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經濟法學評論第19卷(2019年第2期)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613117
- 條形碼:9787521613117 ; 978-7-5216-1311-7
- 裝幀:70g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經濟法學評論第19卷(2019年第2期) 本書特色
《經濟法學評論》以學術性為唯一評價標準,收錄經濟法總論、主體制度、規劃和產業法、財稅法、金融法、競爭法、消費者法、對外貿易法等領域內規范且有創見的力作。
經濟法學評論第19卷(2019年第2期) 內容簡介
本書是由中國人民大學經濟法學研究中心主辦的高質量的探討經濟法熱門、前沿問題的論文集,已在我社連續出版,本書主要包括姚海放的《轉換視角論“平等保護民營企業”》、廖呈錢的《人之圖像變遷與納稅人權利保障》、稅夢嬌的《稅法漏洞填補的原理及規則》等12篇文章。收錄的文章對關于民營企業、個人所得稅、稅法、地方附加稅、房地產稅、人大預算、家族信托、政策型保險、人工智能等方面進行探索研究,主編史際春探討了“競爭中立”的相關問題,他山之石版塊收錄了關于上市公司較為雙層股權結構問題的探討。
經濟法學評論第19卷(2019年第2期) 目錄
目錄
卷首語
轉換視角論“平等保護民營企業” 姚海放 /
專題
人之圖像變遷與納稅人權利保障
——新中國70年納稅人權利保障的成就及展望 廖呈錢 /
稅法漏洞填補的原理及規則 稅夢嬌 /
稅率確定和調整之法治:規范解讀與再造 黃家強 /
地方附加稅法何以正當:理論拓補與制度調適 鄒新凱 /
房地產稅法中量能課稅原則的適用
——以稅收負擔調節機制為視角 黃心怡 /
論壇
“競爭中立”的社會本位考量 陳鵬 /
人大預算問責法律制度建構論 沈斌 /
家族信托永續傳承的法律立場
——以反永續原則為中心 彭雨晨 /
立法評議
政策性保險的理論定位與法制化關鍵問題分析 張力毅 /
調查研究
人工智能自主審判有關法律問題研究 鞏軒竹 郁宇婷 周亦然 李文華 /
講座
也談“競爭中立” 史際春 /
他山之石
上市公司永久雙層股權結構的不合理性 Lucian A Bebchuk & Kobi Kastiel著
羅偉恒譯 /
經濟法學評論第19卷(2019年第2期) 節選
卷首語: 轉換視角論“平等保護民營企業”轉換視角論“平等保護民營企業”姚海放 …… 一、民營企業保護話題的視角轉換 談及民營企業,觀念上往往將其等同于“中小微企業”或與公有制企業相對的弱勢方,但如此籠統的認識并不利于分析問題。 與民營企業較接近的概念是非公有制企業,其與公有制企業概念相對,是指非公有的經濟成分占據主導或相對主導地位的企業。非公有制企業主要包括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其投資人可能是我國公民、非公有企業或經濟組織,或者是外國(包括港澳臺地區)的公司、企業、其他經濟組織或個人。與非公有制企業相對,公有制企業包括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此外,還存在上述各所有制類型企業的聯合即混合所有制企業或公司。因此,以所有制為標準對企業分類,包括國有企業、集體企業、民營企業、外資企業以及混合所有制企業。簡單將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作為公有或非公企業代表的二分法,并以此凸顯民營企業的弱勢地位,有可能與公有和非公有企業的現實情況不完全相符。事實上,同屬非公有制企業,外資企業在一段時期內享受超國民待遇,使其擁有較一般國有企業更為優越的地位。 另一分類以企業規模為標準,依照工信部、國家統計局、發改委和財政部聯合發布的《關于印發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的通知》以及國家統計局《關于印發〈統計上大中小微型企業劃分辦法(2017)〉的通知》,按照行業門類、大類、中類和組合類別,依據從業人員、營業收入、資產總額等指標或替代指標,將我國企業劃分為大型、中型、小型、微型四種類型。 上述按照所有制和企業規模為標準的分類,在民營企業保護研究中可能造成似是而非的錯覺。如上所述,不少人會認為,國有企業受各種政策照顧,外資企業甚至享有一定程度的超國民待遇,而集體企業和民營企業相對較弱。但這種認識不僅是根據過往經驗的推斷,不代表當前和今后的發展方向,而且是相對籠統的,未能結合個別企業實際進行判別。近年來,我國在內外資平等待遇方面付諸了許多努力,如在合同、所得稅、企業組織形式等方面的立法上逐漸并軌:2020年開始實施《外商投資法》消弭內外資企業的制度差異;以《公司法》《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法》《企業國有資產法》等為主體的法律對國有企業的規制也是中性的,并未給予國有企業特殊的地位;而以民營企業為主體的中小企業群體,在《中小企業促進法》等法律中明確規定了包括“財稅支持、融資促進、創業扶持、創新支持、市場開拓、服務措施、權益保護”等促進措施,不可謂不全面。在政策層面,基于《反壟斷法》實施和公平競爭審查機制的建立,以及各地推進優化營商環境舉措的落實,明顯基于所有制而區分國有或民營企業的政策被確認違法。 ……
經濟法學評論第19卷(2019年第2期) 作者簡介
主編史際春,1985年畢業于上海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師從羅馬法權威周柟教授,獲得法學碩士學位,后任教于安徽大學法律系,擔任講師。1991年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師從民法學泰斗佟柔教授,獲得法學博士學位,并留校任教,先后擔任副教授、教授、碩士生導師、博士生導師、經濟法教研室主任、法學院圖書館館長。1998年中共中央法制講座課題組組長,2005年中央政治局講座主講人。兼任北京市人大常委及法制委員會委員、北京市人民政府顧問。
- >
朝聞道
- >
我與地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煙與鏡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