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湖湘學派的起源與流衍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68209
- 條形碼:9787520368209 ; 978-7-5203-6820-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湖湘學派的起源與流衍 本書特色
碧泉書院在湖湘學派以及湖湘文化乃至中國學術**具有**特殊、重要的歷史地位,它是湖湘學派的發源地和**個學術基地,是湖湘學派的理論創新之所,也是湘學和湖湘文化興盛之源。全書共收錄了七章,包括碧泉書院與湖湘學派、湖湘學派的思想淵源、湖湘學派的理論創造、湖湘學派在南宋時期的傳承與影響、王船山與湖湘學派等。
湖湘學派的起源與流衍 內容簡介
湘潭 “碧泉書院”是南宋很早的理學學派——湖湘學派創始者胡安國、胡宏父子創立的書院,在當時,影響甚大,張栻、彪居正、吳翌等人就學其中,史稱“衡岳湖湘之學,皆起于此。”碧泉書院在湖湘學派以及湖湘文化乃至中國學術目前具有很好特殊、重要的歷史地位,它是湖湘學派的發源地和個學術基地,是湖湘學派的理論創新之所,也是湘學和湖湘文化興盛之源。本書首先確立了碧泉書院在湖湘學派以及湖湘文化乃至中國學術目前的地位,然后把碧泉書院和湖湘學派作為一個整體,闡述了湖湘學派大師在碧泉書院這個空間場域的理論創新,湖湘學派思想在南宋的影響,以及湖湘學派對后世尤其是對船山學以及近、現代湘學的影響。
湖湘學派的起源與流衍 目錄
**節 碧泉書院創立與湖湘學派誕生
第二節 碧泉書院的歷史地位
第二章 湖湘學派的思想淵源
**節 孫復、周敦頤與湖湘學派
第二節 二程及其弟子與湖湘學派
第三章 湖湘學派的理論創造
**節 胡安國的理論奠基
第二節 胡寅的理論貢獻
第三節 胡宏的理論體系
第四節 張拭的理論貢獻
第四章 湖湘學派在南宋時期的傳承與影響
**節 胡氏子弟和門人
第二節 張栻門人
第三節 湖湘學派與南宋其他地域學派的關系
第四節 湖湘學派與佛教的關系
第五章 王船山與湖湘學派
**節 王船山學術思想概要
第二節 王船山與湖湘學派的關系
第六章 湖湘學派與近代湘學
**節 湘學傳承與清代學術
第二節 湖湘學派與晚清湖湘理學名臣
第三節 湖湘學派與維新運動
第七章 湖湘學派與現當代中國思潮
**節 湖湘學派對毛澤東思想的影響
第二節 現代新儒家對湖湘學派的評價
參考文獻
后記
湖湘學派的起源與流衍 節選
《湖湘學派的起源與流衍》: 在這里需要說明的是,湖南的維新派人士和湘軍集團并不天然是對立的,在湖南維新運動發展之初,離不開湘軍集團及其后裔的支持。湘軍理學名臣這一人才群體對湖南維新運動的影響主要有三方面。首先,為維新運動的興起,提供了思想上的準備。曾國藩等湘軍官僚集團是中國近代*先發動洋務運動的人士,他們提倡學習西方的技術,派遣留學生,開辦中國近代工業。不僅如此,他們形成一種系統的洋務思想,其中*典型的是郭嵩燾,他主張:“自重以為立身之本,講求禮法以為接人應務之方,親師取友以求共學之益,讀書務實以立為學之程。”這一章程基本不出傳統學術的范圍,表現了洋務派中體西用的特色,唯在所謂“務實”方面,他強調士農工商皆實業,而不應偏重士的階層,這就包含著對西方學術和職業分工思想的接納。湘軍集團的洋務思想在某種程度上具有開風氣的意義,為維新派進一步提出更激進的思想做了準備。其次,維新運動在其發展之初得到了湖南省政大員的支持,這些大員主要是湘軍或者親湘軍的官僚,這其中*重要的是陳寶箴。陳寶箴雖然不是湖南人,但他和湘軍將領關系密切,先后做過多位湘軍將領的幕僚,后又任湖南巡撫。在巡撫任上,他繼續推進曾國藩等人提倡的洋務事務,對于同處湖南而求變革的維新運動也給予了大力的支持。*后,理學名臣們對湖南維新運動的另一影響是,湘軍名臣們的事業淬煉了湖南人,賦予他們一種彪悍的氣質,以及以天下為己任的擔當精神,這種氣質和精神迅速轉化為湖南人的一種救世的熱情。因此,維新派與他們之前的湖南理學名臣并不能看作是割裂的兩代,而是湖湘文化傳統的自我發展更新,他們大體生活在同一個時代,受同一個地區的文化傳統的影響,表現出一種文化心理上的相似性。 維新派人士和他們之前的曾國藩等中興名臣一樣,大多具有在湖南地區接受書院教育的經歷,深受以湖湘學派思想為核心的湖湘文化的影響。唐才常自祖父那一代起就是讀書人,父親唐賢疇無意于考取功名,一生潛心于儒家典籍,是很純正的湖湘學者。唐才常自小受家庭熏陶,長大后又人讀長沙岳麓書院,岳麓書院是湖湘學派的第二個學術基地,也是湖湘地區的文化與教育中心,岳麓書院的求學經歷給唐才常的思想打下了深厚的湖湘烙印。相比于唐才常,熊希齡的傳統教育底色更為濃厚,他出生于一個封建官僚家庭,14歲即中秀才,曾先后就讀于沅水校經堂與長沙湘水校經堂,湘水校經堂*初于清道光十一年(1831)由時任湖南巡撫吳榮光創辦,治學上注重闡發朱熹、張栻的理學思想,可以說具有十分濃厚的湖湘學派色彩,著名學者郭嵩熹、歐陽厚均等都曾在此主持工作。譚嗣同雖幼年隨父入京讀書,但在其受教育的過程中對其影響極大的幾位老師如歐陽中鵠、劉人熙等都是湖南人,這幾位先生雖然各自學術觀點不盡相同,但他們都具有深厚的湖湘文化基礎,推崇湖湘文化的先賢,在他們影響下,譚嗣同學習了曾國藩等近代湖湘學人的思想,并由此上溯湖湘文化的傳統,尤其服膺王船山的思想,后來其自身思想體系的建立也常常能看到王船山的痕跡。 在宋代以前,湖湘地區本被視為文化沙漠、蠻荒地區,是失勢的官員貶謫、流放的所在。因著這些被流放的文人,文化的因素被引進來,但*終沒有形成規模。一直到宋以后,民間書院繁興,教化普及開來,湖南地區的文化事業也得到發展,后來胡宏父子來此設教,湖南地區終于形成了它們區域文化的代表:湖湘學派,并在以后的歲月里作為文化心理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范導著湖南地區的學者乃至一般民眾的思想與行為。湖湘學派淵源可追溯到周敦頤和二程兄弟,是一個典型的理學學派,其觀點重視天命、人性的討論,重義利之辨,鼓勵士人砥礪氣節,此外相對于當時其他的理學流派,它特重經世致用的務實精神。由于湖湘學派的影響,在清代訓詁之學風行,學者們紛紛躲進書齋的時候,湖湘地區的士人依舊篤信理學,強調實用,甚至產生了以曾國藩等為代表的“理學經世派”。一直到甲午中日戰爭以后,一方面政治局勢更加復雜、嚴峻,理學的思維方式不再能很好地把握當時的具體情況,而以其為根據的救世之法也一次次遭受挫折;另一方面西方學術傳人中國,為封閉窒塞的思想環境注入新鮮的空氣,因此湖湘的學者們在強烈的拯危濟困志愿以及務實精神的鼓動下,不再固守抽象的觀念,而是直接把握具體的時代狀況以求突破。在譚嗣同、唐才常、熊希齡等維新派人士身上可以很清晰地看到這種轉變,上面提到的熊希齡從崇拜曾國藩等中興名臣的功業,反對西學,到甲午之后幡然醒悟,鼓吹向西方學習即其一例。譚嗣同早年曾先后師從歐陽中鵠、涂啟先、劉人熙,學的是二程、朱熹、王船山等人的理學思想,24歲的時候父親升任湖北巡撫,譚嗣同則獨自游歷訪學,開始接觸到西方的自然科學和社會學說,*后在甲午中日戰爭民族危亡的刺激下,毅然脫出傳統學術與綱常倫理的窠臼,主張徹底變更固有的政治制度。 ……
湖湘學派的起源與流衍 作者簡介
陳代湘,湖南新寧人,南開大學哲學博士、武漢大學博士后、加拿大多倫多大學訪問學者。現為湘潭大學碧泉書院·哲學與歷史文化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湖南省孔子學會副會長。迄今已出版學術著作14部,代表作有:《百年國學大變局——用紀事文學的手法講述近代國學歷史》(獨著),《湖湘學案》(全三卷)(首作者),《湘學史》(全二冊)(執行主編),《現代新儒學與朱子學》(獨著),《圣心苫雨——朱熹傳》(獨著),《玄理與任誕——竹林七賢》(獨著),《國學概論》(首作者)。 方紅姣,湖南武岡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博士,現為湘潭大學碧泉書院·哲學與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船山學會副會長。主要著作有:《現代新儒學與船山學》(獨著),《歐陽厚均集》(一、二)(古籍點校);參著有《湖湘經世名賢傳>《湘學史》《湖湘學案》等。
- >
山海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二體千字文
- >
隨園食單
- >
唐代進士錄
- >
煙與鏡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