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書巢尋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716055
- 條形碼:9787520716055 ; 978-7-5207-1605-5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書巢尋理 本書特色
我是一個很普通的讀書人,我的人生沒有什么動人的跌巖起伏,我喜歡讀書,中國的、外國的,好的書我都喜歡。 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一座歷史文化的博物館。一個中國人,特別是一個中國學者,怎能不了解自己的傳統文化?中國傳統文化,無論如何都涉及一個中國學者的文化素養問題;即使是研究外國文明的人,也不能不了解自己的文化 ——陳樂民 陳先生的文章涉及古今中外,有點像小文史百科。讀后一知半解地有了進一步理解,不知道的知道了,增加了很多知識。陳先生的文章寫得很含蓄,不細心讀,便領會不到其中的微言大義。他的文章大多數都是讀書心得,但從頭到尾都貫穿著一種今天仍然極為可貴的啟蒙主義思想。——藍英年
書巢尋理 內容簡介
“讀書”與“看書”有何不同?為學應以何事為先?中學與西學該怎樣蒙顧?
本書為“陳樂民作品新編”之一種,所選文章以讀書禮記為主,另有書評、序言、雜文等,少則二三百字,多則五六千字,包括對讀書生活、治學理念、翻譯寫作、學術風氣、文化現象、文學作品的分細和點評,展示出老一掌學人嚴謹踏實的學術品格。
陳樂民先生雖以研究西學名世,但一直以融通中西為學術追求,對中國古代文學、歷史、書畫均有獨到見解。陳先生讀書范圍甚廣,消樣于古令中西,窮理于東西書海。
書巢尋理 目錄
輯一 讀書者言
關于書的閑話
“讀書”與“看書”
張華揖書
讀書的“連環套”
開卷有益閑話
對我影響*大的十種書
學者以窮理為事
賀《博覽群書》二十年
答《書簡》問
真人
中國知識分子的“憂患意識”
知識分子的良知
保護大腦
難哉譯事
外人思路殊華夏
也談嚴譯“信達雅”
也說《純粹理性批判》的中譯本
君子之風——學術界里有亮點
輯二 學問之道
看稿瑣記
《報任少卿書》與治學
鄭板橋論畫竹
“居之者”
通學
黃宗羲寫《明儒學案》
研究工作的“非學者化”
入門須正,立志須高
冷板凳
治學宜慎
站得住的書
熊十力論學風
從胡適譯詩想起
馮友蘭和清華文學院
外行人看“后”學
對胡適的再了解
呼吁與人為善
學者的容人之雅
意新語工
文心
王夫之不趨時
唐順之論“本色”
新文風
文壇時弊
由康德的“文風”引出的聯想
梁啟超談文風
蔡元培論“學術”
再談歷史研究和教學
輯三 百家雜談
我看《論語》
《孟子· 萬章》
陸游的愛國詩
詩中哲意
薛寶釵論詩
林黛玉論詩
曹氏兄弟的文論
王安石《送孫正之序》
王安石論韓愈
《明妃曲》
“打油詩”之源起
“小兒科”與古典文學
周作人辟韓
《鈍吟雜錄》
小說家言
賈母“論文藝”及其他
文士筆下的“吃人肉”
宋育仁及其《時務論》
中國思想史的規律
南· 北· 京· 海
。。。。。。。。。
書巢尋理 節選
我讀書甚為駁雜,漫羨而無所歸心;新書讀得比較少,“新潮”書幾乎沒有讀過。下列十種舊書可以說是對我的晚年思想和治學有較大影響的;有一些成了我的“案頭書”。
先說中國書五種:
一、《孟子》,我幼年的“啟蒙”書。我體會,讀了《孟子》,再讀其他相關的書,有許多方便之處。孟夫子經常偷換概念,甚至強詞奪理。但《孟子》是了解那時政治和社會的一個“通孔”。
二、《徐光啟集》。徐是有明一代具有開放和開明眼光的“奇才”,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人。我研究早期中國與西方的文化相遇時的情況,此為必讀之書。
三、魯迅的《阿Q 正傳》。揭示我國“國民壞根性”,入木三分,同時是面鏡子,時常照照,可以自警和警世,了解吾土吾民的品格,不可不讀此書。同類作品有胡適的《差不多先生傳》。惜乎吾國國民此類病依然很重,幾乎無藥根治。奈何!奈何!
四、馮友蘭《中國哲學史》兩種:20 世紀30 年代的舊作上、下冊和晚年的《新編》七冊。舊作在大陸有無售者,不詳。《新編》前六冊已由人民出版社幾次重印;獨第七冊因故未能在大陸印行,以至《新編》就結在第六冊上。此是我出版界一怪事。但臺灣版已出了全七冊。另,第七冊以《中國現代哲學史》的書名先后在香港和廣州印行,總算聊勝于無。坊間同類哲學思想史的書不少,但個人管見,都繞不過馮著二種。
五、《顧準文集》,貴州人民出版社印行。顧準作為當代偉大的思想家,在知識界已有廣泛的共識。*近聽說某境外華人信口臧否人物,妄說,顧準算什么,若把他的文章譯成外文,會讓人啼笑皆非。不知他在國外讀過哪些高文典冊,以致狂妄如此!至于淺陋如我,正是讀了顧準,使我在十年前的耳順之年大為開竅,頓生識之恨晚之感。
以上五種是中國書,以下講外國的,也是五種:
一、伏爾泰的《哲學通信》,中國譯本是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的。我看過原文,中譯文大體不差。此是伏爾泰旅英的二十五封通信,故又稱《英國通信》。英國的自由風氣早在歐陸之先,伏氏在英所見所聞,備受感慨和啟示。全書涉及彼時英國的宗教、政府、議會、文化、培根、洛克、牛頓,等等。這本書說明伏爾泰在英國已被“啟蒙”了。英國對法國“啟蒙運動”的影響,常被輕視;伏氏此書大有助于了解歐洲這段的社會思想史。
二、康德關于歷史哲學的論文集。我先讀過兩種英譯選集:《論歷史》和《政治文選》。后商務印書館出了何兆武先生翻譯的《歷史理性批判文集》,選目大同小異。此書已成為高校世界史和國際關系史學科的必讀書。但我要補充說,要深懂此書,一定要讀一讀康德的批判哲學。
三、黑格爾的《歷史哲學演講錄》,我也是先看了英譯本。我國有王造時中譯本。欲了解西方文明史,此書不可不讀。他是從東方文明開篇的,主題是講歐西文明。黑格爾論述歷史發展的雄辯力,是令人震撼的,雖然你不必同意他的所有觀點。
四、《共產黨宣言》,這本書的價值,用不著我多說。我在做研究工作時,是時常要翻閱的,尤其是它的前半部。我*早讀它時是在二十幾歲,現在七十多歲了,還常常要翻一翻。只是體會大不相同了。
五、托克維爾的《論美國的民主》,還有他的《舊制度與大革命》,中譯本均已輯入商務版的“漢譯名著”叢書。另,托克維爾退出政壇后寫了不準備公開的《回憶錄》,身后還是流傳出來了。目前似尚無中譯本。托克維爾在這些書中的觀察時勢和對時勢的預測,時常使我震動;他對歐陸“舊制度”的批判,絕不在概念上停留哪怕是幾秒鐘,其鋒利和準確性全在敘事當中。
我家的書架上擠滿了各式各樣的書,雜亂無章,但是以上這十種書,翻來翻去,總會湊在一起,這大概也可以反映出它們的“使用率”吧。
書巢尋理 作者簡介
陳樂民(1930—2008),國際政治與歐洲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歐洲研究所研究員、前所長。前歐洲學會會長。主要著作有《戰后西歐國際關系(1945—1984)》《歐洲觀念的歷史哲學》、《東歐巨變與歐洲重建》、《戰后英國外交史》(主編并主要撰稿)、《西方外交思想史》(主編并主要撰稿)、《歐洲文明的進程》、《十六世紀葡萄牙通華系年》、《20世紀的歐洲》、《歐洲文明十五講》、《萊布尼茨讀本》、《徜徉集》、《啟蒙札記》、《對話歐洲》等。
- >
史學評論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經典常談
- >
姑媽的寶刀
- >
回憶愛瑪儂
- >
朝聞道
- >
月亮虎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