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風義的懷思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4017647
- 條形碼:9787554017647 ; 978-7-5540-1764-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風義的懷思 本書特色
本書是陳建華教授所著懷人散文集,風義交情,哀婉動人。
風義的懷思 內容簡介
《風義的懷思/日知文叢》共收錄散文11篇,懷念作者已逝的師友劉季高、賈植芳、章培恒、張暉、紀弦、韓南、朱育琳、趙景深、魏斐德、周策縱、王靖宇、溝口雄三、金庸等學術界、文化界名家。散文內容多為記敘作者與所懷名家的相識過程,兼及各位名家的學術成就和文學理念對作者學術生涯所產生的深厚影響。
風義的懷思 目錄
學而不厭圣垂訓——憶劉季高先生
歷史背面的斷憶—悼念賈植芳先生
文學人性的世界視境——章培恒先生周年追思
蒼涼叔世憶張暉
狂歌如斯懷紀弦
懷念韓南先生
天鵝,在一條永恒的溪旁——寫于朱育琳先生逝世廿五周年
與朱育琳先生私談:波特萊爾翻譯、翻譯風格及其他
懷念趙景深先生
魏斐德、周策縱、王靖宇、溝口雄三:漫漫求學路上,我與大師們的交往
金庸的折疊江湖
風義的懷思 節選
《風義的懷思/日知文叢》: 學而不厭圣垂訓——憶劉季高先生 今年四月間接尚君兄電子函,說準備為已故劉季高先生編一紀念文集,并傳來一附檔說:“附件中是劉季高先生家人*近整理的他的詩稿,其中頗有與你來往者。”打開詩稿,見到三首給我的詩,眼前即浮現劉老對我的關愛和鼓勵,畢生難忘。其實劉先生給過幾首詩,另有未見于詩稿的。所喜者仍能找到他的三封詩郵,都是我在美國時寄我的。這些年來數度搬遷,尤其是2002年自美國移食于香港,書籍、信件及照片等散失不少,但這三封信是劉先生的詩,也是他的書法,是我十分寶愛而一向隨帶身邊的。 劉先生和我可說有一種緣分。1979年我以同等學力考上復旦中文系研究生,原先報考的是劉先生的唐宋文學專業,但只有一個名額,結果取了陳祖言兄(現在美國紐約州立大學賓漢頓分校執教),而萬幸的是我仍被錄取,轉由趙景深、章培恒兩位老師合帶,學習元明清文學專業。 **次怎么見劉先生的,好像是進研究院第二年祖言兄帶我去拜年。此后給劉先生拜年成了我的慣例,雖然未成為他的學生,但他對我不倦教誨,一如他的學生。對我來說,每次見到他總有一種春風溫煦之感。對于我能有幸追隨趙老師、章老師學習,他非常高興,說雖以元明清文學為專業,但中國文學源遠流長,不要疏忽了前代的文學;又說做人、做學問都要出之以誠,方對得起自己。 劉先生話不多,很少談他自己,偶爾談到過去的年代,片言只語中可以感受到他對于蔑視知識尊嚴的“四人幫”深惡痛絕。他關心國事,有一種以天下為己任的儒者氣度。他也不夸言自己的學問,但提起某一篇詩某一篇文,無論是《詩經》《左傳》、唐詩或清代散文,都如數家珍,有他獨特的見解。如果提及系里的老師,都褒揚有加,對朱東潤、趙景深等老先生特別尊重,也跟我說起章先生曾受政治打壓而發奮學問的事,眼中閃現出光芒。劉老說話慢條斯理,音調頓挫,給人感受到一種正氣、一種傳統的內涵。他那種純粹的風懷令人肅然起敬,卻不古板,富于人情味。1984年我要報考趙老師、章老師的博士生,請劉老寫一封推薦信,他欣然應允,寫了半頁紙,每個字端端正正,銅筋鐵鉤中帶有婉媚之姿,一如其習二爨的魏碑書法風格。信中的美言獎詞我記不起來,只記得說我“精力過人”,這樣的評語是很感性、個人的。我現在有這樣的經驗,如果要著力推薦一個學生,就需要某種表達,來說明與被推薦學生的熟悉程度,比一般的泛泛之語要著力得多。 1988年冬我去美國,臨行匆匆,未能與劉先生道別。到了美國后給他寫了一封信,很快收到了回信。令我意外的是信中是他的一首贈詩,親筆寫在約四尺長、一尺半寬的宣紙上,裝在一個塑料套里。詩云: 詩后云:“七絕一首送建華仁弟遠行,戊辰孟冬,劉季高,時年七十六。”贈我以這樣的詩和字,對我來說很不尋常,而“忽忽心中若有失”,讀來有種傷感。另有一紙,鋼筆直行手書于一張文稿紙背后,開首“建華同學、衛星女士儷鑒”,*后“內人附祝新年快樂!萬事如意!”我想這是很特別的,對我、對我的家人更表示一種溫馨和關愛。 的確,劉先生不光關心著我的學業,也關心著我的生活。1981年我結婚之后,每次去看他,總帶著內子,看得出劉先生和師母對我們有一種喜歡,視如家人般的喜歡。記得師母總會囑人煮了湯圓,給我們吃。師母患有高血壓,劉先生對她照顧備至,那種鶼鰈情深的情景,使我們感動。我的赴美,是在與汪衛星分隔了一年有半之后,她先去美國學畫的。因此在這封信里說:“絕句一首,本擬面交,今附上。山翁情懷,具于二十八字中,不再瑣瑣。此祝著作日富!畫運昌隆!”對于我的遠行,字句之中,語短意長,似有一種復雜的感情。詩句“葩經好句耐三復,喬木吟風惜別聲”,希望我在學業上繼續努力,也鼓勵我們兩人都能取得成績。 1991年2月收到劉先生信,也是親書贈詩: 學而不厭圣垂訓,佇看高樓步步登。 雛鳳音宏過老鳳,蘭堂況有管夫人。 詩后小字云:“辛未十一月下旬接建華仁弟云箋、賀年片、照片具悉,三喜臨門,喜賦一絕申賀。京口墅叟劉季高,時年八十一。”這是寫在尺半見方的宣紙上,然而這封信里另有一紙,同樣大小,上有兩首詩: 金紅燦爛賀年片,博引旁征述古篇。 一出明珠客按劍,夢驚劉海送金蟾。 詩后云:“庚午仲冬,建華仁弟寄來賀年片及近作一篇,寒窗展讀,欣然命筆,以一絕相酬。意猶未盡,再續八句,年老話多,聊以見意云爾。”第二詩云: 陳家伉儷世無雙,婦工繪事夫文章。 生兒慧猛氣飛揚,讀書上口便朗朗。 天倫之樂人共羨,海天萬里金山旁。 ……
風義的懷思 作者簡介
陳建華,男,生于上海。獲復旦大學、哈佛大學文學博士,現任教于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發表著作有《十四至十七世紀中國江浙地區社會意識與文學》、《徘徊在現代和后現代之間--李歐梵教授訪談錄》、《"革命"的現代性--中國革命話語考論》、《帝制末與世紀未》,及文學創作《去年夏天在紐約》、《陳建華詩選》等。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唐代進士錄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姑媽的寶刀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