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中國歷代通俗演義:后代演義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930253
- 條形碼:9787513930253 ; 978-7-5139-3025-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歷代通俗演義:后代演義 本書特色
一般歷史通俗演義,在過去也曾出版過不少,司是似乎還很少能和蔡東藩先生這一部相提并論的。蔡東藩作品的在于他對歷史真實的嚴格追求。蔡東藩自幼愛好歷史,熟讀傳統的經、史、子集各類書籍,對中國歷史作過深入的研究,甚至養成了“考據癖”。他寫歷史演義,“語皆有本”,力求其主要情節均有歷史記載作為根據。 如果我們需要理解中國后漢歷史的豐富和復雜,《后漢演義/中國歷代通俗演義》確實是一部難得的線索清楚、故事完整、細節生動的作品。
中國歷代通俗演義:后代演義 內容簡介
《后漢演義》主要寫劉秀光武中興至三國混戰一段歷史,共一百回。作者秉持“以正史為經,務求確鑿;以軼聞為緯,不尚虛誣”的原則,全書文筆親切自然,通俗易懂。
中國歷代通俗演義:后代演義 目錄
第二回 毀故廟感傷故后挑 外釁激怒外夷
第三回 盜賊如猬聚眾抗官 父子聚鷹因奸謀逆
第四回 受脅迫廉丹戰死 圖光復劉氏起兵
第五回 立漢裔清水升壇 破莽將昆陽掃敵
第六回 害劉績得計 誅王莽亂刃分尸
第七回 杖策相從片言悟主 堅冰待涉一德格天
第八回 投真定得婚郭 平邯鄲受封蕭王
第九回 斬謝躬收取鄴中 斃賈強揚威河右
第十回 光武帝登壇即位 淮陽王奉璽乞降
第十一回 劉盆子乞憐讓位 宋司空守義拒婚
第十二回 掘園陵淫寇逞兇 張撻伐降王服罪
第十三回 誅鄧奉懲奸肅紀 戕劉永獻首邀功
第十四回 愚彭寵臥榻喪生 智王霸舉杯卻敵
第十五回 奮英謀三齊地 困強虜兩載下舒城
第十六回 詣東都馬援識主 圖西蜀馮異定謀
第十七回 抗朝命甘降公孫述 重士節親訪嚴子陵
第十八回 借寇君潁上迎鑾 收高峻隴西平亂
第十九回 猛漢將營中遇刺 偽蜀帝城下拼生
第二十回 廢郭后移寵陰貴人 誅蠻婦蕩平金溪穴
第二十一回 洛陽令撞柱明忠 日逐王獻圖通款
第二十二回 馬援病歿壺頭山 單于徙居美稷縣
第二十三回 納直言超遷張佚 信讖文怒斥桓譚
第二十四回 幸津門哭兄全孝友 圖云臺為后避勛親
第二十五回 抗北庭鄭眾折強威 赴西竺蔡情求佛典
第二十六回 辨冤獄寒朗力諫 送友喪范式全交
第二十七回 哀牢王舉種投誠 匈奴兵望營中計
第二十八回 使西域班超焚虜 御北寇耿恭拜泉
第二十九回 拔重圍迎還校尉 抑外戚曲誨嗣皇
第三十回 請濟師司馬獻謀 巧架誣牝雞逞毒
第三十一回 誘叛王杯酒施巧計 彈權戚力疾草遺言
第三十二回 殺劉暢具罪請師 系郅壽含冤畢命
第三十三回 登燕然山夸功勒石 鬧洛陽市漁色貪財
第三十四回 黜外戚群奸伏法 殲首虜定遠封侯
第三十五回 送番母市恩遭反噬 得鄧女分寵啟陰謀
第三十六回 魯叔陵講經稱帝旨 曹大家上表乞兄歸
第三十七回 立繼嗣太后再臨朝 解重圍副尉連斃虜
第三十八回 勇梁懂三戰著功 智虞詡一行平賊
第三十九回 作女誡遺編示范 拒羌虜增灶稱奇
第四十回 駁百僚班勇陳邊事 畏四知楊震卻遺金
第四十一回 黜鄧宗父子同絕粒 祭甘陵母女并揚威
第四十二回 班長史搗破車師國 楊太尉就死夕陽亭
第四十三回 秘大喪還宮立幼主 誅元舅登殿濫封侯
第四十四回 救忠臣閹黨自相攻 應貴相佳人終作后
第四十五回 進李固對策膺酋選 舉祝良解甲定群蠻
第四十四回 馬賢戰歿姑射山 張綱馳撫廣陵賊
第四十七回 立沖人母后攝政 毒少主元舅橫行
第四十八回 父死弟孤文姬托命 夫驕妻悍孫壽肆淫
第四十九回 忤內侍朱穆遭囚 就外任陳龜拜表
第五十回 妒定密謀族誅梁氏 嫉忠諫冤殺李云乏
臻五十一回 受一錢廉吏遷官 劾群閹直臣伏闕
第五十二回 導后進望重郭林宗 易中宮幽死鄧皇后
第五十三回 激軍心焚營施巧計 信讒構嚴詔捕名賢
第五十四回 駁問官范滂持正 嫉奸黨竇武陳詞
第五十五回 驅蠹賊失計反遭殃 感蛇妖進言終忤旨
第五十六回 段潁百戰平羌種 曹節一網殄名流
第五十七回 葬太后陳球伸正議 規嗣主蔡邕上封章
第五十八回 棄母全城趙苞破敵 蠱君逞毒程璜架誣
第五十九回 誅大憝酷吏除奸 受重賂婦翁嫁禍
第六十回 挾妖道黃巾作亂 毀賊營黑夜奏功
第六十一回 曹操會師平賊黨 朱偏用計下堅城
第六十二回 起義兵三雄同殺賊 拜長史群寇識尊貿
第六十三回 請誅奸孫堅獻議 拼殺賊傅燮捐軀
第六十四回 登將壇靈帝張威 入宮門伺進遇救
第六十五回 元舅召兵泄謀被害 權閹伏罪奉駕言
第六十六回 逞奸謀擅權易主 討逆賊歃血同盟
第六十七回 議遷都董卓營私 遇強敵曹操中箭
第六十八回 入洛陽觀光得璽 出磐河構怨興兵
第六十九回 罵逆賊節婦留名 遵密囑美人弄技
第七十回 元惡伏辜變生部曲 多財取禍殃及全家
第七十一回 攻濮陽曹操敗還 失幽卅劉虞縶戮
第七十二回 糜竺陳登雙勸駕 李佳郭汜兩交兵
第七十三回 御蹕蒙塵沿途遇寇 危城失守抗志捐軀
第七十四回 孟德乘機引兵迎駕 奉先排難射戟解圍
第七十五回 略橫江奮跡興師 下宛城癡隋獵艷
第七十六回 策十勝郭嘉申議 勸再進賈詡善謀
第七十七回 愎諫招尤呂布殞命 推誠待士孫策知人
第七十八回 穿地道焚死公孫瓚 害國戚勒斃董貴妃
第七十九回 袁本初馳檄療風疾 孫伯符中箭促天年
第八十回 焚烏巢曹操屢施謀 奔荊州劉備再避難
第八十一回 守孤城審配全忠 嫁二夫甄氏失節
第八十二回 出塞外繞途殲眾虜 顧隆中決策定三分
第八十三回 入江夏孫權復仇 走當陽趙云救主
第八十四回 召周郎東吳主戰 破曹軍赤壁鏖兵
第八十五回 續嘉偶老夫得少妻 上遺箋壯年悲短命
第八十六回 拒馬兒許褚效忠 迎虎主劉璋失計
第八十七回 失冀城馬超奔難逼許宮伏后罹殃
第八十八回 見外使奸雄代捉刀 察重傷功臣邀賜蓋
第八十九回 得漢中劉玄德稱王 失荊卅關云長殉義
第九十回 濟父惡曹丕篡位 接宗祧蜀漢開基
第九十一回 陸伯言定計毀連營 劉先主臨危傳顧命
第九十二回 尊西蜀難倒東吳使 平南蠻表興北伐師
第九十三回 失街亭揮淚斬馬謖 返漢中授計戮王雙
第九十四回 木門道張邰斃命 五丈原諸葛歸天
第九十五回 王子均昌言平亂 公孫淵戰敗受擒
第九十六回 承遺詔司馬秉權 繳印綬將軍赤族
第九十七回 猛姜維北伐喪師 老丁奉東興殺敵
第九十八回 司馬師擅權行廢立 毋丘儉失策致敗亡
第九十九回 滿惡貫孫琳伏誅 竭忠貞王經死節
**百回 失蜀土漢宗絕祀 篡魏祚晉室開基
中國歷代通俗演義:后代演義 節選
《后漢演義/中國歷代通俗演義》: 有漢一代,史家分作兩撅,號為前后漢,亦稱東西漢,這因為漢朝四百年來中經王莽篡國,居然僭位一十八年,所以王莽以前,叫作前漢,王莽以后,叫作后漢,且前漢建都陜西.故亦云西漢,后漢建都洛陽。洛陽在關陜東面,故亦云東漢。《前漢演義》由小子編成百回,自秦始皇起頭,至王莽篡國為止,早已出版.想看官當可閱畢。此編從《前漢演義)接人.始自王莽,結局三國。曾記陳壽《三國志》.謂后漢至獻帝而亡.當推曹魏為正統。司馬溫公沿襲壽說,也將正統予魏.獨朱子《綱目》黜魏尊蜀,仍使劉先主接入漢統,后人多推為正論。咳!正統不正統,也沒有什么一定系緒,敗為寇,成為王,古今來大概皆然.何庸聚訟?一部廿四史從何說,便是此意。不過劉先主為漢景帝后裔,班班可考,雖與魏吳分足鼎峙。地方.只是就漢論漢,究竟是一脈相傳,必欲拘拘然辨別正統,與其尊魏,毋寧尊蜀。羅貫中嘗輯《三國演義》,名仍三國.實尊蜀漢,此書風行海內,幾乎家喻戶曉,大有掩蓋陳壽《三國志》的勢力。若論他內容事跡,半涉子虛,一般社會,能有幾個讀過正史?甚至正稗不分,誤把羅氏《三國演義》當作《三國志》相看,是伺魔力?攝人耳目。小子不敢訾議前人.但既編《后漢演義》,應該將三國附入在內。《前漢演義》附秦朝,‘后漢演義》附三國.首尾相對,卻也是個無偶的創格。可謂戛戛獨造。惟小子所編歷史演義.恰是取材正史.未嘗臆造附會:就使采及稗官,亦思折衷至當,看官幸勿誚我迂拘昵。 若要論及后漢的興亡,比前漢還要復雜:王莽篡國,禍由元后,外戚為害,一至于此。光武中興.懲前毖后,親攬大權,力防外戚預政。明帝猶有父風,國勢稱盛。章帝繼之,初政可觀,史家比諸前漢文景,不意后來寵任后族,復蹈前轍。和帝以降,國事日非,外立五帝,安帝懿帝質帝桓帝曼帝。臨朝六后,章帝后竇氏,和帝后鄧氏,安帝后閣氏,順帝后粱氏,擔帝后窶氏。靈帝后何氏。婦人無識,貪攬國權,定策帷簾,委政父兄,嗣主積不能容-勢且孤立.反因是倒行逆施,委心閹豎。于是宦官迭起。與外戚爭持國柄,外戚驕橫不慎,動輒為宦官所制.輾轉消長,宦官勢焰熏天,橫行無忌。比外戚為尤甚。正人君子,被戮殆盡,天變起.人怨集,盜賊擾四方,不得已簡選重臣,出為州牧,內輕外重,尾大不掉,勢孤力弱的外戚,欲借外力為助,入清君側,結果是外戚宦官,同歸于盡,國家大權·歸入州牧掌握。一州牧起,逼而來,又釀成一番卅牧紛爭的局面,或勝或敗,弱肉強食,董卓曹.先后逞兇且不知命在伺時,還有什么漢家命令?當時中原一帶,盡被曹氏并吞.惟東南有吳,西南有蜀。力保偏壤,相持有年。曹丕篡漢,僅存益州一脈,不絕如縷,又復出了一個庸弱無能的果阿斗。終落得面縛出降,赤精衰歇,都隨鼎去.豈不可悲?豈不可嘆?慨乎言之!總計自光武至章帝.的時代,自和帝至桓帝.是外戚宦官更迭擅權的時代,自桓帝至獻帝,是宦官橫行的時代:若獻帝一朝.變端百出,初為訌時代,繼為方鎮紛爭時代,終為三國角逐時代,追溯禍胎,實啟宮闈。母后無權,外戚宦官,伺得專橫?外戚宦官無權,亂黨方鎮,何得騷擾?古人有言:“哲夫成城,哲婦傾城。”這是至理名言,萬世不易呢。即如近數十年間之亂事,亦啟自清慈禧后一人,可謂古今同慨。 大綱既布,須敘正文。且說王莽毒死漢平帝,又廢孺子嬰,把一座漢室江山,平自地占據了去,自稱新朝,號為始建國元年。佯與孺子嬰泣別,封他為定安公,改大鴻臚府為定安公第,設吏監守。所有乳母傭媼,不得與孺子嬰通語,一經乳食,便把他錮置壁中。尊孝元皇后為新室文母,命孝平皇后為定安太后,一是姑母,一是女兒,所以仍得留居深宮。當下封拜功臣,先就金匱策書,按名授爵。這金匱是梓潼人哀章,私造出來,持至高廟,欺弄王莽,見《前漢演義》未回。王莽視為受命的符瑞,就借此物欺弄吏民。計金匱中所列新朝輔佐,共十一人,首列王舜、平晏、劉歆、哀章,莽號為四輔,令舜為太師安新公,晏為太傅就新公,歆為國師嘉新公,章為國將美新公。四輔以后,就是甄邯、王尋、王邑,莽又號為三公,令邯為大司馬承新公,尋為大司徒章新公,邑為大司空隆新公。尚有四人號為四將,甄豐為更始將軍。孫建為立國將軍,王興為衛將軍,王盛為前將軍。這一道新朝詔旨頒將出來,哀章是喜得如愿,買得一套朝衣朝冠,昂然詣闕。三跪九叩,謝恩就封。余如王舜、平晏、劉歆、甄邯、王尋、王邑、甄豐、孫建等八人,本是王莽爪牙,即日奉命受職。只有王興、王盛兩姓名,乃是哀章隨筆捏造,當然無人承認,好幾日沒有影響。哀章不敢直陳,只是背地竊笑。偏王莽遣人四訪,無論貧富貴賤,但教與金匱中姓氏相符,便命詣闕授官。事有湊巧,訪著一個城門令史,叫作王興,還有一個賣餅兒,叫作王盛,當即召他入朝,賜給衣冠,拜為將軍。這兩人憑空貴顯,還道身入夢境,仔細審視,確是無訛,無端富貴逼人來,也樂得拜爵登朝,享受榮華。天落饅頭狗造化。 ……
中國歷代通俗演義:后代演義 作者簡介
蔡東藩(1877—1945),名郕,字椿壽,號東藩,浙江省蕭山人。著名演義小說作家、歷史學家。編著《中國歷代通俗演義》,堪稱歷史演義之最。被譽為“一代史家,千秋神筆”。蔡東藩先生的這套《中國歷代通俗演義》從秦漢寫到民國,全書共一千余回,六百多萬字,寫了近二千二百年的歷史;主本信史,旁征野史,取材審慎,觀點平實,內容豐富,敘述有法,用語雅潔,自評自注,理趣兼備,洵為通俗史著的經典。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我與地壇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推拿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莉莉和章魚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