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典故北京(精)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0220542
- 條形碼:9787530220542 ; 978-7-5302-2054-2
- 裝幀:書寫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典故北京(精) 本書特色
引經據典,談天說地,講古話舊,京味京事 京味兒文學作家劉一達全新散文集 鉤沉數百年掌故人文,漫談老北京文化遺存 一座皇都與市民之城,一個正史與傳奇間的“典故北京”
典故北京(精) 內容簡介
《典故北京》是京味兒文學作家劉一達的全新散文集。全書分為兩部分——上篇“引經據典”42篇;下篇“談天說地”11篇。談典故其實就是講古話舊。對于一般北京人,更不必說新北京人,北京到處都有古代文化的遺存,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也習焉不察地使用著一些其實很有來歷的說法,卻少有人往深里探究,想深究的人往往也無從下手。這便凸顯出了《典故北京》這部作品的文化價值。作品探尋老北京“三山五頂”“五大鎮物”,趣說造辦處與“燕京八絕”;解密老北京“四大兇宅”“八大胡同”,回溯京城牌匾逸事、鏢局往事。海淀當年叫“海店”?豐臺為什么叫豐臺?桑皂杜梨槐,不進陰陽宅?車船店腳牙,無罪也該殺?“推出午門斬首”是訛傳?“東富西貴,北貧南賤”的說法又是從何而來……作者以地道的京味兒語言,鉤沉數百年掌故人文,漫談老北京文化遺存,既有歷史色澤,更有生活氣息。新舊交替時代變遷下的感悟與反思深藏其間,為讀者留下了一份珍貴的歷史存照。
典故北京(精) 目錄
上篇引經據典
皇都中軸線的故事由兒3
“子午線”和“北京城”石樁8
崇文門為什么要敲鐘12
“推出午門斬首”是訛傳16
內城九門都沒“鉤兒”20
民國時期的北京“三門”26
老北京的“政府”順天府33
京城“五大鎮物”之謎40
“五壇八廟”說法多57
當街牌樓的物是人非61
探尋老北京的“三山五頂”69
簡析海淀的“三山五園”80
“樹矮房新畫不古”是何宅85
東直門的宅子,西直門的府89
東富西貴,北貧南賤103
“大紗臘兒”和“堆子”108
“五脊六獸”是怎么來的112
西單和“瞻云坊”116
東四西單鼓樓前119
京城牌匾逸事多129
造辦處與“燕京八絕”141
五花八門與天橋“八大怪”151
京城的“花兒把式”和花店164
千年市樹說國槐174
頭頂,腳踩,身穿和腰纏180
京城的“四大”與“名醫”183
山東人與“八大堂”和“八大樓”190
海淀當年叫“海店”200
豐臺為什么叫豐臺204
京城的琉璃廠和古玩商208
老北京的書市和賣書人220
舊京茶樓與茶館斗法226
“稻香村”叫板“稻香春”231
“車船店腳牙,無罪也該殺”234
“八不語”和拾掇門臉兒240
過年請“面鮮兒”255
桑皂杜梨槐,不進陰陽宅257
天棚魚缸石榴樹264
京城的十三與“十三陵”269
老北京的“八”字275
北京人的口頭語279
漫話北京的流行語284
下篇談天說地
高亮引水進北京295
智化寺的藻井謎蹤300
潭柘寺“神鍋”之謎314
“砂鍋居”傳奇321
孫老道與避瘟散339
北京小吃和打燒餅346
京城大雜院的嬗變356
花兒市尋根371
“八大胡同”那些事兒384
解密老北京“四大兇宅”396
京城鏢局往事錄421
典故北京(精) 節選
皇都中軸線的故事由兒 記得兩年前,跟兩個外地朋友逛新修的前門大街,修整后的前門大街通了有軌電車。 這是北京*早的電車,因為*初的電車上裝著鈴鐺,開起來鈴鐺“當當”直響,所以老北京又把這車叫“”車,有音沒字,只能寫成“鐺鐺”或“當當”車了。 當然,現在的“”車只是一個觀光項目,并不是北京人出行的代步工具了。看著“”車的軌道,我對那兩個朋友感慨道:“你們知道腳下踩的是什么地方嗎?” “什么地方?這不是有軌車道嗎?”一個朋友笑了笑道。 我對他說:“沒錯兒,是有軌車道。但你們知道嗎?這條道是老北京的中軸線呀!” “中軸線?” “對呀!你們往南看,這條線一直到永定門,往北看,這條線一直穿過正陽門,也就是前門,穿過毛主席紀念堂、天安門廣場、天安門,穿過端午門故宮的三大殿,穿過神武門,穿過景山、地安門,一直到鼓樓。” “哦,有這么神奇?”朋友詫異道。 我接著說:“現在你們看到的北京城是明朝永樂皇上建的,建一座都城要有設計方案,要先確定中心點和中軸線。所以說先有中軸線,后有北京城。這條線是北京城的主脈。知道嗎,你們踩在北京城的主脈上了!” “是嗎?”聽我這么一說,兩個朋友頓開茅塞,紛紛拿起手機在中軸線上留影。 中軸線對老北京城的作用至關重要,現在北京城的規劃建設也離不開這條中軸線。新時期,北京的城市發展規劃多次調整,在國務院批復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中,北京城的布局和發展方向又有新變化,《規劃》明確了“一核”“兩軸”“一區”“多點”的城市發展思路。 “一核”,就是有首都功能的核心區;“兩軸”,就是中軸線和東西走向的“十里長街”東西長安街;“多點”是指順義、大興、亦莊、昌平、房山五個位于平原的新城;“一區”指的是門頭溝、平谷、懷柔、密云、延慶及昌平、房山的山區的生態涵養區。 您瞧,這個《規劃》是把老北京城的中軸線,作為兩個“軸”的其中之一來設計的。規劃吸納了新中國成立以來京城發展規劃的思路,在保護老北京城市“肌理”和基本“骨架”的前提下,又有新的突破。 老北京城的“肌理”,如同人身上的脈絡。人身上的脈絡再多,也有主干,或者說主動脈。老北京城的主動脈也叫“龍脈”。 “龍脈”在哪個位置呢?這條“龍脈”起于北部昌平區的燕山山脈,向南一直延伸到南苑一帶。元大都,即后來的北京城的設計者劉秉忠,正是根據這條“龍脈”,確定的北京城的“中心點”。 您會問了,這個“中心點”在哪兒呢?它就在現在鐘鼓樓的西南方向,離鼓樓非常近。 您也許知道,現在保留下來的老北京城是明朝建的。明朝的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礎上建的,只是內城向南移了2.5公里,當然了,內城向南移了,北京城的“中心點”也得變,明朝北京城的“中心點”跟元大都基本相同,所以明朝北京城的中軸線,也跟元大都的位置基本相同。 這條中軸線北起鼓樓,南到永定門,全長7.8公里。現在這條中軸線向北一直延伸到奧森公園的仰山,往南一直到南苑的大紅門一帶。 按照《規劃》,這條中軸線還要向北向南延伸。它的延長線,向北一直延伸到昌平的燕山山脈,向南一直到大興北京新機場的永定河水系。 乖乖,照這么延長,這條中軸線得有上百公里了!它完全可以申請吉尼斯世界紀錄了,可以說是世界上所有城市中*長的中軸線了。 除了南北走向的這一“豎”,即中軸線之外,北京城還有東西走向的一“橫”。 這一“橫”,就是有“十里長街”之稱的東西長安街,這一“豎”一“橫”,構成了北京城的基本“骨架”,并由此向縱深發展。 東西長安街及延長線,老北京城從建國門到復興門,約7公里,今后向西延長到首鋼西山山脈,向東延長到城市副中心通州和北運河的潮白河水系。 如此一來,原來的7公里,可能就會變成70公里,這一“橫”也堪稱世界之*了。 有了這一“豎”,明初在元大都的基礎上建北京城的時候,其規制也是按《周禮考工記》“前朝后市,左祖右社”來設計的,“朝”指的是朝廷,也就是皇宮紫禁城。在紫禁城的后面,明、清兩朝各有三個大市場,即東四和西四,以及鼓樓前面的地安門外大街。 在皇城的南門天安門的左邊,即東邊,建有清朝皇帝的祖廟,也就是太廟,即現在的勞動人民文化宮。在天安門的右邊,即西邊,建有社稷壇,也就是現在的中山公園。 北京城像一塊四四方方的豆腐,中間是南北走向的中軸線,以中軸線為界,分為東城和西城,再以東西長安街為界分為南城和北城。 按照《周易》八卦的形制,南和北、東和西所有大的建筑是相對應的,比如內城的城門,西邊有阜成門,東邊就有朝陽門;西邊有西直門,東邊就有東直門;西邊有德勝門,東邊就有安定門;西邊有宣武門,東邊就有崇文門。 皇城的四個城門也是對應的,南邊有天安門,北邊就有地安門;東邊有東安門,西邊就有西安門。 壇廟也是對應的,東邊有日壇,西邊就有月壇;南邊有天壇,北邊就有地壇。街道也如是,有西單,就有東單;有西四,就有東四;有南小街,就有北小街;東四有豬市大街,西四就來個羊市大街;南城有花兒市,北城有燈市。 紫禁城內的建筑尤其重視對稱。您逛故宮的時候,就會發現,中間是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兩邊呢,東邊有文華殿,西邊就有武英殿;西邊有弘義閣,東邊就有體仁閣;東邊有日精門,西邊就有月華門。對應得多妙呀! 這種相互對應的關系,充分體現了“中正和諧”“天人合一”的禮法觀念,也使都城變得恢宏大氣、井然有序。這恰是北京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魅力所在。
典故北京(精) 作者簡介
劉一達,筆名達城、如一。北京人。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專業畢業。當過工人、教師、職工學校副校長、北京市委機關干部、《北京晚報》記者。1980年開始從事文學創作,至今已出版京味兒長篇小說、中短篇小說集、散文集、隨筆集、紀實文學、話劇劇本、電視劇本等八十多部,約兩千萬字,獲得過各種新聞獎和文學獎五十多項。其京味兒作品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已成為京味兒文化的標志性作家。2016年,編劇話劇《玩家》,在北京人藝連演幾十場。2017年,成為京味兒小說語言非遺傳承人。2018年,出版十二卷《劉一達京味兒長篇小說集》。已出版的京味兒“蟲兒系列”《**兒》《再說**兒》《畫蟲兒》等深受讀者喜歡,再版多次,暢銷不衰。《典故北京》是其積二十多年心血采訪創作的有關北京人文歷史的全新力作。
- >
隨園食單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煙與鏡
- >
經典常談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