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河源市源城區革命老區發展史/全國革命老區縣發展史叢書.廣東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8139425
- 條形碼:9787218139425 ; 978-7-218-13942-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河源市源城區革命老區發展史/全國革命老區縣發展史叢書.廣東卷 內容簡介
本書是《廣東省革命老區發展史》叢書的一種。《叢書》集中體現了當地老區人民革命斗爭史,注重突出老區革命精神和光榮傳統的弘揚和宣傳,促進老區紅色文化資源的挖掘整理。圖書圖文并茂,通俗易懂,做到歷史的真實性、事件的準確性與內容的可讀性相統一,對推動老區脫貧攻堅,振興發展具有實用性和參閱價值。本書主要內容有:源城區老區區域和革命老區概況,以及挖掘了老區在土改革命戰爭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的歷史情況,同時也講述了源城區革命老區的建設發展歷程,還附錄有革命歷史文獻資料。
河源市源城區革命老區發展史/全國革命老區縣發展史叢書.廣東卷 目錄
序言
**章 區域概況
**節 自然地理
第二節 歷史沿革
第三節 社會概況
第二章 早期革命
**節 河源縣近代革命斗爭
一、河源縣近代社會狀況
二、農民起義與資產階級革命
第二節 河源黨組織的創建及工農革命運動
一、阮嘯仙的革命實踐活動
二、兩次東征對河源的影響
三、工農運動的興起
四、河源黨組織的創建及其活動
第三節 紫河特區委的建立和惠紫河博游擊區的斗爭
一、紫河特區委的建立和惠紫河博游擊區的開辟
二、東江工農紅軍在紫河邊的反“圍剿”斗爭
三、“一二·九”運動后河源青年的進一步覺醒
第三章 全面抗戰時期
**節 抗日救亡運動的興起與發展
一、河源抗日救亡運動的興起
二、抗先隊東江區隊在河源的活動
三、東江華僑回鄉服務團第五分團在河源的活動
四、河源黨組織的重建和發展
五、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的開展
第二節 反擊反共逆流的斗爭
一、應對反共逆流的襲擊
二、黨組織的調整和鞏固
三、后東特委的建立及其在河源的活動
四、粵北事件后河源黨組織的隱蔽與斗爭
五、黃村“四一七”慘案的發生
第三節 抗日戰爭的后勝利
一、抗戰形勢的轉變及土洋會議的召開
二、大鵬半島整風班的舉辦及黃村會議的召開
三、東江人民武裝工作總隊的建立及其活動
四、古嶺獨立大隊的建立及其活動
五、抗日戰爭的后勝利
第四章 解放戰爭時期
**節 爭取和平民主,堅持自衛斗爭
一、順時應變
二、恢復黨組織
三、挺進九連山
四、配合東進
五、建立武工隊
六、反擊“清剿”
七、停戰北撤
八、自衛斗爭
第二節 河源黨組織和武裝斗爭的恢復
一、恢復組織生活
二、重建武裝隊伍
三、鞏固游擊基地
第三節 反擊國民黨期“清剿”
一、制定“大搞”方針,開展土改運動
二、艱難應戰一期“清剿”
三、召開河西白竹坑會議
四、成立粵贛邊支隊
五、整頓與鞏固河西區黨組織
六、反“清剿”斗爭的初步勝利
第四節 戰略反攻的開展
一、白馬伏擊戰
二、大湖誘伏戰
三、鶴塘伏擊戰
四、駱湖大坪狙擊戰
五、大人嶺陣地攻堅戰
第五節 黨的建設和解放區建設
一、黨的組織建設和思想建設
二、供給保障及后勤工作
三、交通情報工作
四、文化宣傳教育工作
五、人民政權的建立
六、干部培訓及東江公學的創辦
第六節 戰略進攻及解放區的鞏固與擴大
一、部署戰略進攻
二、東江北線春季攻勢
三、保安第十三團起義及夏季攻勢
四、統一戰線工作
第七節 為河源全境解放而斗爭
一、圍殲態勢的形成
二、迎軍支前工作
三、地下工作
四、河源全境解放
第五章 社會主義建設時期
**節 在探索中曲折前進(1949年10月-1978年10月)
一、抗美援朝運動
二、新豐江水庫建設
三、“七烈士”英勇事跡
四、松脂基地
五、烏桕樹基地
六、習仲勛視察河源
七、經濟建設的成就概述
第二節 在改革中穩步發展(1978年11月-1987年12月)
一、經濟體制改革的完善與發展
二、在改革開放中搞活經濟
第三節 實現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1988年1月-2008年1月)
一、經濟建設
二、政治建設
三、文化建設
四、社會建設
五、生態文明建設
六、“6·20”抗洪救災
第四節 建設“首善之區,幸福源城”(2008年2月-2017年10月)
一、經濟建設
二、政治建設
三、文化建設
四、社會建設
五、生態文明建設
六、創建全國文明城市
七、建設紅色教育基地
八、扶貧“雙到”
九、精準扶貧
十、對口幫扶
十一、“雙擁”工作
附錄
附錄一 革命史跡及革命人物概況
一、紅色遺址及紀念場館
二、紅色文物
三、革命烈士
附錄二 大事記(1929年-1949年9月19日)
后記
**章 區域概況
**節 自然地理
第二節 歷史沿革
第三節 社會概況
第二章 早期革命
**節 河源縣近代革命斗爭
一、河源縣近代社會狀況
二、農民起義與資產階級革命
第二節 河源黨組織的創建及工農革命運動
一、阮嘯仙的革命實踐活動
二、兩次東征對河源的影響
三、工農運動的興起
四、河源黨組織的創建及其活動
第三節 紫河特區委的建立和惠紫河博游擊區的斗爭
一、紫河特區委的建立和惠紫河博游擊區的開辟
二、東江工農紅軍在紫河邊的反“圍剿”斗爭
三、“一二·九”運動后河源青年的進一步覺醒
第三章 全面抗戰時期
**節 抗日救亡運動的興起與發展
一、河源抗日救亡運動的興起
二、抗先隊東江區隊在河源的活動
三、東江華僑回鄉服務團第五分團在河源的活動
四、河源黨組織的重建和發展
五、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的開展
第二節 反擊反共逆流的斗爭
一、應對反共逆流的襲擊
二、黨組織的調整和鞏固
三、后東特委的建立及其在河源的活動
四、粵北事件后河源黨組織的隱蔽與斗爭
五、黃村“四一七”慘案的發生
第三節 抗日戰爭的后勝利
一、抗戰形勢的轉變及土洋會議的召開
二、大鵬半島整風班的舉辦及黃村會議的召開
三、東江人民武裝工作總隊的建立及其活動
四、古嶺獨立大隊的建立及其活動
五、抗日戰爭的后勝利
第四章 解放戰爭時期
**節 爭取和平民主,堅持自衛斗爭
一、順時應變
二、恢復黨組織
三、挺進九連山
四、配合東進
五、建立武工隊
六、反擊“清剿”
七、停戰北撤
八、自衛斗爭
第二節 河源黨組織和武裝斗爭的恢復
一、恢復組織生活
二、重建武裝隊伍
三、鞏固游擊基地
第三節 反擊國民黨期“清剿”
一、制定“大搞”方針,開展土改運動
二、艱難應戰一期“清剿”
三、召開河西白竹坑會議
四、成立粵贛邊支隊
五、整頓與鞏固河西區黨組織
六、反“清剿”斗爭的初步勝利
第四節 戰略反攻的開展
一、白馬伏擊戰
二、大湖誘伏戰
三、鶴塘伏擊戰
四、駱湖大坪狙擊戰
五、大人嶺陣地攻堅戰
第五節 黨的建設和解放區建設
一、黨的組織建設和思想建設
二、供給保障及后勤工作
三、交通情報工作
四、文化宣傳教育工作
五、人民政權的建立
六、干部培訓及東江公學的創辦
第六節 戰略進攻及解放區的鞏固與擴大
一、部署戰略進攻
二、東江北線春季攻勢
三、保安第十三團起義及夏季攻勢
四、統一戰線工作
第七節 為河源全境解放而斗爭
一、圍殲態勢的形成
二、迎軍支前工作
三、地下工作
四、河源全境解放
第五章 社會主義建設時期
**節 在探索中曲折前進(1949年10月-1978年10月)
一、抗美援朝運動
二、新豐江水庫建設
三、“七烈士”英勇事跡
四、松脂基地
五、烏桕樹基地
六、習仲勛視察河源
七、經濟建設的成就概述
第二節 在改革中穩步發展(1978年11月-1987年12月)
一、經濟體制改革的完善與發展
二、在改革開放中搞活經濟
第三節 實現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1988年1月-2008年1月)
一、經濟建設
二、政治建設
三、文化建設
四、社會建設
五、生態文明建設
六、“6·20”抗洪救災
第四節 建設“首善之區,幸福源城”(2008年2月-2017年10月)
一、經濟建設
二、政治建設
三、文化建設
四、社會建設
五、生態文明建設
六、創建全國文明城市
七、建設紅色教育基地
八、扶貧“雙到”
九、精準扶貧
十、對口幫扶
十一、“雙擁”工作
附錄
附錄一 革命史跡及革命人物概況
一、紅色遺址及紀念場館
二、紅色文物
三、革命烈士
附錄二 大事記(1929年-1949年9月19日)
后記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煙與鏡
- >
自卑與超越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朝聞道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