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圖說浙江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637857
- 條形碼:9787030637857 ; 978-7-03-063785-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圖說浙江 內容簡介
本書利用左圖右說的創新表達方式, 通過文化浙江、活力浙江和生態浙江三大模塊全方位展現浙江過去、現在和未來, 及其歷史文化、自然本底與經濟社會。世界稻作之源的河姆渡文化、世界絲綢之源的錢山漾文化以及世界文化遺產良渚古城遺址所代表的良渚文明等, 表明浙江地方文化具有全球意義。一定程度上, 浙江是中國的縮影。進入當代, 浙江森林覆蓋率位居全國前列, 且竹林密布, 中亞熱帶特色鮮明, 山清水秀, 人文薈萃, 富有靈性和詩意。浙江已不再局限于安居, 而是追求更高層次的詩意棲居, 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樣本和示范。
圖說浙江 目錄
目錄
前言
引言
1.“浙”字解析:浙江=錢塘江/3
2.魚米之鄉,宜居之地/5
3.錦繡浙江,旅游勝地/7
上篇 文化浙江卷
一、宏觀區位與文明溯源/11
1.全球宜居,中國三居其一/11
2.北緯30°線與四大古代文明/13
3.優越的氣候條件與資源/15
4.河姆渡文化:世界著名稻作文化/17
5.馬家浜文化:東方文明的曙光/19
6.錢山漾文化:世界絲綢之源/21
7.良渚文明:中華文明的源頭/23
8.氣候變遷與文明衰落/25
9.杭州灣變遷與大禹治水/27
10.大禹治水的文化符號:東西方文明的分野/29
11.弘揚“紅船精神”走在時代前列/31
二、地脈大勢與山越文化/33
1.浙江文化,其基在山/33
2.百越文化之首的山越文化/35
3.洞天福地:浙江十居其三/37
4.浙江的龍泉青瓷/39
5.位居全國前列的森林覆被/41
6.世界竹子看中國,中國竹子看浙江/43
7.東亞文明乃是“竹子文明”/45
8.西湖龍井,中國十大名茶之首/47
9.文化分區的山系密碼/49
10.山系格局與浙江方言/51
11.山系格局與行政區劃Ⅰ:秦至隋朝/53
12.山系格局與行政區劃Ⅱ:唐至清朝/55
13.山系格局與行政區劃Ⅲ:1949年以后/57
三、江南文化與詩意棲居/59
1.浙江之基在山,浙江之樞在水/59
2.越國的變遷/61
3.吳越文化的交融與江南文化/63
4.江南文化與理想家園夢/65
5.江南水鄉與江南文化/67
6.浙江與江南文化Ⅰ:要素視角/69
7.浙江與江南文化Ⅱ:時間視角/71
8.浙東唐詩之路/73
9.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的《富春山居圖》/75
10.徐霞客游記與霞客古道/77
11.知行合一:陽明心學的起源地/79
12.流域:東方文明的基本單元/81
13.世界文化遺產/83
14.非物質文化遺產/85
15.廣泛分布的*歷史文化名鎮名村/87
中篇 活力浙江卷
四、海洋基因與陸海融合/91
1.海域與海島/91
2.浙江之基在陸,浙江之魂在海/93
3.中國海洋文明的源起/95
4.京杭大運河與對外貿易門戶/97
5.杭州:古代絲綢之路的重要交會城市/99
6.舟山Ⅰ:佛教文化與南海觀音/101
7.舟山Ⅱ:自貿區與*新區/103
8.溫州的經商傳統與全球化/105
9.“義新歐”中歐班列領跑“一帶一路”/107
10.杭州灣大灣區Ⅰ:杭州在長三角中的地位/109
11.杭州灣大灣區Ⅱ:灣區經濟/111
12.浙江:“一帶一路”的交會點/113
五、開發效率與空間優化/115
1.經濟發展活力Ⅰ/115
2.經濟發展活力Ⅱ/117
3.城市等級與規模/119
4.城鎮綜合實力/121
5.空間發展潛力/123
6.空間發展約束力/125
7.建設用地適宜性/127
8.空間開發強度/129
9.房屋分布強度/131
10.空間開發效率/133
11.產業集聚區空間開發強度/135
六、地方本土與創新精神/137
1.全國領先的電子商務/137
2.全國領先的上市企業/139
3.全國百強區與百強縣/141
4.獨具特色的縣域塊狀經濟/143
5.特色小鎮分布/145
6.地理標志產品/147
7.領先全國的高速鐵路路網/149
8.空間開發優化格局/151
9.浙江的科創大走廊/153
10.義甬舟開放大通道/155
下篇 生態浙江卷
七、生態資產與零碳排放/159
1.植被的凈初級生產力/159
2.植被的固碳釋氧能力/161
3.植被的涵養水源能力/163
4.植被的凈化大氣環境能力/165
5.植被的營養物質循環/167
6.植被的土壤保持能力/169
7.生態資產價值核算Ⅰ/171
8.生態資產價值核算Ⅱ/173
9.碳排放分布/175
10.碳吸收分布/177
11.凈碳排放分布Ⅰ/179
12.凈碳排放分布Ⅱ/181
13.零碳排放指數/183
八、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業/185
1.人口分布Ⅰ/185
2.人口分布Ⅱ/187
3.陸路交通網分布/189
4.高鐵站點可達性/191
5.機場可達性/193
6.沿海港口可達性/195
7.高速公路互通口可達性/197
8.城鄉客運站可達性/199
9.小學可達性/201
10.初級中學可達性/203
11.高級中學可達性/205
12.醫療設施可達性/207
13.養老設施可達性/209
14.其他公共服務設施可達性/211
15.公共服務便捷度綜合評價/213
九、人居環境與安居樂業/215
1.地形宜居性/215
2.空氣質量/217
3.氣候宜居性/219
4.水文宜居性/221
5.地表植被宜居性/223
6.自然災害危險度Ⅰ/225
7.自然災害危險度Ⅱ/227
8.自然災害危險度Ⅲ/229
9.生態環境優越度/231
10.生態環境與人口、經濟的空間耦合/233
前言
引言
1.“浙”字解析:浙江=錢塘江/3
2.魚米之鄉,宜居之地/5
3.錦繡浙江,旅游勝地/7
上篇 文化浙江卷
一、宏觀區位與文明溯源/11
1.全球宜居,中國三居其一/11
2.北緯30°線與四大古代文明/13
3.優越的氣候條件與資源/15
4.河姆渡文化:世界著名稻作文化/17
5.馬家浜文化:東方文明的曙光/19
6.錢山漾文化:世界絲綢之源/21
7.良渚文明:中華文明的源頭/23
8.氣候變遷與文明衰落/25
9.杭州灣變遷與大禹治水/27
10.大禹治水的文化符號:東西方文明的分野/29
11.弘揚“紅船精神”走在時代前列/31
二、地脈大勢與山越文化/33
1.浙江文化,其基在山/33
2.百越文化之首的山越文化/35
3.洞天福地:浙江十居其三/37
4.浙江的龍泉青瓷/39
5.位居全國前列的森林覆被/41
6.世界竹子看中國,中國竹子看浙江/43
7.東亞文明乃是“竹子文明”/45
8.西湖龍井,中國十大名茶之首/47
9.文化分區的山系密碼/49
10.山系格局與浙江方言/51
11.山系格局與行政區劃Ⅰ:秦至隋朝/53
12.山系格局與行政區劃Ⅱ:唐至清朝/55
13.山系格局與行政區劃Ⅲ:1949年以后/57
三、江南文化與詩意棲居/59
1.浙江之基在山,浙江之樞在水/59
2.越國的變遷/61
3.吳越文化的交融與江南文化/63
4.江南文化與理想家園夢/65
5.江南水鄉與江南文化/67
6.浙江與江南文化Ⅰ:要素視角/69
7.浙江與江南文化Ⅱ:時間視角/71
8.浙東唐詩之路/73
9.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的《富春山居圖》/75
10.徐霞客游記與霞客古道/77
11.知行合一:陽明心學的起源地/79
12.流域:東方文明的基本單元/81
13.世界文化遺產/83
14.非物質文化遺產/85
15.廣泛分布的*歷史文化名鎮名村/87
中篇 活力浙江卷
四、海洋基因與陸海融合/91
1.海域與海島/91
2.浙江之基在陸,浙江之魂在海/93
3.中國海洋文明的源起/95
4.京杭大運河與對外貿易門戶/97
5.杭州:古代絲綢之路的重要交會城市/99
6.舟山Ⅰ:佛教文化與南海觀音/101
7.舟山Ⅱ:自貿區與*新區/103
8.溫州的經商傳統與全球化/105
9.“義新歐”中歐班列領跑“一帶一路”/107
10.杭州灣大灣區Ⅰ:杭州在長三角中的地位/109
11.杭州灣大灣區Ⅱ:灣區經濟/111
12.浙江:“一帶一路”的交會點/113
五、開發效率與空間優化/115
1.經濟發展活力Ⅰ/115
2.經濟發展活力Ⅱ/117
3.城市等級與規模/119
4.城鎮綜合實力/121
5.空間發展潛力/123
6.空間發展約束力/125
7.建設用地適宜性/127
8.空間開發強度/129
9.房屋分布強度/131
10.空間開發效率/133
11.產業集聚區空間開發強度/135
六、地方本土與創新精神/137
1.全國領先的電子商務/137
2.全國領先的上市企業/139
3.全國百強區與百強縣/141
4.獨具特色的縣域塊狀經濟/143
5.特色小鎮分布/145
6.地理標志產品/147
7.領先全國的高速鐵路路網/149
8.空間開發優化格局/151
9.浙江的科創大走廊/153
10.義甬舟開放大通道/155
下篇 生態浙江卷
七、生態資產與零碳排放/159
1.植被的凈初級生產力/159
2.植被的固碳釋氧能力/161
3.植被的涵養水源能力/163
4.植被的凈化大氣環境能力/165
5.植被的營養物質循環/167
6.植被的土壤保持能力/169
7.生態資產價值核算Ⅰ/171
8.生態資產價值核算Ⅱ/173
9.碳排放分布/175
10.碳吸收分布/177
11.凈碳排放分布Ⅰ/179
12.凈碳排放分布Ⅱ/181
13.零碳排放指數/183
八、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業/185
1.人口分布Ⅰ/185
2.人口分布Ⅱ/187
3.陸路交通網分布/189
4.高鐵站點可達性/191
5.機場可達性/193
6.沿海港口可達性/195
7.高速公路互通口可達性/197
8.城鄉客運站可達性/199
9.小學可達性/201
10.初級中學可達性/203
11.高級中學可達性/205
12.醫療設施可達性/207
13.養老設施可達性/209
14.其他公共服務設施可達性/211
15.公共服務便捷度綜合評價/213
九、人居環境與安居樂業/215
1.地形宜居性/215
2.空氣質量/217
3.氣候宜居性/219
4.水文宜居性/221
5.地表植被宜居性/223
6.自然災害危險度Ⅰ/225
7.自然災害危險度Ⅱ/227
8.自然災害危險度Ⅲ/229
9.生態環境優越度/231
10.生態環境與人口、經濟的空間耦合/233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姑媽的寶刀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煙與鏡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回憶愛瑪儂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