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黛瓦疏籬是故鄉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436863
- 條形碼:9787559436863 ; 978-7-5594-3686-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黛瓦疏籬是故鄉 本書特色
★鄉愁在歲月里縈回,炊煙在心頭上繚繞,鄉居生活的場景,民情民俗的畫卷。 ——著名作家,儲福金 ★飽蘸鄉愁的心靈札記,人生旅途的情感檔案。 ——著名評論家,中國作協網絡文學專家,馬季
黛瓦疏籬是故鄉 內容簡介
《黛瓦疏籬是故鄉》既是一部里下河水鄉古鎮飽蘸鄉愁的風情畫卷,風雨家園生活章回的素描,亦是作者募然回首的心路歷程。
黛瓦疏籬是故鄉 目錄
母親的懷抱
父親的故事
我的祖父祖母
我童年的小學
恰是無憂年少時
兒時的玩伴
難得的美味
感知雞蛋的溫度
老周巷情思
未曾遠去的歌聲
黛瓦疏籬是故鄉
遲到的入學通知書
多夢的季節
青春做伴好讀書
老師的禮物
難忘那頓憶苦飯
別樣的課堂
點點師恩化春雨
人間草木幾多情
街道鐵事
飄揚的旗幟
小小舞臺也精彩
小廠里的年輕人
師傅教我要忍耐
在公社廣播站的日子
追憶票證時代
震顫的土地
那年的高考
大淖河水不了情
春天里的邂逅
年華似水西湖瘦
代后記:青春里的一個童話
黛瓦疏籬是故鄉 節選
《黛瓦疏籬是故鄉》: 早就說好陪同一位作家朋友去看看我出生和長大的地方一古鎮臨澤,我魂牽夢繞的故鄉。 車沿著京杭大運河高高的堤岸向北急馳,至界首子嬰閘折向東去,順著子嬰河蜿蜓流淌的方向一路前行。朋友用他那熱切而又好奇的雙眼凝神掃視窗外的風景。我想告訴他,當年的我懷揣青春的理想,就是從這條路走出了小鎮。看著他那么專注的神情我不忍打攪他飛騰的思緒。我們要去探尋的古鎮,有我友人心中向往的秘境和神韻,有我童年的憂樂、少年的情懷…… 童年記憶里的小鎮四面環水,北面是后河,南面是前河,西面一條大河與東西走向的前河和后河交匯在一起,東面也是河,我不知道這些河水從哪里流過來,又要流到哪里去,只知道是這清清的河水滋養著小鎮的繁華和生機。從鎮北跨過后河大橋就是后街。后河清澈見底,兩岸住著人家,青磚黑瓦,矮墻高臺,依舊是原來的橫樣。我幼時住的房子還在,當時四周墻壁的下半截是青磚砌成,上面是結實的土壞,屋頂蓋著齊刷刷的小蘆柴稈,朝北對著后河排鋪榻子門,打開門就能見到路上匆匆的行人,河里穿梭的小船。現在復建的安樂寺曾是糧囤密布的糧站,到了豐收的季節,后河邊糧站的大碼頭船碰船、人擠人,運糧賣糧的船只互相爭搶著空當,川流不息。不時也有娶親的轎子船,放老鵝的捕魚船從家門口經過,總引得我伸長脖子好奇地張望,直到船兒遠遠地消失在我的視野里。盛夏是后河*歡騰的時節,清晨的霧氣還在水面蒸騰,汰洗衣被的婦人們就來到碼頭,開始一天的勞作。她們赤腳站在水里,一邊勞動一邊談笑,將衣被放在石階上,揮動著手中的槌衣棒上下起落,發出清脆的聲響,快樂就在這淋漓水色中播撒開來,我童年的夢境也常在這喧鬧聲里醒來。后河的午后是*沸騰的時刻,住在河邊人家的小伙子們卸下自家的門板,撲通一聲跳進河里,一下子濺起高高的水花,攪得整條河波浪翻滾,沖刷得兩岸的雜樹和小草在涌浪里起伏,偶爾驚得魚兒躍出水面,頓時引來一陣陣尖呼。隆冬的后河又是一番景象,河面結了一層厚厚的冰,只有靠著碼頭的水面被早起的人砸開了洞口,方便大家取水洗菜。鏡子般的河面惹得膽子大的孩子們開始在冰面上行走,一時稍不留神就會摔一個重重的斤斗,冰面也隨之發出破裂的脆響,岸上的大人們見了,發出急切的吆喝和訓斥,溜冰的孩子嚇得趕緊縮回到岸邊,冷冷的冰面又恢復了平靜。 冬天的夜晚,后河邊呼嘯的西北風好像更厲害一些,總是從屋子的各個角落和門窗的縫隙中鉆進來,像錐子般扎在臉上。經歷風雨侵蝕的門板在磨損得寬松的門槽里晃動著,發出咣當咣當的聲響,我們就搬來板凳、小桌抵在門后面,像捍衛城門的勇士,拼足氣力去奮力狙擊肆虐的北風。兒時對后河邊老屋子*深刻的印象,是大雨天的屋頂處處漏水,家里散亂地放滿了大大小小接水的盆子,有時在熟睡中也會被滴在臉上冰涼的雨水驚醒。如今住過的舊屋早已成了水泥磚瓦的房子,樣貌雖然依舊,但不知今日成了誰家院落。家鄉的水多,街巷更多。三街六巷,說得出名的,說不出名的,密密匝匝。前河后河與街巷將鎮子與鄉下的界線劃得很分明,所以鎮里的居民都說自己是三條街上的人,提到鎮子邊邊上的人家,都要在稱呼前面被冠上一個明確的地標:說是老壩頭陸大、王二家的,吳壩口張三、李四家的,東頭泰山廟的,李家田的,口氣里分明有一種隱隱的自傲。 后河大橋頭的徐家鐵匠鋪在后街的*北面,坐東朝西對著后河邊,生意特別紅火。從早到晚,鋪子里的爐子總是冒著呼呼的火苗,青煙彌漫。看著鋪里的老大左手握一把長長的鐵鉗從爐火里夾出燒得紅紅的鐵料放在鐵墩上,不斷精確地變換著角度和位置,右手執一把鐵錘不停地來回敲擊。鐵墩發出有節奏的當當聲響,紅紅的鐵料隨著錘起錘落,逐步延展成刀、剪、鋤、耙的模樣。這時,掌錘的老大細細察看著手里的活計,沾滿汗珠的臉上總會露著滿意的神色。 ……
黛瓦疏籬是故鄉 作者簡介
葛桂秋,江蘇高郵人。出生、成長于里下河水鄉,曾當過文書、工人,在公社廣播站做過編輯兼播音。長期在縣級機關從事文字秘書工作并擔任行政職務。熱愛文學,勤于寫作,散文隨筆發表在報紙期刊及網絡平臺。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朝聞道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經典常談
- >
巴金-再思錄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