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西文物日歷2025年壁畫(特裝版)
-
>
老人與海
-
>
愛的教育
-
>
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名師課堂教學實錄
-
>
岳飛掛帥
-
>
陽光姐姐小書房.成長寫作系列(全6冊)
-
>
名家經典:水滸傳(上下冊)
中國古代寓言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2518702
- 條形碼:9787552518702 ; 978-7-5525-1870-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古代寓言 內容簡介
古代寓言是我國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自先秦開始,我國就涌現出許多哲理性很強的寓言,如掩耳盜鈴、狐假虎威,濫竽充數等。它們短小精練,卻蘊藏著許多哲理,告誡人們如何正確為人處世,給人們帶來了深刻的智慧啟迪。
中國古代寓言 目錄
庖丁解牛
枯轍之鮒
鳳凰與貓頭鷹
重餌釣大魚
不材之木
輪扁論書
高潔的言表
無我境界
喜歡炫耀的猴子
鼯鼠技窮
玉為楮葉
兩兒辯日
紀昌學射
造父教駕馭
祭獻白牛
眼睛看不見眼睫毛
口風嚴謹
涸澤之蛇
德行無價
狗惡貨滯
晏子出使
自滿的馬車夫
不祥征兆
千金市骨
種樹與用人
食言而肥
小偷獻技
燒房滅鼠
家雞與鴻雁
齊桓公招賢
合浦珠還
楚王葬馬
木偶與泥偶
假鳳凰
樹洞里的魚
含沙射影
快犬“的尾”
郭駝子種樹
捕蛇人的苦衷
刁鉆的讀書人
岳飛論馬
經商與做官
食客與貓頭鷹
弄虛作假的漆商
群猴暴動
若石防虎
楚人怕小鬼
山外有山
吹管的獵人
著文戒虎
獅貓斗鼠
碎珠保平安
魚落沙灘
老嫗與虎
高山流水
掛牛頭而賣馬肉
宋人求教孟子
粘蟬老人
狼子野心
秀才買柴
兄弟爭雁
山雞舞鏡
長竿入城
道見桑婦
匠石運斤
齊人攫金
臨江之麇
鐵杵磨針
賈胡買石
蒙鳩筑巢
鄭人爭年
猴子救月
夜貍偷雞
姜從樹生
蔡京夸孫
宰相分家
空中樓閣
戰馬推磨
葉公好龍
牛缺之死
顏回食灰
馮諼收債
響弓落鳥
啞鵝先死
魯侯養鳥
賞桃殺士
拔苗助長
宋人喂猴
求生得死
周人好姣服
道士救虎
賣柑者言
稀世珍琴
永某氏之鼠
捕魚
黔之驢
一葉障目
人云亦云
隨聲逐響
鷸蚌相爭
擇人而樹
穿井得一人
黎丘丈人
鄭人贖尸
楚有直躬者
割肉相啖
濫竽充數
棘刺刻猴
衛人嫁女
不死之藥
趙襄主學御車
老馬識途
扁鵲治病
邯鄲學步
黃公好謙卑
東施效顰
齊人有一妻一妾
杞人憂天
懸梁刺股
鄭師文學琴
燕人還國
鄭人買履
杯弓蛇影
釋車下走
買櫝還珠
嗟來之食
螳螂捕蟬,鵲鳥在后
自相矛盾
望洋興嘆
愚人得燕石
畫龍點睛
亡羊補牢
生木造屋
守株待兔
掩耳盜鈴
薛譚學唱
歧路亡羊
齊人失斧
刻舟求劍
三人成虎
九方皋找馬
巧匠雕鳳
愚公移山
伯樂相馬
詹何釣魚
畫蛇添足
南轅北轍
兩敗俱傷
貓頭鷹搬家
指鹿為馬
師曠論學
一孔之見
半個餅子
寒號鳥
兩個和尚
駝醫治病
北人吃菱
道聽途說
按圖索驥
囫圇吞棗
鄭人乘涼
瞎子識日
仆人看門
塞翁失馬
屠夫和狼
給貓取名
投鼠忌器
為虎作倀
割席斷交
楊布打狗
狐假虎威
鴨子抓兔
熟能生巧
宋定伯捉鬼
曲突徙薪
唇亡齒寒
考點集萃
什么是寓言
怎樣寫好一則寓言
讀后感
真題模擬直擊考點
中國古代寓言 節選
《中國古代寓言(附考點大全 升級版 名師點評 無障礙閱讀)/陽光閱讀》: 庖丁解牛 魏惠王有一位非常出色的廚師庖丁,專門替他殺牛。 庖丁解牛的技藝遠近聞名,傳說庖丁在解牛時,讓人感到的是一種藝術享受。他的每一個動作,一招一式,都如舞蹈一樣優雅。他身上服飾的抖動、手法、指法、肩的動作、膝的蹲式、腳的踏法,都讓人嘆為觀止。 庖丁解牛發出的聲音很輕柔、很悅耳,充滿節奏感,魏惠王也不得不稱贊叫絕。 有一次,魏惠王問庖丁:“你的技藝為何如此精湛?” 庖丁平靜地回答:“因為我十分喜歡這項工作,所以干起來十分投入、十分歡悅,我感到的是一種享受。當然,這不是說一開始只要喜歡就會干好,而是經過了多年的實踐和摸索,才達到今天的境界的。**次解牛的時候,眼前看到的是一頭活生生的整牛,不知該從哪里下手。過了幾年之后,眼前的牛就完全不一樣了,看到的牛不再是完整的牛,而是一個由各部位拼合起來的牛的形態,所以再下手解牛心里就有數了。既然整頭牛成了拼起來的形態,那么哪是皮肉,哪是筋骨,就會一目了然,下刀的時候,循著骨縫插進去,別的地方就不會碰到,甚至連筋也不會弄斷。現在,我即使閉上眼睛,照樣可以殺牛、解牛,毫不費力就可以完成這項工作,所謂‘熟能生巧’嘛。” 庖丁又指著自己手里的刀,對魏惠王說:“您看,我的刀已經使用了近二十年,如今仍鋒利如初。因為我解牛時從不碰到骨頭,所以刀就不會受到一點損壞。剛學殺牛的時候,大約一個月就要用壞一把刀,如同現在有些廚子根本不懂得解牛的技法,不是沿著骨縫去下刀,而是用力隨意地去切去砍,刀怎么可能不壞得快呢?” 魏惠王邊聽邊點頭,庖丁輕松自如地解完了牛,然后輕輕擦拭了刀,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 語出《莊子》。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在實際生活中,要想真正學到知識或掌握一門技藝,常常需要反復實踐。只有勤學苦練,才能發現并掌握規律,將技藝修煉到出神入化的境地。庖丁正因為到此境界后,熟悉了牛的機理,自然懂得在何處下刀。生活也一樣,如果我們能透徹領悟生活的道理,摸準了其中的規律,就能和庖丁一樣,做到目中有牛又無牛,就能化繁為簡,真正獲得輕松。 枯轍之鮒 莊子家境貧寒,一天斷炊后到監河侯家中去借米下鍋。但是監河侯沒有馬上給他,而是拖延道:“等我稻田里的米收獲了,我會借給您的,可以嗎?”莊子聽了后很生氣,就給監河侯講述了下面這個故事。 “剛才,我正匆忙地往府上趕,忽然聽到有喊聲:‘救救我,救救我!’聽到喊聲,我一愣,急忙停下腳步,回轉身,走過去一看,原來是一條鮒魚躺在路當中的車轍印里。我問它:‘是你在喊救命嗎?’ 鮒魚有氣無力地張張嘴說:‘是我。我是東海里的水官,不幸流落到這里,你能找些水來救我一命嗎?’ 我告訴它:‘好吧,我愿意救你,不過現在不行,我有事外出幾日,等我回來時一定前來救你。’ 鮒魚氣得兩腮顫動,一雙眼睛瞪著我說:‘我如今命在旦夕,你救我便救,不救便罷,何必推諉戲弄于我!”’監河侯聽了莊子之言,羞愧難當。 語出《莊子》。 本篇通過生動的故事,諷刺那些見死不救、假仁假義的偽善者。監河侯的慷慨許諾,和答應引西江之水救涸轍之鮒一樣,都對求助者毫無用處,不切實際,等于空口說白話,所以是虛偽的。如果想真正幫助人,就要急人所急,想人所想,及時解救危難。 鳳凰與貓頭鷹 魏國的惠施當了宰相后,總是擔心別人來搶他的職位。一天,莊子要來拜訪他,他卻因為莊子聞名天下而坐臥不安。*后竟然下令在全國搜捕莊子。莊子聽到這個消息,主動找上門來。 莊子凜然正氣,面對惠施,侃侃而談:“宰相大人,不知道您聽說過沒有,在南方有一種鳥,人們稱它為鳳凰。傳說鳳凰是一種不凡的鳥。有一次,它從南海起飛,向著北海的方向晝夜不停地飛翔,不知疲勞,不顧饑餓。只有到長著梧桐樹的地方,它才肯停下來休息,絕不會隨便停留。一路上,如果沒有干凈的竹米,它寧肯餓肚子,也不會饑不擇食。如果沒有清甜的泉水,它不會輕易地去喝河流、水塘中的污水。這些無一不在表明它的高潔。 在飛行中,鳳凰遇到了一只貓頭鷹。鳳凰出于禮節想去拜訪問候貓頭鷹,沒想到貓頭鷹恰巧拾到一只死老鼠。貓頭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以為鳳凰是來搶它的死老鼠的,于是,惶惶不可終日,甚至擺出一副拼命的樣子,以此來威脅鳳凰。你覺得可笑不可笑?同樣,你如今做了魏國的宰相,高官厚祿居然迷住了你的心竅,以為我會與你爭奪宰相的位置,這難道和貓頭鷹的心理有什么兩樣嗎?” ……
- >
隨園食單
- >
山海經
- >
回憶愛瑪儂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史學評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