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釋義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611588
- 條形碼:9787521611588 ; 978-7-5216-1158-8
- 裝幀:8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釋義 本書特色
資深專家撰寫 學習培訓** 作者資深: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行政法研究所所長莫于川教授編寫,深度參與《監察法》《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等立法咨詢工作。 幫助學習: 在逐條深入解讀《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的同時,闡釋新法各章節的功能定位與邏輯關系,幫助廣大公職人員真正把握法律意涵與精神。 指導實務:法條解讀與指導實務工作并重,分析典型案例中的法律適用問題,在系統梳理政務處分要點的基礎上著重解決實務難點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釋義 內容簡介
本書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的條文為據,逐章逐條作出解讀,運用條文主旨、條文核心、條文釋義、相關規定等多個層次闡釋法律,條分縷析,緊扣實踐。同時,每章后還配有案例評析,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針對性。一方面,本書對于實務人士是一部適時的實用教材,對促進依法開展政務處分工作具有實際意義。另一方面,本書也可幫助廣大黨員干部與公職人員進一步學習掌握《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釋義 目錄
**章 總則
本章導讀
**節立法目的與立法依據
**條【立法目的與立法依據】
第二節政務處分的適用范圍
第二條【適用范圍】
第三節政務處分與處分的主體
第三條【政務處分與處分的主體】
第四節政務處分的原則
第四條【政務處分的原則】
第五節政務處分的規范性要求
第五條【政務處分的規范性要求】
第六節公職人員履職保障
第六條【履職保障】
案例評析
1.某市委原常委、某縣委原書記馬某某被開除黨籍和公職
2.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原黨組副書記、理事會主任劉某某受到留黨察看二年、政務撤職處分
第二章 政務處分的種類與適用
本章導讀
**節政務處分的種類與期間
第七條【政務處分的種類】
第八條【政務處分的期間】
第二節政務處分的適用規則
第九條【共同違法行為】
第十條【單位違法行為】
第十一條【從輕、減輕政務處分】
第十二條【免予、不予、減輕政務處分】
第十三條【從重政務處分】
第十四條【對涉刑公職人員的政務處分】
第十五條【政務處分的合并適用】
第十六條【不得重復處分】
第十七條【組織處理與政務處分】
第十八條【失去領導職務與政務處分】
第三節各類公職人員適用政務處分的特殊規則
第十九條【公務員與“參公管理”人員的政務處分】
第二十條【授權組織、受委托組織中公務人員的政務處分】
第二十一條【國企管理人員的政務處分】
第二十二條【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管理人員的政務處分】
第二十三條【對其他人員的處理】
第四節政務處分的法律后果
第二十四條【不得錄用為公務員的情形】
第二十五條【利益追繳】
第二十六條【開除的后果與其他政務處分處分期滿的處理】
第二十七條【對已退休、離職、死亡公職人員的處理】
案例評析
1.某市某區常委、統戰部部長劉某嚴重違紀違法案
2.某省紀委監委原**紀檢監察室主任李某某嚴重違紀違法案
3.某市政協委員楊某政務處分案
4.某縣監察委對村委會委員政務處分案
第三章 違法行為及其適用的政務處分
本章導讀
**節違反政治紀律的違法行為及其適用的政務處分
第二十八條【違法政治紀律的政務處分】
第二節違反組織紀律的違法行為及其適用的政務處分
第二十九條【違反請示報告制度與篡改、偽造檔案的政務處分】
第三十條【違反民主集中制原則與不執行上級決定的政務處分】
第三十一條【違反出境、國籍等要求的政務處分】
第三十二條【違反其他組織紀律的政務處分】
第三節違反廉潔紀律的違法行為及其適用的政務處分
第三十三條【違反廉潔從政要求的政務處分】
第三十四條【違法收受、贈送財物等的政務處分】
第三十五條【違反財務制度的政務處分】
第三十六條【違反兼職要求的政務處分】
第四節違反群眾紀律的違法行為及其適用的政務處分
第三十七條【利用宗族、黑惡勢力從事違法行為的政務處分】
第三十八條【針對管理服務對象的違法行為的政務處分】
第五節違反工作紀律的違法行為及其適用的政務處分
第三十九條【違反工作紀律的政務處分】
第六節違反生活紀律的違法行為及其適用的政務處分
第四十條【違反生活紀律的政務處分】
第七節其他違法行為及其適用的政務處分
第四十一條【其他違法行為的政務處分】
案例評析
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內蒙古監管局原黨委委員賈某某被“雙開”
第四章政務處分的程序
本章導讀
**節政務處分的基本程序
第四十二條【監察調查權的行使】
第四十三條【聽取陳述和申辯】
第四十四條【監察調查后的處理】
第四十五條【政務處分決定書的內容】
第四十六條【政務處分決定書的的送達與宣布】
第四十七條【回避】
第四十八條【回避決定權】
第二節政務處分的特別程序
第四十九條【政務處分與行政處罰、刑罰】
第五十條【政務處分特殊程序】
第五十一條【指定管轄與分工】
第五十二條【被調查人職務活動的暫停與受限】
第五十三條【公職人員被誣告時的權益保護】
第五十四條【政務處分后的人事程序】
案例評析
1.某市乙區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四庭副庭長李某某嚴重違紀違法被開除黨籍
2.中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公布的誣告陷害典型案例
第五章 復審、復核
本章導讀
**節政務處分的救濟及應遵循的處理原則
第五十五條【救濟途徑與糾錯】
第五十六條【復審、復核不停止執行、不加重政務處分】
第二節復審、復核機關對政務處分決定的撤銷、變更和維持
第五十七條【政務處分的撤銷與重新作出】
第五十八條【政務處分的變更】
第五十九條【政務處分的維持】
第三節政務處分決定被變更或撤銷后的法律關系處理
第六十條【政務處分變更、撤銷的后續處理】
案例評析
某自治區公安廳原黨委委員、副廳長趙某某被開除黨籍和公職
第六章 法律責任
本章導讀
**節有關機關、單位拒不采納監察建議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第六十一條【拒不采納監察建議的處理】
第二節有關機關、單位、組織或個人違法、違規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第六十二條【阻礙、干擾政務處分工作的處理】
第三節監察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法、違規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第六十三條【監察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法行使職權的處理】
第四節違反本法構成犯罪的刑事責任追究
第六十四條【刑事責任追究】
案例評析
某省紀委監委第十四審查調查室原主任劉某被開除黨籍和公職
第七章 附則
本章導讀
**節實施性具體立法授權
第六十五條【行政立法職責】
第六十六條【軍事立法職責】
第二節案件法律適用規則
第六十七條【適用規則】
第三節較短施行準備期的特殊意涵
第六十八條【施行日期】
案例評析
某省人民醫院原黨委常委、紀委書記馬某某嚴重違紀違法被開除黨籍
附錄
一、法律文本與立法資料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
(2020年6月20日)
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草案)》的說明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憲法和法律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草案三次審議稿)》修改意見的報告
二、相關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2018年3月20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節錄)(2018年12月29日)
三、相關行政法規與部門規章
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
(2007年4月22日)
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節錄)
(2014年4月25日)
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處分暫行規定
(2012年8月22日)
四、相關黨內法規(聯合文件)
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廉潔從業若干規定(節錄)
(2009年7月1日)
農村基層干部廉潔履行職責若干規定(試行)(節錄)
(2011年5月23日)
后記——處分不是目的而是開啟一段新生
本書作者和分工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釋義 節選
第五十三條 監察機關在調查中發現公職人員受到不實檢舉、控告或者誣告陷害,造成不良影響的,應當按照規定及時澄清事實,恢復名譽,消除不良影響。 條文主旨 本條是關于被調查公職人員被誣告陷害時權益保護的規定。 條文核心 公職人員既是監察的對象,也是公權力的行使者,非因法定事由、非經法定程序,不得被免職、降職、辭退或處分。監察機關在調查中發現檢舉人、控告人、證人等誣告陷害公職人員并造成不良影響的,經核查認定后,應當按照規定及時澄清事實,恢復名譽,消除不良影響,同時按照不實檢舉、控告或誣告陷害人員身份和管理權限,依紀依法分別給予黨紀處分、政務處分;涉嫌違法或犯罪的,及時移送公安機關、司法機關處理。 條文釋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全面從嚴治黨的推進和紀檢監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群眾監督舉報腐敗行為的熱情高漲,檢舉揭發了不少違紀違法問題。但也有少數人員動機不純,向紀檢監察機關惡意舉報,旨在威脅、敲詐、報復干部,打擊“對手”、發泄私憤、混淆是非、挑撥離間,破壞政治生態,污染社會風氣,擾亂社會秩序,浪費紀檢監察機關的精力和監督執紀、審查調查資源。如不嚴肅查處,就會助長歪風邪氣,嚴重挫傷干部勇于擔當、干事創業的積極性。為依紀依法規范信訪舉報秩序,查處誣告陷害信訪舉報,為受到不實反映的干部澄清正名,調動和保護廣大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進一步凈化政治生態,中央和地方相繼出臺一系列黨紀、法規和文件,為嚴肅查處誣告陷害行為、保障黨員干部和其他公職人員的合法權利提供制度依據。 一、相關文件及法律依據 在深化改革、推進法治的新時期,要注意保護那些敢于負責、敢于擔當作為的干部,對那些受到誣告陷害的干部要及時予以澄清,形成激濁揚清、干事創業的良好政治生態。1993年,中紀委出臺《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機關控告申訴工作條例》,明確規定檢舉、控告、申訴人負有如實提供情況和證據的義務,如有誣陷、制造假證行為,須承擔紀律責任。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指出,黨組織既要嚴肅處理對舉報者的歧視、刁難、壓制行為特別是打擊報復行為,又要嚴肅追查處理誣告陷害行為。對受到誹謗、誣告、嚴重失實舉報的黨員,黨組織應及時為其澄清和證明。2018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激勵廣大干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意見》強調要嚴肅查處誣告陷害行為,及時為受到不實反映的干部澄清正名、消除顧慮。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第五十二條將有關誣告陷害的條款由原來的組織紀律部分調整到政治紀律部分,并在內容上進行了補充,明確規定政治品行惡劣,匿名誣告,有意陷害或者制造其他謠言的應受到紀律處分。監察法和《政務處分法》規定對控告人、檢舉人、證人的誣告陷害行為應當依法予以處理。2020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紀檢監察機關處理檢舉控告工作規則》對誣告陷害行為的查處作出專章規定。 此外,不少地方紀委監察部門也根據上級文件規定并結合本地實際出臺地方規定,如內蒙古自治區紀委印發了《關于查處誣告陷害信訪舉報為干部澄清正名的實施辦法(試行)》()《內蒙古:查處誣告陷害行為 為干部澄清正名》,載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http://www.ccdi.gov.cn/yaowen/201901/t20190109_186635.html,*后訪問時間:2020年8月21日。),包頭市紀委監委制定了《關于嚴肅查處誣告陷害行為的工作細則(試行)》,東營市紀委印發了《關于黨員干部和公職人員誣告陷害類信訪舉報核查工作實施辦法》。同時,一些地方發生的誣告陷害典型案例也被集中通報,對預防打擊誣告陷害行為發揮了警示教育作用。 二、“誣告陷害”的行為表現及認定 根據《紀檢監察機關處理檢舉控告工作規則》第三十九條的規定,誣告陷害行為是指采取捏造事實、偽造材料等方式反映問題,意圖使他人受到不良政治影響、名譽損失或者責任追究的行為。認定誣告陷害,應當經設區的市級以上黨委或者紀檢監察機關批準。 內蒙古自治區紀委印發的《關于查處誣告陷害信訪舉報為干部澄清正名的實施辦法(試行)》第七條明確列舉了六種誣告陷害信訪舉報行為,即: (1)出于政治目的,玩弄權術,陷害、抹黑、詆毀他人的;(2)偽造材料,誣告陷害,干擾換屆選舉和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的;(3)由于個人恩怨,捏造事實,打擊報復他人的;(4)由于嫉妒心理,造謠生事,栽贓嫁禍,發泄私憤的;(5)心懷不滿,無中生有,惡意中傷的;(6)編造事實,攪亂局面,混淆視聽的。同時規定,舉報人確因對事實了解不全面而發生錯告誤告、檢舉失實的,不作為誣告陷害處理;造成一定影響的,在實施澄清的基礎上,應以適當方式告知舉報人事實真相并對其進行批評教育。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紀檢監察機關處理檢舉控告工作規則》第四十五條也規定,“紀檢監察機關應當區分誣告陷害和錯告。屬于錯告的,可以對檢舉控告人進行教育。” 包頭市紀委監委制定的《關于嚴肅查處誣告陷害行為的工作細則(試行)》第六條列舉了八項誣告陷害行為,即: (1)無事生非、歪曲事實、捕風捉影、顛倒黑白等惡意誣告他人的;(2)干部選拔任用工作中故意捏造事實、惡意擴大影響阻止他人得到提升的;(3)換屆中捏造歪曲事實、誣告陷害他人故意干擾換屆選舉的;(4)因個人過節發泄私憤,造謠生事,故意誣告以及散布謠言和不實消息的;(5)對依規依紀依法進行調查已有明確結論仍捏造違紀違法事實并反復舉報,誣告陷害他人的;(6)不合理訴求沒有得到滿足,為了一己之私造謠中傷他人企圖謀取不正當利益的;(7)意圖轉移視線,編造他人違紀違法事實,干擾阻撓組織調查的;(8)借舉報之名要挾、侮辱及中傷相關領導干部、辦案人員意圖施加壓力進而達到個人目的。 東營市紀委印發的《關于黨員干部和公職人員誣告陷害類信訪舉報核查工作實施辦法》規定,誣告陷害類信訪舉報構成要件包括:主觀上具有故意性,信訪舉報人具有使他人受到紀律或法律追究的目的,包括侵害他人人格名譽,影響他人選拔任用,擾亂他人工作生活等。客觀上是通過無中生有、栽贓陷害、歪曲事實、借題發揮等方式捏造他人違紀違法事實,進行惡意舉報。但主觀上不具有陷害他人的故意,屬于不了解實情、誤信他人傳言導致認識偏差的檢舉控告行為,不作為誣告陷害類信訪舉報。 三、誣告陷害的責任追究 監察機關在調查中發現公職人員受到不實檢舉、控告或者誣告陷害,造成不良影響的,應當按照干部管理權限和“誰受理、誰負責”的原則進行調查核實。經核查認定確屬誣告陷害行為的,按照人員身份和管理權限,依紀依法追究誣告陷害人的責任。 1.誣告陷害人是中共黨員、公職人員的,經調查核實存在誣告陷害行為的,根據《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和《政務處分法》等有關規定,視誣告陷害事實的情節輕重,給予相應的黨紀處分、政務處分;涉嫌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及時移送公安機關、司法機關處理。經調查核實不存在主觀故意或者捏造他人違紀違法事實,但存在誤信他人傳言出現錯告或檢舉失實的,按照干部管理權限,運用監督執紀“**種形態”進行談話提醒或談話函詢。 2.誣告陷害人是非黨員干部和非公職人員的,轉交舉報人所在單位,按有關規定給予組織處理;涉嫌違法或犯罪的,及時移送公安機關、司法機關處理。 同時,要向黨委(黨組)和組織人事部門等單位通報并記錄在案,作為選拔任用、評先評優、考核考評、社會誠信等工作的重要參考依據。對典型的誣告陷害案件,在媒體公開曝光,釋放“讓誣告者付出代價”的信號。根據《紀檢監察機關處理檢舉控告工作規則》第四十三條的規定,紀檢監察機關對通過誣告陷害獲得的職務、職級、職稱、學歷、學位、獎勵、資格等利益,應當建議有關組織、部門、單位按規定予以糾正。第四十四條規定:“對被誣告陷害的黨員、干部以及監察對象,紀檢監察機關、所在單位黨組織應當開展思想政治工作,談心談話、消除顧慮,保護干事創業積極性,推動履職盡責、擔當作為。” 四、做好澄清工作,消除負面影響 經查,檢舉控告內容全部失實且造成不良影響的,或者檢舉控告內容部分屬實,但符合“三個區分開來”2016年1月18日,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指出:“要把干部在推進改革中因缺乏經驗、先行先試出現的失誤和錯誤,同明知故犯的違紀違法行為區分開來;把上級尚無明確限制的探索性試驗中的失誤和錯誤,同上級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違紀違法行為區分開來;把為推動發展的無意過失,同為謀取私利的違紀違法行為區分開來”。參見《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載新華網,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5/10/c_128972667.htm,*后訪問時間:2020年8月5日。要求的,應當予以澄清。《紀檢監察機關處理檢舉控告工作規則》第五十條規定: “紀檢監察機關核查認定檢舉控告失實、有必要予以澄清的,經本機關主要負責人批準后,可以采取以下方式予以澄清:(一)向被檢舉控告人所在地區、部門、單位黨委(黨組)主要負責人以及本人發函說明或者當面說明;(二)向被檢舉控告人所在地區、部門、單位黨委(黨組)通報情況;(三)在一定范圍內通報。”例如,在2019年青海省紀委監委通報的兩起澄清正名案例中《青海省紀委監委通報4起處置誣告陷害案例和2起澄清正名案例》,載《青海日報》2019年11月19日。,某縣紀委監委經核查認定關于某小學校長馬某貪污學校經費、冒用學生家長身份證虛開發票等問題的舉報失實,遂同當地縣教育局黨委、派駐縣教育局紀檢監察組在該小學召開教師會議,通報核查結果,對不實舉報予以澄清。內蒙古紀委監委《關于查處誣告陷害信訪舉報為干部澄清正名的實施辦法(試行)》第十七條對澄清正名方式作了更為詳細的規定: 1.向被誣告陷害、錯告誤告的公職人員所在機關、單位黨組織通報反饋,必要時向其所在機關、單位的上級黨組織反饋,澄清有關情況,消除影響; 2.涉及被誣告陷害、錯告誤告的公職人員提拔和考察任用的,及時向組織人事等有關部門通報反饋,澄清有關情況,避免因此影響提拔使用,已經造成影響的要及時提出糾正建議; 3.在本部門、本單位給被誣告陷害、錯告誤告的公職人員造成不良影響的,在調查涉及人員范圍內,通過召開會議、個別說明等方式通報調查結果,澄清有關情況,消除影響; 4.在網絡媒體上給被誣告陷害、錯告誤告的公職人員造成不良影響的,根據調查結論,會同宣傳部門說明有關情況,必要時通過網絡媒體公開通報,為被誣告陷害、錯告誤告的公職人員澄清正名,消除影響。 另外,對信訪舉報反映的問題,經核查確屬不實反映但未造成不良影響的,或因客觀條件所限難以查實又不能明確排除的,不適宜開展澄清工作。 相關規定 《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第五十二條;《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機關控告申訴工作條例》;《紀檢監察機關處理檢舉控告工作規則》第三十六條、第三十九條至第四十五條、第五十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第六十四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第六十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第九十九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條。 ※ 案例評析 ※ 1.某市乙區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四庭副庭長李某某嚴重違紀違法被開除黨籍 〔案例簡介〕 日前,某市紀委監委指定甲區紀委監委對乙區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四庭副庭長李某某嚴重違紀違法問題進行了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經查,李某某違反政治紀律,理想信念動搖,信仰宗教;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多次收受管理服務對象贈送的消費卡;違反廉潔紀律,多次接受案件當事人的宴請;違反國家法律法規規定,收受他人財物數額巨大,并在執行案件的辦理過程中接受請托,濫用職權,致使國有資產遭受特別重大損失,涉嫌執行判決、裁定濫用職權犯罪,應予嚴肅處理。依據《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等有關規定,經乙區紀委常委會、監察委員會會議研究,決定給予李某某開除黨籍處分,責成有關部門按規定程序免去其副庭長、審判員職務,并給予其開除公職處分。將其涉嫌犯罪問題移送檢察機關依法審查起訴,涉案財物隨案移送。 〔專家評析〕 此案一經報道,立即引起很多關注和討論。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第四十一條**款的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法院院長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和審判員由院長提請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因此,案例材料中乙區紀委監委“責成”有關部門按規定程序免去李某某的副庭長、審判員職務,實際上是“責成”本級人大常委會作出免職決定。從語義學的角度分析,“責成”在《現代漢語詞典》中的意思是“指令專人或機構負責完成任務;責任、職責”。因此,具有一定的剛性、強制性。《政務處分法》第五十條**款規定,監察機關對經縣級以上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選舉或者決定任命的公職人員予以撤職、開除的,應當先依法罷免、撤銷或者免去其職務,再依法作出政務處分決定。這里并未明確規定如何啟動罷免程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百二十六條的規定,國家監察委員會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負責。地方各級監察委員會對產生它的國家權力機關和上一級監察委員會負責。因此,參照《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第三十六條的規定,應當由監察機關向同級人大常委會提出罷免、撤銷或免去職務的建議,或者說由監察機關提請同級人大常委會先依法罷免、撤銷或免去職務,而不能由監察機關“責成”同級人大常委會作出相應處理。 ……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釋義 作者簡介
莫于川,中共黨員,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二級教授、中國行政法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曾插隊務農、參軍服役和從事行政管理工作。現任北京市志愿服務發展研究會副會長,多個中央國家機關和地方黨政機關的法制顧問、立法專家或復議委員,多個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兼職教授或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是行政法、憲法和社會法。曾參加立法工作10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300余篇,出版專著教材30余種,承擔科研課題30余項,獲科研成果獎30余項。
- >
山海經
- >
煙與鏡
- >
推拿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隨園食單
- >
姑媽的寶刀
- >
史學評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