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分寸 跨越社交圈層的底層邏輯
-
>
生命唯愿愛與自由
-
>
中國式人情世故
-
>
看心理·第2輯(全5冊)
-
>
心靈四書(全4冊)
-
>
非暴力溝通
-
>
往里走,安頓自己
生活總有可取之處生活總有可取之處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7088110
- 條形碼:9787517088110 ; 978-7-5170-8811-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生活總有可取之處生活總有可取之處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大眾讀者★ 你和時尚之間也許差一個買不起的名牌包,但你和品味之間也許只差一盆綠蘿。生活美學踐行者辰暖,教你用超簡單的方法和素材,提升審美、格調、趣味,讓你的美超凡脫俗。 ★ 后文學時代少有的清冽文字,讀一篇、少一篇。知名作家蘇芩、《知音》總監闞娟、攝影師麗麗安深度好評,文章在豆瓣網、微博閱讀廣為傳播。 ★ 守靜、抱拙、傍美……花道、布藝、旅拍、餐桌美學,紛繁時代的小歡喜俯拾即是,既能滿足你對文藝的所有想象,又能讓你學以致用。 ★ 世間萬物,皆可為美讓路。恢復對美好事物的好奇與感知,生活是自己的,盡情裝扮,盡情可愛,允許一切可能。 ★ 超唯美、超通透,精致彩插、文采驚艷、篇篇金句,小紅書、抖音**文案,讓你瞬間提升N個檔次。
生活總有可取之處生活總有可取之處 內容簡介
青年作家辰暖重磅新作。用后文學時代少有的清冽文字,記錄紛繁世界的小歡喜。 守靜、抱拙、傍美,不拒絕任何一種生活的可能,也不覬覦能力之外的興旺。 花道、布藝、餐桌美學,滿足文藝青年所有想象,讓簡而美的生活觸手可及。 生活是自己的,盡情打扮,盡情可愛。給理想一點留白,允許好的不好的一起往前走。 愿你在世俗里天真,煙火里歡喜。借這平凡一生,度你喜樂而安!
生活總有可取之處生活總有可取之處 目錄
Part 1守靜,抱拙,傍美
世事盡可原諒
假如溫暖是種理想
萬物生長
山不知木,云忘青天
忽然之間
守靜,抱拙,傍美
自心深處
天要下雨的時候
誠誠懇懇地生活就很好
Part 2借這平凡一生,度你喜樂而安
謀愛謀生的路上
時間帶走一切
過去,真好
信愛成癮
喜樂而安
不能承受之輕
曖昧、喜歡、愛
人生海海,念而無念
憂傷的時候,去花室
Part 3路過人間,俯首稱臣
空里浮花夢里生
習花有感,如花在野
一日細碎
隨無常而來的
路過人間,俯首稱臣
我后來的朋友
這紛紛揚揚的世間
疫情之下的一些思考
雨中行走,自傘自渡
Part 4煙火里歡喜,世俗里天真
塵世煙火
孤注一擲,笑著成全
一個人和她的房間
少女與瓦爾登湖
給理想一點留白
是日清歡
流年淺白
上升的,下落的
允許好的不好的一起往前走
Part 5星河滾燙,你是人間理想
孤獨時去染布
冷靜、自持、疏離
歲月荒涼,慈悲御寒
溫暖如初
為自己生長,即使無人看見
在花間,度人度己
信它善良、樸素與慈悲
星河滾燙,人間理想
生活總有可取之處生活總有可取之處 節選
一個人和她的房間 醒來時,太陽已落入窗內,風吹拂著葉子投下暗影。 天,在狂風暴雨之后,放晴。 近幾日忙碌,每日很晚回來,屋子里的一切也越發寂靜。 起床,收拾房間,將每件物品置于原處,開始新的一天。 房間里的花 朋友送了很多玫瑰,原本新鮮的變得枯萎。朋友說,枯萎的該扔了才好。 可在自己看來,枯萎的,才要好好收藏。 稍縱即逝的理應嘆息,曇花一現的也值得愛憐。 喜歡看它們顏色泛黃、花瓣干枯的模樣,仿若生命*后的回溯,靜止于屋內任何一角,都有一種無法言語的靜美,花期臨近的不舍。 每日回家必經的地鐵口,有一個賣花的男孩子,我偶爾會從他那買上一束或兩束,帶回房間,看它盛開,看它衰敗,溫柔歲月也溫柔自己。 也有時,我會采摘幾片葉子即興玩上一番,沒有任何主題。 比起與人相處,這草木染心的大片留白,更讓人放松。 身外無物,心外亦無物。 房間里的廚具 很少做飯,做飯的水平也并不高明,但還是買了好幾套廚具,西式、日式、中式,多是成雙。廚房因這些精致的廚具,而有了家的溫度。 在外面吃食久了,會想念家的味道。 偶爾會想,某日為人妻、為人母的自己,會是怎樣?是否會一如既往的笨拙? 也許,不會。 有些事情,此刻不會做,大抵是因為此刻沒有想要認真去學的念想。 小時候挑食,吃起飯來挑三揀四,長大后因著不怎么會做,便對自己的胃隨便許多。所以,我總羨慕那些燒得一手好菜的姑娘,蕙心蘭質。 但從不勉強自己成為她們,畢竟每個人有各自的特別。 我成不了她們,她們也成不了我。 偶爾朋友來訪,會下廚做一些簡餐,味道好壞完全隨狀態,有時發揮超常,也有時像極了韓劇里部分女主角的水平。不管怎樣,都是喜樂。喜歡與人分享的快樂,就像喜歡精致的造物之美。 房間里的故事 畢業后,換了幾處住所。從北京到上海。 我這無知無畏的性格,似乎很少懼怕過什么。可依然在獨自生活時,生起一些怕。怕深夜關燈后的黑,怕刮風下雨時的電閃雷鳴,怕生病時無人問津的荒涼。這怕,事后想來多少有些矯情,可當初也是真切地存在過。 因為怕,總想成群結隊地生活,和朋友們成日成日廝混在一起,拒絕思考任何可能會使自己陷入某種情緒的話題。那是一段刻意活得混沌的日子,看大段大段的喜劇,笑出眼淚;凝視大片大片的綠,感動到無語凝噎。 說起房子,它是一種神奇的存在。 每間房子有每間房子的故事,它帶給你或好或壞的體驗,都只是一段。而后,我們會在這段時間里領悟到這所房子的哲學。 后來,我搬離那些住過的房子,去了更遠的地方,偶爾還是會想起。想起它們曾盛放過的我年輕的模樣。 房間里的窗 可能是因為怕黑,也可能是因為怕黑處有什么,所以無論住到哪里都要有一扇明亮的窗,大大的、向陽的、外面有春夏秋冬的。拉上窗簾,是自己的世界;拉開窗簾,萬物生長。 喜歡躺在床上看窗外的片隅,或雨落,或雪飛,或太陽照常升起;也喜歡在有心事的夜晚,一個人坐在陽臺,等風來,風會兜走所有的不快。 很多次,對生活感到力不從心時,會站在陽臺往外看,看對面房間里的好看煙火;看夜幕下的零散星光;看清晨拂曉的、給人希望的那束光,想象一扇屬于自己的窗。在那扇窗里,所有旖旎風光都有我尚未遇見的你的布施。 記得一年春天,異常寒冷,快要崩壞了的自己在那間沒有“窗”的房間里狠狠地哭了很久。也許是那段日子哭過太多次,以至于來上海的日子,很少哭泣。 一個人,能輕易流淚,總是好的。 心灰意冷的人,才不會輕易掉眼淚。 所以,大人們很少哭泣。 房間里的自己 疏懶的、寡淡的,抑或冷質的、靜默的。所有笨拙暴露于日光之下,寫字、看書、插花、種植,歡喜。 這世上每個人都孤獨,但不是每個人都需要有人陪伴。人之所以需要陪伴,大抵是因為心里住了不可能的人。所以,了無牽掛的人,不需要被陪伴。 一個人在家,很容易感性。 會因電影里的一個橋段如鯁在喉。 餓了,會給自己做湯羹,但往往吃不了多少。 一個人吃飯的樣子,很隨性,坐在地毯上,或是窩在沙發上。 晚上,喜歡把燈光調暗,偶爾會喝上一杯。 微醺時,會想起一些人,一些事,而后偷笑上一段自己。 有時,會在房間里一本正經地思考人生,但終究未得其解。 也有時,會跟自己生氣,責怪自己沒能早一點通透,但吃一口甜就會忘記 房間里的衣櫥 將衣櫥里的衣服堆放于床上,挑出不再得體的,不再合身的,不再喜歡的,所剩無幾。我試圖將這些挑出的衣服隨手扔掉,思慮再三后選擇放棄。小時候,對不喜歡的物品可以隨手舍棄,長大后卻念起舊來。即便這些衣服不再得體,舍棄時還是會斟酌再三。 在一間衣櫥里舍棄尚且不易,何況是蕪雜的感情,即便不喜歡了,也還是難以很快抽離;或者說不是舍不得,而是總想著某日衣櫥里會因為多了某件衣服,而使它們又重新適合了自己;又或者是對喜新厭舊的嘆息:當初帶它們回家時歡天喜地,而不過幾次穿戴便被永久地擱置了。 不知是它們不再光鮮,還是自己的喜好發生了變化,總之,它們成了舊愛。 一件曾經很適合自己的衣服,當它不再適合自己時,有時是衣服變了;有時是自己變了;也有時什么都沒發生,但就是不喜歡了。不管是哪種,當主人決定舍棄時,它們理應順其自然。這是一件衣服的宿命。 也許,它們有更好的去處。我將它們扔進洗衣機,消毒之后,晾曬在陽臺,待風干后,寄給遠方需要的人。 處理完舊物,將盛夏的衣服,疊進收納袋,整齊地擺放好。 涼薄的秋,掛在衣櫥;慢條斯理的冬,準備就緒。 枯萎了的玫瑰花,風干成好看的模樣。 盛放在一個有溫度的房間。 是暖。 習花有感,如花在野 不知為什么學起花藝來,可能是命里的一種緣分。人與人之間的緣分常常妙不可言,人與物之間也是如此。 小時候有過很多愛好,隨著時間流逝,被得以完整保留下來的所剩無幾。除了供養自己的文字,其他都杳無音訊。 記憶經過幾次洗劫,選擇性地忘了很多事情,但那些清晨花開的瞬間一直被銘記。 如果有另一個世界,想必另一個自己應該是在森林深處,著斗笠蓑衣,看花開正好。 有花在目 三月一個睡醒的午后,站在陽臺上,看周圍的車水馬龍,我突然厭倦了格子間的生活。 每個格子間都有一樣的女人、男人和差不多的瑣碎故事;而這不是自己想要的人生。 去做點什么吧,即便此刻不能擁有,那么嘗試著改變也挺好。 一直以來,你都說要和喜歡的一切在一起。可是往回看,充斥在自己周圍的并非完全是自己喜歡的。 房子不是自己喜歡的,房子里的主人不是自己喜歡的。桌子上的杯子,客廳的沙發,掛在窗子的窗簾都不是自己喜歡的。 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會在不喜歡里逐漸失去認真生活的底氣。 對于一個什么都追求“我喜歡”的人來說,和不喜歡的一切在一起的感覺糟糕透了。可是回頭看見桌子上朋友送的花,心情旋即好了起來。 如果在眾多不喜歡里,能嘗試著擁有一件喜歡的,也挺好。 而花也可能成為其中一種。 成為自己 在眾多流派中,我比較喜歡的是日式花道。 中華花藝雖也有其精髓,但因文化斷層,未被很好地沿襲下來。 之所以喜歡日式花道大抵是因其雅,不招搖,不逼仄,甚至殘缺、清冷。而它的韻味,寂靜、深遠、不暴烈,給人直抵內心的靜謐與禪意。 花雖百樣,各有千秋,當你獨自面對它們時,它們是一樣的,美好而柔軟;甚至在它們面前,你會坦然成全自己本來的模樣,或笨拙,或靈敏。 也曾想過成為一個什么都會的人,至少能很好地照顧自己。不輕易迷路,不輕易生病,不輕易讓人擔心。可是無論如何努力,都只能笨拙地行走。所以才在這俯拾皆是的人間歡喜里,簡單習得諸如文字、草木的一二,不過是因其成全了自己天性里的部分笨拙,使自己得以成為自己。 明心見性 學習插花,表面上來看,是在學習一門手藝,實際上卻是修心。 枝蔓的處理,考驗你的耐心; 花材的選擇,體現你的喜好; 花與器皿的搭配,表達你的審美。 當一件作品完成時,它又是你情感的一部分,或喜樂,或悲慟。 在沒有接觸花道之前,我對植物的喜好有強烈的個人色彩,會偏愛某一種顏色或某一種花語的植物——給人以夢幻的粉色千黛,和給人以凄美的曼莎珠華。所以插花時常以個人喜好為主,而不是結合器皿的特性進行選擇。不過,這時做出來的作品,往往都要重新做上一遍。 花和器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物體,而它們的組合卻是一朵花的宿命。 當花和器的自我表現越強烈,作為作品的花就越不和諧,越沒整體感。 順應自然 花道,又稱曼陀羅,即將花草樹木的枝、葉、果,插入花器,使其具有藝術之美。 曼陀羅展示的是一個和諧的世界:位于曼陀羅正中央的是大日如來,在其周圍按序列排著大大小小的佛陀,每個佛陀有自己的職能,即便是*小的佛陀。所以,花道講求和諧,主張以陰陽兩級的思維看待一切事物。 在日本,插花的藝術源于直立鮮花,意義在于使生命復蘇,其特質在于追求順其自然,以表現其生命短暫而艷美的鮮花在凋零時的心境,而非人為造作。所以,插花的*高境界是如花在野。 謙卑 人在某個領域待得越久,就越容易獨善其身,并把自己所在領域的取得的優越感強加于人。譬如,在金字塔頂端的人會不自覺地有一種優越感,而從事文化工作的人會有一種文人的清高,無論哪種都有失偏頗。畢竟世界上有很多事都是自己所不知道的,在某些見聞面前,我們都是主觀而膚淺的。所以,人一定不能自命清高,變得閉塞而排他。 我們不能忽視其他領域的存在,用此刻的眼界和思維模式去造型,而需心懷謙卑,通過并不起眼的技巧將自己的思想情感借助植物的魅力展示給人們。與此同時,客觀地認識自己所處的世界,不可因先入為主的觀念而迷失了真實。 諸法空相 出于本能,人習慣性地對作品評頭論足。對于同一幅花藝作品,不同鑒賞者會有不同的評價。我們不必要求自己的作品使每個人都滿意,只要能使觀賞者感受到美感,抑或獲得精神享受就已很好。 生而為人,因其各自成長背景的不同,對世間萬物都有自己的價值判斷,習慣以自己的認知界限作為尺子來度量一切。但有時所處位置的不同,也會導致其不同,所以,我們不應對事物的價值做規定,即便厘定了一個價值也不要執著于此。因為立場不同,會出現完全相反的情形與狀況。 且《般若心經》中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說法。所謂“色”就是眼睛看得到的東西,所謂“空”就是眼睛看不到的東西。無論是“色”還是“空”,都是存在的,無論有形無形。所以,諸法空相。 無為 有時,在路邊撿到一朵花,習慣性地把它帶回家。什么也不做,任其自然凋零、散落,或用好看的盤子盛放在室內,感受因其而凝聚在一起的空氣。空氣、花,什么也不曾訴說,但還是感受得到光陰的逝去。 人有一種誤區,一旦從事了某個領域,便想在此領域出類拔萃,獲得認可;其實世界萬物的姿態,都在于自己如何求索。 所以,插花的本質不在于向鑒賞者展示技巧高低,而是把自然的美提供給鑒賞作品的人。插花者不需要對作品賦予太多主觀性評判,而應注重作為主體的作品本身的實際存在;也不需要用一己之力去創作獨一無二、自我滿足的作品,而是盡量依循自然形成的素材,去尋覓、篩選、采購優良的東西,并且*大限度地發揮其本色,順應自然的力量,從而創造出優美的藝術作品。 有些東西比美重要 由于環境明亮,很多東西我們看不見了。 但是,為了看見更多的東西,我們要到黑暗處亮一盞燈。 在一個“美”成為消費品的時代,“不美”或“不夠美”像是一種罪過。 初學插花時,拙劣的技藝使自己失落,可是當“不美”的作品完整地呈現在眼前時,還是會感到驚喜。它不是不美,只是美得不符合世俗標準,猶如濃淡各宜的女子。 所以,插花的意義不在于裝飾,有些東西比美重要。 相聞奏華 獨立生活得越久,越不擅長向他人傾訴情感。開心或不開心,都習慣了一人獨享。 如果有一天,花道能將人的喜怒哀樂完整的呈現出來,那興許是花藝史上的一段傳奇。 曾想用不同花材勾勒一些相似題材的故事,卻不料每種植物都有自己的個性。 不同的植物,對應不同的技法。 因此,與植物對話,傾聽它們的聲音,將自己的感情托付給花草,才能完整地表達。擺脫既有的觀念,誠實而坦率地將自己的情感寄托于花朵,也就是相聞奏華。 克制 人都是貪婪的,可能是因為匱乏。所以我們總是喜歡多的衣服、多的食物、多的感情。插花過程中大多數人包括自己都會本能地求多,恨不得將所有好看的花材堆砌在一起。當所有花材堆砌在一起時,呈現的作品往往適得其反。 而優秀的作品往往都表現得非常寂靜,看似毫不起眼,但其深處卻隱藏著作者跌宕起伏的意念。 所以,當花藝師在進行創作時,所使用的技巧要盡量做到不為人所覺察,即“藏即為花,不藏即不為花”。不過現實中很多作品只是流于形式的模仿,而真正優秀的作品需要一種超越了外形創作技巧的精神意念。 并且,在插花過程中創作者應該學會省略技巧,即盡量克制自我意識,克制自己的喜好,幫助觀賞者去想象和描繪他們的精神世界。
生活總有可取之處生活總有可取之處 作者簡介
辰暖 生活美學踐行者 伴暖主義發起人 花間渡品牌主理人 小而美圖書出版人 用后文學時代少有的清冽文字,記錄紛繁世界的小歡喜。 她認為,人生是一場經歷,苦厄會有,得失會有,置于其中以善報善就好。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二體千字文
- >
朝聞道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姑媽的寶刀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