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社版)玫瑰色的森林
-
>
(社版)金色的雨(精裝繪本)
-
>
(社版)海藍色的小水桶(精裝繪本)
-
>
(社版)白色的禮物(精裝繪本)
-
>
它們:水怪時代
-
>
家門口的大自然系列:奶奶的花園 奶奶的菜園(全2冊)
-
>
創意立體紙魔坊玩具書——賽車 作業車
劉克襄動物故事系列虎地貓 版權信息
- ISBN:9787020142040
- 條形碼:9787020142040 ; 978-7-02-014204-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劉克襄動物故事系列虎地貓 本書特色
1、 臺灣自然寫作代表作家劉克襄經典動物故事 2、 臺灣地區中小學生課外閱讀經典 3、 《臺灣財經文化周刊》:“劉克襄看似紛雜的角色與寫作主題,其實都能歸結到一個源頭,那就是對自然的愛。”
劉克襄動物故事系列虎地貓 內容簡介
有時意外看到一只貓,佇立屋頂,那是我在城市Z喜歡看到的風景。 ——劉克襄 本書是紀實類動物故事集,記錄了數十只城市野貓的日常生活。虎地貓,即是位于中國香港虎地的嶺南大學校園內的流浪貓。作者的持續觀察時間其實僅數月,但結合前后共計三四年的校園學生反饋和親身再訪,得出了一份較為詳盡的虎地貓們的生活習性觀察報告。此外,為貓的生活區域手繪地圖、給貓起名字、劃分貓幫派勢力、對貓古怪行為的記錄都很有趣。
劉克襄動物故事系列虎地貓 目錄
目 錄
序 屋頂上的貓 2
開場 尋找一個貓之家園 7
● 角頭老大──一條龍 30
● 離群索居──兩點 46
● 遁跡下水道──黑斑 60
● 保守主義分子──無尾 80
● 年輕的探索者──小貍 98
● 深宮大院的太監群──余園集團 112
● 魯蛇的生活──灰毛 124
● 一面之緣──陌生客 136
● 積極進取的典型──灰頭蓋 142
● 雙人組的奮斗──白臉集團 166
● 幼小的新住民──小山果 180
加映場 福州貓 193
福州貓成員 198
福州貓分布圖 200
● 巷口游民──黃耳和小葫蘆 202
● 街頭小霸王──白足 214
● 移動家族──大青和小青 228
劉克襄動物故事系列虎地貓 節選
總序 動物小說是一座森林 在我們居住的星球上,一座擁有許多高山的島嶼,位于海洋和大陸的交界,又坐落在溫度適宜的緯度,這樣允當的自然環境,其實并不多。 我很有福氣,正好在這樣的一座島嶼上出生,并且平安地長大。更幸運的是,從青少年起,在雙親呵護、生活無虞下,擁有足夠的時間和機會,在島上長期觀察自然,認識各地山水,逐一見證它廣泛而多樣的地理風貌。 經歷多趟豐收的生態旅行,我才逐漸打開視野,接觸到許多動物。同時,透過當代生態保育觀念、自然科學新知,以及各地狩獵風俗文化的洗禮,更深入地見識了各種動物精彩而奇特的習性。 如此豐饒的生態環境,以及多樣的動物內涵,作為書寫題材的基礎,無疑也是上蒼賜予一位創作者*大的資產。我自當努力,嘗試通過不同的敘述風格和書寫技巧, 展現各種動物的生命意義。并且自我期許,希望更多臺灣地區動物的生命傳奇,經由自己筆下的故事,展現這塊土地動人的自然風貌。 提到以動物為主題的小說,相信許多讀者不免直接聯想到兒童文學。許多創作者,在思考這類題材的創作角度和內容時,恐怕也會假定,以兒童或青少年為閱讀的對象。 久而久之,因為文學潮流的趨勢、影像媒體的興盛,或者以晚近創作呈現的質量評估,這類以動物為主題的文學創作,難免被放置在一般兒童文學之列。目前文學學術詞典、百科全書在定義時,更視為兒童文學的領域。 這種理解的趨勢,似乎存在著某一種認知,把動物形象和動物小說所承載的廣泛可能,局限在兒童的喜愛與領悟層面。文學風潮如是發展,個人覺得未免可惜。 過去,在敘及動物小說時,我每每想起吉卜林《叢林故事》(1894)、杰克·倫敦《野性的呼喚》(1903)和奧威爾《動物農莊》(1945)等不同階段經典動物小說的內涵,乃至晚近李察·巴哈《天地一沙鷗》(1970)、貝爾納·韋爾貝爾“螞蟻”三部曲(1991~1996)之類現代動物小說的標桿,各自有其深沉的寓意,揭橥動物故事的多樣繁復。 世界各地皆有如此精彩的動物小說典范,反映作者家園的生活意識和土地情感,那么臺灣地區的動物小說呢? 我在書寫動物故事時,其實很少定位于孩童閱讀的想象,而是期待更多擁有純稚心靈的成人,一起享受動物世界的奧妙。進而珍愛和尊重這個地球上,不同于人類文化,或者更為重要的自然文化。 在文學命定的議題里,人類和動物之間的關系,絕不只是反映動物與動物、動物與人類之間的感情交流,或者只是把這種交流賦予豐富的人性解釋。我總是想辦法擴充視野,嘗試著使用更新形式的敘述,摸索更多尚未被人類所理解的領域,以及尋找更大的價值。 現代的動物故事,何妨越過兒童世界的層次,進入一個混沌的起跑線,重新設定更多可能的原點?它一方面是對大自然的禮贊、哀歌,或關懷動物生存的論述,一方面更可能是人格成長的小說、心靈冒險的故事,兼而反省人類文化的發展。 進而言之,動物小說作為一個自然寫作的界面,既非孩童似的愚呆,也不必屢屢背負人類破壞自然的原罪。面對地球日漸暖化、雨林遭到濫墾、水資源缺乏等危機,一個寫作者,除了站在**線抗爭,更大的責任是栽植夢想和希望。 盡管這個課題需要長時間的醞釀、培養,但每回我寫出一部動物故事時,那無可言喻的喜悅和滿足,仿佛成功地守護了一座森林的欣然成長。我快樂地想象著,每一位讀過這些動物故事的孩童或大人,在心里也悄悄地滋生出了一座森林。 將來,這座森林會逐漸蓊郁,逐漸延伸出去,*后和地球上的每座森林、每座海洋,親密地結合。 序 屋頂上的貓 再理性的人,回家擁抱貓咪,自己內心*柔弱的部分,還是會純真地展露。可見貓在很多人心中的地位,絕非其他動物可比。 但很抱歉,我還不全屬貓奴家族的成員。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一只街貓,我總有錯覺,仿佛在非洲草原遇到落單的獅子。**個想問的還是,你是跑單幫的,還是集團的成員? 我這樣定定地看著,觀察街貓的形容,希望還有再見面的機會。不只是意外撞見,還期待看到它的多樣行徑。就好像邂逅一位游民,不單是坐在街頭的角落,還想遇見他翻讀書報雜志,或者跟友人一起分享食物。 長期在都市漫游,定點拜訪幾個偏僻角落后,我摸索出一些觀察貓的心得。街貓的躲閃、狐疑和不安,時時提醒我,這座城市存在著兩種貓。貓從農村社會馴化到城市生活,跟我們一樣變成市民和游民。很多人養貓,視如己出,但也有不少貓被遺棄,在外頭游蕩。 當我們和家貓居住一起,不用任何言語,彼此撫觸都會衍生極大的安慰。貓和人的互動具有莫大的心靈療效, 有時親密關系甚至超越家人。但我還是很難沉溺這種關系,我總是回到另一現實狀況,想要關切城市街坊巷弄里那些惶惶于污濁角落的街貓。平常它們能吃到什么食物?誰在喂食?有無負起清潔的責任?或周遭環境是否適合?一家便利商店若販賣的貓食特別多,我也會在近鄰的巷弄多繞一圈,看看附近是否為街貓集聚的重要場域。 街貓和游民一樣,在街頭的日子過得相當艱苦。游民很少跟我們一樣從容地持著咖啡杯,站在街上聊天、玩手機。不少人瑟縮著自己的艱苦,翻找著垃圾桶,不知下一餐在哪。街貓想必也有這種恐懼和壓力,經常貧瘦之形流露于外。是以,我完全理解愛心人士固定喂食的初衷。 因而,有時意外看到一只貓,佇立屋頂,那是我在城市*喜歡看到的風景。
劉克襄動物故事系列虎地貓 作者簡介
劉克襄(1957一) ,熱愛自然,喜歡涂鴉,喜歡詩,喜歡到處走走看看。博學多聞,多才多藝,寫過詩和小說,也寫過臺灣旅行研究與報道。 熟識他的朋友都叫他“鳥人”,年少時憧憬于棒球、橋牌國手;在海軍當兵時,瘋狂迷上了鳥與鯨魚。而今,他是縱情山林的旅人與詩人,長期從事自然觀察旅行、拍攝與繪畫、書寫。 代表作有《望遠鏡里的精靈》《野趣童年》《山黃麻家書》《十五顆小行星》《11元的鐵道旅行》《風烏皮諾查》《消失中的亞熱帶》《自然旅情》《快樂綠背包》等。
- >
山海經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唐代進士錄
- >
史學評論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