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1年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案例分析指導用書(全2冊)
-
>
新東方(2021)十天搞定考研詞匯(便攜版)
-
>
安全生產管理 2019版中級
-
>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自學考試學習讀本 (2018年版)
-
>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自學考試學習讀本(2018年版)
-
>
長篇小說:格列佛游記
-
>
普通話水平測試專用教材
初中必考必背古詩文132篇(彩繪配音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0088179
- 條形碼:9787510088179 ; 978-7-5100-8817-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初中必考必背古詩文132篇(彩繪配音版) 本書特色
因印刷批次不同,圖書封面可能與實際展示有所區別,增值服務也可能會有所不同,以讀者收到實物為準《中公啟達教育·初中必考必背古詩文:132篇彩繪配音版 人教版部編版》以初中部編版語文教材為依據,精選教材內重點古詩文篇目,精心分析講解。書中所含篇目覆蓋廣泛,講練結合,搭配合理。這些篇目對中學生的語文學習、日常交際、文字寫作和表達情感等非常有幫助。其中個個篇目板塊合理,層級明確,講解清晰,能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作品內涵、背景、中心思想及感情主旨等。同時適應時代教育背景和符合我國推動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教育方針,具有深遠意義。
初中必考必背古詩文132篇(彩繪配音版) 內容簡介
本書根據義務教育初中語文部編版教材進行編輯,收錄了部編版語文教材的七年級上、下和八年級上、下還有九年級上、下中的古詩文篇目。本書共包含132篇古詩文作品,其中每篇作品后都設置了【疑難注釋】【參考譯文】【作者簡介】【創作背景】【詩文賞析】【知識考點】等模塊。其中,【疑難注釋】對一些難懂的字詞典故等,加以注音解釋,便以讀者理解和誦讀;【參考譯文】對古詩文的大意進行了翻譯,方便讀者參考;【作者簡介】對作者的情況進行了簡單的介紹,使讀者更了解作者;【創作背景】對詩文等的寫作背景環境等做了簡要介紹,以便讀者更好地理解詩文內容和作者情感等;【詩文賞析】對作品內容、藝術手法、思想感情等方面進行分析,明確詩文的中心思想;【知識考點】考查對詩文重難點語句等的考查,以加深讀者的印象。
初中必考必背古詩文132篇(彩繪配音版) 目錄
1.關雎2
2.蒹葭5
3.式微8
4.子衿10
5.庭中有奇樹12
6.木蘭詩14
7.十五從軍征17
8.觀滄海19
9.龜雖壽21
10.贈從弟(其二)23
11.梁甫行25
12.飲酒(其五)27
13.野望29
1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1
15.登幽州臺歌33
16.涼州詞(其一)35
17.望洞庭湖贈張丞相37
18.次北固山下39
19.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41
20.峨眉山月歌43
21.春夜洛城聞笛45
22.渡荊門送別47
23.送友人49
24.行路難(其一)51
25.竹里館53
26.使至塞上55
27.送元二使安西57
28.黃鶴樓59
29.題破山寺后禪院61
30.春望63
31.望岳65
32.茅屋為秋風所破歌67
33.月夜憶舍弟70
34.江南逢李龜年72
35.秋興八首(其一)74
36.登岳陽樓76
37.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78
38.逢入京使81
39.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83
40.長沙過賈誼宅85
41.夜上受降城聞笛87
42.晚春89
43.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91
44.錢塘湖春行93
45.賣炭翁95
46.秋詞(其一)98
47.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100
48.雁門太守行102
49.咸陽城東樓105
50.赤壁107
51.泊秦淮109
52.商山早行111
53.賈生113
54.夜雨寄北115
55.無題117
56.魯山山行119
57.登飛來峰121
58.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其二)123
59.游山西村125
60.四時田園雜興127
61.過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129
62.約客131
63.過零丁洋133
64.南安軍135
65.別云間137
66.己亥雜詩(其五)139
67.潼關141
第二編詞
68.相見歡144
69.漁家傲·秋思146
70.浣溪沙148
71.采桑子150
72.江城子·密州出獵152
73.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155
74.水調歌頭157
75.定風波159
76.行香子161
77.相見歡163
78.如夢令165
79.漁家傲167
80.如夢令169
81.醉花陰171
82.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173
83.卜算子·詠梅175
84.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177
85.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179
86.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181
87.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183
88.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185
89.浣溪沙187
90.滿江紅189
91.沁園春·雪191
第三編曲
92.天凈沙·秋思196
93.山坡羊·潼關懷古198
94.山坡羊·驪山懷古200
95.朝天子·詠喇叭202
第四編文
96.《論語》十二章206
97.曹劌論戰209
98.富貴不能淫212
99.生于憂患,死于安樂214
100.魚我所欲也216
101.北冥有魚219
102.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222
103.穿井得一人224
104.愚公移山226
105.杞人憂天230
106.周亞夫軍細柳232
107.鄒忌諷齊王納諫235
108.唐雎不辱使命238
109.雖有嘉肴242
110.大道之行也244
111.出師表246
112.誡子書251
113.桃花源記253
114.詠雪257
115.陳太丘與友期行259
116.與朱元思書261
117.答謝中書書264
118.三峽266
119.馬說269
120.陋室銘272
121.小石潭記274
122.岳陽樓記277
123.醉翁亭記281
124.賣油翁285
125.孫權勸學287
126.記承天寺夜游290
127.愛蓮說292
128.送東陽馬生序295
129.核舟記299
130.湖心亭看雪303
131.狼305
132.河中石獸308
初中必考必背古詩文132篇(彩繪配音版) 節選
1. 關 雎① 《詩經》 關 關 雎 鳩② , 在 河 之 洲③ 。 窈 窕④ 淑 女⑤ , 君 子 好 逑⑥ 。 參 差 荇 菜⑦ , 左 右 流 之⑧ 。 窈 窕 淑 女 , 寤 寐⑨ 求 之 。 求 之 不 得 , 寤 寐 思 服⑩ 。 悠 哉 悠 哉!1 , 輾 轉 反 側 。 參 差 荇 菜 , 左 右 采 之 。 窈 窕 淑 女 , 琴 瑟 友 之!2 。 參 差 荇 菜 , 左 右 芼!3 之 。 窈 窕 淑 女 , 鐘 鼓 樂 之!4 。 ①雎:讀jū。《詩經》中詩的標題一般取自該詩的**句。 ②關關雎鳩(jiū):雎鳩鳥不停地鳴叫。關關,擬聲詞。雎鳩,一種水鳥, 傳說它們雌雄形影不離。 ③洲:水中的陸地。 ④窈窕(yǎo tiǎo):文靜美好的樣子。 ⑤淑女:美好的女子。淑,美、美好。 ⑥好逑(hǎo qiú):好的配偶。 ⑦荇菜:一種可以食用的水草。 ⑧左右流之:在船的左右兩邊撈取。流,撈取。 ⑨寤寐(wù mèi):日日夜夜。寤,醒時。寐,睡時。 ⑩思服:思念。 !1悠哉悠哉:形容思念之情綿綿不盡。悠,憂思的樣子。 !2琴瑟友之:彈琴鼓瑟想與她親近。 !3芼(mào):挑選。 !4鐘鼓樂之:敲鐘擊鼓使她快樂。 參考譯文 關關和鳴的雎鳩鳥,在水中的陸地上相伴。美麗賢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參差不齊的荇菜,在船的左右兩邊撈取。美麗賢淑的女子,令人日夜想追求。 美好的愿望難實現,日日夜夜都在思念。思念之情綿綿不盡,翻來覆去難以入眠。 參差不齊的荇菜,在船的左右兩邊采摘。美麗賢淑的女子,彈琴鼓瑟想與她親近。 參差不齊的荇菜,在船的左右兩邊挑選。美麗賢淑的女子,敲鐘擊鼓使她快樂。 作者簡介 《詩經》是我國古代**部詩歌總集。收錄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共305首,因此也稱“詩三百”。反映了周初至春秋中葉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詩經》中詩歌的作者絕大部分已經無從考證。在內容上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風》是周朝各地的歌謠;《雅》是周人的正聲雅樂,又分《小雅》和《大雅》;《頌》是周王庭和貴族宗廟祭祀的樂歌,又分為《周頌》《魯頌》《商頌》。 創作背景 周朝設有采詩之官,他們每年春天會深入民間收集民間歌謠,把能夠反映人民歡樂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給太師(負責音樂之官)譜曲,再演唱給天子聽,以此作為施政的參考。反映了周初至春秋中葉社會生活面貌的《詩經》中,既有先祖創業的頌歌、祭祀神鬼的樂章,也有貴族之間的宴飲交往,更有反映勞動、打獵、戀愛、婚姻、社會習俗等方面的動人篇章。“周南”指周以南之地,是周公旦的封地,即今河南西南部及湖北西北部一帶。《周南》中大多數詩是西周末年、東周初年的作品,其中的**首詩《關雎》是有關愛情的詩篇。 詩文賞析 《關雎》這首詩在中國文學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它是《詩經》的**篇,所以差不多可以說,一翻開中國詩歌的歷史,首先遇到的就是《關雎》。 《關雎》是一首不俗的愛情詩,寫一個“君子”對“淑女”的思戀與追求。 全詩朗朗上口,節奏鮮明,韻律和諧,一唱三嘆,反復吟詠,充分體現了《詩經》在創作手法上的特點。 全詩分為三章,“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為**章,“參差荇菜,左右流之……悠哉悠哉,輾轉反側”為第二章,“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為第三章。 **章借物起興,由雎鳩和鳴聯想到淑女配君子,領起全篇。第二章實寫男子對淑女極度思戀,因求之不得而內心苦悶、焦灼。“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兩句心理和動作描寫,形象地表現出男子內心深深的思念之情。第三章虛寫男子想象的與淑女相親相愛的情景。男子飽受相思之苦,不禁幻想和女子親密相愛的情景,并生出求而得之的喜悅之情。 1.本詩以 、 起興,表達了一個男子對女子的思戀。 2.下面對《關雎》的相關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關雎》這首詩描寫了一位男子對一位漂亮姑娘的思戀,詩人即景言情,借助氣氛的烘托、對幻想境界的描述,抒發了強烈的相思之情,真切感人。 B.“琴瑟友之”“鐘鼓樂之”這兩句詩描寫了抒情主人公夢想成真、化苦為樂的真實情景。 C.詩中善用雙聲疊韻的詞,增強了詩歌的韻律美。 D.詩中由“雎鳩和鳴”引出“君子好逑”,運用了比興手法。 2.蒹 葭① 《詩經》 蒹 葭 蒼 蒼② , 白 露 為 霜 。 所 謂 伊 人③ , 在 水 一 方④ 。 溯 洄 從 之⑤ , 道 阻⑥ 且 長 。 溯 游⑦ 從 之 , 宛 在 水 中 央⑧ 。 蒹 葭 萋 萋⑨ , 白 露 未 晞⑩ 。 所 謂 伊 人 , 在 水 之 湄!1 。 溯 洄 從 之 , 道 阻 且 躋!2 。 溯 游 從 之 , 宛 在 水 中 坻 。 蒹 葭 采 采!3 , 白 露 未 已!4 。 所 謂 伊 人 , 在 水 之 涘!5 。 溯 洄 從 之 , 道 阻 且 右!6 。 溯 游 從 之 , 宛 在 水 中 沚!7 。 ①蒹葭(jiān jiā):蘆葦。 ②蒼蒼:茂盛的樣子。 ③伊人:那人,指所愛之人。 ④在水一方:在水的另一邊。 ⑤溯洄(sù huí)從之:逆流而上去追尋。溯洄,逆流而上。 從,跟隨、追尋。之,代“伊人”。 ⑥阻:艱險。 ⑦溯游:順流而下。 ⑧宛在水中央:好像在水的中央,這里想表達相距不遠卻無法接近。 ⑨萋萋:茂盛的樣子。 ⑩晞(xī):干。 !1湄(méi):岸邊,水與草相接的地方。 !2躋(jī):(路)高。 !3采采:茂盛鮮明的樣子。 !4未已:沒有干。 !5涘(sì):水邊。 !6右:向右迂曲。 !7沚(zhǐ):水中的小塊陸地。 參考譯文 河邊的蘆葦青翠茂盛,清晨的露水凝結成霜。我所懷念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對岸的河邊上。逆流而上去追尋她,那道路險阻又漫長。順流而下去尋覓她,她仿佛在河水的中央。 河邊的蘆葦茂盛繁密,清晨的露水尚未被曬干。我所懷念的心上人啊,她就在河的岸邊。逆流而上去追尋她,那道路坎坷又高險。順流而下去尋覓她,她仿佛在水中的小洲上。 河畔蘆葦茂盛鮮明,清晨的露水尚未被蒸發完。我所懷念的心上人啊,她就在水邊。逆流而上去追尋她,那道路艱險且向右迂曲。順流而下去尋覓她,她仿佛在水中的小塊陸地上。 創作背景 《蒹葭》選自《詩經·秦風》。周孝王時,秦之先祖非子受封于秦(今甘肅天水)。周平王向東遷都時,秦襄公因出兵護送有功,又得到了岐山以西的大片封地。后來秦逐漸東徙,建都于雍(今陜西興平)。秦地包括現在陜西關中到甘肅東南部一帶。《秦風》共十篇,大都是東周時期這個區域的民歌。 詩文賞析 《蒹葭》一詩共三章,每章八句,字數相等,富有整齊的形式美。全詩語言樸素自然,采用重章疊句、回環往復的形式,在反復詠嘆“蒹葭”“白露”的同時,又有“蒼蒼”“萋萋”“采采”“為霜”“未晞”“未已”的景物變化。 首句傳達出的信息:在一個深秋的凌晨,蘆葦葉片上還存留著夜間露水凝成的霜花,主人公來到河邊,為的是追尋那思慕的人兒,而眼前只有蘆葦茫茫,一片冷寂落寞,心上人卻在河水的另外一邊。這種也許毫無希望但又充滿誘惑的追尋在詩人筆下展開。一番艱辛的上下追尋后,伊人仿佛在河水中央,依舊無法接近。詩中的“宛”字表明伊人的身影是隱約縹緲的,可望而不可即,加深了渴慕的程度。 接下來的兩章是對首章文字略加改動而成的,這種重章疊句是《詩經》中常用的手法。具體到此詩,這種改動都是在韻腳上,如此而形成各章內部韻律協和而各章之間韻律參差的效果,變化之中又有穩定。同時,這種改動也造成了語義的往復推進。如“白露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即夜間的露水凝成霜花,霜花因氣溫升高而融為露水,露滴在陽光照射下蒸發,通過自然景象的變化表明了時間的延續。 全詩意境朦朧,情調感傷,詩人沒有直接訴說主人公的思念之情,但字里行間卻透露出思念,綿遠悠長;沒有直接描寫“伊人”,但其身影卻無處不在。 1. ,白露未晞。 2.下列對《蒹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這首詩每章開頭兩句寫景,渲染了蕭瑟冷落的氣氛,烘托出主人公惆悵的心情。 B.這首詩三次運用“宛”字,給人以迷茫縹緲、若隱若現的感覺。 C.這首詩運用重章疊句的形式反復詠唱,表達了纏綿無盡的情感,委婉動人。 D.這首詩表現了主人公對意中人執著追尋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絕望情緒。 3.式 微① 《詩經·邶風》 式 微 式 微 , 胡② 不 歸 微③ 君④ 之 故 , 胡 為 乎 中 露⑤ 式 微 式 微 , 胡 不 歸 微 君 之 躬⑥ , 胡 為 乎 泥 中 ①式微:天黑了。式,語氣助詞。微,昏暗。邶(bèi)風,邶地的民歌。邶,今河南淇縣北部一帶。 ②胡:何,為什么。 ③微:(如果)不是。 ④君:指貴族統治者。 ⑤中露:露水中。 ⑥微君之躬:(如果)不是為了養活你們。躬,身體。 參考譯文 天黑了,天黑了,為什么還不回家如果不是為了君主,為什么還在露水中勞作 天黑了,天黑了,為什么還不回家如果不是為了養活你們,為什么還在泥漿中勞作 創作背景 周朝設有采詩之官,他們每年春天會深入民間收集民間歌謠,把能夠反映人民歡樂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給太師(負責音樂之官)譜曲,再演唱給天子聽,以此作為施政的參考。反映了周初至春秋中葉社會生活面貌的《詩經》中,既有先祖創業的頌歌,祭祀神鬼的樂章,也有貴族之間的宴飲交往,更有反映勞動、打獵、戀愛、婚姻、社會習俗等方面的動人篇章。這首《式微》就是反映社會現實、傾吐心中怨憤的詩歌。 詩文賞析 《式微》只有短短兩章,都以“式微式微,胡不歸”起調,緊接著便交代了原因:“微君之故,胡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為乎泥中”。意思是說,為了君主的事情,為了養活他們的貴體,才不得不終年累月、晝夜不輟地在露水和泥漿中勞作。 全詩只有32個字,重章換字,押韻和諧。兼有長短句式,節奏感強,韻律優美,用詞精巧。上下兩章只變換了兩處文字,但就在這巧妙的變換中,極力地表現了主人公思想感情的起伏,體現出了詩人的獨具匠心。 在藝術上,本詩以設問強化語言效果。“式微式微,胡不歸”,無疑而故作有疑,是胸中早有答案的故意設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莉莉和章魚
- >
唐代進士錄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推拿
- >
我與地壇
- >
自卑與超越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