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全景柳州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826114
- 條形碼:9787559826114 ; 978-7-5598-2611-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全景柳州 內容簡介
柳州,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中北部,因地形為“三江四合,抱城如壺”,故稱“壺城”。它既是以工業為主、綜合發展的區域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樞紐,又是山水景觀獨特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柳江、大龍潭、元寶山……“柳江人”、柳侯祠、柳州文廟……柳汽、柳鋼、五菱、寶駿……壯族莫一大王、苗山坡會、侗族多耶……螺螄粉、融安金橘、三防鴨……從自然到人文,從科技到文化,從歷史到當下,柳州這座城市擁有獨特的氣質,散發著獨特的魅力!度傲荨芬粫跇O力探尋柳州自然地理與城市文明的關系,從自然地理學、人口地理學、文化地理學等范疇,對柳州的自然、空間、人文、民俗等方面進行全景式解讀,挖掘柳州發展演變過程中的承襲與創新,重現歷史留在這個城市的記憶,展現柳州全景的今日面貌。全書分天賜、化成、技藝、風物四個板塊進行闡述,圖文緊密結合,以攝影圖片展現今貌,用文字講述柳州這座城市的古往今來。
全景柳州 目錄
**篇 天賜
百里柳江,日進千里 2
元寶山之寶 8
鹿寨國家地質公園,天造的香橋 14
貝江:一江碧水向東流 20
九萬大山的身世之謎 26
石門仙湖 , 自帶仙氣 32
幽境四十八 38
雙龍溝:久違的森林 44
老子是真仙 49
人間龍女溝 54
拉溝自然保護區的精靈 58
城市邊的綠色寶庫 62
柳州大龍潭:雷神之宅 66
第 二 篇 化成
柳城巨猿洞 72
“柳江人”探秘 76
中石器時代的標本:白蓮洞與鯉魚嘴遺存 80
甘香一脈柳侯祠 84
重修柳州文廟 88
出乎震之萬物生:柳州東門城樓 92
從柳州出擊 98
支撐柳州工業的那些“**” 102
光榮與夢想:柳州工業博物館 110
進德鎮九廳十八井:活在故事里 116
曙光西路,佳人相見一千年 122
穿越六寮屯 126
培秀:仔細的生活 130
石上藝術:青山寨 137
香粉雨卜 140
舊時田園今尚在:侗族村寨 144
布央:云里仙山出好茶 152
丹洲,就在水中央 156
一石一世界 162
百朋下倫的荷 166
春天,赴一場紫荊花盛宴 170
第 三 篇 技藝
眾創的神話:柳州螺螄粉 178
苗與蘆笙,笙笙不息 184
邊城山寨尋百鳥衣 191
在塵土中開出花來 197
色藝無雙:苗族蠟染 202
凝固的音樂,恒久的記憶:侗族木構建筑營造技藝 206
指尖上的浪漫日常 218
鄉土、原色與絕景:三江侗族農民畫 222
壯人心中不滅的土俗神——莫一大王 226
讓“哪嗬咿嗬嗨”繼續唱下去 230
一水同舟,薪火相傳 234
云片糕的傳統手工記憶 238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贊芙蓉酥 243
第 四 篇 風物
舌尖上的 Q 彈——趣談柳州話 248
下一站,青云夜市 252
立魚峰下山歌傳 256
活著的城隍:中渡城隍廟會 260
廣西“長壽果”:融安金橘 266
融縣燒炙:煙火里的飽足 270
山野間的仙草:融安青蒿 274
苗年,心上流淌的溫情 278
苗山坡會 283
斗馬節上來相會 288
禾魂歸來 292
三防鴨:苗山深處飄美味 296
黑香豬:人間至味在吾鄉 300
打油茶:圍爐之情 304
百食之旅百家宴 308
迷之侗“款” 314
多耶 318
緣牽侗寨唱大歌 324
侗族回門節 330
韭菜節:谷雨韭菜香 334
祭“夜郎”:三江三王宮廟會 340
全景柳州 節選
眾創的神話:柳州螺螄粉 撰文:陳俊 黃曉平 曾有記者問體操王子李寧:“您回到柳州做的**件事是什么?”他笑答:“吃一碗螺螄粉!笔堑模獑柍鲩T在外的柳州人回家后*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很多人的回答會是??“嗍”(吃)碗螺螄粉。 走在街道上,就能聞到前面粉店飄來的那股微酸的味道。那是螺螄粉里的標配??酸筍,以毛竹的嫩筍切絲腌制后,撒在蓋著數條小綠菜心的粉上,被一大勺熱辣螺螄湯淋上去,那香辣中帶著一絲酸的蒸汽便騰了起來,滿溢在店內等候的人們的鼻腔里。那一碗鄉愁已到站。 柳州人在收銀臺買單后,不愿意在桌邊坐著等,都喜歡站在出粉的窗口前排隊,看著師傅燙粉、抓菜、加配料、舀湯,也許那也是一個享受的過程。一時半刻的等待中,口水已經在嘴邊洶涌。 當那碗屬于自己的粉,終于擺在面前時,碗中濃厚的紅油鋪面,香脆的油炸腐竹和黑色的木耳絲堆得高高的,縫隙中露出幾縷從紅油中拱起、帶著“紅線”的乳白色細滑粉條,還有半片綠菜從碗邊探出頭來。 那一刻,食客都迫不及待,一筷子下去,攪動幾下,夾粉嗍入口中,柔韌爽滑的米粉將湯汁帶入口腔,酸的開胃,辣的散寒,熱湯發表,配菜鮮香,米粉爽口。那種滿足與愜意,沒有任何東西可以代替。 從 20 世紀 80 年代在柳州流行開后,螺螄粉就成為全體柳州人心中的牽掛,成為柳州游子鄉愁的味道。 柳州人消夜時愛點一盤炒螺,或來一碗煮粉。嗍螺,是每個柳州人的拿手好戲。牙簽一邊去!筷子!一根就可以。嗍螺高手甚至什么都不用,拿螺來就可以了。需用三根手指(畢竟煮得油光水滑的,脫手了豈不是心疼),捏住螺螄往嘴邊一送,嗍??呸!先吐螺蓋子,嗍??舌尖一頂,只要一半,嘴唇上下一合,螺肉結實的前半身入口,后半身落地,等著入土為安吧! 不會嗍螺,或是舉著兩根筷子,都是可恥的!同輩人之間幾乎可以這樣開玩笑。吃完螺,那碗底的湯才是“唐僧肉”,人人都想要。你來!你來!*怕不客氣的,他真端起來了,你又心疼了。廣西人都知道:三顆螺螄一鍋湯!一盤螺螄那口湯該有多濃?交你個損友真想弄“死”你! 先不說螺螄的鮮味和十幾種香料,單單一片紫蘇葉,也是要劃拉出來吃干凈的。嶺南濕熱,紫蘇能祛濕。所以再喝上一口紫蘇螺螄湯,不但嘴和心舒服了,連身體都會爽透透的。 也許是一份螺、一份粉的分量,超過了大多數人腸胃的承受能力,于是螺螄、米粉兩大傳統美食就“結婚”了。傳說版本很多,綜合起來的相通之處有:時間在 20 世紀70年代末;地點在柳州市區兼營煮螺螄的路邊粉攤;食客想吃湯粉但筒骨高湯已經用完;老板以螺螄湯代替筒骨高湯制出的“湯粉”,其獨特風味令食客贊不絕口;從此這樣的做法開始在柳州流行,并不斷發展變化至今天的形態。隨意搭配,竟得美味,螺螄粉的誕生正說明了柳州美食兼收并蓄、自我演進的特點。 螺螄粉所用的干榨米粉,在清水中浸泡軟化后,在熱水中焯煮片刻,粉的口感就會變得細膩且富有彈性。它的選料需用老米,經浸泡、磨漿、調漿、擠壓、熟化、成型、老化、干燥等工序處理,每道環節都有講究。據老柳州人回憶,螺螄粉剛開始正式面向食客時,主料并不統一,有的用細粉絲,有的用濕米粉,有的用干切粉,干榨米粉也有。到 20 世紀 80 年代,沿五角星人民電影院、解放北路柳州劇場一帶,有了成行的夜市攤點,螺螄粉才大多以口感更佳的干榨米粉作為主料,實現了形的一統。 湯,是螺螄粉的魂。以前常有外地的客人問:“你們的螺螄粉里為什么沒有螺螄?”這些朋友真是問到了關鍵,螺螄粉的味美,正是因為它獨特的湯料,湯里*重要的食材就是螺螄,但螺螄不在小碗的粉里,而在大桶的湯底。 整個廣西,沿河臺地分布著眾多的貝丘遺址,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原始先民,很早就已經以螺為食。在位于柳州市郊東南 12公里處的白蓮洞古人類遺址中,也發現有大量被人為敲去尾部的螺殼化石。由此,柳州人吃螺的歷史至少可追溯到距今約 3 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 柳州螺螄湯所用的螺,是附著水中石頭上生長的石螺。用前要去尾、焙干、除腥,另加十幾種香料炒制增香。八角溫中散寒,肉桂補火助陽,恰好中和了螺螄的寒涼特性。將炒制好的螺螄放入由豬筒骨和雞骨架熬制的高湯中,慢火再熬四五個小時,才得到味道純正的螺螄湯。這時鋪上炸腐竹、酸筍、炸花生、黃花菜、酸豆角、木耳等,再加進熬好的湯底,一碗地道的柳州螺螄粉就做好了。 好的湯底,體現的是對品質的追求,湯味的穩定,體現店家對顧客的真誠,凡擁有眾多“粉迷”的老字號,無不在湯底熬制方面煞費苦心。 跟廣西其他地方的粉不同,柳州螺螄粉很年輕,和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幾乎同步,仿佛一開始就具有不斷創新的特質。 *初是米粉加螺螄湯,后來不斷地豐富配菜,光吃粉有點單調,加些青菜好不好?于是螺螄粉里有了蔬菜。喝酒剩下些炸花生米,別浪費了,加進去,好像不錯哦!老板,我想加點酸豆角,再加點炸腐竹好像好看點,加鵪鶉蛋進去也不錯……這種類似定制式的加菜,慢慢地呈現著地方人的口味。 螺螄粉的配料現在有 10 余種之多,而且沒有休止符,還在不斷變化中。不是有食客問為什么螺螄粉里沒有螺螄嗎?那螺螄粉里也可以加進螺螄肉啊。某家店的螺螄粉攤老板吃了海鮮粉覺得挺好,那么回來把蝦蟹往粉里一加,還取上個響亮的名字??霸王螺螄粉,多好!螺螄粉夏天吃太熱了,沒問題,我們改成涼拌的,再配碗冰豆漿,爽不爽?老板我喜歡吃炒粉,螺螄粉能不能像炒粉那樣?于是炒螺螄粉誕生了。不放棄自身傳統,但又不拒絕外來文化,這也像足了柳州這座城市的性格。 2012 年,《舌尖上的中國》介紹了柳州螺螄粉,螺螄粉開始為全國人民熟知。以前只要出了廣西,跟人介紹自己家鄉,很多人都會一臉茫然,非得搬出五菱車、“兩面針”、“金嗓子”這些“柳州制造”,才能化解這尷尬場面,F在只要說出“柳州”兩個字,大多數外地朋友就會自己接話了,“螺螄粉,我很喜歡”“螺螄粉,我家媳婦和孩子很喜歡”“螺螄粉,我的同事很喜歡”?傊磉吘筒蝗毕矚g它的人。一道美食,已然成為這座城市的標簽。為讓更多人能夠享受到這一眾創美食,柳州人把方便包裝的螺螄粉做成了產業,方便裝螺螄粉不止暢銷國內,且行銷海外。2019 年,柳州袋裝螺螄粉年銷售額達到 60 億元,再不是“小吃”! 當初只能在夜市路邊攤吃到的螺螄粉,今天竟發展成為柳州新興的產業神話,這真是當初坐在粉攤前嗍粉的柳州人,做夢也未曾想到過的。
全景柳州 作者簡介
陳奕,1985年畢業于武漢交通科技大學(現武漢理工大學)交通運輸管理專業。1985一1998年任武漢交通科技大學管理學院教師。1998一2002年任廣州私立華聯大學計算機學院教師。2002一2006年任廣州和新科技有限公司綜合部總經理。2006年至今,擔任《中國國家地理》(中文繁體版,廣州全景國家地理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 >
月亮虎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史學評論
- >
姑媽的寶刀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莉莉和章魚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