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戰疫(上海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實錄2020.1.5-2020.5.31)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7616482
- 條形碼:9787547616482 ; 978-7-5476-1648-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戰疫(上海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實錄2020.1.5-2020.5.31)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對上海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和細節感興趣的讀者銘記歷史,砥礪前行! 《戰“疫”:上海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實錄(2020.1.5—2020.5.31)》全面、翔實地記錄了上海以及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涵蓋了每日疫情趨勢、上海及全國政策法規、上海醫療隊援鄂抗疫過程、上海基層社區防控疫情工作、抗疫先進集體與個人等方面。 《戰“疫”》具有很高的學術參考價值。書中的數據、資料來源權威、分類科學、內容豐富,關于的疫情數據細致、權威,通過文字、數據和多種圖表,既詳細又直觀地展示了疫情從爆發到被控制的整個過程。《戰“疫”》還整理、歸納了疫情爆發至2020年5月31日期間,上海出臺的各項政策、法律法規文件,收集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新聞報道和政策文件的全文。 《戰“疫”》同樣適合想要銘記這段歷史的普通讀者。通過《戰“疫”》,讀者可以知道,中國是如何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上海又是如何用繡花針式的管理有效地防控疫情。讀者還能了解到,勇敢的上海醫務工作者,為抗擊疫情所付出的心血與汗水,還有廣大的社區工作者和志愿者,為防控疫情所做出的努力。
戰疫(上海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實錄2020.1.5-2020.5.31) 內容簡介
為及時記錄、忠實反映上海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過程,履行地方志“存史、育人、資政”職能,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上海通志館、《上海年鑒》編輯部,在制作《上海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大事記》(在線版)的基礎上,充實各方面資料,編纂出版《戰“疫”:上海抗擊 新冠肺炎疫情實錄(2020.1.5-2020.5.31)》。 《戰“疫”》記述范圍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在總書記親自指揮、親自部署下,上海市委、市政府團結全市人民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以及援助武漢抗疫防疫工作。 《戰“疫”》設編纂說明、概述、時間軸、綜合大事記、分類大事記、新聞報道、抗疫優選集體與個人、援鄂醫療隊人員名單、附錄。附錄主要收錄上海市發布的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有關法規、行政規章和重要規范性文件,疫情統計數據圖表等。
戰疫(上海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實錄2020.1.5-2020.5.31) 目錄
編纂說明
一、概述
(一)風雨無阻向前進——寫在全國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之際
(二)龔正在上海市第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擴大)上介紹疫情防控工作等情況(節選)
二、時間軸
三、綜合大事記
四、分類大事記
(一)每日疫情
(二)重要活動
(三)政策法規
(四)新聞發布
(五)援鄂行動
(六)外防輸入
(七)內防擴散
(八)社會動員
(九)復工復產
五、新聞報道
(一)上海抗疫
堅守城市公共衛生*前沿“堡壘”
防疫時間差:一只口罩背后的“上海效率”
上海:防控一嚴到底,城市運行有序
看上海怎樣做好“外防輸入、內防反彈”
應急響應降級、城市治理升級———看上海底氣何在
疫情防控戰促申城公共衛生體系大升級
(二)基層防疫
社區基層黨組織“織密”魔都防護網
重任之下上海基層戰“疫”有“神器”
上海逾20萬人次志愿戰“疫”
常住外籍人士超三千,國際社區“三關”防控無縫銜接
在社區防疫戰場上,有一件“硬核武器”,一上場就扭轉了局面
*后一張網的織補——上海戰“疫”紀實·社區的故事
(三)援鄂戰“疫”
疫情顛覆人生:上海**位“逆行者”鐘鳴的武漢75日
上海首批醫療隊除夕夜出征
上海援鄂醫療隊9名隊員“火線”入黨
戰“疫”一線,醫學人文之光熠熠生輝
堅守雷神山上海白衣戰士脫下戰袍
上海援鄂女醫生10萬字抗疫日記背后的故事
(四)科技控疫
眾“智”成城,AI助力戰“疫”
金點子化為新神器,“上海發明”多點開花助抗疫
區塊鏈戰“疫”,運用場景越來越多
上海三大先進重點產業復工,持續輸出抗疫“科技力”
拿出科創硬核實力,上海科技交出抗疫高分答卷
六、先進集體與個人
(一)上海市獲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名單
(二)上海市獲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名單
(三)上海市獲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優秀共產黨員名單
(四)上海市獲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基層黨組織名單
(五)上海市獲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集體名單
(六)上海市獲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個人名單
(七)上海市獲2020年“全國抗疫*美家庭”稱號名單
(八)上海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名單
(九)上海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名單
(十)上海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優秀共產黨員名單
(十一)上海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基層黨組織名單
七、上海援鄂醫療隊隊員名單
八、附錄
(一)文件輯存
(二)疫情圖表
戰疫(上海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實錄2020.1.5-2020.5.31) 節選
上海首批醫療隊除夕夜出征 “我的大學同學絕大多數在武漢的四大醫院急診ICU,武漢現在醫務人員緊張,請讓我去幫忙,和同學并肩作戰。” “湖北是我的家鄉,支援家鄉,我責無旁貸;身為醫護人員,在此疫情面前使命所在,義無反顧。” 今夜注定是一個不眠夜,今夜的虹橋機場注定無眠,一架帶著特殊使命的航班即將北上——上海首批醫療隊受命正式出發。 上海重癥醫學專家多路集結,一齊北上 上海市**人民醫院呼吸科主任周新經歷過SARS、H7N9的防控工作,有著豐富的“作戰”經驗。作為此次上海醫療隊的醫師組組長,周新對完成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防疫工作有信心。 “完全不用害怕,我們肯定能打勝仗。”他告訴文匯報記者,*主要的還是防控,防止病人再傳染,一個是救治患者,一個是防止再傳染,同時醫護人員自身防護也是非常要緊的,不要造成二次傳播,這就是主要工作。 上海市**人民醫院鄭軍華副院長即將領隊上海**批醫療隊員奔赴前線救援,該醫院呼吸科周新主任任醫師組組長,還有急診危重病科的男護師張明明。 “來不及吃年夜飯咯,估計只能看上一眼。”17時58分,文匯報記者撥通上海瑞金醫院重癥醫學專家、瑞金醫院北院重癥醫學科主任陳德昌教授的手機,電話那頭的他正在家里,他說,“要準備出發了。” 57歲的陳德昌是上海首批支援武漢的醫生之一。下午3點,結束行前培訓的他,準備回家和家人吃一個簡單的年夜飯,如今宴席還沒擺好,老陳就要出征了。 “之前馳援外地,也都沒太多時間準備,我們這個行業職責所在,習慣了。”陳德昌畢業于第二軍醫大學,他告訴文匯報記者,自己與愛人都是軍人出身,在國家人民有難之際,挺身而出是天職。 “醫院領導十分重視,這次的培訓主要是告訴我們如何采取防護措施,避免自身被病毒感染。”陳德昌告訴記者,尚不知會支援武漢哪家醫院,但作為重癥醫學專家,他和同事們的戰場就是“醫院ICU”,預計會參與重癥病人的搶救。 考慮到武漢目前防護設施設備緊缺,陳德昌表示他們將盡其所能攜帶物資支援武漢。 瑞金醫院呼吸監護護士沈虹是陳德昌的同行者。決定出征武漢前,她給母親打了一個電話——兩年前,父親去世后,她是母親唯一的依靠。“面對疫情,大家都會害怕,沒有絕對的英雄,醫生也是平凡人。”沈虹如是說。打電話給母親,沒想到又增添一份勇氣,母親說:“你放心,媽媽會照顧好自己。” “90后”上海小伙曾在武漢讀書主動請戰 今夜出征,對一些人來說,其實是等了很久的消息。比如,仁濟醫院ICU護士吳文三,出征前,他寫下這段話:“湖北是我的家鄉,支援家鄉,我責無旁貸;身為醫護人員,在疫情面前使命所在,義無反顧。” 在上海岳陽醫院,也有三名護士同行整裝待發,他們是心內科CCU護士長潘慧瞞、老年病科主管護師史文麗、ICU護士顧羚耀。 “我在武漢讀了四年大學,對這個城市有深厚感情。”“95后”上海小伙顧羚耀說。2014年至2018年,他在武漢科技大學護理系讀書,畢業后進入岳陽醫院ICU。 “我的大學同學絕大多數在武漢的中南、人民、同濟、協和四大醫院的急診ICU,武漢現在醫務人員緊張,請讓我去幫忙,和我的同學并肩作戰,保衛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我是男生,平時一直健身,體力也好,能扛得住!”小伙說得堅決。 老年病科主管護師史文麗接到號召醫護人員參加支援武漢一線的通知,沒有猶豫就報名了。“我說不出什么豪言壯語,說不害怕是假的,但作為醫務工作者,我就想貢獻自己的一份力。我們只有一起努力,才有可能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 心內科CCU護士長潘慧瞞則是經歷過非典的人。回首2003年,潘慧麟記憶猶新,“那年和同事一起堅守醫院發熱門診,當非典疫情嚴峻時,黨員干部沖在前沿,把安全讓給他人,把危險留給自己,讓我非常感動。那年,我入黨了。如今新冠肺炎來勢洶洶,我仿佛回到了當年的歲月。我有非典的抗擊經驗,所以我要上前線,這次輪到我沖在前面。” “我報名,請讓我去!”30分鐘集結護士“六人行” 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骨科康復護士許虹也是首批出征者。 1月23日傍晚,十院發出征集前往武漢支援的醫護人員通知,名額很快報滿,許虹是**個報名的。有著20多年護齡的許虹既在重癥監護室服務過,又有呼吸科的工作經歷。對此次出征,她說:“武漢需要我,我也有能力,就應該去。”讓許虹感動的是,經常光顧的超市老板得知她要去武漢,半夜給她打電話,要給她送口罩。 這次過年,重癥醫學科主治醫生劉勇超原打算回江蘇見女友的父母,然而在得知出征消息后,他立馬報了名。“重癥醫生就是要到*重的患者那里去!”這是這個1986年出生的小伙**次踏上防疫一線,“就覺得應該去”。 1月23日其實是小年夜,臨下班的16:30,上海市胸科醫院接到市衛健委通知,需醫院組建6名護理人員分三批支援湖北。醫院**時間在全院發出號召,沒想到短短30分鐘,就有14名護理人員請纓,17:00,胸科醫院6人醫療隊完成集結。 他們是手術系統科護士長王玉吟,胸外專業10病區副護士長馮亮,重癥監護室副護士長陶夏、徐琛,以及重癥監護室帶教護師李曉將、導管室帶教護師張俊杰。李曉將和張俊杰是男護士中的骨干。“我報名,請讓我去!”這是護理部接到報名回復時,出現頻次*多的話語。 沒有更多話語,只有“珍重”二字 傍晚6點30分,文匯報記者撥通新華醫院麻醉重癥醫學科主治醫生阮正上的電話時,他正在家中準備行李。 眼下,他的妻兒都在國外旅游,知道他要去武漢,雖然很擔心,但還是支持的。“在成為醫生家屬的那一刻,我就有了心理準備。”聽到妻子的話,阮正上很感動,夜以繼日是工作常態,本來這次旅游也是一家三口之約,*后又食言了。 “去武漢是職責所在。”他很堅定,也很有信心。 “沒什么好說的,接到通知就出發!”作為六院**批支援武漢的隊員,從23日接到待命通知,到今晚接到集合電話,對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護士長錢海泳來說,并沒有太多情緒波動,就好像去醫院加個班而已。 “我1993年參加工作,一直在ICU做護士,處理重癥病人的經驗豐富。”說到這次支援武漢,錢海泳坦言,她自認是合適的人選,“2013年禽流感爆發,我就是去金山公衛中心支援的一線護士,經歷過非典、甲流,我的心理素質也會更好些”。 年夜飯的菜剛上齊,六院重癥醫學科副主任醫師汪偉放在手邊的手機就響了。 “8點半到醫院集合,出發去武漢!”“好的!”一個簡短的電話,一個果斷的回答。汪偉放下筷子,與妻女告別,沒有更多話語,只有“珍重”二字。 作為一名在重癥醫學科工作近20年的副主任醫師,汪偉在重癥管理、呼吸支持以及全身臟器功能管理方面有著豐富經驗。對于此次支援武漢,在汪偉看來,ICU醫生*大的作用就是平衡各個專科的意見,搭建多學科平臺,面對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做出及時有效的處置。 在上海市肺科醫院,護士王菁匆匆吃上一口飯,行李就在腳邊,今夜她將與同事程克斌副主任醫師一同北上。 還有太多人的名字我們沒辦法一一列出,但我們知道,他們不孤單,他們帶著所有的祝福與希望出征。 截至記者發稿時,還獲得一個消息,記得昨夜“逆行而上”搭乘高鐵進入武漢的上海醫生嗎?小年夜,接國家衛生健康委指令,中山醫院重癥醫學科副主任鐘鳴奔赴武漢前線。鐘鳴曾多次參加各類應急醫療隊,參與過SARS危重癥搶救工作。今天傍晚他在朋友圈給大家報了平安——“今天已開展工作,一切安好”,配圖是武漢市金銀潭醫院,此前諸多病例報道正是收治在這家醫院。 其實,采訪中,這些醫務人員提到*多的話是,“沒事的,放心”。 仁濟醫院南院首批援鄂醫療隊啟程,他們是ICU護士傅佳順、神經外科MDT病房護士張煜。 疫情在前,我擋在你的前面,在人民需要的疫情戰場。 其實他們也有畏懼,他們也是血肉之軀。 他們也是為人父母,也是為人子女。 但他們明白,肩上的擔當與使命——我們不能退。 作者 唐聞佳 李晨琰 《文匯報》2020年1月24日
戰疫(上海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實錄2020.1.5-2020.5.31) 作者簡介
上海地方志辦公室,全稱為上海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及其辦公室,1986年8月經中共上海市委批準成立,是上海市政府負責地方志工作的機構,是負責上海市行政區域地方志工作的事業單位,承擔上海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的日常工作。 上海市通志館成立于1996年3月,隸屬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屬公益一類事業單位。主要承擔方志資料管理、方志年鑒業務培訓、市情方志理論研究、社區文化服務等職責。 《上海年鑒》編輯部是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的業務部門。每年組織編纂、出版《上海年鑒》中、英文版各一卷。《上海年鑒》中文版于1996年創刊,是系統記述上海市自然、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等方面情況的年度性資料文獻,是列入國家新聞出版特殊系列的年刊。《上海年鑒》英文版于2002年創刊。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煙與鏡
- >
月亮與六便士
- >
隨園食單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