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花園動植物指南
-
>
世界鳥類百科圖鑒:亞洲鳥類/歐洲鳥類/非洲鳥類/澳洲鳥類(全五冊)
-
>
科壇趣話:科學、科學家與科學家精神
-
>
愛因斯坦在路上:科學偶像的旅行日記
-
>
不可思議的科學史
-
>
動物生活史
-
>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全新修訂版)
瘟疫:歷史上的傳染病大流行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0873785
- 條形碼:9787500873785 ; 978-7-5008-7378-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瘟疫:歷史上的傳染病大流行 本書特色
大型傳染病 如同纏繞在人類歷史上的一塊陰云 以不同的面貌來了又去 影響延續至今 鼠疫、天花、肺結核、霍亂、流感、艾滋病 一個個曾經令人聞之生畏的名字 那一頁充滿血的代價的歷史翻過 人類用智慧與勇氣 將它們戰勝 或與它們長期共存
瘟疫:歷史上的傳染病大流行 內容簡介
《瘟疫:歷目前的傳染病大流行》是一部世界性傳染病的歷史,詮釋了六種傳遍世界、先后從公元6世紀延續至今的傳染病:鼠疫、天花、肺結核、霍亂、流感和艾滋病。作者約翰?艾伯斯不僅講述了這些傳染病帶給人類歷史的影響,還分析了人類的不同文化態度如何影響了傳染病的發展進程。作者認為,即使在沒有現代醫學手段的情況下,人類也可以通過對于大型傳染病的不同態度來影響疾病的發展進程。這一點,對于我們應對新出現的傳染病大流行是十分重要的經驗,比如艾滋病、禽流感、SARS、新冠肺炎等。
瘟疫:歷史上的傳染病大流行 目錄
緒論 1
**章 鼠疫 23
致命的古老疾病 24
天降利劍:**次世界大流行 29
黑死病:第二次世界大流行 42
疾病帝國主義:第三次世界大流行 82
反思 94
第二章 天花 97
新大陸的浩劫 104
種痘與疫苗 114
現代醫學戰勝的疾病 117
第三章 肺結核 119
社會性疾病 121
白死病與吸血鬼 125
耐多藥肺結核 129
第四章 霍亂 141
霍亂與社會矛盾 143
帝國的工具 147
污水傳染理論 150
第五章 流感 153
1918 年至 1919 年流感大流行 161
1976 年疫苗項目 171
關于禽流感的爭議 176
第六章 艾滋病 185
一種年輕的傳染病 186
美國:逐漸邊緣化的艾滋病 199
獨特的“非洲疾病” 211
其他第二類國家的情況 227
第三類國家的情況 236
艾滋病及其隱喻 239
結論 243
注釋 251
參考書目 297
索引 315
瘟疫:歷史上的傳染病大流行 節選
我們為什么研究瘟疫史?瘟疫并非令人愉快的研究話題,瘟疫的歷史載滿了痛苦和死亡。瘟疫的出現與消失充滿了隨意性,往往無法探究,因此它困擾著絕大多數歷史學家。每一場瘟疫的結局都不可謂圓滿。 然而,瘟疫也有迷人之處。對于部分心理扭曲的人而言,大規模死亡的“魅力”在于能夠引發恐懼和惶恐,展現惡意和殘酷;對人性抱有希望的人們也能夠在瘟疫暴發期間發現善意、慷慨、勇氣和英雄精神。事實上,瘟疫試煉著人類社會,不是人類社會勝利,就是瘟疫勝利,雙方沒有妥協的可能性。瘟疫可謂是文明的試金石。 在本書中,“瘟疫”(plague) 和“疾病”(disease)兩個詞交替使用。“瘟疫”本身可以指代某一特定疾病,并且是本書所聚焦的主要疾病之一。“瘟疫”這個詞起源于拉丁詞匯 plaga,意為“重擊” 或“傷口”。在古拉丁文的語境中,“疫”往往與某種不幸或災害相關,而不一定指代某種疾病。這一用法大約出現在羅馬帝國晚期, 圣杰羅姆將《圣經》翻譯成拉丁文,當時的天主教教會于 405 年出版了《舊約》和《新約》的拉丁文通行版。在這一背景下,“疫”的含義逐漸成為天降“重擊”,比如《出埃及記》中希伯來人的上帝擊殺了所有埃及人的長子。這一含義即使還不算是固定用法,也應該 是從祖輩就在使用,那時的人們將疾病當作神自然抹除人類的行為。 與希伯來人一樣,希臘人也將疾病視作人類遭受的懲罰。*著名的例子當屬荷馬史詩《伊利亞特》,開篇中,阿波羅用銀碗將疾病潑向希臘人,以報復阿伽門農欺辱自己的信徒克律塞斯的行為。但是在 更為早期的古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文明中,神降下疾病的原因有時 也高深莫測、難以理解。 當然,疾病的歷史十分久遠,*早可追溯到人類起源,也就是 人類**次因身體的異常狀況,比如有其他生物體侵入身體時,而感受到疼痛和折磨。自從由猿類進化成人類,人所感染的疾病就和他們的靈長類祖先并無二致,都是由微生物引起的。這些微生物在數百萬年前就已經出現,并且進化到能夠適應其宿主。這些“祖傳”的感染疾病包括皰疹、肝炎及黃熱病,都是由病毒感染所致。還有瘧疾,由瘧原蟲感染所致。進入狩獵時代,人類開始因為吃生肉或者未完全煮熟的肉而從其他動物身上感染疾病。比如,舊石器時代的人類染上過許多細菌性疾病,包括炭疽、布魯菌病及鼻疽,感染源是野生獵物身上的微生物。 然而,到公元前 8000 年左右,新石器時代伊始,隨著人類社會進入農耕聚落時期,人們感染疾病的概率飛速上升,傳播速度也大大加快。人與家畜之間保持著日常的親密接觸,更不必說人與人之間。人造蓄水池如灌溉水溝里往往都是死水,而排泄物也大量堆積在一處,這些易遭污染的區域與飲用水源之間的距離往往很近,導致飲用水被污染。這些因素開啟了人類疾病史的新篇章,在這些行為造就的人工微生物池中,一些疾病成為地方性流行病,甚至至今仍然存在。而慢性病即使在小規模人群中也能流行,并且與人類創造出的新環境息息相關,類似疾病有肺結核、血吸蟲病及傷寒。一些存在于人口密度較大的地方的疾病,如囊蟲病和天花,可能*早出現在新石器時代,即人類和家養動物建立起新關系的時候。但直到人口增加,這類疾病持續存在,才逐漸流行,時間不早于公元前 3000 年。一些由于飲食匱乏而導致的疾病也在這一時期蔓延開來,因為雖然當時的食物供給已漸趨平穩,但食物種類卻減少了。相比之下,游牧時期的食物種類會更加豐富。 *終,貿易、戰爭、移民和其他人類活動把散布在各地的人口聚集起來,這樣的環境更有利于疾病的傳播。其中,鼠疫和流感等病可能是*早流行的疾病。早期,人類也曾采取過措施,與環境中遍布的細菌作斗爭。他們設計了污水處理系統,推行不潔食物禁忌,或者在不同的人群或“種姓”之間設置社交屏障,此類措施是印度和巴勒斯坦(希伯來文化)古文明的獨特特征。然而,這些措施是否成功,結論卻喜憂參半。比如,在摩亨佐·達羅和哈拉帕的城市遺址中(屬于大約公元前 2600 年時位于印度的河谷文明),發掘出了令人嘆為觀止的污水系統。這套污水系統中甚至包含了家用馬桶,直通地下污水管道。很顯然,這一系統是為了防止水污染、保障淡水飲用水源,但是我們不能排除另一種可能,那就是為了高效收集排泄物來作為肥料。但是如此一來,疾病傳播的概率只會增加。 在新石器時代晚期,我們獲得了考古證據之外的其他證據,來證明疾病對于人類社會的影響,*珍貴的資料是首次出現于大約公 元前 3000 年的文字記錄。對于疾病*早期的描述和記錄可能出現在美索不達米亞古文獻中。史詩《吉爾伽美什》書寫于公元前 2000 年左右,記錄了數個世紀之前發生的故事,其中男主角的朋友恩奇都身患疾病,迅速衰弱,臥病在床 12 天后悄然離世。我們無法得知恩奇都死于哪種疾病,因為其癥狀并未記錄在冊。我們只知道這種疾病給恩奇都帶來了極大的痛苦,而他認為自己的病是神降下的懲罰,因為他宰殺了天之公牛。然而,美索不達米亞的智慧文學《義者詩》 卻提供了一些細節,讓我們得以推測這一疾病的癥狀。《義者詩》書寫于巴比倫時期,大約為公元前 3000 年上半葉。故事中,“巴比倫 人喬布”和恩奇都一樣俯臥在床,其健康狀況被詳細地記錄了下來: 他已經逐漸喪失了聽覺、視覺和感覺,四肢逐漸僵硬,身體發炎紅腫,同時還伴有頭疼、腸胃不適以及咳痰。*糟糕的是,這位病人“像公牛一樣在自己的排泄物里過夜”,又“像羊一樣在自己的排泄物里打滾”。如果這種病癥是上帝降下的災難,那么病人顯然無法得知原因,因為他完成了所有常規宗教儀式、祭酒、禱告。就和后來《圣經》里的喬布一樣,這位病人*終還是魂歸巴比倫守護神馬爾杜 克,并由馬爾杜克重新賜予他健康和歡樂。 歷史上**份醫學文獻來自同樣古老的埃及文明,記錄在莎草 紙上,其中*古老的內容來自伊姆霍特普時期,即公元前 2600 年, 但這份手稿于大約 1000 年以后才被記錄在案。在這些醫學文獻中, 埃及醫生描述了病人的病況——通常是病人經歷的痛苦而不是相關 4疾病,還有治療方法,包括施咒和更“理性”的技術,比如手術或 草藥藥方。然而,對于這些文本的翻譯卻頗受限制,因為我們對象形文字的理解尚有不足,而且古埃及人的思維方式和現代人殊為不同。 此外,埃及藝術常常采用非寫實的表現形式,但有時也會在雕像或浮雕中表現出畸形的脊椎或者四肢,這些殘疾現象可能都是由疾病導致的。得益于古埃及的獨特文化,我們能夠得到有關病體的實物證據,也就是病人的木乃伊。這些木乃伊保存完好,連皮膚也不曾破損。有了木乃伊,即使疾病沒有在骨頭上留下痕跡,歷史學家也能夠發現蛛絲馬跡。比如,去世于公元前 1145 年的法老拉美西斯五世,其下半張臉、脖子和肩膀上有天花留下的疤痕。除了天花,在埃及木乃伊身上也發現過肺結核、血吸蟲和脊髓灰質炎等存在的證據。
瘟疫:歷史上的傳染病大流行 作者簡介
約翰·艾伯斯John Aberth 英國劍橋大學博士,研究方向為中世紀晚期的黑死病。在美國佛蒙特州多所大學授課。著有《黑死病:1348—1350年大瘟疫》《第一位牧馬人:人類歷史上的疾病》《末日邊緣:中世紀晚期的饑荒、戰爭與死亡》等。 譯者簡介: 徐依兒 英國紐卡斯爾大學在讀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近代醫藥衛生史。
- >
巴金-再思錄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推拿
- >
月亮虎
- >
二體千字文
- >
煙與鏡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