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聽孩子的話
-
>
兒童教育心理學
-
>
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學習沒有那么難(全3冊)
-
>
(文學)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紀實文學:那些家長
-
>
特別狠心特別愛.猶太媽媽德財商教育
陪孩子走過每個叛逆期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7686833
- 條形碼:9787557686833 ; 978-7-5576-8683-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陪孩子走過每個叛逆期 本書特色
1. 這本書為父母提供了一個教養框架,建議2歲以上孩子的父母開始閱讀,這一舉動將決定未來16年你和孩子關系是否融洽。 2. 多維度解鎖孩子的三個成長期:幼兒期(2~8歲)、吞世代(9~13歲)、青春期(14~18歲),為孩子即將出現的問題做好預習。 3. 完整細致地呈現孩子的各種叛逆問題,為父母帶來了全新的解題思路。
陪孩子走過每個叛逆期 內容簡介
每個看上去叛逆的孩子,都在等待著父母的有力支持。 《陪孩子走過每個叛逆期》完整呈現了孩子的各種叛逆問題,為父母帶來了全新的解題思路。叛逆并不專屬于青春期,從2歲開始,孩子會經歷幼兒期、吞世代和青春期三個不同的成長階段,每個階段會有不同的叛逆表現。 書中通過詳細分析各個階段的特點,對不同階段的叛逆表現提出了針對性的解決方式。比如是否要給任性的幼兒定規矩,如何引導敏感的吞世代孩子適應成長的節奏,怎么與青春期孩子談交友情感問題不抵觸等。 陪伴需要技巧和學習,父母提前預習,深入了解孩子,在問題到來之時,就能為孩子提供更好的指引,讓叛逆期的孩子不再叛逆。
陪孩子走過每個叛逆期 目錄
**部分
叛逆,不是孩子的錯 | 001
**章 理解孩子的叛逆行為 | 002
我的孩子到叛逆期了嗎? | 004
叛逆原因之一 | 008
叛逆原因之二 | 012
不被理解的孩子,會讓叛逆成為習慣 | 018
第二章 每個孩子都有三個叛逆期 | 025
內部言語發展的三個階段 | 028
行為能力發展的三個階段 | 034
性格不同,叛逆表現也不同 | 041
父母應該怎么做 | 043
容易出現叛逆的幾個年齡轉折點 | 04
第二部分
陪孩子走過每個叛逆期 | 051
第三章 幼兒期的叛逆 | 052
任性問題 | 053
急躁問題 | 059
立規矩**步:平復情緒 | 065
立規矩第二步:明確要求 | 069
立規矩第三步:持續陪伴 | 071
立規矩第四步:從一而終 | 073
父母立規矩時容易犯的幾個錯誤 | 075
第四章 如何與幼兒期孩子有效溝通 | 084
幼兒并不擅長做選擇題 | 085
幼兒期孩子的腦回路 | 088
幼兒接到選擇題后的內心戲 | 091
父母怎么做 | 095
第五章 左右搖擺的吞世代 | 104
吞世代的特點 | 105
如何與吞世代男孩溝通 | 109
如何與吞世代女孩溝通 | 114
“三明治法”溝通技巧 | 120
第六章 “我的世界,我還做不了主”的青春期 | 123
強大而脆弱的情緒免疫系統 | 127
青春期的不同階段 | 130
青少年的朋友圈 | 136
青少年的“愛情世界” | 140
父母怎么做 | 148
第三部分
叛逆期孩子面臨的新挑戰 | 153
第七章 應對叛逆行為的終極策略:減壓 | 154
精簡物品數量 | 155
建立節奏性和可預測性 | 157
減少安排 | 161
過濾成人對話和信息 | 167
第八章 網絡時代,如何陪伴孩子 | 170
網絡對孩子人際交往的影響 | 172
網絡加劇孩子的戰逃反應,疏遠親子關系 | 175
家庭影響是*重要的基礎 | 178
缺乏界限感,削弱父母的權威 | 180
減少電子產品使用后的 美好 | 182
孩子的叛逆“技巧”表 | 187
附錄 | 187
陪孩子走過每個叛逆期 節選
**部分 我的孩子到叛逆期了嗎? 如果你的孩子出現以下狀況:前一秒還溫暖可人,下一秒就在地上撒潑打滾,任性、急躁、無法溝通、不可理喻……那么,恭喜你,你和上面那位媽媽一樣,遇到了孩子的**個叛逆期。不過,好消息是,這說明你的孩子開始進入身心飛速成長的時期! 】邕^嬰兒期的孩子,會經歷三個不同的成長期:2-8歲的幼兒期,9-13歲的吞世代,14-18歲的青春期。每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孩子會面臨新的考驗,產生不一樣的困惑和焦慮。比如,剛剛步入幼兒期的孩子,自我為中心的傾向開始凸顯,他們遇到的難題可能是想玩一個不屬于自己的玩具卻被阻止,他們的腦子里會有一個大大的問號:“為什么我想要對面小朋友的玩具,媽媽不讓我拿?”。而到了青春期的孩子,他面臨的問題可能就是“我喜歡班上一個女孩,要是告訴了父母,他們會不會反對我?”! τ谛碌睦Щ蠛徒箲],理想狀況下,如果父母提前了解孩子的每個階段,給予認同和疏導,孩子能得到及時的解答,就不會出現與父母對抗的情形。當然,父母也不用做孩子的24小時偵探,時刻都去解答孩子的大小疑問。畢竟,我們的孩子也有自己的本領。他們會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通過閱讀、做游戲、聽故事、走進大自然或者與朋友家人閑聊玩耍中獲取一套自我答疑的調節機制。他們在自己和待探索的外部世界之間搭起一堵過濾墻,消化和吸收那些困擾他們的事物,逐漸提升抗壓能力和自信心,培養對生活的認知! ∪欢,現實生活錯綜復雜,孩子很難應對全部變化,尤其是當外部世界壓力過大,自己的調節機制不夠用,而父母又沒有及時發現問題時,孩子就會陷入手足無措的境地,表現得無理取鬧、不可理喻,用挑釁和對抗等看似叛逆的行為來吸引父母的注意力! 〈藭r,孩子的這些行為其實是在嘗試向外界發送信號,告訴父母或家人,自己遇到麻煩,需要幫助。這就像潛水艇在水中航行時有一個導航儀器,為了判斷航向它們需要不斷發送聲波脈沖。這些脈沖遇到水下物體時會反彈,潛艇就能接到信號,避開巖石或者暗礁。對孩子來說,做出反抗行為,不斷找茬、搞破壞,甚至撒潑打滾,就是在發送“聲波脈沖”,期待得到父母的反饋,找到自己的航向! ∮辛诉@個認知后,父母和孩子在面對困惑才能有解決的基礎。 叛逆原因之一 既然孩子很無助,需要幫助,為什么不直接告訴父母,一定要無理取鬧呢?這個問題的答案解釋了叛逆的**個根源:孩子的大腦還沒準備好! 人的大腦中有兩個非常重要的區域,一個是額葉,一個是杏仁體。額葉掌管著人的所有邏輯和心理功能,比如記憶、語言、智力等,而杏仁體則是大腦的情緒操控站,人的很多行為應激反應都來自于此。孩子在身體和心理上的完善都需要以健全的額葉作為基礎。當孩子的大腦額葉還不夠成熟時,很容易被杏仁體操控,做出在成人看起來不成熟的行為! ☆~葉的發育有它的階段性,對孩子的各種能力和行為都會產生相應的影響! ゎ~葉掌管意志力。意志力是為了達成長期的目標,可以抵抗短期誘惑和欲望,延遲滿足感的一種能力,是一個人能否自我控制的關鍵。一個2歲的孩子,想吃小朋友的巧克力,**反應是伸手就去搶。而同樣一個10歲的孩子想吃這塊巧克力時,他的腦子里會有一個聲音告訴他“雖然我想要吃,但我不能現在就去搶”。原因就是相比2歲的小孩,10歲的孩子的腦額葉更加完善,能更好地控制住沖動! ゎ~葉調節內部言語。額葉完善的孩子可以通過“自言自語”的內部言語方式,來內化和吸收別人給出的指令和建議,對外來的壓力進行自我疏導,排解情緒。通過這種方式,他們也慢慢形成推理能力,可以在一頭霧水中厘清思路,自己消化和解決一部分問題。對一個3歲的孩子下達“放下手中的玩具,去洗手,再吃飯”的指令,可能需要重復十遍;而一個10歲的孩子,可能只要說一遍他就能做到! ゎ~葉完善的孩子,協調應變能力更強。面對生活中的變化,孩子能更好地應對,情緒也不會輕易崩潰。例如,同樣是想要吃一塊巧克力,一個3歲的孩子得不到時可能會哭上一個小時,如果你告訴他可以給他一塊糖先解解饞,他是無法接受的,因為他覺得自己要的就是一塊巧克力而不是糖。就像開篇想吃冰激凌的悅悅,她無法應對“此刻竟然不能吃冰激凌”的事實,即使明天能吃到她也接受不了。而如果是一個10歲的孩子,腦額葉相對完善,你告訴他此刻吃不到巧克力,但可以給他一塊同樣美味的糖,他不僅能適應這種變化,還可能會想出別的條件跟你交換。這就是協調應變能力不同造成的行為反應不同! ゎ~葉決定孩子能否分析判斷后果。如果對一個3歲的小孩說,你今天非要吃巧克力的話,未來一個月都不能吃零食了,他無法判斷這種后果比一塊巧克力可能更嚴重,在他看來還是先拿到巧克力更好。而對一個10歲的孩子說同樣的話,他會分析兩者的利弊,相比一個月的零食,一塊巧克力值得舍棄! ゎ~葉是情感的記錄冊。完善的額葉可以培養同理心,與他人構建更加親密的關系,懂得體會情感。有了同理心,孩子才能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會對他人造成影響,才能學會與兄弟姐妹其他小朋友和諧共處! ∫虼,我們可以看到,越小的孩子額葉的發育是越不完善的,各種能力匹配不到位的時候就容易出現在成人看來“不可理喻”的行為。同時,現在的孩子接觸的很多東西充滿新鮮感,有的玩具、動畫片、游戲和孩子們的年齡不相稱,甚至充滿色情、暴力或者宣揚攻擊性行為。一旦孩子們沉浸在這些信息中,額葉的活躍度會受到影響,操控情緒的大腦杏仁體占主導,根據各種變幻的信息反復發出指令,讓孩子做出各種應激反應行為。而此時的額葉,因為不活躍,與額葉相關的各種能力也就無法發育成熟。一邊是不斷刺激杏仁體的應激反應行為,另一邊是不斷受影響的腦額葉發育進度,孩子的大腦根本應付不過來!這也解釋了為什么很多孩子在看完動畫片,尤其是動畫片有暴力或攻擊性內容之后,會莫名發脾氣或出現任性行為! 榱吮WC額葉有一個健全發育的環境和節奏,父母能做的是盡量當好孩子的守門員和哨兵,為他們盡量篩選掉不合適的事物,沉著冷靜,理解孩子的對抗行為,減少外在壓力對孩子內在自我的影響,為孩子營造一個友好的、有利于額葉完善的外圍世界。 叛逆原因之二 外圍世界就像潛水艇周邊的水域,如果干擾太多,那潛水艇的導航系統應付不過來,出現迷航。對孩子來說也是一樣,外部世界壓力過大,內在自我發育和承受能力會受到干擾,內外容易出現一個失衡的狀態,這是孩子出現各種對抗行為的另一個重要根源。 想象蹺蹺板上的兩個人A和B,當雙方重量相等時,蹺蹺板是一個平衡狀態;當A比B重一點時,B還能通過自己使點勁兒,跟A平衡一下蹺蹺板;但當A的重量絕對性地超過B時,B再怎么使勁也是無法把另一端的A蹺起來。這個原理同樣可以用來解釋孩子的外在世界和內心自我。 當外部世界壓力只是稍微超過了孩子的內心承受力,他可以通過閱讀、玩游戲等內在調整機制應對外部世界。但當孩子的外部世界壓力遠遠超過了內在自我承受力時,孩子內心就會失去平衡力。內外失衡的孩子,如果還得不到父母或養育者的理解和指引,變得手足無措,無理取鬧也就不難理解了。 我們可以用一張箭頭圖來表示孩子的這種失衡。從里指向外的箭頭和灰色部分代表孩子的內心世界,其中有他們對自己的認知、對外在事物的反應,從外指向里的箭頭表示外部世界帶給孩子的壓力。對孩子而言,所有外來事物,都可能成為一根指向內心的箭頭。比如日常的出行、每天的課程作業、去幼兒園看到別的小朋友拿著好吃的巧克力而自己沒有等等,都可能成為作用于孩子內心的外在壓力。這些壓力就像從外指向里的箭頭,不斷地與孩子的內在世界發生作用。隨著成長的推進,孩子的內心世界不斷加強、完善,收獲自信、自尊和智慧,這些形成了內心的力量,去應對外在的壓力。當外在壓力與內心世界的力量和強度對等時,內在自我就會處于一個相對平衡的狀態。一個健康成長的孩子,可以在動態的平衡中形成一層像蠶繭一樣的保護殼,輕柔而堅韌。 保護殼使得孩子的內心和外在世界相互獨立。當兩種力量達到平衡,孩子既可以透過保護層,感受與外部世界的緊密聯結;也可以藏身繭內,享受不被干擾的緩沖和成長。充滿彈性的生活讓孩子更為靈活,也在蠶繭內滋養了獨特的內心世界。然而,當內在與外在的相互作用不再對等,失衡出現,蠶繭就會破裂。當外界壓力持續性增大,超出了孩子的承受能力時,他們就會徹底失去保護力,出現對抗行為! ‘敽⒆用鎸﹄y以負荷的壓力時,他不會將壓力抽象化或是概念化,而是表現出叛逆、對抗等行為。所以,當孩子亂發脾氣時,作為父母,要想一想孩子可能面對的壓力,試著問問這些壓力是什么。不要把孩子的對抗、反常當作淘氣,而是作為接受他們求救的一個信號。對孩子而言,保持平衡狀態,才能擁有足夠的內在力量迎接外來的挑戰,而只有外在壓力與內部能力對等時,才能在內在情緒與外在世界之間建立平衡。這是孩子在適應逆境,也是在培養情緒韌性的過程。這個過程需要父母或養育者的理解和支持,而不是簡單的制止和責罵。如果父母只是一味地發號施令,那么父母將成為孩子的另外一種壓力來源,而這種壓力將*終壓垮孩子。 因此,父母要做好孩子的司機和調度站,理解永遠是解決叛逆問題的**步。對于這些成長中的靈魂,我們既是*親近的人,也是他們的直接對抗對象,這是一個機遇也是一個挑戰,如何把握是父母需要不斷學習的!
陪孩子走過每個叛逆期 作者簡介
清清家教館,兒童與成人心理鉆研組,集合了知名心理學家、中國家庭教育踐行者與資深圖書編輯,擅長挖掘優秀的中西方心理學,深入淺出地解答實際問題。曾策劃出版過《少有人走的路》《我們內心的沖突》《每個孩子都需要被看見》等貼合讀者的經典心理及家教圖書。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二體千字文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朝聞道
- >
唐代進士錄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