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闖進數(shù)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y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yī)內(nèi)科學·全國中醫(yī)藥行業(yè)高等教育“十四五”規(guī)劃教材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重量規(guī)劃教材無機化學(第3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639257
- 條形碼:9787030639257 ; 978-7-03-063925-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重量規(guī)劃教材無機化學(第3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 本書特色
本書為《湖南大學化學主干課程系列教材》之一,第二版被評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重量規(guī)劃教材無機化學(第3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 內(nèi)容簡介
本書為《湖南大學化學主干課程系列教材》之一,第二版被評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重量規(guī)劃教材。 全書共20章,包括緒論、化學熱力學基礎、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酸堿解離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還原反應、原子結構與元素周期律、分子結構與化學鍵理論概述、酸堿理論的發(fā)展與溶劑化學、配位化學基礎、s區(qū)元素、p區(qū)元素、ds區(qū)元素、d區(qū)元素、鑭系元素、元素化學定性分析、核化學、生物無機化學、固體無機化學、金屬有機化學。 本書可作為高等理工和師范院校化學、應用化學、化工、材料、生物、環(huán)境、制藥等專業(yè)的教材,也可供相關專業(yè)師生、分析測試工作者和自學者參考和閱讀。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重量規(guī)劃教材無機化學(第3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 目錄
第三版前言
第二版前言
**版前言
第 1章 緒論 1
1.1關于化學 1
1.1.1化學的基本概念及其發(fā)展 1
1.1.2化學發(fā)展簡史 2
1.1.3化學學科發(fā)展方向與契機 2
1.2關于無機化學 2
1.2.1無機化學定義 2
1.2.2無機化學發(fā)展簡史 3
1.2.3當今無機化學活躍的領域 3
1.3化學基礎知識 4
1.3.1原子、分子、離子、超分子 4
1.3.2單質(zhì)、化合物、相對分子質(zhì)量、物質(zhì)的量 5
1.3.3化學反應的計量關系 5
1.3.4物質(zhì)的表現(xiàn)形態(tài) 6
1.3.5 溶液 10
習題 14科學家小傳——德布羅意與薛定諤的故事 15
第 2章 化學熱力學基礎 16
2.1熱力學**定律 16
2.1.1熱力學的基本概念 16
2.1.2熱力學**定律的表述 18
2.2熱化學19
2.2.1化學反應的熱效應 19
2.2.2 赫斯定律 20
2.2.3 生成熱 22
2.2.4 燃燒熱 25
2.2.5從鍵能估算反應熱 25
2.3化學反應的方向 26
2.3.1可逆過程與不可逆過程 26
2.3.2化學反應的自發(fā)過程 26
2.3.3化學反應的進行方向 27
習題 34
科學家小傳——吉布斯37
第 3章 化學反應速率與化學平衡 38
3.1化學反應速率 38
3.1.1反應速率的定義 38
3.1.2化學反應速率理論簡介 40
3.1.3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 42
3.2化學反應平衡 48
3.2.1可逆反應與化學平衡 49
3.2.2化學平衡常數(shù) 49
3.2.3化學平衡的計算 53
3.3化學平衡移動 55
3.3.1濃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55
3.3.2壓力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57
3.3.3溫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58
3.3.4催化劑與化學平衡 59
3.3.5勒夏特列原理 59
習題 60
科學家小傳——克勞修斯62
第 4章 酸堿解離平衡 64
4.1弱酸弱堿的解離平衡 64
4.1.1水的解離平衡和溶液的酸堿性 64
4.1.2一元弱酸弱堿的解離平衡 66
4.1.3多元弱酸的解離平衡 68
4.1.4同離子效應 70
4.1.5 緩沖溶液 71
4.2鹽類的水解72
4.2.1 鹽的水解 72
4.2.2影響水解的因素 75
4.3強電解質(zhì)溶液解離理論 75
4.3.1 離子強度 75
4.3.2活度和活度系數(shù) 76
4.3.3 鹽效應 76
習題 77
知識簡介——水的純化78
第 5章 沉淀溶解平衡 80
5.1沉淀的溶度積原理 80
5.1.1溶度積常數(shù) 80
5.1.2溶度積原理 81
5.1.3溶度積與溶解度 82
5.1.4同離子效應 83
5.1.5影響難溶物溶解度的其他因素 84
5.2沉淀與溶解85
5.2.1金屬氫氧化物沉淀的生成、溶解與分離85
5.2.2難溶硫化物的沉淀與溶解 86
5.2.3 沉淀轉(zhuǎn)化 87
習題 88
科學家小傳——諾貝爾90
第 6章 氧化還原反應 91
6.1氧化還原的基本概念 91
6.1.1 氧化數(shù) 91
6.1.2氧化劑和還原劑 92
6.1.3氧化還原電對 93
6.1.4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配平 94
6.2原電池和電池符號 96
6.2.1 原電池 96
6.2.2 電池符號 98
6.3電極電勢和電動勢 99
6.3.1電極電勢的測量及參比電極 99
6.3.2標準電極電勢表 101
6.3.3電池反應的熱力學 102
6.3.4 E和 E.的關系——能斯特方程 106
6.3.5影響電極電勢的因素 108
6.3.6電極電勢的應用 114
6.3.7能斯特方程的應用 ——電勢-pH圖 118
6.4圖解法討論電極電勢 121
6.4.1元素電勢圖 121
6.4.2 自由能 -氧化數(shù)圖 124
6.5化學電源與電解 127
6.5.1化學電源簡介 127
6.5.2分解電壓和超電壓 129
習題 130
科學家小傳——能斯特 134
第 7章 原子結構與元素周期律 135
7.1原子光譜和玻爾原子模型 135
7.1.1 原子光譜 135
7.1.2玻爾原子模型 136
7.2核外電子的運動狀態(tài) 137
7.2.1微觀粒子的特性 137
7.2.2核外電子運動狀態(tài)描述與波函數(shù) 139
7.2.3原子軌道與電子云的空間圖像 143
7.3多電子原子結構與核外電子排布 147
7.3.1多電子原子軌道能級 147
7.3.2多電子原子核外電子排布 150
7.4元素周期表與元素性質(zhì)的周期性 151
7.4.1元素周期表 151
7.4.2元素性質(zhì)的周期性 152
習題 156
科學家小傳——鮑林 158
第 8章 分子結構與化學鍵理論概述 159
8.1離子鍵理論 159
8.1.1離子鍵的形成 159
8.1.2離子鍵的性質(zhì) 160
8.1.3離子鍵的強度 160
8.1.4離子的特征 161
8.1.5 離子晶體 163
8.2共價鍵理論 168
8.2.1路易斯理論 168
8.2.2 價鍵理論 169
8.2.3雜化軌道理論 171
8.2.4價層電子對互斥理論 175
8.2.5分子軌道理論 178
8.3金屬鍵理論 181
8.3.1金屬鍵的改性共價鍵理論 181
8.3.2金屬鍵的能帶理論 182
8.3.3金屬晶體的密堆積結構 183
8.4分子間作用力和氫鍵 184
8.4.1分子的極性與分子極化 184
8.4.2分子間作用力 186
8.4.3 氫鍵 187
8.4.4離子極化作用 189
習題 192
化學鍵理論的發(fā)展 194
第 9章 酸堿理論的發(fā)展與溶劑化學 195
9.1酸堿理論的發(fā)展 195
9.1.1各種酸堿理論簡介 195
9.1.2軟硬酸堿原理 200
9.2溶劑化學 203
9.2.1溶劑的基本概念 203
9.2.2溶劑的性質(zhì) 204
9.2.3溶劑的分類 206
9.2.4水溶液中的無機化學 207
9.2.5常見非水溶劑簡介 212
習題 214
科學展望——在有機溶劑中進行的酶催化反應 216
第 10章 配位化學基礎 218
10.1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218
10.1.1配合物的定義 218
10.1.2配合物的組成 218
10.1.3配合物的化學式及命名 221
10.1.4配合物的類型 223
10.2配合物的空間構型和異構現(xiàn)象 224
10.2.1配合物的空間構型 224
10.2.2配合物的異構現(xiàn)象 225
10.3配合物的化學鍵理論 230
10.3.1 價鍵理論 230
10.3.2晶體場理論和配位場理論 233
10.3.3分子軌道理論 243
10.4配合物的穩(wěn)定性 248
10.4.1配合物的穩(wěn)定常數(shù) 248
10.4.2影響配合物穩(wěn)定性的因素 249
習題 254
科學家小傳——卡爾文 256
第 11章 s區(qū)元素 258
11.1 氫 258
11.1.1 引言 258
11.1.2氫的成鍵特征 259
11.1.3氫化物 259
11.1.4反應綜述 261
11.1.5氫能源 261
11.2堿金屬和堿土金屬 261
11.2.1堿金屬和堿土金屬元素的通性 261
11.2.2元素的存在和單質(zhì)的制備 262
11.2.3化學性質(zhì) 263
11.2.4重要的化合物及其性質(zhì) 264
習題 267
科學家小傳——戴維 269
第 12章 p區(qū)元素 270
12.1稀有氣體 270
12.1.1稀有氣體的存在、分離和應用 270
12.1.2稀有氣體的化合物 271
12.2 鹵素 274
12.2.1元素的存在、分離和性質(zhì) 274
12.2.2鹵化氫和氫鹵酸 277
12.2.3鹵化物和鹵素互化物 277
12.2.4鹵素的氧化物 280
12.2.5鹵素的含氧酸及其鹽 282
12.2.6氟的有機化合物 284
12.2.7 擬鹵素 286
12.3氧族元素 288
12.3.1元素的存在、分離和性質(zhì) 288
12.3.2氧、臭氧和過氧化氫 289
12.3.3硫及其重要化合物 291
12.3.4硫的鹵化物 296
12.3.5配位氧和雙氧配體 296
12.3.6硒和碲及其化合物 297
12.4氮族元素 299
12.4.1元素的存在、分離和性質(zhì) 299
12.4.2 氫化物 303
12.4.3氧化物、含氧酸及其鹽 305
12.4.4 鹵化物 312
12.4.5 磷-氮化合物 313
12.5碳族元素 314
12.5.1元素的存在、分離和性質(zhì) 314
12.5.2金剛石、石墨和富勒烯的性質(zhì) 317
12.5.3碳的氧化物及其鹽 318
12.5.4 含 C—N和 C—S鍵的化合物 319
12.5.5硅、鍺、錫和鉛的主要化合物 321
12.6硼族元素 329
12.6.1元素的存在、分離和性質(zhì) 329
12.6.2硼的含氧化合物和鹵化物 331
12.6.3鋁的重要化合物 334
習題 335
科學家小傳——貝采里烏斯 343
第 13章 ds區(qū)元素 344
13.1銅族、鋅族元素的通性 344
13.1.1銅族元素通性 345
13.1.2鋅族元素通性 345
13.2銅族、鋅族元素的存在、提取和性質(zhì) 346
13.2.1元素的存在和提取 346
13.2.2單質(zhì)的性質(zhì) 348
13.3氫氧化物、氧化物、硫化物 350
13.3.1 氫氧化物 350
13.3.2 氧化物 351
13.3.3 硫化物 353
13.4鹵化物 353
13.4.1 氧化數(shù)為 +1的鹵化物 353
13.4.2 氧化數(shù)為 +2的鹵化物 355
13.5其他重要化合物 358
13.5.1 銅(Ⅱ)化合物 358
13.5.2 銀(Ⅰ)化合物 359
13.5.3 汞(Ⅰ)化合物 359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二體千字文
- >
巴金-再思錄
- >
回憶愛瑪儂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