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西文物日歷2025年壁畫(特裝版)
-
>
老人與海
-
>
愛的教育
-
>
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名師課堂教學實錄
-
>
岳飛掛帥
-
>
陽光姐姐小書房.成長寫作系列(全6冊)
-
>
名家經典:水滸傳(上下冊)
大夏書系·語文之道語文教學藝術論/大夏書系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6007633
- 條形碼:9787576007633 ; 978-7-5760-0763-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大夏書系·語文之道語文教學藝術論/大夏書系 本書特色
語文特級教師楊九俊經典力作 提升語文教學藝術與審美素養的案頭書 ☆本書深、實、廣——立論深、內容廣、案例實,在藝術論與教學論的交匯點上展現語文教學的藝術魅力與光彩。 ☆特征論、備課論、德育論、美育論……每有所論,都在藝術的層面展開,伴以豐富的文例、教例、課例,便于讀者實踐操作。 ☆一本獻給語文教師的教學藝術手札,用19論描摹語文教學這大千世界的方方面面。 編輯推薦篇章: 開掘語文德育的渠道/076 創設良好的審美情境/88 教學結構的縱向形態/230 體態語言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344 語文教學風格的主導性與豐富性/443
大夏書系·語文之道語文教學藝術論/大夏書系 內容簡介
“教育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本書力求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點上,在科學性與藝術性的結合點上,來探討語文的教學藝術。全書 19 論,議論范圍涉及語文教學藝術的特征,語文的德育藝術和美育藝術,語文的雙基教學藝術和能力訓練藝術,語文的教法藝術和學法藝術,語文教學的課堂結構藝術和教師語言藝術,語文教學的調控藝術和提問藝術,語文的現代媒體教學藝術和知能測評藝術,如此等等。凡所應有,幾乎盡有。而每有所論,都在“藝術”的層次上展開,思路既開闊,又始終不離全書主旨;每有所論,都伴之以豐富的文例、教例、題例,內容既高屋建瓴,又始終不離教學實際,為廣大讀者開鑿一些階梯,架起一些棧橋,鋪設照明的線路,順利通向語文教學藝術的勝境。
大夏書系·語文之道語文教學藝術論/大夏書系 目錄
序(顧黃初) / 3
引 言 / 7
**章 特征論 / 1
**節 語文教學藝術的主體性特征 / 1
第二節 語文教學藝術的科學性特征 / 7
第三節 語文教學藝術的審美性特征 / 13
第四節 語文教學藝術的創造性特征 / 21
第二章 備課論 / 28
**節 備課辯證觀 / 28
第二節 課文分析的方法 / 38
第三節 教學設計 / 47
第三章 德育論 / 58
**節 立足語文德育的制高點 / 58
第二節 把握語文德育的特點 / 63
第三節 開掘語文德育的渠道 / 76
第四章 美育論 / 80
**節 拓開廣闊的審美天地 / 80
第二節 創設良好的審美情境 / 88
第三節 選擇恰當的審美方式 / 97
第五章 雙基論(上) / 108
**節 詞語教學的優化措施 / 109
第二節 難句的癥結及理解的方法 / 113
第三節 段落構成的規律和分段訓練 / 119
第四節 歸納主題思想的訓練技巧 / 124
第六章 雙基論(下) / 128
**節 讀的戰略 / 128
第二節 語感訓練的目標和途徑 / 136
第三節 讀寫遷移的訓練要求 / 141
第四節 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 / 147
第七章 能力論 / 153
**節 一般能力訓練的非智力性原則 / 153
第二節 一般能力訓練的方法 / 158
第三節 一般能力訓練的綜合功能 / 165
第四節 創造能力的培養 / 170
第八章 教法論 / 182
**節 “活”,撥通基本教法的總鑰匙 / 182
第二節 講什么與怎樣講 / 191
第三節 “練”,貫穿教學過程的主線索 / 197
第九章 學法論 / 205
**節 優化教法,促進正確學法的有效形成 / 205
第二節 把握本質,訓練學生掌握科學的思維方式 / 211
第三節 著眼“會學”,全面培養學習語文的能力 / 219
第十章 結構論 / 224
**節 結構安排的空間意識 / 224
第二節 教學結構的縱向形態 / 230
第三節 教學結構的變式 / 238
第十一章 環節論 / 244
**節 預習指導的特點和方法 / 244
第二節 導入的技巧 / 247
第三節 精心組織課堂教學的高潮 / 253
第四節 畫好課堂教學的“豹尾” / 258
第十二章 提問論 / 265
**節 問點的恰當選擇 / 265
第二節 問法的精心設計 / 270
第三節 誘導答問的技巧 / 276
第四節 培養質疑能力和答問能力的要求和方法 / 281
第十三章 板書論 / 288
**節 板書設計的基本原則 / 288
第二節 板書的形式 / 301
第三節 怎樣設計板書 / 309
第四節 板書使用的技巧 / 319
第十四章 語言論 / 325
**節 教學語言的特征 / 325
第二節 教學語言的審美要求 / 331
第三節 教學語言的表現藝術 / 340
第四節 體態語言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 344
第十五章 調控論 / 349
**節 課堂調控的特點 / 349
第二節 課堂調控的策略 / 356
第三節 實施有效調控的基本條件 / 362
第十六章 現代媒體論 / 368
**節 現代媒體的功能 / 368
第二節 運用現代教學媒體的優化意識 / 375
第三節 現代化媒體與傳統媒體的有機結合 / 385
第十七章 測評論 / 393
**節 語文測評的要求 / 393
第二節 語文命題的技術性和藝術性 / 397
第三節 語文考試的內容和題型 / 404
第十八章 課外閱讀論 / 416
**節 課外閱讀的意義 / 416
第二節 課外閱讀的類型 / 419
第三節 課外閱讀的指導 / 425
第十九章 風格論 / 433
**節 語文教學風格的形成 / 433
第二節 語文教學風格的分類 / 438
第三節 語文教學風格的主導性和豐富性 / 443
第二十章 流派論 / 448
**節 語文教學流派的產生 / 448
第二節 語文教學流派的特點 / 453
第三節 語文教學流派的類型 / 455
后 記 / 469
修訂后記 / 471
大夏書系·語文之道語文教學藝術論/大夏書系 節選
語文教學藝術的主體性特征 教學藝術就是一種審美化的教學。美學家宗白華的名言是:“美是自由。”黑格爾說過:“審美帶有令人解放的性質。”教學藝術*為本質的特征是師生成為教與學的主體,那么課堂上所有聯系的核心一定是活生生的主體力量。 一、教與學應當是“生命的自由表現” 關于美與美的規律,很難說有什么定論,我們不妨回到理論原點上去考察。美學界討論美學問題,都會引用馬克思年輕時寫下的《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馬克思在這部手稿中提到了美學問題,他說:“動物只是按它所屬的那個種的尺度和需要來建造,而人卻懂得按照任何一個種的尺度來進行生產,并且懂得怎樣處處都把內在的尺度運用到對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規律來建造。”馬克思還論及勞動創造美,美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勞動是自由的生命表現”。a按照馬克思的觀點,審美化的教學首先強調的是主體的自由,在一定意義上只有在學習過程中充分享有自由,才能成為真正的主體。作為教與學的勞動是不能被異化的、被強迫的,不應該為某種功利性所綁架。所謂異化勞動,就是勞動者并非心甘情愿,他們在勞動過程中感覺不到親切和愉悅,甚至已經失去了精神上的自我。在卓別林主演的電影《摩登時代》中,人與機器完全一樣,人也是整個機器的一部分,人的身體進入了機器,隨著機器的轉動而轉動,人成為非人。這雖然是夸張,但夸張背后是生活的真實。教學也是如此,如果師生的教與學被異化,自然不可能去創造美。 二、教師應當具有準確的美學定位 從教學藝術的角度看,語文教學的過程就是審美的過程。在審美過程中,教師的美學角色定位,應當是審美主體與審美客體的統一,即使是審美客體,也應是具有主體意識的。 1.教師應當發揮審美主體的作用 教學內容,作為人類或科學家、文藝家認識客觀世界和從事實踐的精神成果,蘊含著豐富的審美內容。蔡元培先生曾精辟地分析道:“數學中數與數常有巧合之關系。幾何學上各種形式,為圖案之基礎。物理、化學上能力之轉移,光色之變化;地質學的礦物學上結晶之勻凈,閃光之變幻;植物學上活色生香之花葉;動物學上逐漸進化之形體,極端改飾之毛羽,各別擅長之鳴聲;天文學上諸星之軌道與光度;地文學上云霞之色彩與變動;地理學上各方之名勝;歷史學上各時代偉大與都雅之人物與事跡;以及其他社會科學上各種大同小異之結構,與左右逢源之理論,無不于智育作用中,含有美育之元素,一經教師之提醒,則學者自感有無窮之興趣。”b語文學科更是如此,翻開語文課本,催人奮發的社會美,賞心悅目的自然美,啟迪才智的科學美,匠心獨運的藝術美,令人如行山陰道上,目不暇接,美不勝收。眾所周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授活動規定、制約、左右著學生的學習活動。從審美的角度看,水漲船高,水落船低,教師的審美能力也必然制約著學生的審美質量。如果教師尚未識透教學內容的美,并產生較為深刻的審美感受,卻要學生身入寶山,尋幽探勝,不僅不可能滿載而歸,或許還會因未見門徑以至空手而返。舉兩個簡單的例子說,小學課文《鸕鶿》寫動靜變化之美,有些老師只看到動靜間的轉換,卻認識不到這種轉換的必然性。其實,課文的特色正在于此。比如**段寫靜美:“……近處的一只小船上,漁人坐在船尾,悠然地吸著煙。灰黑色的鸕鶿站在船舷上,好像列隊的士兵在等待命令。”這里漁人“悠然地吸著煙”是靜,但他在“悠然”之中觀察著水面下魚群的活動,則蘊含著動態因素;而“列隊的”鸕鶿正在“待”“命”,更似“箭在弦上”。抓住這些,對動靜變化美的體會就會深刻一些。再如《桂林山水》,寫水時用詞的順序是“靜”“清”“綠”,正因為“靜”,而不是波濤洶涌,才現其“清”;正因為“清”,而不是水色雜呈,才見其“綠”。平平常常的詞語,好似信手拈來,卻也有一番“構思”,從而以遣詞造句的藝術美恰切地表現了風姿卓異的自然美,給人以豐富的美感享受。然而,在相當多的課堂上,很少見到對這類詞句的推敲和體味,膚淺的理解造成了美的“資源”的浪費,自然也影響了對“真”的認知。盡管這時的審美主體主要是學生,但根子卻在于教師自己就沒有進入審美主體這重角色。 當然,在教師作為審美主體時,他的審美對象不僅僅是課文。比如相關的課外閱讀、語文活動以及一些社會實踐,都包含了教學內容美。作為教學對象的學生,在教師的美學視野中,也應是審美的客體。 2.教師應當成為具有主體意識的審美客體 羅伯特??特拉弗斯曾說:“教學是一種獨具特色的表演藝術,它區別于其他任何表演藝術,這是由教師與那些觀看表演的人的關系所決定的。”c作為一個表演者,教師就演變為學生的審美客體。這種審美客體的特殊性在于他不僅是學生的審美對象,而且具有很強的教育性和示范性。加里寧認為:“在教師工作中,有許多困難,而教師的責任又是如此重大。教授某門功課,自然是基本工作,但除此之外,學生還模仿教師。所以,教師們的世界觀,他的行為,他的生活,他對每一現象的態度,都這樣或那樣地影響全體學生。這點往往是覺察不出的。”因此,教師就應十分重視勞動形態中美的創造,重視自我形象的美的塑造。 根據加里寧這段話的意思,教師勞動形態的美包括外在和內蘊兩個方面。外在的美主要指服飾之美、語言之美、體態之美。關于教學語言(體態語言也是一種特殊的教學語言)鮮明的獨特性和豐富的美學內容,我們將在“語言論”一章中詳作闡述,這里只就服飾美作些探討。 “人靠衣飾馬靠鞍”,教師的服飾對學生審美過程中形成良好的“**印象”十分重要。我們認為,教師的服飾之美除了照顧到體形、性格、年齡等方面的要求外,還應考慮到對職業特點、教學對象以及課文的教學情境的適應性。 適合職業是指教師的衣著打扮,要力求借樸實顯示教師整體性格的沉穩感,以淡雅體現知識階層涵養的豐厚性。選色,趨向柔和;款式,注意莊重。特別要力戒歌星式的時髦華麗和商賈型的珠光寶氣,給學生以正確的審美導向,并喚起他們對教師的尊崇感和信賴感。 適合教學對象是指教師的衣著打扮,要與生活情境相吻合,與學生的心理特點相適應。比如,小學低年級的老師,衣著的色彩可以鮮艷些,線條可以明快些。高中教師不妨在質料上適當作些考慮,并配以端莊的款式,以求體現一定的文人色彩、學者風度。 適合課文的教學情境是指教學某些課文時,在服飾上格外留心一下,以增加“表演”效果。曾有老師舉作例證時說過,青年女教師,著一綠上衣,講朱自清先生的《春》,學生會感到格外的賞心悅目。老年男教師用罩衫、長圍巾把自己裹得嚴嚴實實,講契訶夫的《裝在套子里的人》,則會引起學生的類比聯想,反而有幾分審丑的意味。當然,這并不等于每場“演出”都要有固定的“行頭”,適當注意足矣。另一方面,外在美的幾個方面要相互配合,以形成審美的整體效應。還以《春》的教學來說,如果穿上剛才說到的衣著,其教學語言又如拂過綠野的清風,淙淙吟唱的溪流,在教態上再漾出盈盈的笑意,則會給學生帶來春日艷陽的燦然和溫暖,帶來春天和風的清新和明快,使他們獲得心曠神怡的審美感受。反之,配以僵化呆板的表情、斷斷續續的語調,不僅不會讓人產生美感,連身上的綠裝都似乎成了一種做作。 教師作為審美客體體現出的勞動形態美的另一方面是內蘊美。內蘊美涉及教師的道德品質、知識修養、能力結構、心理素質等諸多方面。這里,僅以中學語文課本里描寫學校生活的幾篇課文為例,來看看在學生的眼里,教師哪些內蘊之美或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或有滋潤心田的魅力。 以《*后一課》為例,小弗郎士的性格發展經歷了一場巨變,他由貪玩、不懂事發展到逐漸懂得失去國土的痛苦,進而又發展到激起了愛祖國、恨敵人的思想感情,他對韓麥爾老師的美學評價也發生了質變,感到老師是一個可敬可愛的人,原因就在于韓麥爾老師講態中體現出來的深沉、巨大的愛國主義精神扯緊、撥響了他那松弛的情感之弦。韓麥爾先生的內蘊之美就是充盈胸際的愛國主義精神。 以《藤野先生》為例,魯迅先生“朝花夕拾”,仍歷歷在目,“在我所認為我師之中,他是*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偉大的”。這是因為在日本軍國主義濁氣彌漫的情況下,藤野先生毫無民族偏見,對魯迅熱情關心并寄于厚望,體現了一位正直學者的性格之美。 以《我的老師》為例,作者對蔡蕓芝先生銘心刻骨般的思念,蘊含在平平實實的字里行間,好像一股涓涓細流,綿長深遠,這是因為蔡老師的所作所為,甚至是一顰一笑,都漾出了對學生的關心和摯愛,體現出高尚的職業的情感之美。 以《幼學紀事》為例,作者從老師的講解里,領略出秦少游、辛棄疾詞作的藝術奧秘:“他們能在婉約近人的文字中抒發出憂國、愛國的深情以至豪情來。多么美呀,多么精巧啊,我們祖國的語言!每一個字,每一個音節,都像是一個可愛的小精靈,只要你調度得當,它就能把你心里的*細微的情緒表達出來!”顯然,作者獲得如此審美快感,源自于孫教授、顧教授淵博的學識之美和精到的講藝之美。 當然,這幾個例子遠不能概括教師內蘊美的全部內容,我們在討論德育時將對此作較全面的闡述。還應注意的是教師對勞動形態的美學追求,應當把握外在美與內蘊美之間的辯證關系:外在美是內蘊美的表現形式,內蘊美則是外在美的表現內容。二者之間,重心應在內蘊美上,衣冠楚楚、道貌岸然,但或是品質惡劣,或是腹中空空,那是絕無美感可言的。而真正具備了內蘊美,則常常能沖破外在因素的束縛。據《世說新語》里記載,曹操有一次接見匈奴的使者,因自己個子較矮怕被匈奴使者瞧不起,就請“眉目疏朗,須長四尺,甚有威重”(《魏志》)的崔琰代為接見,自己則拿著刀裝成衛士,立于崔琰的床頭。接見之后,曹操派人探聽使者的反應。使者說:“魏王雅望非常,然床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可見內蘊美表現力的巨大。在我們剛才舉到的例子中,藤野先生是不修邊幅的,但其性格的光彩仍透過“模糊”的衣著熠耀出來。當然,這并不是說要故意造成內美與外美的反差,在可能的情況下,應當追求二者的統一性。試想,如果曹操以魏王的身份出現,大概會更顯得氣宇軒昂、英氣逼人。藤野先生如果衣著整潔些,恐怕也不會引起某些學生的哄笑。韓麥爾先生顯然明乎此理,上“*后一課”時,“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綠色禮服,打著皺邊的領結,戴著那頂繡邊的小黑絲帽。這套衣帽,他只在督學來視察或者發獎的日子才穿戴”。這里的衣著以及他在教學過程中的語言和表情,都正好與他的內蘊之美相吻合,內容與形式可以說是達到了完美的統一。從這一點上看,韓麥爾先生這一形象塑造的美學意義是相當豐富的。 三、“讓”學生成為審美活動的主體 按照佐藤學的觀點,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是相對的。因為學的活動受制于教的活動,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往往受教師作用的制約。所以,學生和教師一起,成為活生生的主體力量,關鍵在教師的“讓”。 (1)大愛讓課堂生成潤澤感。佐藤學認為,好的課堂是潤澤的課堂,有一種柔和的氣息,如春風拂面,“滋潤肌膚”,而且,真正的教師之愛又是面向每一個鮮活的具體的學生,在課堂上,所有的孩子都有安全感、愉悅感,作為學習主體,他們都是自由的、愜意的、期盼的、主動的。杜威說知識是情感汪澤中的一杯水。唯此,知識也才能*大可能地發揮作用。 (2)坦誠給學生心理支持。教學過程中,教師甚至名師,都有可能應答不上,甚至犯錯誤,如果坦誠以對,直言告之,不僅不會有損于教師形象,而且會給學生的挑刺、質疑足夠的心理支持,會增強學生的心理安全感。于漪老師教《變色龍》一課,為了說明主人公奧楚蔑洛夫多變的現象與不變的本質畫了一條曲線,借此增強教學的直觀性。突然一位女生舉手發言:“老師,您講錯了!”面對學生,更是面對外省市一批來聽課的教師,于漪老師當機立斷,請這位同學走上講臺,講一講自己的見解。這位學生毫不猶豫地走上講臺,胸有成竹地說:“奧楚蔑洛夫知道狗是將軍哥哥的狗時,他那巴結、奉迎、拍馬的心情就更厲害,內心跳動的頻率也更高,因此,您用等距離的曲線表達主人公彼時彼地的心理便不妥當。我認為,表示主人公那一時刻的曲線就應當更長更高。”于老師充分肯定了這位同學的意見,立即調整了板書曲線,并向她表示真誠的感謝。此時的課堂里,學生注視著老師,更覺得老師可親與可敬,也更增添了質疑問難的勇氣,遠道而來的聽課者,則不由得嘖嘖稱道。于老師在這里的教學處理無疑是教育的藝術。因此,有了課堂的高潮,也有了教師人格的矗立。 (3)“隱藏”為學生提供舞臺。葉瀾教授說:“每個學生以完整的生命個體狀態存在于課堂生活中,他們不僅是教學的對象、學習的主體,而且是教育的資源,是課堂生活的創造者。”d為了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葉瀾老師一直主張“還”,主張“讓”,“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快樂地努力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去”。她甚至提出:“課堂上,教師要封住自己的嘴,讓自己少說一點,留出時間和空間給學生。”孫雙金老師主張老師要適度地“隱藏”自己,把學生推到前臺,推到思維的中心,推到課堂的中心,事實上,正是他巧妙地“隱藏”了,才有了課堂的“議論紛紛”“高潮迭起”。
大夏書系·語文之道語文教學藝術論/大夏書系 作者簡介
楊九俊,研究員,特級教師,2002年任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江蘇教育學院副院長,兼任江蘇省中小學教學研究室主任。2013年任江蘇省教育學會會長,2019年任江蘇省教育學會名譽會長。蘇教版高中語文教科書主編,統編高中語文教科書分冊主編。研究成果曾先后獲教育部一、二等獎,省政府特等獎。社會兼職先后有全國教育科學規劃基礎教育組專家,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智庫專家。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自卑與超越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