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
>
神農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現代生物質能高效利用技術叢書生物質能資源(精)/現代生物質能高效利用技術叢書 版權信息
- ISBN:9787122363954
- 條形碼:9787122363954 ; 978-7-122-36395-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現代生物質能高效利用技術叢書生物質能資源(精)/現代生物質能高效利用技術叢書 本書特色
1.本書立足生物質能資源現狀、利用方法、資源評價、利用原則等,獨樹一幟、自成體系。 2.本書系統全面地介紹生物質能資源的相關概念、資源種類、利用現狀,是掌握目前我國生物質能資源現狀的重要參照。 3.本書按照資源類型,論述了生物質能資源量的估算方法,并提出各類生物質能資源的利用原則,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對于制訂我國生物質資源開發利用戰略具有重要參照意義。
現代生物質能高效利用技術叢書生物質能資源(精)/現代生物質能高效利用技術叢書 內容簡介
本書為“現代生物質能高效利用技術叢書”中的一個分冊,從整體上介紹了生物質能資源,包括生物質資源與生物質能源的概念,以及生物質資源的種類,逐章介紹了各種生物質資源的資源量和空間分布、利用現狀和能源化利用潛力分析,涵蓋了農作物秸稈資源、畜禽糞便資源、林業剩余物資源、能源植物資源及其他生物質資源。 本書具有較強的技術性和針對性,可供從事資源轉化與能源利用等領域的科研人員、技術開發人員和管理人員參考,也可供高等學校能源工程、資源科學與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及相關專業師生參閱。
現代生物質能高效利用技術叢書生物質能資源(精)/現代生物質能高效利用技術叢書 目錄
1.1 概念
1.1.1 生物質
1.1.2 生物質資源
1.1.3 生物質能源
1.2 生物質資源種類
1.2.1 農作物秸稈
1.2.2 畜禽糞便
1.2.3 林業剩余物
1.2.4 能源植物資源
1.2.5 其他生物質資源
參考文獻
第2章 農作物秸稈資源
2.1 資源量和空間分布
2.1.1 資源量估算方法
2.1.2 資源種類和數量
2.1.3 資源空間分布
2.1.4 理化特性
2.2 資源利用現狀
2.2.1 肥料化利用
2.2.2 飼料化利用
2.2.3 能源化利用
2.2.4 基料化利用
2.2.5 原料化利用
2.3 能源化利用潛力分析
2.3.1 利用原則
2.3.2 潛力分析
參考文獻
第3章 畜禽糞便資源
3.1 資源量和空間分布
3.1.1 資源量估算方法
3.1.2 資源種類和數量
3.1.3 資源空間分布
3.1.4 理化特性
3.2 資源利用現狀
3.2.1 肥料化利用
3.2.2 能源化利用
3.2.3 飼料化利用
3.2.4 其他利用
3.3 能源化利用潛力分析
3.3.1 利用原則
3.3.2 潛力分析
參考文獻
第4章 林業剩余物資源
4.1 資源量和空間分布
4.1.1 資源量估算方法
4.1.2 資源種類和數量
4.1.3 資源的空間分布
4.1.4 理化特性
4.2 資源利用現狀
4.2.1 原料化利用
4.2.2 基料化利用
4.2.3 能源化利用
4.2.4 肥料化利用
4.2.5 其他利用
4.3 能源化利用潛力分析
4.3.1 利用原則
4.3.2 潛力分析
參考文獻
第5章 能源植物資源
5.1 資源種類和資源量
5.1.1 纖維素類能源植物
5.1.2 油酯類能源植物
5.1.3 非糧淀粉類能源植物
5.1.4 糖類能源植物
5.1.5 能源微藻
5.2 邊際土地資源分析
5.2.1 我國土地資源狀況
5.2.2 可利用邊際土地面積與分布
5.2.3 開發利用現狀及潛力分析
5.3 能源植物開發潛力分析
5.3.1 纖維素類生物質資源能源化應用潛力
5.3.2 油脂類生物質資源能源化應用潛力
5.3.3 非糧淀粉類生物質資源能源化應用潛力
5.3.4 糖類生物質資源能源化應用潛力
5.3.5 能源微藻生物質資源能源化應用潛力
參考文獻
第6章 其他資源
6.1 農產品加工剩余物
6.1.1 資源量
6.1.2 利用現狀
6.1.3 潛力分析
6.2 生活垃圾
6.2.1 資源量
6.2.2 利用現狀
6.2.3 潛力分析
6.3 工業有機廢水
6.3.1 資源量
6.3.2 利用現狀
6.3.3 潛力分析
6.4 市政污泥
6.4.1 資源量
6.4.2 利用現狀
6.4.3 潛力分析
參考文獻
附錄
農作物秸稈含水量試驗方法
索引
現代生物質能高效利用技術叢書生物質能資源(精)/現代生物質能高效利用技術叢書 作者簡介
趙立欣,農業部規劃設計研究院,研究員、副院長,在農作物秸稈資源化高效利用、禽畜糞便高效厭氧轉化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主持國家、省部級課題65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獲國家發明10件、實用新型33件,出版專著7部,發表論文126篇。在以下四個方面取得創新成果:(一)開展秸稈資源評價研究,創新性地從總量、經濟性、空間和時間分布等角度提出秸稈資源評價技術指標體系,提出了《農作物秸稈資源調查與評價技術規范》,對全國秸稈資源進行全面系統調查與評價,探明了我國秸稈資源總量、分布和利用現狀,研究成果被政府采用。(二)創新研發了秸稈成型技術、設備和工藝,提出了秸稈成型燃料標準體系,制定并發布12項農業行業標準。搶先發售提出了可修復孔型壓輥擠壓成型、以及孔型表面結構、內外套嵌接式壓輥等技術,集成開發了3種型號顆粒成型機和2種型號壓塊成型機;發明了基于強制喂料、連續喂料與調質喂料相結合、全程負壓成型燃料生產工藝,在北京大興建立了我國自動連續的生物質成型燃料生產線,制定的標準被政府部門、檢測機構、企業等廣泛應用。(三)首創基于高揮發分、高灰分、高堿金屬的秸稈成型燃料抗結渣技術和燃燒設備。基于燃料灰分含量及灰成分分析,創新研發了抗結渣配方,有效解決了秸稈成型燃料燃燒過程中的結渣問題。創新研發了燃燒室內的主動清渣機構,研發了多級配風、旋轉燃燒技術,解決了秸稈結渣的靠前性難題,燃燒效率大于90%。(四)建立了農業有機原料特性研究、原料預處理技術研究和適合不同物料厭氧工藝技術研究等一系列研究平臺;創新提出的高效厭氧分相調控和轉化技術,解決了傳統厭氧過程沼液消納的難題;研制的增壓式秸稈自動進出料系統、固液兩相分離式厭氧消化裝置等系列裝備,完成了7項相關標準的制定,全面提升了我國農業廢棄生物質厭氧消化領域的裝備技術水平和標準化水平。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先后獲得“全國優選工作者”“全國三八紅旗手”“農業科研杰出人才”“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等榮譽稱號。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史學評論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推拿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