文集,內容包括兩個部分:一是2019中國戲曲發展靠前論壇暨中國戲曲70年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的學術成果,包括專家的論文、論壇主題發言和學術的文學實錄;另一部分是中國戲曲文化周青年學術論文征集活動評選出的很好論文以及提名論文。本書具有一定的學術性和資料性,全面展現了2019年中國戲曲文化周的學術成果和當下青年戲曲研究的現狀和成績.
戲曲藝術:守正創新與融合發展/中國戲曲發展國際論壇暨2019中國戲曲文化周優秀青年學術論文集 目錄
優秀論文集
“海派”視域下的王芝泉武戲研究
新時期現代戲曲“叫好不叫座”現象——以3D電影《曹操與楊修》為中心
京劇李(多奎)派老旦聲腔藝術特色辨析
《申報》劇評家“吳下健兒”考——兼論其在戲曲批評史上的意義
從表演流派角度解讀申鳳梅與“后申時代”越調的發展
抒情傳統的回歸與重構——論王仁杰“后《董生與李氏》時代”的創作轉向與藝術得失
探索現代戲的新空間——“張曼君樣式”研究
浙圖藏《九宮譜》版本與查繼佐曲學思想考
湖南花鼓戲喜劇題材現代戲的創作思考
國際論壇發言精選
在2019中國戲曲文化周學術論壇上的致辭
缺失表演創造是不健全的戲曲發展(發言摘錄)
經典的創新——《卡門》的經驗
國粹藝術的文化使命
東方視域中的中國戲曲
中國戲曲與世界文化的溝通——我的創作與實踐
民間戲曲劇團的啟示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新中國戲曲70年
中國戲曲劇種在東南亞的傳播——兼論戲曲劇種跨國傳播的六大法則
報道錦集
戲曲藝術:守正創新與融合發展/中國戲曲發展國際論壇暨2019中國戲曲文化周優秀青年學術論文集 節選
《戲曲藝術·守正創新與融合發展:中國戲曲發展國際論壇暨2019中國戲曲文化周優秀青年學術論文集》: 是營銷、包裝與宣傳嗎?話題營銷、口碑營銷、微博微信造勢、主流媒體鋪天蓋地地制造輿論、線上線下互動、粉絲見面會、名人助陣等電影常見的營銷手法,這部電影幾乎都用到了。導演滕俊杰也不是**次拍3D戲曲電影,5年之前他的《霸王別姬》代表中國電影首獲世界3D電影*高獎“金·盧米埃爾獎”,此次他希望通過這部歷時三年籌備制作完成的《曹操與楊修》讓更多年輕人感受到京劇的魅力。在他請來助陣的隊伍里,就包括中國文聯黨組書記李屹、中國文聯副主席趙實、中國文聯副主席董偉、中國戲劇家協會主席濮存昕、著名主持人敬一丹等名人。不過,移動互聯時代的特點是熱點不斷轉換,受眾的興趣游移變換快,他們的選擇與判斷不受名人的影響,文化消費需求不再如過去一樣一哄而起,而呈現出分眾化與社區化的特點,因此,以名人效應來制造移動互聯時代的口牌營銷效果不甚理想。 以累計票房除以票價來計算全國觀影人數,可以得出這部戲曲電影觀眾的尷尬數據:不足5萬人。這種不忍直視的數字,基本上印證了新華社嘹望智庫2017年發布的研究報告《互聯網世界的傳統戲曲文化圖景》中的結論,即戲曲與現實社會特別是青少年相互隔離,“京劇與其他強勢文化符號相比,還缺乏足夠的競爭力和影響力”“以地方戲大面積消失為表征,中國傳統戲曲實際上走到了真正的‘生死存亡’關口”,①這些結論主要依據大數據手段描述和分析了傳統戲曲在公眾性互聯網文化娛樂平臺的生存和傳播狀況,涵蓋網絡搜索、網絡社交平臺、網絡音頻APP、視頻網站等主要的網絡文化平臺,比起單純依靠感覺,特別是以為國家接連出臺《關于支持戲曲傳承發展的若干政策》《關于新形勢下加強戲曲教育工作的意見》等文件,加上媒體上宣傳得紅紅火火的戲曲進校園、轟轟烈烈的戲曲會演與評獎等活動,就以為戲曲發展迎來了春天顯然可靠得多。 話又說回來,武漢作為梅蘭芳先生當年稱許的三大“戲碼頭”之一,如今的戲曲人口固然與當年戲曲輝煌的年代不可同日而語,但也不至于每場戲只有兩位數以下的觀眾。每到周末,京韻大舞臺、人民劇院、武漢劇院、天一劇院、湯湖劇院等場所只要有傳統戲上演,每場也會吸引數百觀眾,戲迷雖還是以老年群體為主,但也不乏大學生甚至小學生。這樣一部花了諸多精力甚至特意借3D技術來討好年輕人的戲曲電影,*終落得個冷冷清清,不能不說是一次失敗的嘗試。京劇發展并非一成不變,每一個獨立潮頭的京劇大師都是革新家。譚鑫培就被翁偶虹先生稱為“以梨園湯武的革命精神,拔幟獨尊”,其創新鼎革的例子不勝枚舉。梅蘭芳先生同樣是革新家,這兩位伶界大王每每獨出心裁,令人耳目一新,而且也是將戲曲搬上銀幕進行跨藝術門類傳播、擴大戲曲影響力的先驅。可同樣是為迎合年輕人的3D戲曲電影卻落了個兩頭不討好:年輕觀眾沒吸引來,年老的觀眾也不買賬。這不能不令人深思其中的原因。 是這出戲不夠“好”么?在豆瓣上,這部電影的評分高達8.5分。學術界對近70年來的戲曲作品或有觀點完全相反的評價,但對于該劇的評價卻驚人的一致,《曹操與楊修》是戲劇界公認的代表了新時期戲曲*高成就的作品,它的不朽價值在于它現實關懷的廣度和人性挖掘的深度,特別是對于政治家人格與文人人格的思考與追索上。經過學者們不斷闡釋,這部作品已經在各種戲曲史教科書及當代戲曲史述里具有崇高地位。 ……
戲曲藝術:守正創新與融合發展/中國戲曲發展國際論壇暨2019中國戲曲文化周優秀青年學術論文集 作者簡介
中國戲曲文化周組委會,2019年中國戲曲文化周是由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的文化活動,于2019年10月2日在北京園博園開幕,中國戲曲文化周自2017年以來每年持續在北京園博園舉辦。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姑媽的寶刀
- >
自卑與超越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推拿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