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了不起的建筑師
-
>
勝景幾何論稿
-
>
中國古代建筑概說
-
>
維多利亞:建筑彩繪
-
>
庭院造園藝術——浙江傳統民居
-
>
建筑園林文化趣味讀本
-
>
磧口古鎮
中國古代園林水利/景觀水文研究系列叢書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2244911
- 條形碼:9787112244911 ; 978-7-112-24491-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古代園林水利/景觀水文研究系列叢書 內容簡介
自古以來,人類就形成了關于水的豐富知識與技術體系。早期的治水、用水、管水、理水的傳統智慧,指導著古代人類建設防洪、灌溉、供水、航運等工程,也影響著古代人類建設理想家園與營造詩意風景的歷史。許多古代傳統城鎮村落的選址布局,充分尊重自然水文過程并考慮人類生存需求,從而使之數千年立于無患之地。而從作為果木蔬圃的園林萌芽狀態,到面向游賞休憩的日趨成熟的各地域古代園林,水體一直是園林與風景營造的核心操作手段與骨干要素,并且許多實例都展示了將風景園林營造與水利工程興建緊密結合的特點。中國大地上留存和沿用至今的眾多水利工程與風景營造完美結合的案例,從都江堰、靈渠,到西湖、頤和園等,水利工程技術與山水哲學、自然美學融為一體,審美、實用與風景游賞等功能珠聯璧合,許多理念、技術堪稱創舉。 人為活動干擾下的水循環呈現“自然-人工”二元特性。這種“二元水循環”關系,其實質是如何協調人工水利系統與自然水文系統之間的關系,通過“改變”與“順應”自然水循環,從而在應對水資源供需、洪澇災害治理、水污染控制等方面取得平衡。從古至今,無論園林理水還是水利工程,實際都處于這種二元水循環關系當中,也是古今人居環境建設要解決的關鍵問題之一。處理得好,就延長了園林理水或水利工程的壽命,使之更具可持續性,即順則續;如果處理不好,則在短時興盛之后很快就湮滅于滄海桑田之中,即逆則廢。 基于此,這里提出“園林水利”的研究視角,即探討中國古代園林是如何參與到區域水循環系統當中,以及形成可持續的水景營造體系。具體研究先從大的“水循環”視角出發,基于對區域整體自然環境與城市水系的發展變遷的分析,通過剖析園林選址、引水方式與園林形態、水景營造,尤其在園林參與到城市供、排、取、用水等的功能發揮中的作用,從而審視中國古代園林在水管理方面的傳統智慧與科學性。 2014年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景觀學系《景觀水文》課程從哲學思想、文化藝術和功利實用三個方面對“水文化景觀”的概念、理論與案例進行了系統探討。基于此,構成《中國古代園林水利/景觀水文研究系列叢書》即《中國古代園林水利”》的總體研究結論:中國古代修建園林,往往需先尋水,因而水利工程是不可或缺的。雖也有為保證園林用水而不惜財力、人力興建水利工程設施的實例,往往僅享一時之盛,無持續之利,但更為大量的案例證明,無論是城市外圍的大尺度自然山水園林,或者城內的小尺度園林,兼具城市用水、灌溉、漕運、防洪排澇、雨洪調蓄等綜合目的并加以持續疏浚和及時維護,往往更為持久,實能延續千年并惠及當代。那些純粹的功能性水利工程即便初期單一以水利為目的而興建,隨著享用日久,也逐步具備了風景、雅集、游賞、商貿等功能,漸漸形成了公共園林。因此可以認為,若造園在先,需先借水利而得水;而水利在先,則后以園林而聞名。無論是造園在先,還是水利在先,兩者的彼此互惠互利、相得益彰,是歷史為當代所留下的重要的智慧與遺產。
中國古代園林水利/景觀水文研究系列叢書 目錄
- >
莉莉和章魚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推拿
- >
煙與鏡
- >
史學評論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