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四川省名人論壇·第五次司馬相如文化研討會司馬相如與民族精神家園論文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3112749
- 條形碼:9787553112749 ; 978-7-5531-1274-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四川省名人論壇·第五次司馬相如文化研討會司馬相如與民族精神家園論文集 內容簡介
本書收集的是第五次司馬相如文化研討會司馬相如與民族精神家園論文42篇, 這些論文對司馬相如高遠的政治理想, 大一統的春秋大義主張 ; 輝煌的文學典范, 與國家民族和人民命運緊緊相連的家國情懷 ; 總攬天地人的宇宙觀和崇高的浪漫主義、理想主義精神 ; 做“非常之人, 行非常之事, 立非常之功”的膽識與壯舉進行了論述。
四川省名人論壇·第五次司馬相如文化研討會司馬相如與民族精神家園論文集 目錄
長江文學的一個樣板——戰國后期至西漢時期楚辭的生成與傳播
明正德《蓬州志》關于司馬相如故里的記述
二十一世紀以來司馬相如研究成果述評
開辟絲綢之路的兩位“華陽國”奇男子
一蜀郡司馬相如與漢中郡張騫事略
司馬相如《天子游獵賦》的文本書寫與南方絲綢之路之關系(節選)
大漢辭賦一司馬——原景再現之司馬相如傳
司馬相如“買官”“竊色”“竊財”辨
相如、文君愛情故事對于中國古代文學的經典意義
西漢通西南夷的幾個問題及通西南夷大事年
作為使節的司馬相如——論司馬相如在通西南夷中的貢獻
相如為巴蜀師論
近三十年來司馬相如接受研究綜述
司馬相如與漢中央王朝對西南夷的開發
從京城弄賦到西南為使——司馬相如事跡的歷史地理學研究及其意義
《綱鑒易知錄》中的司馬相如
……
四川省名人論壇·第五次司馬相如文化研討會司馬相如與民族精神家園論文集 節選
《四川省名人論壇·第五次司馬相如文化研討會司馬相如與民族精神家園論文集》: 但是,這種“事物虛構”,必然也有一定的“實物”作參照。從其學賦的背景看,應該有多重的知識來源: 首先,《天子游獵賦》中保存有大量蜀地事物,顯然這些詞匯來自他本人在蜀地時的學習與見聞。司馬相如為蜀郡成都人,《史記》記載他“少時好讀書,學擊劍,故其親名之日犬子。相如既學,慕藺相如之為人,更名相如”;《史記》注引秦宓語稱:“文翁遣相如受七經。”這些記載,足以說明司馬相如早年在蜀郡接受了很好的教育。 其次,《史記》又記載:“會景帝不好辭賦,是時梁孝王來朝,從游說之士齊人鄒陽、淮陰枚乘、吳莊忌夫子之徒,相如見而說之,因病免,客游梁。梁孝王令與諸生同舍,相如得與諸生游士居數歲,乃著子虛之賦。”可以說,司馬相如免官赴梁,遭受了一定的經濟、政治損失,但卻為其學習辭賦寫作提供了很好的條件。梁王卒時,“相如歸,而家貧,無以自業”;但他卻是“以貲為郎”。他離開京城赴梁,主要是為了學習辭賦,所以《史記》說他離開的原因之一,是“會景帝不好辭賦”。問題是,司馬相如赴梁,為其學習辭賦有何意義?由此處記載分析,可知兩點:**,司馬相如從游“齊人鄒陽、淮陰枚乘、吳莊忌夫子之徒”,為其了解東方齊地、江南吳地的語言奠定了基礎。第二,司馬相如的“子虛之賦”,是在“與諸生游士居數歲”之后的產物,這說明,他在梁地的這段時間,基本上掌握了辭賦寫作的技巧,并為其撰寫辭賦儲備了素材。 *后,司馬相如之所以辭官赴梁,是因為其地有不亞于京城的一切條件。《漢書》記載梁孝王藩國“多作兵弩弓數十萬,而府庫金錢且百巨萬,珠玉寶器多于京師”“梁之侍中、郎、謁者著引籍出入天子殿門,與漢宦官亡異”。這或者是司馬相如勇于辭官的外因。即如對學習辭賦較為有益的自然景物而言,梁孝王園圃絕對不亞于皇帝園囿。《漢書》記載梁孝王“筑東苑,方三百余里”,其中珍奇動植物,亦或不亞于京師。這也是司馬相如能夠熟知諸多動植物的重要原因。 解決了以上問題,我們就能明白,為何司馬相如《天子游獵賦》包含著域內四方、四夷甚至域外等眾多事物。這在思想、文化傳播上,給我們如下啟示: **,漢初文化、文明的傳播,與經濟傳播的速度一樣,是非常迅速的。雖然,有人考證,葡萄是張騫之后傳人中國,但司馬相如《天子游獵賦》提及葡萄,說明或者葡萄的傳人可能不止西域一個途徑,與蜀地接壤的西南方向,甚至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南方絲綢之路”,也可能是一個重要的傳人渠道。這樣的話,作為經濟作物傳人的葡萄,進入漢初賦家作品,則具有了東西方思想、中外文明交流的意義。 第二,西漢統一之后,中國內地四方的語言、文字、文化的傳播,同樣迅速。秦統一雖然短暫,但文字的統一,為內地人民的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條件。至漢初,這種交流的成果之一,就是各地方言或進入官方語言系統,或雖保留著本地方言稱謂,但已經為各地人民所熟知。身在梁地的司馬相如,非常嫻熟自如地使用南北方言,即說明了這個問題。 由此我們想到一個問題:漢初賦作,之所以受到歡迎,除了能夠體現漢王朝思想、文化的統一,還有利于上層貴族和各地人民了解其他地區珍奇異物和語言習慣,滿足了人們對知識的學習欲望。 ……
四川省名人論壇·第五次司馬相如文化研討會司馬相如與民族精神家園論文集 作者簡介
四川省司馬相如研究會于2014年11月在四川蓬安縣成立,是經四川省民政廳批準,四川省社科院主管的省級研究學會。學會由省內外一批聲望高、影響大的司馬相如研究專家組成,深入研究司馬相如文化,擴大巴蜀文化影響,弘揚中華文化。出版了《相如故里在蓬安》《司馬相如與巴蜀文化研究論集》《天下文宗司馬相如》等論著。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煙與鏡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