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無國際漢學研究通訊(第十九.二十期)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1316009
- 條形碼:9787301316009 ; 978-7-301-31600-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無國際漢學研究通訊(第十九.二十期) 本書特色
《國際漢學研究通訊》是由北京大學國際漢學家研修基地主編的綜合性學術論文集,重在介紹國際漢學界在中國傳統人文學科領域的新研究成果,涵蓋中國文學、文獻、歷史、考古、藝術、中西交流等多個領域,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無國際漢學研究通訊(第十九.二十期) 內容簡介
《靠前漢學研究通訊》是由北京大學靠前漢學家研修基地主編的綜合性學術論文集,本集收錄的文章主要分為7個專題:“漢學論壇”收錄葛曉音《從日本伎樂的戲劇因素看南朝樂府的表演功能》等5篇專文;“文獻天地”收錄劉玉才《日本金剛寺建治寫本白居易〈文集抄〉校議》等文;“漢學人物”刊發了洪業、梅貽寶、蔡一諤致司徒雷登書信;“馬可·波羅研究”收錄3篇專題論文;“藝術史苑”刊載了雷軍對清代收藏家蔡世松的考述,“研究綜覽”收錄書序、書評各一篇;“基地紀事”則主要是2019年度北京大學靠前漢學家研修基地的活動紀要和講座紀要。本書主編為北京大學中文系劉玉才教授,作者多為靠前外一線學者。總體來說,本書重在介紹靠前漢學界在中國傳統人文學科領域的近期新研究成果,涵蓋中國文學、文獻、歷史、考古、藝術、中西交流等多個領域,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無國際漢學研究通訊(第十九.二十期) 目錄
從日本伎樂的戲劇因素看南朝樂府的表演功能/葛曉音
王維詩對日本漢詩的影響/嚴明、熊瑤
論明末商業出版界中異姓書坊間的跨地域合作關系之存在/上原究一
明末商業規范小說的形成與朝鮮王的小說閱讀——以奎章閣藏本《型世言》為中心/金秀燕
明清之際渡日黃檗僧侶詩文中的圣境與俗世——以福濟寺系為中心/廖肇亨
文獻天地
日本金剛寺建治寫本白居易《文集抄》校議/劉玉才
赴日使節與日本文人之間的詩文交往——以渤海國與琉球國之使節為例/紺野達也
日本的蘇詩“抄物”及其文獻價值/王連旺
東洋文庫藏《出像楊文廣征蠻傳》考/松浦智子撰,肖曼妮譯
江戶時期重要《文選》書目解題匯編稿/陳翀
漢學人物
洪業、梅貽寶、蔡一諤致司徒雷登書信釋讀/張紅揚
馬可?波羅研究
早期伊斯蘭文獻中伊朗人的中國觀/哈米德熱札?帕沙?贊努斯(Hamidreza Pasha Zanous)、
阿里阿克巴爾?扎法里(Aliakbar Jafari)撰,馬曉林譯
貝內代托的馬可?波羅研究及其與慕阿德、伯希和的競爭/馬曉林、席密恩(Samuela Simion)
魯布魯克行紀研究:1253—1255/弗蘭茲?施密特(Franz Max Schmidt)撰,姚睿譯,姚崇新審校
藝術史苑
聽濤無痕:清代嘉道間大收藏家蔡世松考述/雷軍
研究綜覽
夕陽無限好——《日本漢詩文集叢刊》代序/稻畑耕一郎
《敘利亞語寫本目録》第2冊《柏林吐魯番收集品中的敘利亞語文獻》書評/林麗娟
基地紀事
“中國文學與文化的相遇、想象與再創造:西方作家與中國的交往”國際學術工作坊紀要
“中國古典文學在東亞的傳播與接受”國際學術工作坊紀要
“絲綢之路上的中華文明”國際學術工作坊紀要
《中國文學與文化》入選A&HCI數據庫
《中華文明傳播史》編纂研究項目啟動暨與商務印書館、博睿出版社合作簽約儀式舉行
“北京論壇”分論壇“饋贈與交融:中華文明的傳播”成功舉辦
北京大學國際漢學家基地成立十周年暨漢學圖書館開館儀式茶話會舉行
國際漢學系列講座紀要(2019)
征稿啟事
無國際漢學研究通訊(第十九.二十期) 作者簡介
北京大學國際漢學家研修基地由國家漢辦和北京大學共同籌建,旨在發揮北大在文、史、哲、考古等學科的整體優勢,吸引國外和港澳臺成就卓著的漢學家前來進行合作研究及學術交流。基地主任為北京大學中文系袁行霈先生,通訊編委會主任為北京大學歷史系榮新江教授,通訊主編為北京大學中文系劉玉才教授。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隨園食單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煙與鏡
- >
唐代進士錄
- >
經典常談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月亮與六便士